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创新破难 践行为民务实清廉为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而努力奋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4》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800
颗粒名称: 深化改革创新破难 践行为民务实清廉为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而努力奋斗
其他题名: 在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分类号: D22
页数: 10
页码: 001-010
摘要: 这篇文章是一篇关于余姚市委书记毛宏芳在2013年12月25日市委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报告回顾了2013年余姚市的工作,总结了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部署了2014年的工作任务。报告指出,2013年余姚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但也遭受了特大洪涝灾害的影响。报告强调,要深化改革创新破难,践行为民务实清廉,为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 余姚市 毛宏芳 市委全体会议 报告

内容

中共余姚市委书记 毛宏芳
  (2013年12月25日)
  同志们:
  这次市委全体(扩大)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回顾总结2013年工作,研究部署2014年任务,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奋发有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为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建设美丽富裕幸福新余姚而努力奋斗。
  下面,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全会作报告。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余姚发展历史上不寻常、不容易、不平凡的一年。年初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和各类风险挑战,市委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转中求好”的总基调,按照“拉高标杆促发展、知行合一抓落实”的总要求,统筹兼顾,真抓实干,全力抓好美丽富裕幸福新余姚建设的各项工作。1~9月份,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9%,自营进出口总额增长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5%和10.7%,多项指标增幅位居宁波乃至全省前列。
  在全市上下满怀信心地朝着年初确定的目标奋力冲刺的关键时刻,突如其来的特大洪涝灾害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和市委市政府既定的工作部署,给全市造成巨大的损失。面对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宁波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解放军官兵的紧急驰援和各界各方的鼎力相助下,市委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取得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阶段性成果。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最高位置,及时转移安置受灾及危险区域的群众,紧急调集发放各类生活物资,尽最大努力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始终坚持科学应对,及时启动防台风一级响应,成立抗洪救灾工作指挥部,下派抗洪救灾指导组,构建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应急指挥体系,确保抗洪救灾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始终坚持主动有为,抓牢各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坚决打好城乡积水消除、城市功能恢复、环境清理消杀等一场场硬仗,及时制订出台关于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生活的政策措施,研究部署“治水强基”三年行动等工作,深入开展“三进三送”活动,全力落实灾后恢复重建各项措施,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尽最大努力把灾害造成的损失补回来。
  总结即将过去的一年,尽管遭受重大自然灾害侵袭,但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奋斗,虽然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部分指标未能完成年初的预期目标,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根本改变,灾后恢复和重建进展顺利,全年各项工作仍然取得较好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经济运行保持平稳。预计全年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5亿元,增长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6亿元,下降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940元和19810元,分别增长10%和10.2%。投资保持较快增速,预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6亿元,增长20.6%,其中工业投资175亿元,增长36.7%,民间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提高到68.8%。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实到外资3.5亿美元,内资42亿元,浙商姚商创业创新资金22亿元。消费能级进一步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48亿元,增长14%。开放型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实现自营进出口总额81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62.4亿美元,分别增长4.5%和5%。要素保障进一步增强,完成拆迁签约面积70万平方米,竣工安置房21.9万平方米;消化“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工业土地6075亩;截至11月底,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177.92亿元,同比增长12.7%;企业转贷基金规模扩大到3.65亿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审批事项削减率达65%,审批时间平均压缩50%左右。
