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图书馆
余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余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章 人物简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泗门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785
颗粒名称:
第二章 人物简介
分类号:
K825
页数:
15
页码:
827-84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泗门镇著名人物详细简介周遇、杨袭璋、丁鹤年、杨昇、杨宗畯、谢正等。
关键词:
泗门镇
人物简介
内容
杨袭璋(1101~1167) 字怀玉,号东蒲居士,宋无为州(今安徽省无为县)人。太学上舍出身,授迪功郎。绍兴二年调余姚尉,能威制豪强,穷捕海寇。终其任,盗窃屏息。时金兵南犯,淮南道阻不得归,余姚百姓为其营治田宅,遂家于汝湖之东,植蒲数里,因名其地曰东蒲。后其三世孙杨铁、杨钺兄弟迁双桥(今属泗门镇镇南村),子孙繁衍,称双桥杨氏。袭璋被奉为双桥杨氏始祖。
诸琦(生卒年不详) 字伯琦,宋余姚烛溪乡人,尚书右仆射诸汝诚之孙。累官至兵部员外郎。为避金兵徙居东山乡石山里西宅(今属泗门镇镇南村),奉为东山诸氏始祖。
周遇(1125~1194) 字伯雨,号文昌,行细添十一,祖籍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北宋末年,曾祖季友随宋室南迁,定居余姚丰山。父士三官至同知枢密院事,因与金兀术战败,以罪连州安置。遇随叔祖镇靖自杭渡越,与土人方惟俊遁于丰山之下。南宋淳熙初年,迁居开元乡汝仇里叶郎桥之右(今属泗门镇水阁周村),奉为开元周氏始祖。
谢长二(生卒年不详) 南宋台州临海县八叠村人。德祐二年春,奉寿和太皇太后谢道清诏避乱于余姚东山乡汝仇湖之第四门,奉为泗门谢氏始祖。卒葬东山广教寺前(今属临山镇临南村)。后世以其淳厚德化一乡,遂称其居住地为淳厚里。明嘉靖初年,有司闻于朝,立坊表之。
倪道一(生卒年不详) 南宋东山乡第四门人,国子监生。咸淳年间,夏旱,汝仇湖之东四闸定期齐放。县令赵从简亲诣闸所,各乡承荫之户来会者数百人。道一与同里丁云以牲酒犒之。明万历初,开元乡王日升条陈水利,追叙其事。
茹瑗(生卒年不详) 南宋四门人,乡贡。元兵入境,大肆淫掠。瑗面见其帅,列举罪状而责之。帅怒,以兵器相威胁,瑗不屈而死。妻倪氏闻讯,与夫妹莹并死。明洪武初,有司立石表其闾,曰“忠节独全”、“一门三烈”。
周科(生卒年不详)行福四,宋末元初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祖籍河南汝南。初自鄞县小皎徙余姚洪岙,复迁东蒲,奉为东蒲周氏始祖。
丁鹤年(1335~1424) 字永庚,号友鹤山人。回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出生于武昌官宦之家。元亡后,为逃避“反色目人”(主要是回族人)运动,浪迹江湖。曾偕弟爱理沙(字允中)寓居四门,作《题叶州判海堤卷》诗。明永乐二十二年卒于杭州。
诸焕(生卒年不详) 字叔晖,明东山乡石山里诸氏西宅人。洪武初年,由荐累官至陕西佥事,卒于任上。子伯穆,永乐年间举贤才,任江西永宁知县。
杨昇(生卒年不详) 字孟潜,明开元乡双桥人。洪武二十九年举人,初任主事,因直谏谪江西星子县教谕,续升邵武府教授,转徽州府教授。以子杨宁赠资政大夫、礼部尚书。
谢广(1374~1442)字原广,明泗门人。为人坦夷惇笃,以德化人。邻有横逆之徒,人畏之如虎,见原广即面赤走避。与弟原度相友爱,弟无嗣,以己子为其后。后原度有子,亦竟不返。弘治中期,以曾孙谢迁赠少傅。
杨宗畇(生卒年不详)明开元乡双桥人。为人持重练达。开元乡左右数十里,旱年引汝仇湖水以溉田,自豪右侵占湖面,水少不能遍溉。宗畇率乡民坚筑湖塘,加高塘身以增蓄水量。又于春夏之交,巡视各坝,毋使泄漏。于是数十年中,旱患既除,争水亦无闻。知府彭某闻而嘉之,载其事于《湖经》。
