余姚市图书馆
余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余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旱灾与洪涝风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水利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311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旱灾与洪涝风灾
分类号:
X43
页数:
4
页码:
79-82
摘要:
本节记述了余姚市旱灾和洪涝风灾等自然灾害的防治工作。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灾害防治
余姚市
内容
余姚市处于东南沿海地区,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四明山区,中部为姚江谷地呈东西向长廊,地势低洼,北部为杭州湾滨海平原。特定的气候、地形条件,使余姚常常遭受到洪、涝、旱、风等灾害的袭扰。
旱灾大多发生在夏季、秋季。暴雨引起的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春、夏之交的6~7月的梅雨季节和夏、秋时节的7~10月的台风季节。南部山区多高山,受台风气流抬升作用而雨量特别大,暴雨形成的巨大径流直下平原,而向北排水不畅,向东又受高潮顶托等因素影响,这也是造成洪涝灾害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各级政府领导下,经多年治水运动,建成了一大批水利工程,提高了防御水旱灾害的能力。但是,与根治灾害的目标还相距甚远,防汛防旱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和繁重。
一、旱灾
1989年11月15日~12月20日余姚气象站累积雨量仅1.1毫米,冬旱。
1992年7月15日~8月12日连续高温少雨,期间雨量仅7.2毫米,高温天数则有23天,旱情明显。
1994年6月24日~8月8日全市降水稀少,余姚气象站降雨仅23.9毫米,高温天数达42天,出现了罕见的高温干旱。全市61个村庄饮水极度困难,农作物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
1995年7月8日~8月5日近一个月无雨,同时高温天数达24天,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高温干旱。
2003年6月30日~9月7日高温天数达51天,其中7月17日最高气温达到了41.7℃,为余姚市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纪录,远超过原最高纪录39.5℃,日最高气温40℃以上有5天。从6月30日出梅后到9月30日雨量仅275毫米,比常年少216.2毫米。受干旱影响,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5万余亩,用电缺口较大,全市直接经济损失3000多万元。
2007年共出现47天日最高气温不低于35.0℃的高温天气,高温天数是常年的2.4倍。4~8月总降水量仅510.4毫米,比常年偏少210.4毫米,而同期的蒸发量则达1106.5毫米,蒸发量比降水量多出596.1毫米,造成全市夏季用水紧张。
二、洪涝风灾
1988年6月19~21日,余姚全市连降大雨,3天降雨量146.5毫米,姚江水位2.33米,农田受淹面积18.64万亩。7月29日晚至30日,受东风波影响,余姚全市普降暴雨,10小时内平均雨量100毫米以上。四明山区高达318毫米。山洪暴发,死亡2人,重伤2人。房坍桥塌路断,农田受淹。8月7日晚又受7号台风正面袭击,风力12级以上,瞬间最大风力38米每秒,过程雨量100毫米以上,山区局部大暴雨。山洪暴发,拔树倒房,23人死亡,19人重伤。稻、棉受灾,直接经济损失7190万元。
1989年8月21~23日,因受东海海面云团影响,连降暴雨。余姚平均降雨量200毫米以上,最大为马渚地区337毫米,23日上午姚江水位2.48米。全市17座百万立方米以上水库,其中12座超过警戒水位。稻田28万亩受淹,其中19万亩受淹3~4天。棉地7.5万亩受淹,其中2.15万亩没顶。80多个行政村5万多人受困,280余间民房倒塌,直接经济损失8000万元以上。9月13日凌晨起受第21号台风影响普降暴雨,到13日晚上9时,全市平均雨量119.7毫米,陆埠地区达246毫米,15处山洪暴发,水位猛涨。14日姚江水位2.49米,13.6万亩水稻在“8.22”洪灾后再次受淹,3.5万亩棉地受淹,冲毁桥梁10座,房屋、物资、道路、江塘受损,60多家企业厂房进水被迫停产或半停产,直接经济损失4000万元以上。
1990年8月30~31日受第15号台风影响,普降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平原平均雨量209毫米,最大为华山达438毫米,最大风力7~9级,房屋倒塌340间,受损600余间,45.5万亩水稻、11.5万亩棉花受灾,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
1992年8月28日~9月1日余姚市受第16号台风影响,暴雨成灾,平原平均雨量216毫米,山区254毫米,华山584毫米;致使海塘倒塌1.92公里,倒塌、损坏民房157间,水稻受淹17.4万亩,棉花受淹6.1万亩,经济作物受淹1万余亩,江塘决口222处,水库、山塘堤坝等缺口近百处;蒋岙村山洪暴发,死1人,伤2人;全市直接经济损失3541万元。9月22~23日受第19号台风影响,狂风暴雨成灾,最大风力9级,平均雨量134毫米,最大为华山达241毫米;全市农作物受损面积18万亩,成灾面积14万亩,2.1公里海塘脚被毁,倒塌、损坏民房145间;全市直接经济损失1990万元。
1994年6月9~13日、16~18日余姚市分别出现暴雨天气,其中前一次过程全市平均雨量244毫米,受灾人口3.4万人,死亡3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450公顷,全市直接经济损失1969万元;后一次过程雨量131.6毫米,使水稻、棉花、辣椒等农作物严重受涝,全市水稻受淹5万亩,棉花受淹36500亩,农业生产遭受严重损失。