  (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开展“工业强市推进年”活动,出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定,预计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15亿元,增长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00亿元,增长15%;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625.3亿元,增长25%。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新增发明专利申请900件,列入国家级科技项目16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家、宁波市级以上企业研究院4家、工程技术中心18家,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到18.33亿元,增长19.8%;新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374名、创业创新团队28个。平台建设扎实推进,余姚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请示文件上报国务院,滨海新城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浙江“千人计划”余姚产业园首批7个项目开工建设,城西工业园一期控详规划完成修编,国际模具城项目落户余姚工业园区。企业梯度培育初显成效,实现“个转企”1156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23家,舜宇、江丰等一批重点企业发展态势良好。第三产业稳步发展,中国塑料城获“中国商品市场百强”称号,中国铝业等企业入驻中国有色金属材料城,四明湖开元山庄投入试运营,璟月湾温泉休闲基地、红星美凯龙等项目进展顺利,新增现代服务业企业597家,预计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67亿元、商品市场成交额738.7亿元、旅游总收入71.02亿元,分别增长8%、9%和15.3%。农业“两区”建设进展顺利,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全面启动,滨海先导区进入实质建设阶段,启动建设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2个、特色农业精品园6个,我市被评为“示范性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通过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验收。化工、化纤、废塑等六大行业专项整治有序推进,淘汰落后产能4.8万吨标煤,关停
  取缔“低小散”违法排污污染企业184家。
  (三)城乡建设稳步推进中心城区、环牟山湖区域等规划研究进一步深化,姚北新城分区规划编制完成,大隐、鹿亭等8个乡镇总体规划完成修编。品质城区建设初显成效,西南组团、南雷路两侧开发建设步伐加快,高铁新城等重点区块征迁招商扎实推进,“三江六岸”提升工程一期完成方案设计,县东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正式启动,万达广场、舜大财富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建成开业,第二轮老住宅小区改造完成。新型镇村建设稳步推进,泗门小城市培育试点和卫星城市建设提速,天德嘉悦城等项目进展顺利,被评为首批“浙江最美乡镇”;姚北新城商务核心区项目正式签约,朗霞街道被确定为全国县(市)域新型城镇化试点;三个中心镇建设项目增多、功能增强、形象提升;新增宁波市级中心村5个、特色村2个、全面小康村6个、精品线1条,完成老区村庄整治提升11个。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高铁余姚北站综合客运枢纽中心建成启用,杭州湾跨海大桥杭甬高速公路连接线开工建设,浒溪线改造二期、姚江干流防洪整治等工程扎实推进。国省道全部取消收费。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智慧城管一期投入运行。生态建设力度加大,创建成为省“森林城市”;启动“实施六大工程、推进三项整治”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榨菜废水治理等项目启动建设,城区污水收集三期等工程基本完工,城区禁燃区建设全面完成,PM2.5监测站、机动车尾气检测站建成投用。“三改一拆”强势推进,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四)社会民生持续改善。着力推进新一轮“五难二多”民生突出问题的破解和十方面民生实事,市公共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75%。全民创业、乐业增收计划深入推进,新增创业实体1.22万家、创业带动就业6.4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到2.19%;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本市户籍养老保险参保率居宁波各县市第一,医保住院报销比例、城乡低保标准、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标准均进一步提高;竣工保障房5.3万平方米。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城区实验高中开工建设,一批学校新建(改扩建)工程竣工交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我市被列为省县乡村卫生一体化综合管理试点市;文化建设不断加强,“做文明崇德余姚人”活动、公共文化服务、历史文化保护、文化精品创作、体育、史志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市民中心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回应日常民生诉求更加有效。。平安建设深入推进,15个社会管理创新重点项目进展顺利,舆情管理引导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实现信访总量、集体上访、越级上访和重复上访“四下降”,安全生产实现事故发生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四下降”,命案破案率达100%,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市通过复评。
  (五)党的建设得到加强。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依托党委理论中心组、姚江讲坛、微型党课等载体,扎实推进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国梦”学习宣传教育。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强化“狮子型”干部选拔,从严从紧从实监督管理干部,启动实施年轻干部“优苗选育工程”,组织退二线调研员开展“双向选择、双重履职”活动。省委党校梁弄分校成立,加快梁弄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育示范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圆满完成,“党员先锋指数”全面推行,市党群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对村(社区)主要干部实施任职激励金等保障措施。严格执行上级关于改进工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大力弘扬“三思三创”精神,组织开展“五联五促”“四日联动”“住夜值班”“三进三送”等活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层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强化党员干部警示教育和党内监督,扎实开展政风行风“四项评议”活动,落实公务接待、公务卡结算等制度,深化“阳光工程”建设,加大“三资”监管力度,促进党风政风的好转。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立案查处各类案件138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39人。