杨宗畯(生卒年不详) 明开元乡双桥人。以道修身,以礼正行,事母孝,敬兄友弟,人无间言。仲兄脾气刚暴,有时挥杖相击,宗畯趋避,或舍杖跪奉,兄怒为之解。后仲兄罹难,偕其他兄弟营救,奔走号呼,饥不食,劳不息,必求解脱而后已,其天性然也。
杨宁(生卒年不详) 字彦谧,明开元乡双桥人。永乐十五年乡试经魁,宣德五年二甲第一名进士。初任广东清吏司主事,以军功升本部郎中,复平麓川(今云南瑞丽)土司思任发之叛,升右侍郎、江西巡抚兼都御史,往云南提督军务。景泰初年升礼部尚书,两年后以足疾改南京刑部尚书致仕。寿终于里,崇祀乡贤祠。
杨宜(生卒年不详) 字彦理,明开元乡双桥人。杨宁弟。宣德七年举人,正统十三年进士,授青州道监察御使。英宗北征,宜以老成选守内城。景泰六年,迁广东按察司副使。以廉慎著。
周礼(生卒年不详) 字敬之,明开元周氏竹堑房(今泗门镇水阁周村)人。治易学。正德初,应明经行修诏,守正不阿。时太监刘谨擅权,遭谪戍陕西,卒于道,士林咸惜之。
杨道桂(生卒年不详) 字天芳,号石溪,明开元乡双桥人。幼业儒,后从祖业为医。其方脉精明,奇效累著,名播州郡。时大学士谢迁致仕家居,遣使聘之。嘉靖六年,迁复入相,偕道桂同行。抵京,策名太医院,一时公卿大夫多所依赖,随病调药,治十起九。尚书陈简庵尤倚重之。出入朝野数十年,才士名流赠言甚多。
谢过(生卒年不详) 字于仁,号康山,明诸生,谢迁族弟。其风仪秀朗,少工诗,然不喜出示人。吏部左侍郎谢丕归里后,邀陶尚书、杨副使与之唱和。陶、杨固文学宿老,谢过一日起而齐名。七赴乡试不举。卒,年仅四十。惜诗稿散佚,无单章只字之遗。
谢正(1468~1551) 字大中,号茅山,谢迁长子。以父荫授中书舍人,寻入文渊阁办事,预修皇史宬,升礼部员外郎,敕封辽主副使。工四体书法,真、草出入颜真卿、赵孟頫间,篆、隶尤有秦汉人风致,大学士李东阳尤敬服之。
谢亘(1501~1543) 字恒中,号石川,谢迁四子。出为迁弟迪嗣子,由诸生补三品荫,授后军都督府都事,迁左军经历,赞政两府。檄书填委,无少凝滞。遂得疾,卒,年未及强也。生平好吟咏,精音律。书法遒劲,尤重于时。
吕改(生卒年不详) 字正之,号醉梦,明余姚县城人。以医隐于泗门万安桥西“醉梦窝”。性潇洒,善清谈。谢丕致仕归,与其盘桓无虚日,而赠诗亦最多。密契深情,罕见无比。嘉靖年间,以子武英殿大学士吕本赠少傅。
杨抚(生卒年不详) 字安世,号二檀,明开元乡双桥人。正德十四年乡试第二名举人,正德十六年进士。初授工部都水清吏司主事,署郎中,修缮大内,持节川、桂采办。升济南知府,时李攀龙为诸生,抚慧眼识其才,由是知名。历官云南督屯田水利副使,湖广提刑按察司,提督三楚学校,终都御使。嘉靖中期,与同邑进士胡膏、处士岑原道纂修《余姚县志》,而考索裁正,皆抚主盟。工古文辞,善书,能作尺余大字,文学之名播于两浙。
诸演(生卒年不详) 字宗易,号西石,明东山乡石山里诸氏南宅(今属泗门镇镇南村)人。嘉靖五年进士,以主事擢御史。大兴隆寺灾,演上疏请顺天心,绝异端。又以姚广孝披缁从祀成祖不便,迁其像于兴善寺。后巡按广西,平瑶民叛乱,复疏劾严嵩。迁江西(墓表作福建)佥事,卒于任。杨九韶(生卒年不详) 字成甫,明开元乡双桥人。嘉靖二十五年举人,三十二年进士。任陕西南陵知县,奏除养马八百七十匹,邑免赔累。又筑堤为圩,凡十余所,蓄泄有法,秦人德之。
谢一鹏(生卒年不详) 字伯程,号图南,明泗门谢氏五房人,谢迁族侄。袭其父南皋翁之业,以资雄于乡里。由国子监生仕两淮盐运使运判,升太仆寺丞。
谢一麟(1503~1583) 字伯仁,号海涯,明泗门谢氏五房人,谢迁族侄。由国子监生判江苏泰州,宰江西建昌县,声绩著于一时。仲弟一龙,字伯雨,号古里,任河南开封府知事。长子子文,官巡检。次子子彦,任福建漳州龙溪县典吏。一麟子侄居河东,皆巨富,而谢迁诸子居河西。乡人为之语:“河西官夹笆,河东金几车。”
谢麖(1503~1537) 字元中,号中斋,明泗门谢氏大房人。九岁能文,而体弱多病,谓诗可养生,日夕吟讽之。族兄谢丕集名宿宴于湖亭,招之,分韵赋诗。麖顷刻成八句,词意斐美,诸名宿咸撤韵和之。李学士向丕夸曰:“君家乃复有惠连。”丕建新宅,中堂隘欲易数椽拓之。麖曰:“此父遗业,兄但取道出入可也,岂复有门庭篱隔之嫌哉!”卒,年仅三十余。妻冯氏(1508~1585)独力抚养遗孤,及长,无力承担求学之费,遂亲授之。丕妻毛氏与之粟,不受,谓“纺绩聊可资生,此粟当别周饥者”。