1996年6月30日~7月1日普降暴雨,过程雨量100毫米以上,使部分低洼地块出现短时洪涝。
1997年6月19日入梅,7月15日出梅,期间暴雨频繁,梅雨量共495.3毫米,造成严重梅涝灾害,受灾乡镇共22个,受灾人口5.6万人,倒塌房屋55间,受损67间,住房进水4100多户,粮食作物受灾23.6万亩,水产损失3207亩等,全市直接经济损失6816万元。
1997年受第11号台风影响,8月18~19日过程雨量超过100毫米,山区出现大暴雨和特大暴雨,最大为华山达395毫米,7级以上大风持续25小时,极大风力31.3米每秒(11级),全市99%的水稻不同程度受灾,棉花成灾9万余亩,另外对水利、工业、供电、交通、民居厂房、水产等造成严重影响,全市直接经济损失10529万元。
1998年9月19~20日受第6号台风影响,过程雨量63.9毫米,山区150毫米,夏家岭达287毫米;26日至月底受第8号强热带风暴影响,过程雨量140多毫米。第6号台风带来的狂风(9级)暴雨,使全市22个镇、249个村受灾,损房705间,倒16间,农作物受灾21万亩,加上水产、供电、水利、道路等损失合计2972万元。
1999年7月8日余姚市出现雷阵雨,南部山区出现短时大暴雨,1小时雨量达100毫米以上,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8月14~15日又降暴雨,雨量分别达78.4毫米和71.7毫米,导致蔬菜受淹3.2万亩,其中受灾1.5万亩,绝收0.2万亩,50%棉花地受淹,棉花烂铃严重。
2000年9月11日余姚开始受“桑美”台风影响。12日全市普降大雨。13~14日暴雨,局部地区大暴雨。3天全市平均雨量240毫米,夏家岭雨量站达749毫米,四明湖流域面雨量440毫米,降水强度达50年一遇,姚江(余姚)水位达2.78米。洪、涝造成山区溪道冲毁,部分山塘水库出现险情,山体滑坡;沿海海塘损失石方11万立方米,土塘裸露;平原江、浦堤塘决口,多处水闸、泵站、桥梁毁坏,农田受淹,农作物受灾面积30万亩,成灾面积20万亩,其中5.1万亩绝收。7个集镇进水,500多家工矿企业停产,6万多人受灾。全市直接经济损失达2.1亿元。
2001年6月26日24小时雨量60毫米(姚西北达100~200毫米),加上23~24日两次大到暴雨过程,使姚西北地区农田受淹面积达10多万亩,造成蔬菜瓜果损失,棉花蕾铃脱落严重;杨梅采摘困难,同时落果、烂果较多,提前落市。
2002年第5号台风“威马逊”于7月3~5日影响余姚市,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出现大暴雨,其中夏家岭达214毫米。受其影响,山区局部地段有塌方、山体滑坡,平原低洼地区短时积水,另外农业和水利设施也有损失,直接经济损失约500万元。
2004年第14号台风“云娜”从8月11日开始影响本市,8月12日降大到暴雨,局部地区降大暴雨,全市平均降雨82毫米。台风“云娜”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00万元。
2005年8月4日起余姚市受第9号台风“麦莎”影响,开始降雨,5日、6日全市普降暴雨,局部地区特大暴雨,并出现8~11级大风,4~6日3天全市平均降雨146毫米,山区平均降雨量295毫米,受本次台风影响,全市共倒塌简易房屋61间,损坏房屋496间,受灾农作物面积达7229公顷,全市受灾人口3万人,直接经济损失5400万元。9月10日晚上起,余姚市受“卡努”台风影响,普降大暴雨,10~11日两天,全市平均降雨量154毫米,有5个测站降雨量超过300毫米,有9个测站降雨量超过200毫米,有28个测站降雨量超过100毫米,四明山区平均面雨量329毫米。全市普遍出现10级以上大风,最大风力12级。受本次台风影响,共倒塌房屋286间,损坏房屋1350间,农作物受损25万亩,全市直接经济损失1.45亿元。
2007年9月17日起余姚市受第9号台风“韦帕”影响,开始降雨,18日全市普降暴雨。17~19日3天全市平均降雨量176毫米,最大梁辉水库站267毫米,姚江余姚站最高水位达2.51米,平原最大风力7级,山区最大风力10级(四明山唐溪站25立方米每秒)。“韦帕”使全市受灾乡镇达14个,受灾人口2500人,城区个别低洼地段短时间积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400万元。10月6日中午起,余姚市受第16号台风“罗莎”影响,普降暴雨,并出现9级以上大风天气。7日、8日两天全市平均降雨量达220.2毫米。全市有9个测站降雨量超过300毫米,其中最大降雨量为夏家岭站达398毫米。受强降雨影响,全市水库山塘全部超汛限水位运行,河网超警戒水位运行。余姚站最高水位2.78米,丈亭站最高水位2.54米(为建站以来最高水位)。全市有21个乡镇、街道出现灾情,6万人受灾,倒塌房屋200间,农作物受灾面积22.5万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87亿元。
2009年8月6日受第8号台风“莫拉克”影响,开始降雨,到11日8时,全市平均降雨量达152毫米,四明山区平均雨量350毫米。由于本次台风移动速度慢,持续时间长,后期雨量大,特别是9日晚持续狂风暴雨,使南部山区受灾严重。全市有18个乡镇、街道65个村受灾,受灾人口8913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667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408万元。
知识出处
《余姚市水利志》
出版者: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余姚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型时期的历史资料,包括自然环境、灾害与防汛防旱、水利规划、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城乡供水水源工程、水政执法等。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