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河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水利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3107
颗粒名称: 二、河区
分类号: P343.1
页数: 7
页码: 68-7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姚江流域的河网区主要分布于北部滨海平原和姚江谷地。经过漫长的地貌变迁而形成的姚江流域滨海平原和姚江谷地,平原中低山丘陵散布其间。沿曹娥江、钱塘江、杭州湾一带,地面高程为4.00~5.00米。通明以上丰惠上河区地面高程也为4.00~5.00米。姚江两岸高程最低为1.20~2.40米。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而河网则按地势高低不同,呈台阶状区块水级分布。其形成的原因是在平原形成过程中出现许多湖泊,在湖泊的自然蓄泄、嗣后开发及输水、排水过程中形成众多的港汊。这些以湖泊为中心的河道既相对独立又彼此相通,构成了具有特色的河道网。随着流域的逐步开发,湖泊大片垦殖,河道开挖、疏浚,灌区兼并以及航运的发展,许多节制堰坝随之废弃,一些水级重新组合,河区范围扩大。逐渐形成多层次的水级分布。曹娥江以东整个姚江流域河道,划分为12个水级。其中余姚境内有6个水级:余上慈闸上河区、回龙中河区、余上慈闸下河区、马渚中河区、姚江上游区和姚江下游区。
关键词: 余姚市 自然环境 河区

内容

姚江流域的河网区主要分布于北部滨海平原和姚江谷地。经过漫长的地貌变迁而形成的姚江流域滨海平原和姚江谷地,平原中低山丘陵散布其间。沿曹娥江、钱塘江、杭州湾一带,地面高程为4.00~5.00米。通明以上丰惠上河区地面高程也为4.00~5.00米。姚江两岸高程最低为1.20~2.40米。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而河网则按地势高低不同,呈台阶状区块水级分布。其形成的原因是在平原形成过程中出现许多湖泊,在湖泊的自然蓄泄、嗣后开发及输水、排水过程中形成众多的港汊。这些以湖泊为中心的河道既相对独立又彼此相通,构成了具有特色的河道网。随着流域的逐步开发,湖泊大片垦殖,河道开挖、疏浚,灌区兼并以及航运的发展,许多节制堰坝随之废弃,一些水级重新组合,河区范围扩大。逐渐形成多层次的水级分布。曹娥江以东整个姚江流域河道,划分为12个水级。其中余姚境内有6个水级:余上慈闸上河区、回龙中河区、余上慈闸下河区、马渚中河区、姚江上游区和姚江下游区。
  (一)余上慈闸上河区(水级)
  驿亭闸、小越闸、顾堰、临东闸、东门闸、毛丁路闸、谢家路闸、后海舍闸以西及以北,百沥海塘以东,余姚海塘以南地区为上河区。控制水位:高为3.13米,中为2.73米,低为2.53米。主要河道如下:
  (1)高桥江。起自黄家埠镇与马渚镇交界的湖头堰,北至黄家埠镇黄家桥,全长6公里,平均河宽30米,平均水深2.5米,可通农船。排涝时,流向东北,经临海浦闸流入钱塘江。
  (2)临海大浦。南起临山城西横山狮桥,北至临海浦闸,流入钱塘江。全长5.5公里,平均河宽40米,水深2.2米。其自四洞闸至临海浦闸2060米段,掘于1981年。面宽64米,底宽40米,水深4米。临海大浦为姚江流域向北排涝的骨干河道,临海浦闸过闸流量160立方米每秒。