  一年来,市委常委会坚持着眼大局谋思路、把方向,紧密结合上级要求和形势变化,扎实推进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在余姚的贯彻落实,深化细化各项事业的发展思路。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带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坚持民主集中制,落实重大问题集体讨论、集体决定
  等制度,工作中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的工作局面。坚持苦干实干,围绕各项重点工作,带头深入一线,带头狠抓落实,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坚持廉洁自律,认真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带头转变作风,自觉接受党内外监督。。与此同时,市委常委会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支持人大、政协依照法律和章程履行职能,支持政府依法行政,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注重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联系,重视加强群团组织建设,认真做好党管武装、老十部等工作,凝聚了携手奋斗、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
  回顾2013年,我们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来之不易。这归功于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饱含着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和无私援助,凝聚了全市上下的心血和汗水,也离不开广大老领导、老干部、老同志对我们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在此,我代表市委,向对余姚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抗洪救灾及灾后重建予以帮助和支持的各方各界,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效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和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不足。一是经济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仍很突出,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压力较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重道远。二是要素制约日趋突出,征地拆迁难度加大,灾后重建任务繁重,财政收支平衡困难,资金筹措及债务化解压力日益显现。三是公共服务能力与群众期待尚有差距,社会转型中的难点问题增多,协调利益关系、保障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维护和谐稳定任务仍很艰巨:四是干部作风亟待进一步转变,部分干部苦干实十、勇于担当的意识不够强,开拓创新、攻坚破难的办法不够多,贪图安逸、享乐主义等问题仍然存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4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之年,也是我市全面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上级领导寄予厚望,广大群众满怀期待。展望2014年形势,世界经济仍将延续缓慢复苏态势,但也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国内经济稳中向好,改革红利、创新活力、内需潜力将叠加释放,但经济运行也存在下行压力,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生态环境恶化等突出问题仍没有缓解。面对复杂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必须始终牢记发展这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正确看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矛盾,坚定加快发展的决心和信心,把发展的目标盯得更紧,把发展的措施抓得更实,把发展的工作做得更好。必须突出转型升级这一主线,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扩大有效投入,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大平台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建设,着力推进经济、社会、城市同步转型,努力在转型升级中增创发展优势。必须高举深化改革这一旗帜,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敢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敢于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敢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跟踪对接上级的改革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区分轻重缓急,勇于先行先试,大胆实践探索,力争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率先取得突破,用改革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发展内生动力和社会创造力,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必须突出“五水共治”这一重点,统筹实施工程与非工程措施,扎实推进防洪排涝、污水收集处理、输水制水供水等骨干工程,全面提高城乡公共设施设防标准,深化水环境综合整治和节水型社会建设,健全完善灾害预报预警、应急物资保障、避灾场所、社会动员、灾害保险等体系,全面提升我市的防洪排涝能力、水环境承载能力、水资源保障能力和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必须抓牢项目建设这一抓手,把项目作为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坚实支点,坚持具体抓、抓具体,全力化解要素瓶颈制约,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扎实推进重大项目攻坚,并以项目化、载体化形式对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民生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改革等各方面任务进行细化分解,设定目标值、倒排时间表、明确路线图,一项一项求突破,一步一步向前推,确保各项工作善作善成、取得实效:
  基于对形势的分析和我市发展的新要求,2014年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宁波市委战略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的工作总基调,以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为主线,深化改革创新破难,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建设美丽富裕幸福新余姚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这一总体要求,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以上,节能减排指标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重点要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加快自主创新力和产业竞争力“双提升”,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坚持存量优化提升和增量培育引进同步推进,围绕农业做优、工业做强、服务业做大,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打好“四换三名”等转型升级“组合拳”,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打造余姚经济升级版。
