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文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泗门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779
颗粒名称: 第二章 文献
分类号: K05
页数: 1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泗门镇境内最早从事学术研究的为宋末杨子祥。明嘉靖《余姚县志》载,杨子祥治《春秋》,早年教授于泗门海滨,与子弟述周、程、张、朱之学。晚年杜门著书,撰有《北海素论》二卷、《古易集传》十二卷等文献概况。
关键词: 泗门镇 文献 家谱

内容

第一节 学术文献
  境内最早从事学术研究的为宋末杨子祥。明嘉靖《余姚县志》载,杨子祥治《春秋》,早年教授于泗门海滨,与子弟述周、程、张、朱之学。晚年杜门著书,撰有《北海素论》二卷、《古易集传》十二卷等。
  明代,谢迁于史学、行政法典等方面有建树,历充《大明会典》、《孝庙实录》、《明伦大典》总裁官,今北京图书馆所藏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版《新刻世史类编》四十五卷即由谢迁补遗。诸燮则经、史并重,著有《易经心说》、《新镌通鉴集要》三十八卷(《天一阁书目》作十卷)、《(新刻)陈眉公订正通纪会纂》等。明万历年间,谢敏行著《始宁东山志》十九卷。
  清代,从事经学研究的有谢霖,著《周易说约》。从事史学的有施启瑞,撰《富阳县志》二十余卷,并编《富阳诗录》二卷、《董文恪文恭遗诗》二卷。从事医学理论的有周钺,著《香远居医学举要》。另有谢抡元精于诊治,录所治杂症验案著《袌春庐医案》、《杂症名方》、《温热金壶录》,三书合刊为《姚江谢氏医书》,以补《金匮要略》阙遗。谢尚忠辑谢氏历代诗词成《谢氏一家诗》。周嵩龄辑历代姚江人物诗编《姚江诗辑》四卷并补遗一卷。谢起龙则于声韵、礼俗、史学等诸方面均有研究,著《毛诗订韵》五卷、《俗礼解》六卷、《东山志》十卷等。光绪三十二年(1906),谢葆濂编《余姚乡土地理历史合编》,为浙江省第一本自编校本乡土教材。
  民国7~8年,杨积芳任《余姚六仓志》总纂,并执笔金石、艺文、人物诸卷,另著有《东渔印存》等。民国20年,谢宝书历时六七年收录余姚历代先贤诗作,编成《姚江诗录》八卷,由中华书局付梓刊印。周缉熙撰有声韵学专著《民国四言韵谑》、《古今语类汇粹》。
  1949~2004年,旅居外地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泗门籍专家有:谢翘,于1960年以大同之道结合马列主义运用于现实之治策,著《论语赘言》上下集,另有《论书》、《石鼓文考》等书法研究专著。高竞生,参与编写高校教材《政治经济学》,与人合编《国际政治概论》等。史企曾,著有《汉译英理论与方法技巧》,与人合编《当代汉英词典》等,译作有《一个间谍飞行员的自白》(英译汉)、《云南产品大观》、《中国昆明出口商品交易会首届会刊》、《中国普洱茶》、《中国云南名茶大观》、《中国滇红茶》、《云南,可爱的地方》、《兰花荟萃》(以上为汉译英)等。戚履苇,编有多本余姚政协文史资料。谢涓涓,编有数部文艺理论方面的教材。谢德馨,编有《中华新诗韵》。谢又乔,参与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全民所有制厂长(经理)工作条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等,出版专著《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理论、政策和实践》、《建立国有企业新的经营机制》、《承包经营责任制》、《中国工业五十年》等,撰写有关宏观经济和企业改革方面文章、社论100余篇,发表于《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改革报》、《中国企业报》等各大报纸杂志。吴岳添,于1995~2004年间出版法国文学研究集《法国文学流派的变迁》、《法朗士——人道主义斗士》、《卢梭》、《法国小说发展史》、《法国文学简史》、《世纪末的巴黎文化》、《法国文学散论》等。谢定桥(笔名戟锋),著有《中国画构图三百例》,与人合编美学专著《科技美学原理》。杜汝淼,主编或参编《统一战线工作手册》、《许地山研究集》等7本专著及《音乐艺术鉴赏》系列有声读物。谢庆健,出版有经济类专著多部。吴瑞虎,著有言论集《士兵思维方舟》、新闻集《飞豹啸海天》。陈国壮,主编或参编近50万字的公安系统高等教育教材,参与编写的《法学基础教程》获首届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材二等奖。