  (3)陶家路江。或称北排江。1991年新掘自泗门镇大河门江至陶家路闸。全长10.24公里,河宽30~40米,平均水深2.5米。
  (4)跃进江。位于黄家埠镇境内,西起上虞浦前,向东折西往北,与四塘横江、七塘横江相接,北至诸丁六丘。全长3.9公里,河宽50米,平均水深2.5米。为浙东引水工程余慈灌区主要输水河道。
  (5)四塘横江。西起黄家埠镇十六户村,接跃进江来水,向东流径黄家埠、临山、泗门、小曹娥等4镇,于小曹娥镇四塘横江计量节制闸入慈溪境。境内全长19.12公里,为浙东引水工程余慈灌区主要输水河道。平均河宽25~40米,平均水深2.5米。
  (6)五塘横江。西起黄家埠镇崔家丘旁跃进江,横贯黄家埠、临山、泗门、小曹娥等4镇。于小曹娥镇中灶三丘附近与爱国江交汇。全长18.6公里,河宽15~20米,平均水深1.6米。
  (7)七塘横江。西起黄家埠镇韩夏村,接跃进江来水,向东流经黄家埠、临山、泗门、小曹娥等4镇,于小曹娥镇七塘横江计量节制闸入慈溪境。境内长19.84公里,为浙东引水工程余慈灌区主要输水河道,平均河宽40~50米,平均水深2.5米。
  (8)爱国江。位于小曹娥镇境内,南起直塘头堰,北至九塘闸。全长5.3公里,平均河宽18~27米,水深2米。
  (9)杨家路江。南起朗霞街道大沽塘江,北至小曹娥镇解放塘。全长7.7公里,河宽8~13米,水深2米。
  (10)洪家路江。南起朗霞街道大沽塘江,北至小曹娥镇八塘江。全长8.4公里,河宽19~27米,水深2米。
  (11)方家路江。南起泗门镇大沽塘江,北至小曹娥镇八塘江。全长7.8公里,河宽9~10米,水深2米。
  (12)戚家路江。位于泗门镇境内,南起四塘横江,北至九塘横江。全长4.2公里,河宽14~20米,水深2米。
  (13)谢家路江。位于泗门镇境内,南起临周江,北至四塘横江。全长5.3公里,河宽30米,水深2米。
  (14)庙山路江。位于泗门镇境内,南起四塘横江,北至七塘横江。全长3.8公里,河宽15米,水深2米。
  (15)梅兰江。位于临山镇境内,南起四塘横江,北至胜利江。全长2.3公里,河宽15米,水深2米。
  (16)崔冯江。位于黄家埠镇境内,南起四塘横江,北至七塘横江。全长3.8公里,河宽15~22米,水深2米。
  (二)回龙中河区(水级)
  梁湖堰以东,顾堰以南,小湖头堰以北,湖东闸以西河区。控制水位:高为2.58米、中为2.28米、低为2.13米。
  主要河道为湖头堰江。位于牟山镇与黄家埠镇交界处,西与上虞交界,东至湖头堰,为中河区。堰以东至牟山江为下河区。全长1.6公里,河宽15~19米,水深2米。
  (三)余上慈闸下河区(水级)
  四塘以南,下鸣山、上鸣山以西,许家堰、长坝、湖头堰、临东闸、谢家路闸、后海舍闸下游。控制水位:高为2.43米,中为2.13米,低为1.93米。主要河道如下:
  (1)青山港。青山港或称菁江,以“佳山水菁”得名,汇泗门、湖堤、东蒲、青山、青港等地之水。北起泗门镇姐妹桥,南流经夏王宅汇入马渚镇湖塘江,河长8.3公里,河宽24~44米,平均水深1.4米。
  (2)临周江。西起临山镇人交堰,东南向流,过湖堤、泗门,向东经朗霞、泗门等乡镇,于慈溪周巷镇南与长泠江相接。全长21.5公里,河面宽8~14米,平均水深1.5米。
  (3)长泠江。起自慈溪周巷镇。东北向西南斜贯余姚市朗霞街道、阳明街道、马渚镇等,于马渚汇入马渚中河。河长20公里(余姚境内13公里),平均河宽22米,平均水深2.2米。河道平直,是沟通余姚西北及慈溪西北部的重要航道。