谢怀礼(生卒年不详) 字守中,明泗门人。嘉靖年间任山东鲁王府审理。其后,子良知任鲁王府典仪,孙方节任鲁王府仪宾。又族侄铭,字日新,由福建沙县丞,迁山东德王府工正。家世藩王府官,蝉联齐鲁,时人荣之。
周应濂(生卒年不详) 号菲泉,明开元周氏竹堑房人,邑庠生。祖父周大宇,嘉靖年间宰河南灵宝县。鼎革后,家已式微,应濂仍乐善好施,常登方家路烟墩,遥见无炊烟之家,归即罄所有与之,数十年不倦。
谢麟(生卒年不详) 字子贞,号一斋,明泗门谢氏大房人,性慷慨。倭寇兵起,遂弃儒业从戎,以智谋求见少师徐阶。徐阶奇而任之,随试辄效,由锦衣籍授户侯。嘉靖四十年,山西大同右卫告警,朝廷命出师。麟隶前军,以斩获功,升左所千户,封武略将军。
谢用栻(1533~?) 号东岩,谢丕长子。以荫入国子监,逾冠即任淮安府通判。陕西副使姜子羔赠诗有“年少已为郡,官清应得民”之句。秩满,乞终养。归,不复出。
谢用枢(1542~1574) 字士彦,号西岩,谢丕仲子。由荐入中书科,办事文华殿。尝以冬至日从世宗祭天坛,与大廷酺宴。吏部不满其简傲,久滞光禄寺。万历初年,出佐湖南宁远县,判河北霸州,迁湖北郧阳阃幕,湖北荆州长史。用枢生于世家,少负才望,而厕身散员,怀才不遇,抑郁悲慷,一寓于诗。在宁远有《春陵集》,在霸州有《益津稿》,在郧阳有《麇城稿》,在荆府有《蕲黄稿》,辞意清隽,顿挫微婉,怨而不怒,深得《诗经》之旨。
谢用模(1542~1556) 字师彦,号端岩,父谢至系谢迁五子。七岁能属对,有神童之誉。十四岁以礼经中举,将北上,二伯父谢丕示诗曰:“我年二十学步武,汝能接踵更少五。管领春风上帝都,东山玉树人争睹。”抵苏州,卒于痘。诸兄集其遗文曰《奇英录》。聘妻吕氏,名成,武英殿大学士吕本之女。性端淑,闻用模卒,饮泣废食,独衣粗缟。吕本举御赐文绮与之,或拜而不受,或退而藏之箧中。闻有议姻者,即绝食死。
谢用梓(1557~1604) 字龙岩,谢丕七子。官至提督坐营指挥佥事,以都指挥体统行事,诰授昭武将军。万历二十一年因朝鲜战争出使日本,与丰臣秀吉谈判。归里后,以每年元旦晋谒宗祠,十八房人数拥挤,创掣签轮拜法(即掣某房签,则唱某房子孙入拜,谓龙岩签,沿用至新中国成立初)。
谢可久(生卒年不详) 字汝贤,明泗门谢氏大房人,千户谢麟之子。貌广颡深目,勇而多智略。嘉靖四十年云中(今山西大同)之役,方年少,能佐其父立功。隆庆年间,袭职千户。凡诏狱,必亲下卫司推勘,尝与镇抚司相戒“毋暴酷”,曰:“吾等世受国恩,作威陵虐人,协取其财,天其容我乎?”
谢喻氏(生卒年不详) 夫谢敬行系谢迁曾孙,妻何氏无生育,先后纳喻氏、王氏为妾。王氏生一子怀宇,怀宇方及周岁,王氏忽得疾而亡。时喻氏正哺育己女,唯恐怀宇之乳母或欠调护,遂舍己女以哺之。迄今泗门谢迁派下长房,皆怀宇一脉,绵绵勿绝。
谢焕行(生卒年不详) 字桂阜,号拙庵,谢迁曾孙,明诸生。沉浸于文章写作二十年,屡试不遂,乃放浪山水,一意为诗歌。初喜清丽、闲雅,久之思余力完,渐臻自然。其孙秉瑚刻之曰《宝善堂遗草》,清礼部侍郎沈荃为之序。
杨宏科(生卒年不详) 字意白,明开元乡双桥人,陕西南陵知县杨九韶之孙。万历十三年举人,十四年进士。历官江西道监察御史,督理山西、陕西、河南盐务,巡按贵州、辽东、直隶、顺天、广东,提督南直隶学校,大理寺卿,监察御史,江西巡抚,卒赠礼部尚书。建坊于县城武胜门外,题曰“祖孙进士、风纪褒纶”。谢秉谦(生卒年不详) 字益之,号克斋,明泗门人。天启二年进士,授福建建阳知县。历南京、福建道御史,转北京、湖广道御史,巡按陕西阅视三边,加敕监军剿虏,叙功赏赉,超级加俸,分守京城西直事。崇祯十一年,清兵分数路入关,秉谦殉难于济南。其后裔寓松江东门外御史泾。
谢立诚(生卒年不详) 号东汇,明泗门谢氏四房人。任广东增城县主簿,能剪除积弊。每处理诉讼,使疑者晰,屈者伸。虽屡被上司驳斥,而往复申辩,词气愈壮,终使俯如所拟。解职归时,增城缙绅父老欲留无计,焚香跪送,多泣下者。
谢遴升(1593~1653) 号玉华,明泗门谢氏大房人。为人质直,不设城府,而性好义。尝见遗金于道,守之,饥甚亦不去。失者至,还之。崇祯年间,岁饥,罄廪赈济灾民,活五十余口。而家则屑豆和麦度日,给养父别具白米。父曰:“吾与汝共麦饭,以旌汝德也!”
