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抗洪救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4》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808
颗粒名称: 众志成城抗洪救灾
分类号: D632.5
页数: 2
页码: 037-038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2013年10月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的受灾情况以及救灾事宜和灾后重建等情况。
关键词: 余姚市 2013年10月 抗灾救灾

内容

2013年10月,受第23号台风“菲特”、24号台风“丹娜丝”及冷空气、大潮汛共同影响,余姚出现百年一遇的持续强降雨过程,遭受特大洪涝灾害。
  从5日晚上23时起,全市降雨量逐步增大。至7日早上6时45分,陆埠水库溢洪道出现初次溢流,7时左右陆埠水库上游洪山片局部出现险情,8时洪山片水、电、通信、道路全部中断,10时下游陆埠老集镇迅速成灾,部分路段水深超1.5米。10时15分,姚江水位4.82米(超历史最高水位1962年的4.80米),低洼地段开始出现内涝,部分道路、住宅小区、村庄积水严重,一些农田受淹,陆续出现停电停水、通讯不畅、交通中断等情况。至晚上18时,全市过程雨量419毫米,考虑到水库安全风险,市防汛抗洪指挥部经会商后决定,分别于19时30分、20时对梁辉水库、双溪口水库实施初次泄洪。
  8日凌晨3时45分,根据省防指意见,四明湖水库实施初次泄洪。因正值天文大潮,上游来水迅猛,下游排水困难,上午9时,姚江水位达到最高值5.33米(吴淞高程),超警戒水位1.56米。之后,随着雨势的减小及排水的推进,姚江水位慢慢降低,至15日,回落至警戒水位以下。
  此次持续强降雨和特大洪涝灾害,全市过程雨量达561毫米,超百年一遇;全市21个乡镇、街道全部受灾,13个乡镇街道遭受重创,道路、通信、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145个行政村和社区被洪水围困,城区70%以上区域、151个小区受淹,最深积水达3米,余姚城区被全国各地的媒体形容成“孤岛”;房屋受损较严重的有25650间,3万余辆汽车受损报案,农业、工业和商贸业损失惨重,市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2万余家企业被迫停产,直接经济损失达227.7亿元。
  特大洪涝灾害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和汪洋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分别作出重要批示;夏宝龙、李强、王辉忠、蔡奇、熊建平等省领导专程到余姚,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宁波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驻余姚救灾指导组,刘奇、卢子跃、王勇等领导轮流坐镇指挥;在省委、宁波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解放军官兵的紧急驰援和各界各方的鼎力相助下,市委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奋力抗洪救灾。7日起,率先启动防台风I级响应,成立抗洪救灾工作指挥部,协调部队官兵及民兵预备役近万名,统筹志愿者4.3万余人次,组织应急抢险队200余支,共排除紧急险情百余起,转移安置群众9.95万人,急救和转诊病人1200余人次,调集分派救灾物资1670余批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力保障日用生活品供应,动员受淹超市、菜场、商场、加油站等及时恢复营业。协调全省各地有关技术力量,全力强排积水和抢修基础设施,尽快恢复供水、供电、通信、交通、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至19日,人民群众生活秩序基本恢复正常。
  积水退去后,第一时间组织开展垃圾清理和环境消毒,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出台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生活政策意见,落实各项税费优惠及救灾资金40亿元。切实保障受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向受灾的低保户、孤儿、五保户和低保边缘户、重残低收入人员、重点优抚对象每户分别发放救助金2000元、1500元。强化金融支持和保险理赔,发放应急贷款38亿元,支付保险赔偿15亿元。截至10月底,农业补种改种基本完成,受灾企业复产或部分复产达99%以上。加强与宁波12个对口帮扶工作小组对接,落实帮扶项目230个。
  积极谋划防洪安全保障体系,组织邀请水利、规划、城市给排水等领域专家,深入分析研究洪灾成因及下步措施,在充分论证、集聚民智的基础上,编制姚江流域(余姚市域)防洪规划、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专项规划,制订“治水强基”三年行动计划。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4

《余姚年鉴2014》

出版者:中央文献出版社

本书系统记述了2013年余姚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况。采用分类编辑法,卷首设特载、概貌、大事记、专文,正文部分设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其中条目为主要的信息载体,卷末设有附录。

阅读

相关人物

余姚年鉴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