  (4)大古塘江。也称大塘横江。宋、元时期筑大古塘时,连接垒塘所挖的取土坑而成,跨西北、慈中河区。西起上虞沥海,于横塘入余姚境,东北流至临山。自临山至泗门段已废。续起于泗门,于朗霞入慈溪;于优龙堰再入余姚,经历山复入慈溪。流经周巷、云城、潭南、历山、宗汉、浒山、白沙、樟树、桥头等地,东至洋浦。余姚境尚存15.9公里;慈溪境内长20.3公里。平均河宽14.5米,水深1.6米。
  (5)奖嘉隆江。南起马渚镇湖塘江,北与泗门镇陶家路江相接,是西上河及姚西北地区向北排涝的重要河道。为进一步提高西上河区排涝标准,减轻姚江东排压力;同时为改善水环境,2008年9月至2010年底进行了奖嘉隆江整治工程。南起马渚镇枫岭桥畔奖嘉隆江,向西北偏北方向新开掘河道与泗门镇陶家路江相接。工程整治后,河道长6.89公里,河面宽45米,底宽16.38米,河底高程-0.85米,堤顶高程3.93米,堤顶宽5米。
  (6)牟山江。位于牟山镇境内,自小湖头堰至湖塘江,全长3.5公里。
  (7)湖塘江。西起上虞长坝,东流于本市牟山镇高车头之南入境。至马渚镇西横河与马渚中河交接。流经牟山、马渚两镇。境内长6.5公里,平均河宽45米,水深1.8米。
  (8)大河门江。西起青山港,自西向东流经泗门镇、朗霞街道。东至朗霞街道西大江。河长8.9公里,河宽13~18米。
  (四)马渚中河区(水级)
  马渚镇贺墅闸以北,西横河闸以东,斗门闸以西为马渚中河区。控制水位:高为1.53米,中为1.43米,低为1.33米。主要河道如下:
  (1)贺墅江。位于马渚镇境内,南于云楼五公桥与姚江接,北至斗门大河桥腰接马渚中河。全长3.5公里、河宽18~46米。
  (2)马渚中河。起于马渚镇西横河村西与湖塘江交汇处,东流至斗门出曹墅桥汇入姚江。河长5.7公里,河宽40~60米。
  (五)姚江上游区(水级)
  马渚镇云楼至蜀山大闸,主要河道有东江、中江、西江、食禄江、最良江、中舜江、侯青江、新丰河、中山河、东山河、向南河、西大河、新建河、石婆桥江、溪凤桥江等。控制水位:高为1.33米,中为1.13米,低为0.93米。主要河道如下:
  (1)中舜江。姚江干流城区段。自兰墅桥至三江口长5公里,平均宽40米,平均水深约3米。江上自西向东建有西石山桥、姚江桥、新建桥、通济桥、念慈桥、念德桥。沿江两岸分别建有通衢大道南、北滨江路,两岸为余姚最繁华处。宁波姚江大闸建成前,中舜江虽通海感潮,但一般情况下,均为淡水,过去一直是余姚城区的一个重要水源,同时也是城区雨水排水的重要通道。中舜江经过几年的整治,已成为余姚城的一个主要景观。
  (2)最良江。为姚江流经余姚城区一分为三之南江。因江上建有最良桥,后约定俗成称之为最良桥江、最良江,又名南泾。旧志载:姚江“过兰墅桥出南,分为兰墅江姚江”。兰墅江进兰墅桥,东南流至龙舌。清贤岭以西诸水(肖东方向)、竖玉山之水(石婆桥方向)皆来入之。兰墅江又东南过战场桥(最良桥),雁岭以南之水(梁辉方向)入之。兰墅江又东过横泾桥,溜水台诸水(东山河)、谷家尖诸水皆入之。兰墅江折而北,出竹山桥复与姚江汇合。最良江长5.5公里,最宽处约30米。最良江于竹山村东南歧为郁浪浦(南排江),至郁浪浦闸出,复入姚江干流,河长3.5公里。1991年,经整治平均河宽30米。最良江于2001年开始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经裁弯取直和疏浚,自入口至竹山江进口处河长3.9公里、宽59米,河底高程从1.00米拓深至-0.30米,为杭甬运河主要航道。新建兰墅大桥、新西门桥、最良桥、东旱门隧道。两岸建南、北兰江路及景观绿化带,2003年建成。最良江成为余姚城主要排洪河道、航道和新的景观。