谢允升(生卒年不详) 字巽阳,明泗门谢氏大房人,千户谢可久之孙。少好读书,与诸名士交。袭锦衣卫千户职三十余年,崇祯末,老且病,子彦宾当袭。时京仓久断坐放,允升谓:“国家多难,吾汲汲营其私耶?”方病,适李自成率部围京城,盟友高文采亦官锦衣卫,来问疾,见之欷歔。允升曰:“君,壮士,乃效楚囚相对?”越十余日,高文采分守宣武门,城破自杀。允升亦殁。弟遂升,南明鲁王监国任副将。
谢越(生卒年不详) 字初阳,明泗门谢氏大房人。颀身洪响,目光睒睒射人。游京师,尽交锦衣卫士,轻财,以侠著称。以军功官至万安守备,山海关耀武营都司。卒于任。
谢正谦(生卒年不详) 明泗门人。清顺治二年,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授襄武将军。次年,清兵突破钱塘江防线,督师江上的方国安兵溃,谋劫鲁王降,正谦跨铁骑,自沉于百官江。
杨光弼(生卒年不详) 字次,明开元乡双桥人。世袭千户。崇祯十三年武进士,累功升右军都督府同知,扬州后营总兵。后从史可法抗清,殉节于福建仙霞镇。
谢起(生卒年不详) 原名季升,字三阳,明末清初泗门谢氏大房人,谢越弟。明末,任淮安府山阳县丞。清军南征渡淮,县守、令皆走匿。起能作满洲语,〓厨传迎之,乘机劝说清帅严束部下,使民得免蹂躏之患。当事始重其才,使摄县事,不久以谗迁甘肃巩昌府经历。
黄宗羲(1610~1695) 字太冲,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等,学者称梨洲先生。明末清初通德乡黄竹浦(今属余姚市东南街道)人,著名思想家、史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清康熙十三年,为避兵乱,奉老母携女孙投奔泗门第十堡诸九征,寄居半草堂一年有余。常与昌古斋诸君子切磋古学,传授史学要领,其间撰写完成《四明山九题考》、《丹山南咏序》等多篇文稿。闲暇则泛舟汝仇湖,游览附近牛屯岙、九龙亭、东山寺等胜迹。次年五月返乡,行前有诗赠九征:“夕阳长向汝湖边,弄山空水上钓船。一段闲情真不恶,临行多谢主人贤。”
谢彦祥(1621~1669) 更名彦谦,字天益,号损斋,明末清初泗门谢氏大房人。幼颖异,就读时,所授多寡均能默记。十七岁补弟子员。不十年,清兵南下,遂隐于医。每过昌古斋,与诸九征诸名士接席和歌,酸声苦调,人不忍闻。善棋,尝游云间(旧松江府华亭县别称),与国手张澹园角赛,高下只争先后。沙埭宋昆明自号烂柯仙客,对枰两昼夜,昆明冥心绝算,终不能胜。所著《霜余吟稿》、《棋谱》,于未卒前一月,尽取焚之。
谢王氏(1621~1640) 江西人,都司王若兰之女。性慧,从小熟读《孝经》。崇祯十四年,若兰入朝觐见,回舟鄱阳湖,得疾。王氏方十四岁,祷于神,刲股进之,父得愈。江西提学郭都贤表之曰“纯孝”。及嫁泗门谢彦祎,端重有仪范,待仆从宽严得体,自奉俭约以周济乡邻亲友。卒,乡人私谥“恭惠”。
诸如锦(生卒年不详) 字耿衣,明末清初东山乡石山里西宅人。负经世才。顺治五年,以前明诸生应试。土寇据四明山,如锦有安民剿贼诸议,设计详当,可见诸施行。初亦入昌古斋六隐之列,后以再出,遂为王存牧所替。
谢傅氏(生卒年不详) 夫谢兼才为清泗门谢氏十三房人,其卒时,傅氏仅二十八岁,立志抚养子春景。子卒,又抚养诸孙及曾孙,历七十余年,寿百岁。先前公婆在世时,傅氏侍候甚孝,婆婆尝祝之曰:“好媳妇,愿汝多寿、多子孙。”至是果然应验。康熙五十二年旌建贞寿坊(俗称百岁坊)于西街宅前。
谢必逊(1620~1697) 字硕甫,号思允,清泗门人。夜获一盗,闻声知为邻儿,遂释之,不问所失物。康熙十三年,山匪就抚后复叛,扬言“劫富室,先必逊”。必逊曰:“我家群从多拥赀,贼眈眈久,今其以我为试也,当绳以法。”乃上官府报告情况,匪患遂息。
谢先春(生卒年不详) 字与梅,明末清初泗门人。数岁授句读,出口成诵,人呼“小秀才”。好古文,工诗。以母老,分余力为制举文,屡试不利。及母死,弃科举授徒,自食终其身。顺治初年,山寇不靖,上《酌剿抚恤民艰诸议》。著有《品雪斋稿》。杨焕斌(生卒年不详) 清开元乡双桥人。父俞椿,乡称长者。少时游学省城,归,遇八十老妪为买布者所给假银泣,尽捐馆谷与之。顺治十二年,中武科进士,官侍卫。请假葬亲,道经嘉兴,遇地方兵民攻讦,力为排解,事遂息。
诸施氏(生卒年不详) 清泗门人。二十二岁时夫亡,仅生一女,恐堂上公婆伤心,唯暗自饮泣。而侍奉公婆,比夫在时尤加体贴。五年后悲伤而卒。婆婆每与人谈及媳妇,常泪湿衣襟。
杨在魁(生卒年不详) 字振源,清开元乡双桥人。以甘肃湖滩河所事,擢永平府同知,转山东济南府知府。雍正五年岁歉,请于巡抚,先发粟而后奏闻。擢济东道,未任,卒。
