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4》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949
颗粒名称: 教育
分类号: G527
页数: 3
页码: 246-248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3年,余姚市教育局以加快实现全市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全面高效实施教育民生工程为重点,推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努力打造教育现代化强市。
关键词: 余姚市 2013年 教育局

内容

【概况】
  2013年,市教育局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全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和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及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以加快实现全市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全面高效实施教育民生工程为重点,推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努力打造教育现代化强市。
  【普高改革加快推进】 推进深化普高课改工作。根据省教育厅推进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要求,出台《余姚市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通过加大投入,充实教学设施设备,完善办学条件,提高特色教育的办学能力。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通过开好选修课,开发选修课程。建立全市选修课资源库,推进中小学实践基地普高选修课基地建设。余姚中学创建成为省课改学科(英语)基地和宁波市课改基地。
  探索普高学生培养发展模式。尝试开办余姚中学“宜张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拔尖创新学生选拔培养制度。根据学生学习实际,对国家课程适度进行校本化开发,适当增加选修课比重,加强知识拓展类和动手实践类教学,为每位学生提供个性化课表,促进学生卓越发展。此项探索性工作已走在宁波市最前列,得到宁波市教育局的肯定和推广。
  高考升学率稳中有升。年度全市普通高校录取新生4537人,其中,北京大学3人,清华大学4人,复旦大学5人,上海交通大学11人,浙江大学62人。余姚中学有503人上一批录取线,重点大学上线率为82.2%(文科87.8%,理科80.6%),名列宁波大市第三;7人被北大、清华录取,位居宁波大市第三。
  【职业教育深化特色】
  创建中职现代化工程。制订《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化工程创建方案》,以创建为契机,推动职校各项工作上新台阶。市职技校模具技术应用专业产学研基地被评为省产学研示范基地,市职成教中心学校的电子技术应用被宁波市教育局推荐申报省骨干专业,市四职校被评为宁波信息技术特色专业学校,市职成教中心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被评为宁波实习实训示范基地,市五职校工艺美术专业被评为宁波重点发展专业。市财政投入820万元用于实训基地配套建设。市高级中学竣工并交付市五职校使用。
  推进专业布局调整。截至年末,全市有11大类30个专业。各职校围绕市教育局确定的17个主体专业,进行专业结构调整,扩大主体专业招生规模,新增供用电技术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等2个专业。同时,推进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索、创新专业课程教学的途径与方法,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等。
  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各职校组建技能集训队,开展“师生技能节”、“校企技能竞赛”等多种活动来提升师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市职校师生参加省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上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4个一等奖、8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此外,开展各类教育培训,落实各乡镇街道年度扫盲任务。完善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办好阳明学吧、阳明网校和阳光少年成长服务中心。
  【学前教育加速发展】
  加快推进园所建设。黄家埠镇中心幼儿园和阳明街道第二幼儿园投入使用,泗门镇等11个乡镇(街道)的公办中心幼儿园正在或即将动工建设。城区有三个民办幼儿园新建项目正在建设。列入宁波市民生实事工程的新建、改扩建8所幼儿园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扎实推进公益普惠。实施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和管理工作,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达81所,包括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在内的普惠性幼儿园招生覆盖率达72%。修改《余姚市学前教育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专项资金的使用向普惠性幼儿园倾斜,向教师倾斜。
  深入推进规范办园。出台《余姚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发挥中心幼儿园及省一级幼儿园示范辐射作用的意见》,明确省一级幼儿园为全市性的辅导幼儿园,明确辅导对象范围、辅导工作具体职责及考核要求,构建省一级幼儿园—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乡镇(街道)其他幼儿园的层级式全覆盖的管理和辅导网络,全面加强辅导工作。加强对幼儿园兴趣班、课程设置接送车等的监管。
  【义务段教育全面推进】