  当代自然科学领域专家有:谢和寿,著有《实用茶作学》,1980年由台湾中兴大学出版。谢处方,著有《天线原理设计》、《近代天线原理》、《电波与天线》、《电磁场与电磁波》等高校专业教材、著述10余种,合计570万字。谢颖寿,参与编写《农业审计》教材、《现代会计师实用手册》。周浩生,长期在四川成都体育学院从事体育卫生工作,编有医学、心理学、思想品德等多部教材。谢显泉,著有《烟台市农业气候区划》。谢文可,编有《上海包装装潢工业志》。杨逸飞,曾任《西安市中药资源名录》副主编,参与《中国药典》1963年版、1977年版、1985年版部分中药品种篇目的修订,编有《西安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等。陈子痛,参与编写《工程电磁场数值计算理论方法与应用》,获国家
  教委第二届高校出版物优秀著作评比优秀奖。谢宜璋,主编宁夏回族自治区基本建设《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严一心,参与合编普通高等教育兵工类规划教材《薄膜技术》。谢荣锦,参与编审《高中代数基础知识妙用》。谢定南,参与编写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复习教程》。朱荣华,编有《农业病虫害防治大全》、《棉花病虫害优化治理》、《余姚科技论文选集》等。黄沛仙,编有《钣金机床使用汇编》,参与起草编制部颁《焊接检验说明书》和《焊接工艺说明书》。史万古,主编《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并获江苏省一等奖,《多功能综合性化学试题库的研制和应用》获国家教委二等奖,另编有《仪器分析》、《现代柱色谱分析》等,与人合作出版著作5本、译作2本。张学锋,参与编写国家标准GB/T12605-2007《金属管道环缝射线透照工艺和质量分级》、《火力发电厂金属焊接手册》等。张美珍,主编高校教学用书《聚合物研究方法》。谢定桥(笔名戟锋),曾任《现代教育技术》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兼常务副主编、《青年摄影》杂志执行主编、高校《机械设计》学科电教教材编审组副组长,参与制订国家《电教管理条例》、《电化教育各类技工等级标准》等。史宁戈,参与编写劳动部《超高压容器安全监察规程》。杜树新,著有《EAS航天器及有关设备》,参与编写中国导弹与航天卫星工程丛书——《通信卫星有效载荷技术》,负责编辑的科技期刊《空间电子技术》获航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韩阳,长期从事内科心血管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出版专著3本。杨振球,参与编写《中国医学内科全书》等数十部医学专著。谢荣泉,参与编写《设备安装施工工艺标准》。谢启增,著有《电镀工作常用计算》。黄益平,著有《没有奇迹的增长:解读改革时代的中国经济》(牛津大学出版社)、《摸索过河的最后几步:中国的企业和银行改革》(亚太出版社)和《中国农村改革:从机制入手》(剑桥大学出版社)。
  第二节 家谱
  民国前,境内杨、诸、周、谢等姓均编修家谱。1949年后,编修家谱中断,民间仍有收藏。现存各姓家谱多藏于余姚梨洲文献馆、上海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等各级收藏机构。
  《余姚双桥杨氏宗谱》(四十四卷首一卷)清咸丰十年(1860)留清堂木活字本,杨士模、杨锡藩等纂修。
