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水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水利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3109
颗粒名称: 第五节 水资源
分类号: TV211
页数: 3
页码: 76-78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水资源情况,主要介绍了水资源数量、水资源质量、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等。
关键词: 余姚市 自然环境 水资源

内容

一、水资源数量
  水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也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和支撑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经济资源。余姚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区,具有典型的南方天气。全市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546.8毫米,折合水量20.74亿立方米。其中,9.08亿立方米耗于蒸发,占43.8%;11.36亿立方米形成河川径流(即为多年平均年地表水资源总量),占54.8%;0.3亿立方米直接补给平原及山前河谷平原地下水(即为多年平均年地下水资源总量),占1.4%。年入境过境天然径流量为4.268亿立方米,其中从上虞入境2.708亿立方米,慈溪入境1.350亿立方米,鄞州入境0.21亿立方米。
  总体上来说,余姚水资源并不丰富。从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来看,全市仅为11.66亿立方米。全市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330立方米,低于全省人均2100立方米和全国人均2200立方米的水平,远低于世界人均近9000立方米的水平。根据瑞典水文学家M·富肯玛克提出的“水紧缺指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000~1700立方米时,将会出现周期性和规律性用水紧张。因此,当前余姚市已经处于用水紧张阶段。从水资源时空分布来看,由于气候及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水资源禀赋差别较大。时间上,年内降水集中在梅汛期和台汛期,非汛期少雨甚至干旱无雨,三伏时期往往出现一段时间的伏旱。年际之间变化也很大,枯水年份全年降水量不足1000毫米,而丰水年份全年降水量高达2000毫米左右。空间上,南部山区降水量大于中部姚江平原,姚江平原降水量大于北部滨海平原,降水量自南向北递减。
  二、水资源质量
  20世纪60年代以前,余姚江、河、湖、库、地下水水源水质状况良好,多数河道清澈见底。诸如四明山等山区溪道基本为I类水源,姚江干流水质基本为Ⅱ类水体。6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滋生、壮大,使水体水质污染日趋严重。70年代末80年代初,水质污染不断加剧,部分河道甚至出现发黑、发臭等情况。针对水资源质量日益变差的状况,余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以加强饮用水源保护为重点,提升全市环境质量为主线,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使水污染逐步得到控制和防治,水质有所改善。姚江干流和最良江、侯青江、长冷江、食禄桥江、西江、中江、马渚中河等干支流的水质标准大体为Ⅱ~Ⅲ类,慈江和东江水质为Ⅳ~V类,青山江水质为Ⅲ~Ⅳ类,南部山区溪道水质在Ⅱ类左右,姚西北榨菜产区河网水质相对较差在V~劣V类;全市水库水质大部分符合地表水水质Ⅱ~Ⅲ类标准。2004年余姚市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28个项目,所有项目的最高值和平均值均未超标,属Ⅱ类水质,水质状况良好。
  总体来看,目前余姚市城乡水环境质量有了一定的改善,除姚西北外,地表水水质总体状况良好。四明湖水库、梁辉水库、陆埠水库等较大水库水体水质基本保持稳定。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如下:
  (1)一些饮用水源受农业面源、农村生活污水、旅游业(农家乐)、工业污染以及水库底泥淤积等原因,水体水质富营养化趋势明显。
  (2)平原河网水环境不容乐观,部分河道出现了发臭、发黑等情况,特别在枯水期间,水体水质污染更为突出。据有关数据表明,河段主要有氨氮、亚硝酸盐氮、5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磷等有机污染物。
  三、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新中国成立以来,余姚市对水资源进行了综合治理和开发,兴建了大量的水库、堰闸、机电排灌、水电站等水利水电工程。在水源工程方面,全市已建有大中小型水库及山塘1036座,总兴利库容2.013亿立方米。其中,大(2)型水库1座,兴利库容为7946万立方米;中型水库3座,兴利库容为7179万立方米;小(1)型水库14座,兴利库容为3288万立方米;小(2)型水库40座,兴利库容为844万立方米;10万立方米以下山塘水库978座,兴利库容为873万立方米。全市共有市级河道14条,乡镇河道237条及众多村级河道,河道总容积9476万立方米。全市水资源开发程度约占可开发的天然水资源总量的50%,年可供水量31366万立方米。需水分为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及生态用水3方面,合计年总需水量28699万立方米。目前,从供需水现状来看,收支平衡略有盈余,水资源尚可开发。
  水资源保护包含了量和质的保护,既要防止不合理的开发或无计划的用水导致的水源枯竭或可利用水资源量的减少,又要防止水体污染造成的水质性缺水。针对余姚市水资源现状,在水资源保护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突出水资源优化配置,做好规划工作。相继完成的《余姚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余姚市城镇供水水源规划》、《余姚市河道整治规划》、《余姚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报告》等规划,为水资源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目前,正在着手编制四明湖水库、陆埠水库和梁辉水库等饮用水源水资源保护规划。
  (2)推进水功能区管理,强化水资源保护工作。余姚市对饮用水源保护区作了划分,建立了一批水源保护区。
  (3)扎实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余姚市以入选全国百个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市)为契机,切实加大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4)强化节水工作。2008年11月,水利部正式确定余姚市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县(市)。以此为载体,在原有节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
  (5)深入持久开展河道保洁。通过近几年来的河道保洁,切实改善了全市水环境。通过采取法律、经济、技术的手段,逐步规范水资源管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知识出处

余姚市水利志

《余姚市水利志》

出版者: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余姚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型时期的历史资料,包括自然环境、灾害与防汛防旱、水利规划、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城乡供水水源工程、水政执法等。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