  一是要突出加强平台建设。加快余姚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步伐,以滨海新城和“千人计划”产业园为重点,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力促中节能低碳产业园、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等高端项目、高端人才落地落户。抓好裘皮产业园、国际模具城等项目建设,提升余姚工业园区发展能级。抓好小微企业集聚区、转型升级示范区规划建设,探索工业地产开发模式,促进集聚集约集群发展。加快完善市科创中心综合功能,支持兵科院余姚研究所加大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力度,筹建模具数字化技术、新型纤维材料研发等平台,鼓励发展民营科技孵化器和加速器。加快塑料城、裘皮城、有色金属材料城等专业市场发展提升,推进中国小家电城签约落户,促进专业市场与物流、会展、创意、旅游、电子商务等新经济形态的结合。加快牟山湖休闲度假区开发建设,实施河姆渡文化旅游区创建5A级景区前期工作,促成一批新项目开工和老景区改造提升。加快标准化粮食生产功能区和滨海现代农业先导区建设,着力推进以色列农业、铁皮石斛高科技种植等项目。
  二是要全力扩大有效投入。强化投资管理,注重项目投资强度、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带动作用、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综合论证把关。强化项目攻坚,以“六大百亿工程”为引领,以社会投资项目为突破口,抓好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着力扩大产业投资,带动固定资产投资突破500亿元。强化创新投入,支持企业机器换人、减员增效,深入实施“专利、标准、品牌”战略,建立企业研究院和工程技术中心,申报各类科技项目,力争完成现代化技改投入140亿元。强化招商引资,坚持引资引智引税并举,突出招大引强选优,实施市场化招商、平台化招商、专业化招商等模式,努力实现招商引资规模、质量和效益的新突破,确保实到外资2.5亿美元、实到内资45亿元。落实“非禁即入”原则,最大限度放宽民间资本准入门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三是要强化市场主体培育。深化“六型”企业培育工程,探索实施企业分类分级引导机制,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扎实推进“规改股”“股上市”,支持引导企业做精做专、做大做强,新增产值超10亿元企业2家、超50亿企业1家。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推进工商注册制度改革,深化“以大带小”合作机制,促进“个转企”“小升规”,进一步夯实经济发展的基础力量。支持优势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或对外投资等方法,支持外贸企业加强出口名牌创建。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工商资本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鼓励大中专毕业生成为职业农民,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探索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四是要着力完善服务体系。全面落实灾后恢复重建系列扶持政策,帮助企业、农户加快灾后生产恢复。优化科技人才服务,深化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完善网上技术市场、技术中介、农业技术等服务体系,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优化金融服务,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和科技金融风险
  池基金,稳步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提高转贷互助基金使用效率,加快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拓展农业、出口信用等政策性保险的覆盖面,积极引进风险投资、私募股权等基金。优化市场服务,推进电子商务园区建设和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试点,发挥余姚电商服务平台作用,完善农产品销售流通服务体系,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展会,进一步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审批服务,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并联审批、模拟审批、全程代办等创新举措发挥实效,通过宽进严管促进中介机构充分竞争、提高效率。
  (二)注重产城、城乡“双融合”,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紧紧抓住中央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机遇,坚持以人为本,以布局优化、产城互动、城乡对接、功能集成为导向,努力打造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助推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
  一是要持续提升城乡建设品质。围绕做新做优主城区,开展中心城区总体规划评估和功能研究,推进南雷南路道路完善一期、新西门南路打通、三江六岸贯通提升一期等工程,优化路网结构、彰显山水特色;启动农批市场迁建工程,引导城市综合体错位发展,促进商圈建设;遵循“资金能够平衡、群众急切期盼、功能亟需提升、形象亟待改善”的原则,稳步推进西南组团、高铁新城、东南商务区、南雷路两侧等重点区块开发,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围绕做强做特小城镇,加快乡镇总规和控规编制进程,优化泗门卫星城城市客厅设计并实施相关配套项目,全面启动姚北新城商务核心区建设,推动中心镇及特色镇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功能。围绕做精做美新农村,坚持以点带面、串点成线,抓好11个精品村建设,力争培育宁波市级中心村4个、特色村3个、精品线1条,整治提升老区村庄9个。全面推行“阳光征迁”,探索实施“限房价、竞地价”安置房建设模式,完成房屋征收拆迁50万平方米。
  二是要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与时间赛跑,加快各类水毁设施修复,全面完成对口帮扶项目建设任务。按照“五水共治”的要求,围绕“东泄、南蓄、西分、北排、中疏、低围”的思路,全面启动“治水强基”三年行动,扎实推进姚江干流整治,疏通拓宽陶家路江、洪家路江等北排通道,强化北排水系沟通和强排设施配备,实施城区及上姚江堤防加固、城区低洼地段改造等工程。编制城市防灾专项规划,改造提升供水、供电、供气、通信、广电等基础设施,检测疏通排水管网,抓好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及低洼地段、小流域、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启动329国道黄家埠段改建、甬余线姚州大桥至余姚大道段改建等国省道提升工程,加快推进杭州湾跨海大桥杭甬高速公路连接线、余梁公路北延等项目,完成浒溪线改造等工程,抓好姚东水厂、武胜变—滨海新城高压专线等项目,提升城乡基础设施承载能力。