  迁姚一世祖怀玉,宋绍兴末年官余姚尉,遭乱难归,遂家于开元之东蒲。三世祖铁、钺兄弟,始迁双桥。
  卷首序、纂修名次、总目、名人题赠;卷一古序;卷二诰敕;卷三古传;卷四墓志、杂文;卷五像赞;卷六湖引、湖图、湖经、诏、判、记、书、诗;卷七二檀公法书、遗迹十咏、家范、规例、排行字辈;卷八仕宦录、节孝传录;卷九列传、领谱芳名、乐助捐费;卷十周汉晋唐宋历祖世系图;卷十一至四十三世系表;卷四十四裕后录。
  排行字辈:
  袭忠细亚 端宁芳小 荣华富贵 金玉满堂 文章开国 诗礼传家
  清廉世守德业进修英贤俊杰克绍箕裘
  藏:上海图书馆(存卷1、2、5、7~11、13、14、17、19~23、25、27~32、34、36~43、卷首二十七册)
  《余姚双桥杨氏宗谱》 清光绪九年(1883)留清堂木活字本。
  藏:上海图书馆(存卷18、25、26二册)
  《余姚双桥杨氏甲子谱》 民国13年留清堂木活字本。
  藏:上海图书馆(存卷5上一册)
  《双桥杨氏谱》(一卷) 民国5年诵清堂木活字本。以备字号附于《姚北杨氏宗谱》四卷后,全谱以“忠、孝、节、义、备”分集,共五册。
  藏:泗门看云楼
  《东山诸氏后宅谱》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植本堂木活字本,诸炳南等纂修。
  宋末,兵部员外郎诸琦,字伯琦,避金兵自邑之烛溪,徙居东山汝仇湖畔以续繁衍,递六宅,即东、南、西、后宅,又东堑、西堑。谱载谱序、考系辨疑、遗迹、艺文、列传、世系等。
  藏:宁波市镇海区民间
  《姚北诸氏六宅谱》 民国崇本堂木活字本,诸启鳌纂修。
  一世祖倬,元明之际人。六世起开始分派,华一为东宅祖,宝五为西宅祖,善二为东堑祖,善三为西堑祖,宝二长子礼睦为后宅祖,宝二次子礼立为南宅祖。
  藏:上海图书馆(存卷3、5、9三册)
  《余姚开元周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 民国15年大本堂木活字本,周锡贵、周缉熙等纂修。二十四册。
  一世祖溯自周敦颐之曾祖从远。六世祖季友为避金兵之乱徙居余姚丰山,九世祖伯雨淳熙初再迁开元乡汝仇里叶郎桥之右。明初分明楼、高屋、竹堑、花坛、后水阁、南水阁、中水阁、西塘下、东墙弄、陶家堡、槐树房、东庄、兰畹、南垫等十四房。
  藏:中科院历史所、上海图书馆(存卷12、13、16中、17、18下、19下、20、21下、23、24十册)、南开大学、浙江图书馆、山西社科院
  《周氏宗谱》 清开元周氏大本堂木活字本,记事至道光间。
  藏:上海图书馆(存卷16二册)
  《余姚东蒲周氏宗谱》 清务本堂木活字本,记事至咸丰间。
  始迁祖福四,自鄞县小皎徙余姚洪岙,复迁本邑东蒲。
  藏:上海图书馆(存卷2、6、13三册)
  《余姚东蒲周氏宗谱》(三十八卷) 民国10年务本堂木活字本。
  藏:北京图书馆(存卷20~38)、上海图书馆(存卷5、6、30、31二册)
  《四门谢氏大房谱》(六卷)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承仁堂木活字本,谢元寿等纂修,六册。
  谢氏古为姜姓,自申伯以周宣王元舅出封于谢,子孙遂以国为氏。宋德祐二年(1276),长二公奉寿和太皇太后诏令国戚避乱,自台州临海八叠徙居余姚东山乡汝仇湖第四门。明成化年间,由八世祖谢莹倡议分为十八房。莹父原广,生四子:琼、莹、璲、珉。琼,字怀宝,为大房支祖。卷一序例,卷二诰敕、像赞,卷三传记、墓志等,卷四宗规、诗词等,卷五系图,卷六世表。
  藏:上海图书馆
  《姚江四门谢氏宗谱叙摘录》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钞本,书名据封面题。一册。是书系撮钞谢元寿修《四门谢氏大房谱》若干篇而成。
  藏:上海图书馆
  《四门谢氏二房谱续谱》(不分卷) 清光绪六年(1880)葆光堂木活字本,谢嗣达等纂修。二册。
  四门谢氏八世祖莹,字怀玉,为该房支祖。十世祖迁生六子:正、丕、豆、亘、至、垔,又衍为长房、汝房、四房、十房、十一房、十二房。谱载序说、像赞、世系表等。
  藏:上海图书馆
  《四门谢氏二房谱》(十一卷) 民国7年葆光堂木活字本,谢嗣庚等纂修。书名叶、卷首版心题“阁老第排印本”。十二册。