  (3)侯青江。为姚江流经余姚城区一分为三之北江。因流经余姚古北城候青门而得名。侯青江于六浦桥北之丰南桥以北约200米处折而向东,过舜水桥、武胜门桥、后江桥、侯青门桥、季卫桥、三官堂桥、丹凤桥,东南向于余姚三江口复与姚江干流汇合。旧志载:后清江进六浦桥,东北流过武胜桥。汝仇湖以东诸乡(今西江及其以上老方桥、泗门、朗霞一带)之水入之。后清江又东经后横潭,附子、黄山两湖以西诸乡之水,黄清堰之水,低塘之水(今中江及其以上郑巷、低塘、新新、历山一带)皆来入之。后清江又东,烛溪、游源诸水(今东江及其以上石堰、横河、彭桥一带)皆来入之。后清江又东过福星桥(黄山桥)折而向南,出黄山港至竹山潭,复与姚江汇合。侯青江与中舜江中间有三官堂港相通。
  (4)东山河。南起梨洲街道其其桥,北流至邵家折而向东,至古路头复折而向北,注入最良江。河长2.87公里,河宽13~27米。
  (5)中山河。南起梁辉水库大坝,流经城区江南新城,于最良桥西侧注入最良江。河长5.76公里。
  (6)新丰河。南起兰江街道溪凤桥附近,往北于洪家岙折向东北,又于山树堰折向西北,至城区俞家桥附近汇入最良江。全长2公里。
  (7)食禄江。位于马渚镇与阳明街道交界处。北起西江,南至姚江。河长4.6公里。
  (8)西大河。位于梨洲街道,南起陈家埠,往北流入最良江。全长2公里。
  (9)新建河。位于梨洲街道,南起最良江,北至姚江。全长1.5公里。
  (10)石婆桥江。位于兰江街道,南起城南干渠,北至沈家闸江。全长3.5公里。
  (11)溪凤桥江。位于兰江街道,南起梁辉三溪口,往北流至兰墅桥入最良江。全长2.8公里。
  (12)沈家闸江。位于兰江街道,西起西杨江,自西向东流入最良江。全长3.3公里。
  (六)姚江下游区(水级)
  姚江下游区河流分布于丈亭和陆埠,包括陆埠的沿西河、八尺浦、沿山河,丈亭的龙山浦、慈江等河流。控制水位:高为1.13米,中为0.93米,低为0.73米。主要河道如下:
  (1)沿西河。南起陆埠沿江山下村西南,北向流至仓前村北入姚江。全长1.9公里。
  (2)八尺浦。位于陆埠镇,南起支溪岙村,径直向北于下郑村入姚江。全长2.4公里。
  (3)沿山河。位于陆埠镇,西起于沿西河,向东交八尺浦,再东入姚江。该河于20世纪50年代开掘,因其沿山故名。全长4.9公里,河宽15米。
  (4)马家浦。位于凤山街道、丈亭镇交界处。源于丈亭镇太平湖村北,南流至蜀山渡西入姚江。长4公里。
  (5)龙山浦。位于丈亭镇,源于汇信北部山地,南于前庄东南注入姚江。河长4公里,河宽14米,水深2米。
  (6)赵家浦。自丈亭镇张家村北流于赵家入姚江。全长1.7公里。
  (7)汇龙浦。自丈亭镇上徐塔西北向南流于郭姆渡汇入姚江。全长2.5公里。
  (8)朱家浦。自寺前王水库向南经下齐塔、陈家之间注入姚江。全长3.2公里。
  (9)桂家横河。位于丈亭镇西部,东西连接油车浦和朱家浦。全长1.3公里。
  (10)油车浦。自丈亭渔溪村西北与朱家浦连接处,南流经丈亭镇,于翁家汇入姚江。全长2.3公里。
  (11)白龙溪。或称涨湖溪、张湖溪。源于慈溪五磊山,南流经余姚大池墩水库,于三七市上义庄附近一分为二,西为彭王浦,东为吴泽浦。
  (12)潺子浦。旧称剡楮浦。北起高溪头,南于柳家东南注入慈江。全长4公里,宽14米,水深3米。(13)陆家横河。西起余姚丈亭泥庵西北,接桂家横河,东至沃家与潺子浦交汇。河长4公里。
  (14)老潺子浦。位于三七市镇西南,自栗树桥南流至傅涧桥与潺子浦合而汇于慈江。全长2.5公里。