  三是要深化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创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积极探索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的有效途径。推进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稳步推进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切实加快农房“两改”步伐。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强化“三权一房”质(抵)押贷款试点扩面工作。抓好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试点的工作,进一步扩大外来人员积分落户试点范围。继续抓好朗霞街道全国县(市)域新型城镇化试点和宁波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的落实工作,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政府性投融资平台管理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新路子,着力拓展债券、政策性银行等融资渠道。
  四是要着力提高城乡管理水平。加强综合执法,完善城管体制机制。逐步提高城市环卫保洁标准,不断完善垃圾收集处理系统,持续深化“一跨十乱”、餐厨垃圾、户外广告等专项整治,优化提升市容环境。建成投用智慧城管二期,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坚持公交优先发展,加强停车场(位)建设,开展工程车辆超载超限专项治理,逐步扩大中心城区货运汽车限行范围。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着重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围绕创建“无违建县”,保持“三改一拆”方向不变、政策不松、力度不减。
  (三)瞄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深化文化强市建设。牢牢把握文化为魂、文化自强的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强市建设,做到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同步谋划,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同步推
  进,充分发挥文化引领方向、凝聚力量、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是要着力增强先进文化的凝聚力。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主流价值观、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新时期余姚精神。以“恪守信孝俭”为主题,把“做文明崇德余姚人”主题活动推向深入,营造向上向善向美的社会新风尚。以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为目标,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提升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壮大主流舆论,推进新闻发布制度化、常态化,评选第六届“感动余姚”新闻人物。以激发、传递、汇聚正能量为目标,加强互联网建设、运用和管理,建立舆情处置与新闻发布模拟实验室,组建“网络舜军”,开展文明网络“三进”和网络环境专项整治活动,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二是要着力增强公共文化的服务力。完善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扩大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健全公共文化配送机制,持续开展“种文化”“文化走亲”等活动。启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抓好县东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加大名镇古村和各类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着力延续历史文脉。加大对文化精品创作的扶持力度,努力打造电视连续剧《王阳明传奇》等一批体现余姚特色、深受群众喜爱的精品力作。拓展对外文化交流渠道和合作领域,推动余姚文化“走出去”。
  三是要着力增强文化产业的竞争力。编制《余姚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及考核办法,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立足余姚文化资源优势,抢抓文化产业发展机遇,深化文化产业重大发展平台谋划,加快阳明188文化创意园区二期等项目建设,推动文化与科技、商贸、旅游、金融等融合发展。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抓好民营龙头文化企业和文创领军人才培育。
  (四)突出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双提高”,进一步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把更多的财力和精力投入到民生事业,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的热点,切实破解平安建设的难点,全力补强社会治理的弱点,不断提升城市的安全指数和群众的幸福指数。
  一是要着力推进乐业增收和社保完善。深入实施全民创业、乐业增收计划,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受灾困难群众、退役军人和失业人员就业创业服务,力争本地生源大学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2%以上,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9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800人,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进一步完善各类养老保险制度转换衔接办法,稳步提升本市户籍养老保险参保率,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卡建设。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做好因灾致困群众的救助工作,拓展社会救助信息平台的覆盖面,建立低保对象的长期公示机制,推动社会救助更加公开、公平、公正。
  二是要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优化调整教育网点布局,加快城区实验高中及公办和民办普惠制幼儿园建设,完成市八中、市二职校搬迁和市四中扩建工程,完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争创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市)区和省教育现代化县(市)区。开展县乡村卫生一体化综合管理试点,继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快市第二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迁建工程,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支持上规模民营医院优先发展。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加快长青老年公寓二期等项目建设,探索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模式,新建30个村(社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落实生育政策改革措施,促进优生优育和性别均衡。