  卷一序说,卷二诰敕,卷三像赞,卷四墓图,卷五艺文,卷六传记,卷七遗迹,卷八世系图,卷九至十一世系表。
  藏:北京图书馆、中科院历史所、上海图书馆、河北大学、哈尔滨师大、山西社科院、余姚梨洲文献馆
  《四门谢氏二房谱》(不分卷) 民国七年葆光堂稿本,谢嗣庚等纂修。书名据封面题。
  藏:上海图书馆
  《余姚四门谢氏明代祖像》 民国21年铜版缩印本。一册,二十四幅,谢宝书辑。
  藏: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泗门看云楼、泗门半稼轩等
  《四门谢氏三房谱》(十二卷) 民国13年永思堂木活字本,谢桂荪等纂修。八册。
  四门谢氏八世祖珉,字怀珉,为该房支祖。
  藏:浙江图书馆
  《四门谢氏三房谱》 民国13年永思堂稿本,谢桂荪等纂修。书名据封面题。
  藏:上海图书馆(存卷8、10、11、12四册)
  《谢氏家谱》(不分卷) 清光绪年间钞本。此为三房支谱,谱载谱序、先世源流、世系图传等。
  藏:上海图书馆
  《谢氏三房玄十公支谱》(不分卷) 民国17年永思堂木活字本。谱载本支世系图表等。
  藏:上海图书馆
  《四门谢氏四房谱》(六卷) 清宣统二年(1910)敬业堂木活字本,谢芳洲等纂修。六册。
  四门谢氏八世祖璲,字怀肄,出继叔父原度为子,为四房支祖。后又衍为寔斋、公瑞、继东、越台、望东、南槐六房。卷一序、谱说、凡例、诰命、祖像、国戚考;卷二宗贤传、壶德传、墓志铭、杂记、诗存、乔迁录;卷三至卷六世系、补遗、备考、存谱记、跋、宗谱后记等。
  藏:中科院历史所、上海图书馆、山西社科院、慈溪千乘楼
  《四门谢氏族谱》(不分卷) 清钞本。三册。
  藏:上海图书馆
  《四门谢氏续谱》(十卷) 清光绪六年(1880)存著堂木活字本,谢克爱等纂修。十册。此为后塘河房(十二房)支谱。四门谢氏四世祖寿十一公,元代人,为该房支祖。后又衍为老西房、老东房、东二房、东三大房、东三二东房、东三二西房、东三三房、东四房、东五房、东六房、东新西房。
  藏:中科院历史所、上海图书馆(存卷1~6、8七册)、山西社科院
  《四门谢氏再续谱》(十卷补遗一卷) 民国8年存著堂木活字本。谢联璠等纂修。
  藏:北京图书馆、中科院历史所、河北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图书馆
  《谢存著堂简明谱》(不分卷) 民国8年存著堂木活字本,谢联璠等纂修。
  此为谢联璠修《四门谢氏再续谱》之简本。谱以“宝、树、滋、荣”分集,共四册。谱载分房图、追述一世至迁姚十六世、十六世至二十三世世系表、乔迁录。
  藏:上海谢家樑
  《四门谢氏后塘河房再续谱》(十卷补遗一卷) 民国8年存著堂木活字本,谢联璠等纂修。十册。
  卷一谱序、诰敕、像赞、墓图、诗辑等,卷二家传、祠产等,卷三至十世系图表、补遗、置产等。
  藏:上海图书馆
  《余姚四门谢氏后塘河简明谱》(不分卷) 民国8年存著堂木活字本,谢联璠等纂修。五册。
  此为谢联璠修《四门谢氏后塘河房再续谱》之简本。谱载世系图表、迁徙、补遗等。又附《祀事琐记》一册,记祭祀、祀产等。
  藏:上海图书馆、山西社科院
  《四门谢氏五房简谱》 民国年间钞本,纂修人不详。一册。
  四门谢氏八世祖珍,字怀珍,明代前期人,为该房支祖。谱载一世至二十二世世系表,截至民国29年。
  藏:上海谢家樑
  《四门香鹤堂十四世圣论公支谱》(不分卷) 民国26年钞本。二册。
  香鹤堂圣论公支属泗门谢氏十五房,亦称东弄堂房。四门谢氏五世祖回五公,元代人,为该房支祖。此谱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由谢匡涵初录,同治十三年(1874)谢淦重录,民国26年谢如煚再录。
  藏:余姚半白墨斋
  第三节 民间收藏
  境内民间收藏历史悠久。据谢迁《归田稿》载,嘉靖七年(1528)闰十月,明世宗派鸿胪寺序班杨孙元至泗门,把敕修《明伦大典》赐予谢迁。是时,谢迁的太傅宅已收藏有李东阳所赠宋米芾真迹《山水图卷》以及朝廷所赐大量诰命敕书、玉带服饰等。《归田稿》中还记载,谢迁与都宪史天瑞为莫逆之交,史天瑞视谢迁仲子谢丕为己子,史天瑞去世后,其遗作《墨竹图》由谢丕珍藏于泗门侍郎第中。嘉靖三十二年四月,倭寇掠泗门,太傅宅、侍郎第等俱被焚毁,内藏的诰命图轴、书画手札、珍籍善本均焚掠一空。