谢渭(生卒年不详) 字非熊,号秦庵,清泗门人。童年时,父佛隐翁以竹命题,应声答曰:“圆通而有节,君子之德也。”父大奇之。八岁能作文,读书略观大意,而独究心于河渠、关塞、海防诸大事。康熙十三年,福建耿精忠叛乱,挟策求见康亲王,又上书经略郎某,俱不见。及乱平,地方残破,渭出入幕府,多阴济之功。作诗长于近体,效法杜甫,复旁学高适、岑参。著有《避难焚余》、《台游草》、《闽游草》共若干卷。
谢麟(生卒年不详) 字天石,清泗门人,邑庠生。母孕十四月而生,有异表,身长八尺,人呼“长秀才”。体弱多病,遂将历代各家方书、药典杂置案头。客至,布席焚香,竟口无凡语。性喜饮,逢饮必醉,醉则必口占五字断句,饶有达人风致。为文取法柳宗元,间亦别用选体诗,则情景清深,神韵超迈。生平不欲留一稿,所存诗文皆其家人窃而录之。
谢辙(生卒年不详) 字颖如,号眉三,清泗门谢氏四房人,文诚先生谢霖仲子。克绍家学,为文顷刻数千言,朗朗豁人心目。康熙三十五年中举,三试礼部不第。考授知县,在京城候职时忽得疾,遂南归。以诗酒自娱数年,寻以旧疾卒。遗稿曰《心言偶存》。
杨旭方(生卒年不详) 字肇昇,号晓园,清开元乡双桥人。雍正十年举人,候选知县。胆气雄壮,局量宽宏。雍正二年,早禾被旱,旭方为同里四十八姓请命,呈文抚院,请划复汝仇湖。七月初九日,经绍兴府踏勘,余姚知县叶文煊发牌督划,四十八姓民众集至双桥,公推旭方前导下湖。旭方将五百余顷私田,尽划为湖面,名震府县。卒,年八十六岁。著有《龙山草堂集》。
谢亮清(1645~1662) 号武明,清泗门谢氏二房人。幼极聪慧,博学多闻,设教京城。兼通医术,济人寿世。后游幕广西怀集县,弭盗、安民,多惠政,粤人口碑载道。
谢洲(生卒年不详) 字文若,清泗门人。六岁时戏于庭院,其师纪白云试命之咏,应声曰:“假山头上一枝红。”白云抚其头顶曰:“此儿后必以诗名世。”稍长,益刻厉于诗,兼攻古文。其诗初以李白为入门,后仰学杜甫,参以黄庭坚、陈师道,格老骨仓,神法俱到家。年未四十而学遂成。性坦易近人,而尤笃于友,能为所交排忧解难,互通有无,人皆器重之。
谢黄氏(1765—1847) 夫谢占龄为清泗门后塘河人,其卒时,黄氏二十八岁,滴水不入口五日。婆婆陈氏指二孙劝之曰:“亡儿不幸,不能仳伉俪,汝轻身陨志,朽老不足惜。其如此藐诸孤何?”因收泪。婆婆多病,黄氏朝夕侍奉无间断。婆婆卒,黄氏痛哭几近失明。邻里有悍妇,总是先于婆婆而食,闻黄氏哭婆婆,心有触动,说:“我不得复为人矣!”赴黄氏家,稽首以百数,后以孝称。黄氏待仆从严而有礼,好施与,邻里多待其举火者。道光年间,建节孝坊于三门堰北。
诸孔璋(1773~1869) 号南崖,清泗门第十堡人。子耆英,字以湘,榜姓朱,同治六年由附生应乡试,因年逾八十而依例钦赐副榜举人,孔璋犹健在。同治八年冬十月,内阁学士朱兰七十岁,会同县耆宿于里第。孔璋时年九十有七,为最长。廪生允治以长孙持杖从,居末坐,年亦逾老。于是会者十九人,共一千一百八十五岁。
谢守稼(1786~1860) 学名家树,字慎初,号载南,又号砚香,清泗门谢氏二房人,邑庠生。家世孝友,生而好学。及长,名噪县学。乡试屡次不利,遂一意造就后学。西乡杨氏以好士闻名,对塾师敬礼有加,守稼亦乐就焉。课读之余,辄道家庭乐境。笃于友谊,坦白无私,又极洒落。每花晨月夕,饮酒微醺,掀髯而谈,妙解人意,不减晋人风趣。诗文不假雕饰,俱见性灵,著有《兰玉堂集》。
谢嗣玉(1800~1865) 字卜三,号宝田,清泗门谢氏二房人。性无他娱,唯涉猎经史,日手一卷,寒暑不辍。不屑辞章,小试不利,遂绝意科举,授徒自给,以终其身。族弟晋三、侄子慎斋,皆为其学生。亲友知其嗜酒,招饮必醉。家故贫,箪瓢屡空。间或据书中芳言懿行,为人讲解,闻者亦自感化,乡邻有疑难事多就平焉。
谢永义(1810~1844) 名十,号履中,清泗门谢氏大房人。性谨厚,以孝友闻。十一岁时,母周氏辞世,哀痛若成人。事继母黄氏,一如所生。及长,治盐于淮地。盐商多豪侈,永义独介然自好。历十余载,所积悉供父母,无私财。会盐务官借故需索,永义以违规矩不允,官大怒,罗织罪名以陷之。事急,遗书父守垣(字星斋),曰:“宁死,弗累及家人。”遂遇害。
谢式文(1822~1880) 谱名肇型,字二南,号一鸿,清泗门后塘河人,国子监生。幼业儒,试不得志。又自念三岁丧父,母亲辛劳,遂辍儒业。尝因家人病,延请名医石季藟诊之。季藟曰:“此病非旦夕可疗,我来路远,且费巨,君不如自习,我为尔指导。”于是读医书,医术大进,就诊者座常满,少见无效者。有酬以诊资者,拒之曰:“某岂货医者耶!”见贫困者,且助以药资,人交口称其义。家有佣工,名春耇,佚其姓。太平军入泗门,式文全家外出避乱,春耇请独留守宅,强之从行,不可。未几,太平军首领何文庆馆于其家,春耇藏匿隐蔽处,三日不得食。后闻太平军开拔而去,乃出。见宅之西偏已为太平军积薪纵火,思扑救之。而太平军复回,又掳之去。至东南田角,伏而斩之。幸喉管未断,移时复苏。欲起来,而头不能仰。乃捧头而起,渐步至焚余之屋,式文归,犹在也。为治之,颈得复原,后能肩挑百数十斤之重物。