  三是要全力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深化“平安余姚”建设,健全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惩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深化落实安全生产党政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夯实基层基础、排查治理隐患、加强培训教育,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保障“米袋子”“菜篮子”供应,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扎实推进十万学生饮食安全工程与省餐饮服务“321”示范创建,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加强动植物疫情防控。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各类应急预案,强化应急队伍培训与演练,做好各项应急物资准备,科学布局防灾设施和避灾场所,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处置能力。积极防范和处置企业经营风险,加大对非法集资的预警和打击力度,维护区域金融安全。
  四是要积极探索社会治理创新。严格落实信访维稳工作责任制,深化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市镇村三级矛盾摸排机制建设,健全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推进四级信访网络和网上信访平台建设,探索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机制,不断提升矛盾纠纷的源头防范和处置能力。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理顺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的关系,构筑“一核多元”的社区共治模式。加大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力度,开展公益性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工作作,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促进流动人口结构优化和新老居民和谐共荣。探索建立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新机制,深入推进社区矫正“三防”专项活动,帮助更好地融入社会。
  (五)坚持源头基础、整治监管“双强化”,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施治的方针,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让余姚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景更美。
  一是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严肃执行能源消费“双控”制度,严格落实投资项目能评环评准入标准,推行排污权有偿交易使用和重点企业刷卡排污制度,严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深入实施落后产能淘汰专项行动,实施重大节能项目30个以上。完成重点热电企业脱硝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新增清洁生产企业20家。建立健全用地绩效考评体系,抓好“零增地”技改和“低产田”改造,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消化利用“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7500亩,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任务1000亩以上,新增围涂面积8000亩。
  二是要着力强化环境治理。坚持铁腕治污,巩固提升电镀、印染行业治理成果,扎实推进再生金属熔炼、化纤、金属表面酸洗等行业专项整治,建立废塑加工行业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推行“河长制”,切实做好河道水面保洁、河岸整治、河网水系畅通等工作。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项目、姚西北榨菜废水治理工程,加快市域污水收集一期、城区污水收集四期建设步伐,继续抓好企事业单位污水纳管,城乡污水日收集处理量达到12万吨以上。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做好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和城区主要河道两侧畜禽养殖场关停搬迁工作。巩固提升城区禁燃区建设成果,开展“黄标车”限行和淘汰工作,启动公共自行车项目,严控建筑工地、矿山和道路扬尘,促进空气质量改善二
  三是要着力建设“森林余姚”。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创新“四边三化”推进机制,抓好非法开采山塘专项治理、废弃矿山复绿、通道绿化,加快推进玉皇山公园、黄山公园二期建设,新增平原绿化面积6700亩,通道绿化里程30公里以上。加大四明山区域生态修复力度,深入开展禁止四明山区域毁林开垦专项治理,加快花木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着力筑牢生态屏障。
  三、为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供坚强保证
  事业兴衰,关键在党,核心在人。要以全面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总抓手,围绕聚信心、敢担当、重实干、善创新、强执行、正风气,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为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建设美丽富裕幸福新余姚提供坚强保证。
  (一)抓好民主法治建设,凝聚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切实加强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组织开好全市人大工作会议和全市政协工作会议,着力抓好议案、建议、提案的办理落实,支持人大、政协围绕“五水共治”、医疗卫生等重大事项作出相关决议、开展政治协商,强化对生态环境治理、司法公正等热点问题的监督,组织开展经济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专题调研,在“一线”“火线”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和作用。扎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依法行政,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积极探索向社会购买服务的体制机制,理顺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支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加大普法教育力度。切实加强统战工作,密切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以及党外代表人士的联系,组织全市统一战线开展走亲连心、建言献策等行动,推动经济类商协会改革发展,完善海内外浙商姚商、姚籍人士互动
