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民间收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泗门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78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民间收藏
分类号: K825.41
页数: 3
页码: 798-80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泗门镇境内民间收藏历史悠久。据谢迁《归田稿》载,嘉靖七年(1528)闰十月,明世宗派鸿胪寺序班杨孙元至泗门,把敕修《明伦大典》赐予谢迁。是时,谢迁的太傅宅已收藏有李东阳所赠宋米芾真迹《山水图卷》以及朝廷所赐大量诰命敕书、玉带服饰等民间收藏概况。
关键词: 泗门镇 文献 收藏

内容

境内民间收藏历史悠久。据谢迁《归田稿》载,嘉靖七年(1528)闰十月,明世宗派鸿胪寺序班杨孙元至泗门,把敕修《明伦大典》赐予谢迁。是时,谢迁的太傅宅已收藏有李东阳所赠宋米芾真迹《山水图卷》以及朝廷所赐大量诰命敕书、玉带服饰等。《归田稿》中还记载,谢迁与都宪史天瑞为莫逆之交,史天瑞视谢迁仲子谢丕为己子,史天瑞去世后,其遗作《墨竹图》由谢丕珍藏于泗门侍郎第中。嘉靖三十二年四月,倭寇掠泗门,太傅宅、侍郎第等俱被焚毁,内藏的诰命图轴、书画手札、珍籍善本均焚掠一空。
  明崇祯年间,诸来聘在第十堡建昌古斋,有藏书万卷,为浙东著名藏书楼。清康熙十三年(1674),黄宗羲为避兵乱,携全家寓居诸宅半草堂,在昌古斋阅览群书、讲习经学。昌古斋藏书至清末才逐渐散出,民国时期尚见零星散本。
  清康熙二十六年,谢迁七世孙谢钟和在大名府丞任上,访得倭患时太傅宅散出的谢迁《归田稿》八卷残页重加刻印,后世称“知府公本”。五年后,谢钟和自四川龙安知府致仕归里,在大学士第西构知止斋书屋以藏《归田稿》及明谢敏行撰《东山志》十九卷等。乾隆三十八年(1773),朝廷为纂《四库全书》在江南寻访遗书,知府公本《归田稿》进呈,并被收入《四库全书》。
  雍正年间,候选训导谢起龙在第四门汝湖边筑蕉雨轩读书处,收藏赵孟《松雪读书图》、汪梅津《罾月图》字画以及《鄂王墨迹》手卷等,其所著《俗礼解六卷》、《东山志十卷》、《毛诗订韵五卷》及其子谢秀岚所著《雪渔小草》、《雪船吟》等也珍藏于其中。同治元年,太平军进军泗门,蕉雨轩所藏字画文稿毁于战火。
  同治年间,谢家兰在三门堰大方伯第建余荫居读书处,收集邑中散失于太平天国战火的善本文稿藏之。
  咸丰初年,周室辅在水阁周村建沁庐书屋,与附近藏书大家兰风(今黄家埠镇)杨氏、张氏多有交往。同治元年(1862),沁庐书屋毁于太平天国战火。光绪年间,其弟周缉熙重建书楼,收藏古籍善本增至十余箱。清末及民国初年,后塘河谢国恩、谢炜、谢葆濂、谢家山等家亦藏书颇丰,藏书之风延续至民国后期。
  民国11年,谢宝书与徐松坡、经贯之等好友于阁老府创姚江同声诗社,广交天下诗友。谢宝书又于南谢置宅,名“永思居”,藏台湾、暹罗、小吕宋等各地诗友原稿。其后六七年,谢宝书收集余姚历代先贤遗稿残本编成《姚江诗录》八卷。民国后期,谢宝书在南谢恤阴堂创办开益图书馆,将永思居所藏善本典籍转至图书馆内。民国35年,开益图书馆所有图书又转至梁弄五桂楼,其中部分书籍于1955年被浙江省图书馆选调,余者仍藏五桂楼。
  民国中期,江南大户人家所藏珍籍古物大多流入上海各大书肆或旧货行。上海金融界、文化界的叶景葵、谢光甫、郑振铎、阿英等名人为保护和抢救这些中华典籍文献,赶在欧、美、日各国之前抢购,尤以谢光甫出资出力最多。谢光甫是泗门后街泰和房人,时任上海总商会董事、中国通商银行常务董事等职,生平爱好收集古籍善本,在上海特建永耀楼藏书楼。其藏书以清人集部及参考书为多,亦有宋本精钞本多种,明嘉靖版刻本《吾学编》、明末文学家冯梦龙批校明嘉靖版《汉书》、万历刻本《盛明百家诗》等均为永耀楼藏书。郑振铎曾在《求书日录》中称谢光甫为“最热忱的收藏家”。1949年后,这些盖有“余姚谢氏永耀楼”钤印的藏书逐渐散出,今皖西学院图书馆等地尚有零星保存。
  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民间收藏减少。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民间所藏古籍字画等被视作“四旧”而遭毁灭。
  1978年后,民间收藏恢复。集邮活动先在境内学校、工厂、机关及居民中掀起,全镇时有集邮爱好者100多人。咸和房李平收藏集邮范围广、品种齐,其收藏的《祖国山河一片红》等邮票堪称珍品。1998年12月,镇集邮协会成立,会长韩霞。2004年,全镇有集邮爱好者80余人。
  20世纪90年代后,收藏品种扩至中外历代钱币、连环画、家谱、木器构件、名人书札、石刻构件、瓷器、“文化大革命”票证等。泗门看云楼藏有古籍、宗谱资料3000余卷以及地方专题文献数千件。范哲民连环画收藏在行内有一定知名度,收藏品种及数量在国内名列前茅。

知识出处

泗门镇志

《泗门镇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反映了泗门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商贸、风情、人物、天时、地理诸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泗门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