  体艺卫、科技教育、语言文字工作全面开花。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等活动,营造体育锻炼的良好氛围。组织参加宁波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小学队获冠军。召开第43届余姚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破纪录6项。成立市艺术教育研究分会,举办市第九届教育系统艺术节,有3所学校选送节目参加宁波市中小学生合唱节现场展演。组建市青年合唱团,在宁波市首届合唱大赛中获金奖,在省合唱大赛中获银奖。配合市政府创建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做好省卫生城市复查的迎检工作和市卫生应急省级示范区的创建工作。发动和组织各中小学、幼儿园参加宁波市、省等上级教育部门和科协举办的各种科技竞赛,共获宁波市级三等奖以上奖项300余个,省级以上20余个。开展全市中小学中华经典美文诵读比赛活动,选送两所学校的节目录像赴宁波参赛,分获三等奖和优秀奖。市五职校、舜水中学、长安小学被评为宁波市第四批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
  落实“轻负高质”教学。做到所有义务段学校节假日都不补课,普高除高三可以在周六补半天之外,其他年级一律禁止补课;小学初中严格均衡编班,不得设置任何形式的尖子班;义务段学校入学禁止各种形式的笔试、面试;余姚中学的自主招生,试题严格控制范围,严格控制难度系数,难度系数在0.6至0.7之间。
  【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制订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规划到2015年下半年,全市小学共81所,规划设置小学教学点3个;初中30所,规划设置初中教学点2个。科学合理配置义务教育教育资源,保障农村适龄少年儿童就近入学,实现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优化高中段学校布局。3月份启动实验高中项目工程,实验高中设计规模为60班,用地11.33公顷,总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投资估算56000万元。
  调整学前教育收费、奖补政策。制订新的学中心学校的电子技术应用被宁波市教育局推荐申报省骨干专业,市四职校被评为宁波信息技术特色专业学校,市职成教中心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被评为宁波实习实训示范基地,市五职校工艺美术专业被评为宁波重点发展专业。市财政投入820万元用于实训基地配套建设。市高级中学竣工并交付市五职校使用。
  推进专业布局调整。截至年末,全市有11大类30个专业。各职校围绕市教育局确定的17个主体专业,进行专业结构调整,扩大主体专业招生规模,新增供用电技术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等2个专业。同时,推进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索、创新专业课程教学的途径与方法,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等。
  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各职校组建技能集训队,开展“师生技能节”、“校企技能竞赛”等多种活动来提升师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市职校师生参加省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上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4个一等奖、8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此外,开展各类教育培训,落实各乡镇街道年度扫盲任务。完善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办好阳明学吧、阳明网校和阳光少年成长服务中心。
  【学前教育加速发展】
  加快推进园所建设。黄家埠镇中心幼儿园和阳明街道第二幼儿园投入使用,泗门镇等11个乡镇(街道)的公办中心幼儿园正在或即将动工建设。城区有三个民办幼儿园新建项目正在建设。列入宁波市民生实事工程的新建、改扩建8所幼儿园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扎实推进公益普惠。实施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和管理工作,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达81所,包括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在内的普惠性幼儿园招生覆盖率达72%。修改《余姚市学前教育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专项资金的使用向普惠性幼儿园倾斜,向教师倾斜。
  深入推进规范办园。出台《余姚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发挥中心幼儿园及省一级幼儿园示范辐射作用的意见》,明确省一级幼儿园为全市性的辅导幼儿园,明确辅导对象范围、辅导工作具体职责及考核要求,构建省一级幼儿园—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乡镇(街道)其他幼儿园的层级式全覆盖的管理和辅导网络,全面加强辅导工作。加强对幼儿园兴趣班、课程设置接送车等的监管。
  【义务段教育全面推进】
  体艺卫、科技教育、语言文字工作全面开花。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等活动,营造体育锻炼的良好氛围。组织参加宁波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小学队获冠军。召开第43届余姚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破纪录6项。成立市艺术教育研究分会,举办市第九届教育系统艺术节,有3所学校选送节目参加宁波市中小学生合唱节现场展演。组建市青年合唱团,在宁波市首届合唱大赛中获金奖,在省合唱大赛中获银奖。配合市政府创建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做好省卫生城市复查的迎检工作和市卫生应急省级示范区的创建工作。发动和组织各中小学、幼儿园参加宁波市、省等上级教育部门和科协举办的各种科技竞赛,共获宁波市级三等奖以上奖项300余个,省级以上20余个。开展全市中小学中华经典美文诵读比赛活动,选送两所学校的节目录像赴宁波参赛,分获三等奖和优秀奖。市五职校、舜水中学、长安小学被评为宁波市第四批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