谢锡蕃(1824~1893) 字永言,号晋三,清泗门谢氏大房人。咸丰五年,由附生中第七十三名举人,九年,中第一百六十名进士。归吏部铨选知县,呈改内阁中书,国史馆纂修,方略馆校理。以剿太平军功钦加五品衔,授奉政大夫。
谢叶氏(1822~1862) 谢克嶷妻,清泗门后塘河人。同治元年,太平军据泗门,叶氏以家贫不便远徙,携次子与幼女避乱于海滨。途中,次子被太平军所执,叶氏扬臂大呼:“夫死不几月,长子又离散,存亡未可知!只此一点骨血,汝欲夺之去,我何以见夫地下哉!”太平军怒,以白刃相威胁,叶氏持益坚,骂益烈,遂遇害。其时,族中尚有肇标妻马氏,赴火死;肇坊妻钱氏、肇佳妻陆氏,赴水死。
黄魏氏(生卒年不详) 黄圣范妻,清泗门人。圣范客死汉阳,家甚贫,魏氏以纺绩积赀,运送灵柩归乡里。太平军进军四门,魏氏随邻居老妇避匿图南庙。魏氏素寡言笑,某日忽大笑道:“可笑遍地百姓皆怕死!只须以十人杀一,管教杀尽瘟毛!”未几,太平军至,遍搜避匿者身边财物。魏氏大骂,太平军怒,以刃刺喉,死,年二十八。半月得其尸,面色如生。
诸黄氏(生卒年不详) 诸仁芳妻,清泗门人。自嫁入诸家,尽心侍奉公婆。后仁芳随父赴扬州经商,父死,仍客居扬州。太平天国事起,仁芳阻于兵,不得归乡。黄氏兄某携家眷赴甬避乱,嘱黄氏同往,黄氏因病不能行。太平军据四门,掠黄氏。出门数武(三尺为一武),临水,黄氏以口渴欲饮为由,纵身跳下,大呼曰:“我得抱贞白之躯见先人地矣!”后仁芳归,抚其尸,颜色不变。次女二姑,年十七,亦随母投水死。时为同治元年九月十五日。
谢文玉(1835~1878) 谱名奇树,字琢斋,号渭春,清泗门后塘河人。天资颖敏,家故饶。咸丰、同治年间,避乱宁波,与善绘者为邻。日夕过从,遂工山水、花鸟画,兴之所至,随意点染。人争以缣素索画,或累年不能得。知者每乘其点染时,袭取之。时泗门善山水画者尚有周埏(字谷亭)、谢肇泉(字挹清)。
杨忠宰(生卒年不详) 清泗门人。咸丰年间,任南京典史。会太平军攻城,死。恤赠云骑尉,世袭罔替。
诸大绶(生卒年不详) 清泗门人。家世业农,而天性诚笃,举动悉中礼,待人尤厚。邻里有以缓急告者,均能提供帮助。太平天国进军浙江后,大绶随“黄头勇”出击,每战必奋勇争先,所向有功。及太平军入四门,大绶被俘。挟至缪路泥墩潭,太平军劝其降,骂曰:“我岂从贼偷生者哉?”太平军怒,发枪击之,中弹而仆。既而复苏。时有临山任姓者同陷太平军营中,劝之行,大绶曰:“我已得死所矣!君他日归里,愿为我传语于家。”遂赴水而死。
谢椿庭(生卒年不详) 清泗门人。咸丰五年,太平军进军安徽,椿庭以五品军功守宁国府(今黄山市),在牛皮渡阵亡。会奏,旌恤。妻戚氏亦殉节,于同治元年九月旌恤。
谢腹树(1851~1872) 字松生,清泗门后塘河人。父武生益三,得狂疾,每出不知所之。腹树年方十余,每每遍寻其父,直至找回。一日,益三出不归,腹树偕佣寻之,经旬余,足迹遍浙东。途遇友人,告其父已归,遂急回里,足尽肿。至家,方知所告者有误,意甚怆然。即日拟再出,母怜其年少,且路途辛苦,劝止之,不听。临行泣曰:“此行不得父,儿不归矣!”遂星夜往行,宿曹娥江,有盗觊其随带财物,竟杀害之。
谢培(生卒年不详) 清泗门人。少好学,试不得志,遂从同县黄炳垕习天算,晰微阐奥,多所发明。母病,三载侍奉如一日。性浑厚,而处事明决。光绪十五年水灾,率众开浚海地,引河十余处。次年米贵,余姚、上虞两县分办平粜,设总局于马渚,综司其事。四门则有永安堂,培任董事,负责掩埋无主骸骨。历办本地赈务,及顺直义赈,无役不从,乡里德之。
李儒林(生卒年不详) 字上珍,清四门乡倪家路人。家世小康,自奉极俭,事关修筑桥路、赈恤贫乏即毫不吝啬。遇家有喜庆事,累次捐免佃户全年租税,总计不下数万斛。后乡人议办诚意学校及汝湖乙种农校,其嗣子李子封受儒林影响,各助以巨款,又出资独办行素国民学校,免收学费。至民国2年,款以万计,教育部褒扬李子封一等金质嘉祥章。
童源魁(生卒年不详) 清四门乡倪家路人。隶团防。宣统三年冬,村内李绅家遇盗,入内搜索,各团丁畏避去。源魁独伏暗处,俟其出,与之斗。卒以寡不敌众,中枪死。邻近士绅为之追悼,以志其义烈。
谢美箴(生卒年不详) 字良谟,清泗门人,善弈。凡至四门卖技者必入谒,不然必败。时有挟重资入者,说:“我不敢与先生角,乐与先生之徒戏,胜负以资为注。”良谟许之。布局庭中,撤屏蔽以防潜窥。良谟指派一徒与之对局,数招后,其人惊疑,敛资而去,曰:“此人必有异授!”盖良谟隐于楼上,穴板下视,暗示徒如楼上声下子,艺亦精绝。
谢廷飏(生卒年不详) 字云卿,清泗门西街人。幼业儒,屡试不中,遂舍而业医。精内科,求诊者舟舆沓至,邻邑亦有以重币敦请者。
谢梦鳌(生卒年不详) 清泗门人。精外科、疡医。时有杨福康擅是术,有名于时,亦推重之。
谢正树(生卒年不详) 号鹄卿,清泗门人,诸生。擅弹铜琵琶,技艺精绝。每当诵读之余,檀槽一拨,凡同具是癖者辄叹服,不啻为康昆仑(唐德宗时宫廷琵琶第一高手)闻西市女郎奏技。