  明崇祯年间,诸来聘在第十堡建昌古斋,有藏书万卷,为浙东著名藏书楼。清康熙十三年(1674),黄宗羲为避兵乱,携全家寓居诸宅半草堂,在昌古斋阅览群书、讲习经学。昌古斋藏书至清末才逐渐散出,民国时期尚见零星散本。
  清康熙二十六年,谢迁七世孙谢钟和在大名府丞任上,访得倭患时太傅宅散出的谢迁《归田稿》八卷残页重加刻印,后世称“知府公本”。五年后,谢钟和自四川龙安知府致仕归里,在大学士第西构知止斋书屋以藏《归田稿》及明谢敏行撰《东山志》十九卷等。乾隆三十八年(1773),朝廷为纂《四库全书》在江南寻访遗书,知府公本《归田稿》进呈,并被收入《四库全书》。
  雍正年间,候选训导谢起龙在第四门汝湖边筑蕉雨轩读书处,收藏赵孟《松雪读书图》、汪梅津《罾月图》字画以及《鄂王墨迹》手卷等,其所著《俗礼解六卷》、《东山志十卷》、《毛诗订韵五卷》及其子谢秀岚所著《雪渔小草》、《雪船吟》等也珍藏于其中。同治元年,太平军进军泗门,蕉雨轩所藏字画文稿毁于战火。
  同治年间,谢家兰在三门堰大方伯第建余荫居读书处,收集邑中散失于太平天国战火的善本文稿藏之。
  咸丰初年,周室辅在水阁周村建沁庐书屋,与附近藏书大家兰风(今黄家埠镇)杨氏、张氏多有交往。同治元年(1862),沁庐书屋毁于太平天国战火。光绪年间,其弟周缉熙重建书楼,收藏古籍善本增至十余箱。清末及民国初年,后塘河谢国恩、谢炜、谢葆濂、谢家山等家亦藏书颇丰,藏书之风延续至民国后期。
  民国11年,谢宝书与徐松坡、经贯之等好友于阁老府创姚江同声诗社,广交天下诗友。谢宝书又于南谢置宅,名“永思居”,藏台湾、暹罗、小吕宋等各地诗友原稿。其后六七年,谢宝书收集余姚历代先贤遗稿残本编成《姚江诗录》八卷。民国后期,谢宝书在南谢恤阴堂创办开益图书馆,将永思居所藏善本典籍转至图书馆内。民国35年,开益图书馆所有图书又转至梁弄五桂楼,其中部分书籍于1955年被浙江省图书馆选调,余者仍藏五桂楼。
  民国中期,江南大户人家所藏珍籍古物大多流入上海各大书肆或旧货行。上海金融界、文化界的叶景葵、谢光甫、郑振铎、阿英等名人为保护和抢救这些中华典籍文献,赶在欧、美、日各国之前抢购,尤以谢光甫出资出力最多。谢光甫是泗门后街泰和房人,时任上海总商会董事、中国通商银行常务董事等职,生平爱好收集古籍善本,在上海特建永耀楼藏书楼。其藏书以清人集部及参考书为多,亦有宋本精钞本多种,明嘉靖版刻本《吾学编》、明末文学家冯梦龙批校明嘉靖版《汉书》、万历刻本《盛明百家诗》等均为永耀楼藏书。郑振铎曾在《求书日录》中称谢光甫为“最热忱的收藏家”。1949年后,这些盖有“余姚谢氏永耀楼”钤印的藏书逐渐散出,今皖西学院图书馆等地尚有零星保存。
  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民间收藏减少。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民间所藏古籍字画等被视作“四旧”而遭毁灭。
  1978年后,民间收藏恢复。集邮活动先在境内学校、工厂、机关及居民中掀起,全镇时有集邮爱好者100多人。咸和房李平收藏集邮范围广、品种齐,其收藏的《祖国山河一片红》等邮票堪称珍品。1998年12月,镇集邮协会成立,会长韩霞。2004年,全镇有集邮爱好者80余人。
  20世纪90年代后,收藏品种扩至中外历代钱币、连环画、家谱、木器构件、名人书札、石刻构件、瓷器、“文化大革命”票证等。泗门看云楼藏有古籍、宗谱资料3000余卷以及地方专题文献数千件。范哲民连环画收藏在行内有一定知名度,收藏品种及数量在国内名列前茅。

知识出处

泗门镇志

《泗门镇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反映了泗门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商贸、风情、人物、天时、地理诸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泗门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