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4》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930
颗粒名称: 国土资源管理
分类号: F293.21
页数: 3
页码: 220-2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3年,余姚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贯彻落实资源保护制度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坚持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主动服务,规范管理,实现保障发展更加有力,保护资源更加严格,利用资源更加高效,服务民生更加优质,内部管理更加规范,队伍建设更加勤政廉洁,有力支撑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余姚市 2013年 国土资源

内容

【概况】
  2013年,全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贯彻落实资源保护制度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坚持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主动服务,规范管理,实现保障发展更加有力,保护资源更加严格,利用资源更加高效,服务民生更加优质,内部管理更加规范,队伍建设更加勤政廉洁,有力支撑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保障合理用地需求】
  年度面对中央加强宏观调控、用地指标紧缺、补充耕地难度增大等诸多困难,拓宽思路,挖掘潜力,千方百计保障发展用地。全市共批准各类建设用地485.27公顷,比上年的423.27公顷增长15%,比年初宁波市政府下达的年度计划用地指标148.27公顷,增加2.85倍。全市获准使用省预留计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89.31公顷,基本农田预留指标81.94公顷,各占宁波市年度两项指标的21.17%和30.17%,居各县(市)区首位。浙江省千人计划产业园、甬余线改造工程、杭州湾跨海大桥杭甬高速公路连接线、食禄江桥整治工程等一批重点建设工程的用地得到保证。全年共完成招拍挂出让土地162宗,面积195.51公顷,协议出让土地6宗,面积7.33公顷,共收取土地金39.65亿元;收取履约保证金5550余万元。储备土地23宗,面积127.84公顷;尚在组织实施征地拆迁储备土地5宗,面积65.18公顷。在土地市场普遍疲软、土地价格小幅波动的形势下,有序调控,择时推出,合理供地,全市地产市场仍然保持平稳增长。
  【调整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开展工业用地消化利用专项行动。按照“一块土地,一位责任领导,一个完成时限”的要求,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化实效,并列入市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全市共消化“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的工业用地404公顷,其中“批而未供”218.53公顷,“供而未用”185.47公顷,超额完成宁波市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
  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根据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文件精神,编制完成《余姚市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方案》,开展城镇低效用地现状和潜力调查。依据技术数据和政策导向,规划编制调查区块和用地范围,建立数据库。据初步统计,全市共有低效用地4608.47公顷。
  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全年共复查验收土地出让合同134件,面积90.57公顷,发现超容积率补缴土地出让金4846万元;收取延期开工建设保证金22家,面积21.47公顷,金额674.17万元。继续做好“退二进三”工作,批准企业自行改造升级2家,补缴土地出让金549.8万元;批准利用原厂房发展服务业4家,收取土地收益金19.2万元;办理利用原厂房发展服务业到期续签合同7家,收取土地收益金31.2万元。
  【开展土地综合整治】
  加快批准项目的建设进程。上年全市批准立项29个,获增减挂钩指标136.60公顷,名列省、宁波市前茅。为加快批准项目的建设进程,确保工程质量,市政府制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管理工作意见(试行)》文件,建立增减挂钩指标预拨制度。根据项目工程建设进度,分阶段按比例核拨增减挂钩指标,既提高增减挂钩指标的使用效益,又缓解项目建设资金筹措难的问题,《宁波国土资源》杂志作专题宣传报道。年度宁波市政府下达余姚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任务80公顷,已完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19个,面积85.40公顷,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法定义务。年初宁波市政府下达余姚市造地造田任务366.67公顷。经同市围涂指挥部协作,已完成围涂造地项目6个,并通过宁波市政府组织验收合格,新增耕地496.93公顷。批准实施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项目4个,新垦造耕地4.53公顷。实施标准农田建设项目4个,建成标准农田250.20公顷。年初宁波市政府下达余姚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4000公顷。已批准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6个,规划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4400公顷。5月28日,省政府召开全省土地综合整治现场会暨“百万”造地保障工程总结表彰大会,授予余姚市全省“百万”造地保障工程先进集体称号。
  【遏制违法用地势头】
  卫片执法形势逐年向好。上年度全市违法占用耕地289宗,面积21.17公顷,违法比例占全年依法出让土地面积的6.11%,连续三年呈现违法用地比例逐年下降的势头。
  巡查查处工作继续强化。全市实行网格化覆盖巡查措施,10支巡查队伍年巡查路线总里程达19.5万千米。发现各类违法用地93宗,面积7.51公顷,均当场阻止或处置。开展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专项行动,集中巡查11次,会同公安、安监、环保等部门联合执法巡查4次;全年共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25宗。其中违法用地案件115宗,违法开采案件10宗,面积18.88公顷。拆除地上违法建筑31042平方米,没收违法建筑64415平方米,收缴罚没款326.33万元,移送公安部门处理2起3人,建议党纪政纪处分15起15人。
  共同责任机制更加深化。全市结合开展“三改一拆”专项行动,依靠乡镇街道和市级有关部门,通力协作,相互支持,强势推进,违法用地得到有效遏制,违法案件数量有较大幅度下降,未发现严重违法用地案件。同时,加强“六五”普法宣传教育和依法行政工作,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全国国土系统‘六五’普法工作中期检查先进单位”。
  【加强矿产开发地灾防治】
  控制全市矿产资源开发总量。以《余姚市矿产资源规划》为指导,完成无风险矿种的采矿权设置方案修编报批工作,并已获省国土资源厅批复同意。全市新申批4家矿山采矿权,已委托专业单位编制完成地质普查报告、开发利用方案和生态恢复治理方案,项目所在地乡镇街道完成政策处理,即可挂牌上市出让。全市6宗矿山采矿许
  