  (15)彭王浦。光绪《慈溪县志》作庙桥浦,以“水势曲折似龙须也”,又名龙须浦,今名团结浦。位于三七市镇,北起上义庄,南于祝家渡入慈江。全长4.7公里,宽18米,水深3米。(16)西江河。位于二六市。东北起自相岙水库,西南至官桥接官桥浦。全长3.8公里。
  (17)官桥浦。北于官桥接西江河,南于三七市镇下宅东南注入慈江。全长3.8公里,宽12米,水深2.5米。
  (18)黄龙浦。位于二六市南,自严家村北约0.5公里处南流汇入慈江。全长1.7公里。
  (19)余家浦。位于三七市镇南,自德五房南流过东余汇于慈江。全长2.2公里。
  (20)吴泽浦。光绪《慈溪县志》作“无择浦”,“以孝子张无择名”,又名吴闸浦,今作吴泽浦。北起三七市上义庄,东南流入慈江。全长4.7公里,宽18米,水深3米。
  (21)魏家浦。光绪《慈溪县志》作鸡鸣浦,亦名魏家桥浦,位于二六市。北起阴朗店,南于罗家渡流入慈江。全长3公里,河宽12米,水深2米。
  (22)云山浦。位于二六市南,于缪家附近与横河相接,南流于东、西林堡村间,过铁路汇入慈江。全长2.7公里。
  (23)谷塘浦。源出宁波市江北区妙山,于云山头入余姚境,至方家渡入慈江。境内长2公里。
  (24)应家浦。在河姆渡镇,由东北而西南连接慈江与姚江,因浦在应家村附近故名。全长0.9公里。
  (25)翁家浦。在河姆渡镇,北接慈江,南流经翁家村交幸福河,至张家村东、西折南达姚江。全长1.5公里。
  (26)方家浦。在河姆渡镇,北接慈江,南流经方家村交幸福河,又南达于姚江。全长2.2公里。
  (27)倪家浦。在河姆渡镇,北接慈江,南流腰接幸福河,于太平渡村南入姚江。全长1.8公里。
  (28)增产浦。在河姆渡镇,北接慈江,南流交幸福河,于车厩渡槽桥附近接姚江。全长2公里。
  (29)宋家浦。又称陈家浦,在河姆渡镇,连接慈江与幸福河。全长1.5公里。
  (30)丰产河。位于河姆渡镇,北起陈家,南至小童家南部,贯通慈江、姚江。全长2.9公里。
  (31)弥陀庵浦。在河姆渡镇,处丰产河东,北通慈江,南接幸福河。全长1.5公里。
  (32)落江庙浦。在河姆渡镇,北接慈江,南流经童家村附近交幸福河,又南汇于姚江。全长2.3公里。
  (33)小泾浦。位于河姆渡镇,北接慈江,南流经罗江,至高田李家附近交幸福河,又南于香山佛堂村入姚江。全长2.3公里。
  (34)杀浦。在河姆渡镇,北接慈江,南流交幸福河,至赵家村南,西折汇入姚江。全长2.6公里。
  (35)大泾浦。位于河姆渡镇,北起白罗桥北,南至浪墅桥东南,贯通慈、姚二江。全长3.8公里。
  (36)白罗浦。又名白芦浦,位于河姆渡镇,北起下庄,南至杨家池,贯通慈、姚二江。全长4公里。
  (37)叶泾浦。在河姆渡镇,与宁波市江北区交界,北接慈江,南流至后张村。全长1.3公里。
  (38)新横河。位于河姆渡镇,西起胡家,东至后张,与叶泾浦交汇。全长4公里。
  (39)幸福河。西起河姆渡张界,东至白罗浦,1957年开凿。全长3.5公里,宽10米,水深2米。

知识出处

余姚市水利志

《余姚市水利志》

出版者: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余姚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型时期的历史资料,包括自然环境、灾害与防汛防旱、水利规划、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城乡供水水源工程、水政执法等。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