谢家山(1873~1944) 谱名裕升,字梯青,号云阶,泗门后塘河人。十八岁时以优廪生入绍兴府学。光绪二十三年,中浙江乡试第二十九名举人。二十八年,聘为三乡诚意高等小学堂首任堂长。民国2年2月因病辞教职,半年后应谢纶辉之邀,任上海通商银行秘书,至民国24年退休。民国33年病逝于上海。善书,篆隶正草皆精,尤以颜体正楷闻名,时人誉之为“浙东书圣”。
杜宝康(1884~1948) 原籍上虞沥海所。民国初年携家至泗门南谢,以租种汝仇湖地谋生。后发展为租田270亩的种田大户,雇用长短工近20人,拥有耕牛十余头。为人厚道,乡里关系和睦,人皆尊称其“康爷”。民国24~28年,任泗门镇第一保保长。抗日战争胜利前夕,购置12匹、3匹柴油机各一台,又请木匠打造两个木制大转盘,带动4部老式24档水车灌溉,土制抽水机获得成功,一时观者如潮。
谢端纶(1885~约1965) 名韬,字子颊,泗门后塘河人,谢葆濂之子。南洋陆师学堂步兵专科毕业,北洋见习,授陆军步兵副军校。历充南洋第九镇排长、连长,沪军先锋队参谋长、进行队参谋长,第十六师工程营营长兼陆军讲武堂教员,浙江都督府差遣兼第六师军事教导团教员,补授陆军工兵中校。民国后期任国民政府考试院出纳科科长。
谢叔叙(?~1946) 名鼎礼,字叔叙,泗门后塘河人。为人正直仗义,尤热心于地方公益事业,在民国时期长期主持谢氏宗祠积谷仓,并兼任诚意学校校董。曾出资为地方治安武装冬防队捐赠后膛枪十余支,还从上海购置洋水龙以更换村水龙会的老式水龙。民国26年,邀请上海的剧团在岳庙演出话剧(时称文明戏),开姚北乡村演出话剧之先河。民国34年5月,其宅院和大厦在后塘河战斗中被毁,家产荡然无存,次年秋在贫病中去世。
马启臣(1893~1970) 字舜五,余姚县宗汉乡义字地村人。杭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民国5年至16年任诚意小学校长,任职期间锐意教育改革,充实仪器设备及图书。民国9年,在诚意小学主持召开全县高小校联合会第一次会议。民国11年,主持筹办建校二十周年纪念大会,编《余姚诚意高等小学校二十周年纪念录》。民国13年,姚江青年联合会在诚意小学成立,启臣为发起会员之一。民国18年至28年任县教育局局长。新中国成立后被聘为省文史馆馆员。
杨贤江(1895~1931) 又名英甫,笔名李浩吾、柳岛生、叶公朴、直夫、耕牛、李谊等,余姚县云和乡(今属慈溪市长河镇)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清宣统元年春,考入三乡诚意高等小学堂,宣统三年冬以优异成绩毕业。民国元年春,留校任初年级教员。是年暑假考取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遂辞去教职。对在诚意学堂三年的学习生活,自述“一切根基皆培植于该校焉”。
谢少庚(1895~1951) 谱名茂观,又名钰堂、金柱,字少庚,谢元寿三子。早年就读于诚意学堂。成年后热心地方公益事业,利用其家族百余年形成的威望,竭力维护一方平安,为民国时期泗门地方实际主政者。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同情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尤其是余姚沦陷期间,利用与汪伪余姚县长劳乃心小学同学的关系,积极营救被俘的中共党员和抗日义士出狱。民国33年4月,中共余上县办事处在其宅成之庄成立,少庚让出大部分住房作办事处办公用房。泗门解放前夕赴上海潜居。1951年,上海实施对逃亡地主的大搜捕,少庚被押回泗门,以“恶霸地主”的罪名被镇压。
杨岳祥(1901~1957) 泗门镇楝树下人。童年时读过几年私塾,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其记忆力过人,上街购物可以同时心记上百样物件而不会产生差错。因待人谦恭,处世得体,于民国19年被选为庙山乡乡长。任职后,经常发动乡里富户救济贫苦民众,支持佃农提出的取消预租等合理要求。民国33年,和罗尚生等发起创办湖堤乡庙山初级小学,将本打算用于庆贺母亲七十大寿的资金捐建教室,置办学校全部课桌椅。土地改革期间,因新中国成立前曾长期担任国民党乡长而心神不安,数年后病故。
周茂根(1902~1947) 泗门镇冯蔡魏人。民国27年开始从事地下革命工作,民国30年在上虞五夫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胜利后,奉党组织指示任保长、泗门镇乡农会理事等职。民国36年7月,因在家接待中共姚虞县工委书记朱之光,经人告密被余姚刑警队逮捕。后被解往梁弄国民党四明山绥靖指挥部,施以各种酷刑,终未泄露党的秘密,遂于8月1日被害。