  【概况】
  2013年,全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贯彻落实资源保护制度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坚持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主动服务,规范管理,实现保障发展更加有力,保护资源更加严格,利用资源更加高效,服务民生更加优质,内部管理更加规范,队伍建设更加勤政廉洁,有力支撑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保障合理用地需求】
  年度面对中央加强宏观调控、用地指标紧缺、补充耕地难度增大等诸多困难,拓宽思路,挖掘潜力,千方百计保障发展用地。全市共批准各类建设用地485.27公顷,比上年的423.27公顷增长15%,比年初宁波市政府下达的年度计划用地指标148.27公顷,增加2.85倍。全市获准使用省预留计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89.31公顷,基本农田预留指标81.94公顷,各占宁波市年度两项指标的21.17%和30.17%,居各县(市)区首位。浙江省千人计划产业园、甬余线改造工程、杭州湾跨海大桥杭甬高速公路连接线、食禄江桥整治工程等一批重点建设工程的用地得到保证。全年共完成招拍挂出让土地162宗,面积195.51公顷,协议出让土地6宗,面积7.33公顷,共收取土地金39.65亿元;收取履约保证金5550余万元。储备土地23宗,面积127.84公顷;尚在组织实施征地拆迁储备土地5宗,面积65.18公顷。在土地市场普遍疲软、土地价格小幅波动的形势下,有序调控,择时推出,合理供地,全市地产市场仍然保持平稳增长。
  【调整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开展工业用地消化利用专项行动。按照“一块土地,一位责任领导,一个完成时限”的要求,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化实效,并列入市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全市共消化“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的工业用地404公顷,其中“批而未供”218.53公顷,“供而未用”185.47公顷,超额完成宁波市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
  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根据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文件精神,编制完成《余姚市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方案》,开展城镇低效用地现状和潜力调查。依据技术数据和政策导向,规划编制调查区块和用地范围,建立数据库。据初步统计,全市共有低效用地4608.47公顷。
  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全年共复查验收土地出让合同134件,面积90.57公顷,发现超容积率补缴土地出让金4846万元;收取延期开工建设保证金22家,面积21.47公顷,金额674.17万元。继续做好“退二进三”工作,批准企业自行改造升级2家,补缴土地出让金549.8万元;批准利用原厂房发展服务业4家,收取土地收益金19.2万元;办理利用原厂房发展服务业到期续签合同7家,收取土地收益金31.2万元。
  【开展土地综合整治】
  加快批准项目的建设进程。上年全市批准立项29个,获增减挂钩指标136.60公顷,名列省、宁波市前茅。为加快批准项目的建设进程,确保工程质量,市政府制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管理工作意见(试行)》文件,建立增减挂钩指标预拨制度。根据项目工程建设进度,分阶段按比例核拨增减挂钩指标,既提高增减挂钩指标的使用效益,又缓解项目建设资金筹措难的问题,《宁波国土资源》杂志作专题宣传报道。年度宁波市政府下达余姚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任务80公顷,已完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19个,面积85.40公顷,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法定义务。年初宁波市政府下达余姚市造地造田任务366.67公顷。经同市围涂指挥部协作,已完成围涂造地项目6个,并通过宁波市政府组织验收合格,新增耕地496.93公顷。批准实施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项目4个,新垦造耕地4.53公顷。实施标准农田建设项目4个,建成标准农田250.20公顷。年初宁波市政府下达余姚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4000公顷。已批准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6个,规划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4400公顷。5月28日,省政府召开全省土地综合整治现场会暨“百万”造地保障工程总结表彰大会,授予余姚市全省“百万”造地保障工程先进集体称号。
  【遏制违法用地势头】
  卫片执法形势逐年向好。上年度全市违法占用耕地289宗,面积21.17公顷,违法比例占全年依法出让土地面积的6.11%,连续三年呈现违法用地比例逐年下降的势头。
  巡查查处工作继续强化。全市实行网格化覆盖巡查措施,10支巡查队伍年巡查路线总里程达19.5万千米。发现各类违法用地93宗,面积7.51公顷,均当场阻止或处置。开展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专项行动,集中巡查11次,会同公安、安监、环保等部门联合执法巡查4次;全年共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25宗。其中违法用地案件115宗,违法开采案件10宗,面积18.88公顷。拆除地上违法建筑31042平方米,没收违法建筑64415平方米,收缴罚没款326.33万元,移送公安部门处理2起3人,建议党纪政纪处分15起15人。
  共同责任机制更加深化。全市结合开展“三改一拆”专项行动,依靠乡镇街道和市级有关部门,通力协作,相互支持,强势推进,违法用地得到有效遏制,违法案件数量有较大幅度下降,未发现严重违法用地案件。同时,加强“六五”普法宣传教育和依法行政工作,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全国国土系统‘六五’普法工作中期检查先进单位”。