  合作平台,加强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和社会组织、网络统战工作,全面推进基层协商民主“三化”建设,依法管理好民族和宗教事务,为发展赢得更加广泛的力量支持。充分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支持群团组织围绕创业建功多搭台,围绕维权服务多尽责,围绕文明倡导多出力。加强党管武装工作,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二)抓好思想建设,提振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章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认真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夏宝龙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四个有没有”的大讨论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对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意义的认识,切实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把思想建设与应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风险和挑战结合起来,与做好余姚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不断强化“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念,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直面困难的勇气、舍我其谁的豪气、守土有责的志气、敢闯敢试的锐气、攻坚克难的硬气。
  (三)抓好干部队伍建设,锤炼创业创新的中坚力量。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考核办法,出台干部经常性考核制度,探索实施“三推三评三排位”工作机制,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出台进一步加强干部管理的若干意见,实行“三责联审”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抽查制度。规范十部任职行为、按职数配备干部,对现有政策进行“学、清、调、改、停”。改进干部选拔方式,树立重实绩重作风重基层的用人导向,实行“挂牌招才”“实战点将”“亮绩竞标”等选人用人举措,切实把担当精神强、锐意改革的“狮子型”干部配备到重要岗位上。加强干部轮岗交流,畅通跨条块、跨部门的干部交流渠道,加大干部“双向挂职”力度。加强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干部队伍生机和活力。加强干部执行力建设,强化“不换状态就换人”的决心和手段,对不作为、不称职、不胜任的干部及时予以调整处理。
  (四)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夯实服务发展的牢固根基。严格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基层党建述职和“星级考评、动态管理”工作。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开展“基层组织服务年”活动,把工作重心转到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大力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全面完成村级党组织换届工作,实施“领头雁”工程,建设一支党性强、能力强、改革意识强、服务意识强的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深化“一区双进”网格化管理工作,开展党员联系服务居住地(社区)工作,重点探索城市社区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的优化调整,提高城市社区党建水平。加强党员发展管理,严把党员进出口关,继续实施“党员先锋指数”考评管理,探索处置不合格党员机制,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提高两新组织工作保障水平,扎实推进区域化党建,探索推进两新组织专业化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
  (五)抓好作风效能建设,强化实干为民的工作导向。扎实开展好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对“四风”问题进行专项治理,严肃查处和纠正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作风问题。推进决策执行机制建设,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态度和严明的纪律,推动人人讲执行、处处抓执行、事事强执行。深化拓展“五联五促”“四日联动”“住夜值班”等工作载体,切实做到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排解民忧,以实干赢得民心。认真抓好《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的贯彻执行,不断加强对规范公务消费、公务卡结算等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和一般性预算支出。
  (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提升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按照“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要求,建立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追究制度,不断深化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科学构建具有余姚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注重发挥警示教育作用,积极探索分类分层各有侧重的廉政教育机制。深入推进阳光工程建设,切实加强重点领域、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的权力制约,坚决纠正工程建设、征
  地拆迁等领域的不正之风,进一步规范招投标行为,着重强化对抢险应急工程建设和救灾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督检查。不断深化基层廉洁工程建设,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抓好“阳光村务”数字电视公开。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严肃查办发生在重点领域的典型案件,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
  同志们,新一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已经明确: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昂扬斗志,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建设美丽富裕幸福新余姚而努力奋斗!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4

《余姚年鉴2014》

出版者:中央文献出版社

本书系统记述了2013年余姚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况。采用分类编辑法,卷首设特载、概貌、大事记、专文,正文部分设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其中条目为主要的信息载体,卷末设有附录。

阅读

相关人物

毛宏芳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