  落实“轻负高质”教学。做到所有义务段学校节假日都不补课,普高除高三可以在周六补半天之外,其他年级一律禁止补课;小学初中严格均衡编班,不得设置任何形式的尖子班;义务段学校入学禁止各种形式的笔试、面试;余姚中学的自主招生,试题严格控制范围,严格控制难度系数,难度系数在0.6至0.7之间。
  【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制订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规划到2015年下半年,全市小学共81所,规划设置小学教学点3个;初中30所,规划设置初中教学点2个。科学合理配置义务教育教育资源,保障农村适龄少年儿童就近入学,实现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优化高中段学校布局。3月份启动实验高中项目工程,实验高中设计规模为60班,用地11.33公顷,总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投资估算56000万元。
  调整学前教育收费、奖补政策。制订新的学前教育收费政策和财政奖补政策,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资助,由重点资助幼儿园建设调整为重点保障教师待遇。新收费政策调整立足宁波最高限价,确定四星不变,适当调减五、六星级标准,增加低星级收费。同时通过制订过渡期政策,引导城区收费偏高的五、六星级幼儿园加入普惠性队伍。
  巩固食堂改革成果。继续推动“师生满意,家长放心”阳光食堂创建活动,加强对自主经营、定点采购、信息公开、账户规范化等工作的监督检查。制订《中小学(幼儿园)食堂年度考核办法》和《对定点供应商进行年度考核的意见》两个规范性文件。阳光食堂创建活动得到宁波市政府领导的肯定,宁波市教育局联合宁波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在市姚北实验学校举行宁波市学校食堂改造升级现场推进会,宁波市副市长张明华出席会议。
  【教师素质不断提升】
  优化校长队伍结构。7月份调整局管校级领导60人,将优秀中青年教师选拔充实到校长岗位,不断优化校长队伍结构。通过多方合作,做好校长提高培训工作。开展新任局管校级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学习会,58名近两年新任局管校级领导干部参加学习会。
  加大教师培养力度。除抓好常规的教师培训工作外,重点加强对幼儿教师和职高教师的培训。通过全员培训、加强师德建设、推进《保障幼儿园教师待遇》项目试点和建立非在编幼儿园教师注册制度等工作,加强幼教队伍建设。通过拓宽师资培训渠道,提升职教专业师资队伍素质。截至年末,全市有专任教师690人,专业课教师336人,“双师型”教师289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86%。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继续将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开展师德教育培训活动,建立师德档案和“三位一体”评价体系,深入各类优秀评选和先进典型宣传教育活动。表彰评选市级各类先进共342人,推荐评选第三届省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1人,“甬城最美教师1人。
  【安全工作全面加强】
  保障学生接送车安全。出台《余姚市中小学生交通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意见》,明确各有关部门和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的分工和职责,保障全市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明确到2014年9月1日前,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取消幼儿园接送车;对通过认定的学生接送车辆每辆车补助5000元的校车认定费,并对每年安全运行的校车实施最高1万元的奖励;鼓励乡镇(街道)购买校车或租用社会车辆解决学生乘车难问题。
  加强学生餐饮安全。根据宁波市百万餐饮工程要求,联合食品药品监管局出台《余姚市十万学生餐饮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意见》,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学校食堂秩序。
  做好防溺水工作。结合全国第17个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学校开展安全主题教育活动,使全体师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意识;针对各地相继发生未成年人溺水死亡事件,及早部署相关工作,强调防溺水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求各义务段中小学校开展安全千万家家访活动,做好学生安全工作。全年学生溺水死亡人数比上年有所下降。
  整治安全隐患。根据全国、省、宁波市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布置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角、不留死角,全面进行隐患排查工作。特别是台风“菲特”来袭期间,全市308所校舍中有259所校舍不同程度受灾。根据局党委会制订的“安全、有序、尽早”的复课工作方针,各学校加强学校隐患排查工作,同时局机关又组织校舍安全、电器安全、饮食安全、卫生防疫等四个工作组,对水退学校进行复课验收,合格一所,复课一所。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4

《余姚年鉴2014》

出版者:中央文献出版社

本书系统记述了2013年余姚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况。采用分类编辑法,卷首设特载、概貌、大事记、专文,正文部分设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其中条目为主要的信息载体,卷末设有附录。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汉春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