  【加强矿产开发地灾防治】
  控制全市矿产资源开发总量。以《余姚市矿产资源规划》为指导,完成无风险矿种的采矿权设置方案修编报批工作,并已获省国土资源厅批复同意。全市新申批4家矿山采矿权,已委托专业单位编制完成地质普查报告、开发利用方案和生态恢复治理方案,项目所在地乡镇街道完成政策处理,即可挂牌上市出让。全市6宗矿山采矿许可证到期,已按时办理注销登记手续。截至年末,全市共有质证矿山企业20家,其中经营性矿山16家,治理性矿山2家,矿泉水生产企业2家。
  推进废矿整治工作。根据省政府“四边三化”行动要求,全市生态环境治理的废弃矿山有7处,通过召开专题推进会,举行专门协调会,开展专项督察,实施专项行动,做到责任到位、人员到位和资金到位,不断强化违规防范、教育警示、依法查处等工作。截至年末,7处重点废弃矿山治理工程已全部启动,2处已通过市级相关部门初验,其余5处计划在2014年第一季度前完成。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公布2013年度全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召开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在陆埠镇杜徐岙村举行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演练,完善市、乡镇(街道)、村、点四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邀请省工程物探勘察院专家对全市地质灾害监测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并为每位监测人购买20万元人身意外伤害保险,2万元医疗保险,30元/天的住院补贴险,并给每个灾害点2000元的工作经费补贴,落实工作责任制,调动监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督促有关乡镇(街道)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治理和避让搬迁工作。全市共启动三级响应6次,二级响应2次,一级响应1次,完成应急调查报告400余份,实施应急排险70余处。10月份特大洪灾发生后,全市及时启动地质灾害应急响应,64处不稳定地质灾害隐患点的3546名受威胁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可能发生灾害区域内的单位和住户3100余人也及时组织转移避让。同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12380条,发布风险预警68次,成立8个指导组,深入全市各地进行现场指导协调,主动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政策、技术服务。
  开展灾后应急调查工作。组织省工程物探勘察院等4家专业单位51名专家,分16个小组对全市地质灾害发生情况进行应急调查,及时编制《余姚市“菲特”台风地质灾害应急排查报告》,对“菲特”台风造成的地质灾害采取应急排险、工程治理、搬迁避让等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全市18个乡镇(街道)75个行政村382处灾害点落实防范措施。
  【推进数字地籍建设】
  开展农村地籍调查和勘测规划。制订方案,落实经费,计划测绘面积246.58平方千米,其中新测面积132.58平方千米,修测面积114平方千米。完成泗门镇农村建设用地地籍调查工作,新测面积16.43平方千米,布设一级控制点156个,图根控制点1658个,全镇30个街坊进行权属调查和核查。地形测绘成果通过宁波市国土资源局核查验收。配合创建“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完成全市22个特色村的地形测绘,面积17.02平方千米。
  加快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启动国土资源“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加快土地登记信息动态监管查询系统建设,依托省建设用地供应动态监管系统,及时准确录入、更新系统信息,实现土地供应到开发利用全过程的动态跟踪监管。初步建成国土资源部征地批后监管信息系统,并通过5次试运行,市和乡镇(街道)两级用地台账、征地批后监管系统试运行情况良好。
  推进国土档案数字化建设。全市已完成国土档案二期和三期扫描项目的专家验收,共计完成扫描900余万页,档案数字化率达75%。全年共办理土地使用抵押登记1158件,面积1167.47公顷,为企业融资233.3564亿元。全年共批准农村个人建房753户,面积75379平方米,其中占用耕地建房123户,面积11896平方米,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建房630户,面积63483平方米。
  【探索土地制度改革】
  集中统一管理各类建设用地指标。制订出台《余姚市建设用地指标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对年度计划用地指标、切块指标、统筹指标和增减挂钩指标等全市各类建设用地指标,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公开透明,阳光下运作,把用地审批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使全市建设用地指标使用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谢家路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试点。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市规划、城建、财政、信用合作社等相关部门配合下,经近三年工作,试点取得成功,为全市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工作提供经验。全村2000余宗集体建设用地全部进行调查确权登记发证,3宗村集体建设用地和22宗村民宅基地的土地使用权证,通过向余姚农村合作银行市信用合作社抵押,成功实现融资贷款。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4

《余姚年鉴2014》

出版者:中央文献出版社

本书系统记述了2013年余姚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况。采用分类编辑法,卷首设特载、概貌、大事记、专文,正文部分设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其中条目为主要的信息载体,卷末设有附录。

阅读

相关人物

童志龙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