谢甲初(1903~1954) 字觉先,泗门后塘河人。早年毕业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随上海名中医夏应堂实习多年,对中医古今学说融会贯通。民国13年回泗门行医,坐堂于延春堂药店,名其诊室为“濒湖山馆”。行医三十余年,屡愈险症,且对贫病者不计诊金,声誉日隆。尤以治温病(俗称伤寒)擅长。抗日战争时期,每年夏秋温病流行,求诊者日近百人,民间有“伤寒看过谢甲初,不用再看第二人”之说。
王德春(1905~1962) 泗门小路下人。民国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31年12月任中共小路下支部书记,民国33年12月任中共临湖乡总支委员,次年2月当选为湖堤乡民主政府乡长。是年10月,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北撤,德春奉党组织指示在嘉兴、绍兴南汇等地隐蔽。民国37年返泗门,次年初任湖堤乡乡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泗门区委委员、城北区委委员、余姚县粮食局干事等职。1962年6月病故。
罗尚生(1905~?) 泗门楝树下村人。民国27年,由王德春、徐梅森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30年,奉党组织指示在楝树下(时称湖堤乡十三保)建立党支部,任支部书记。民国33年,与杨岳祥等发起创办湖堤乡庙山初级小学。抗日战争胜利后,利用保长姚小毛退赔的壮丁费筹办十三保水龙会。新中国成立后,因其友赵渭根参加反共救国军未及时举报,被判刑入狱数年。20世纪90年代病故。
谢耿民(1909~1981) 乳名家兴,泗门后塘河人。早年赴粤,在广州求学期间参加中国国民党,从事党务工作。后赴美国留学,就读于纽约大学公共行政研究院。回国后,历任国防部最高委员会秘书、贵州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财政厅厅长、财政部国库署署长、中央银行国库局局长、中央银行常务董事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去台湾,历任台湾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厅长、“财政部”常务次长和政务次长、“行政院”秘书长、“总统府”国策顾问。曾获泰国国王颁赠的一等大绶皇冠勋章。
王元和(1911~1999) 泗门镇海南村人。1952年,组织邻近村落8户农户成立王元和农业互助组,1953年率先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历任海南乡第一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第一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海南管理区主任等职。1954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并赴北京参加全国劳模大会。
王春涛(1922~1953) 泗门陶家堡人。民国20年毕业于诚意商校,民国26年拜中医谢甲初为师,民国32年在朗霞挂牌行医并从事地下革命工作。1949年6月,任泗门镇人民政府副镇长。1950年2月,调余姚县供销合作总社任业务股股长。1953年7月,在上海参加华东供销社合作社会议期间失踪。20世纪80年代,以因公死亡落实政策。
李志焘(1922~2002) 又名李云鹤,泗门倪家路人。早年就读于诚意小学、余姚实获中学、省立宁波工业学校。民国30年参加地下革命工作,以教书为掩护,先后在诚意小学、黄家埠上塘小学等校任教。1949年5月余姚解放后,任临山区公所文教干事,兼诚意小学校长。1950年调宁波建设银行,先后在镇海中学、宁波肉类加工厂等单位工作。1982年离休,晚年定居宁波。
知识出处
《泗门镇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反映了泗门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商贸、风情、人物、天时、地理诸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泗门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