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佛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泗门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77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佛教
分类号: D635
页数: 3
页码: 740-743
摘要: 本文概括了泗门镇佛教场所包含柏林寺 、碧云寺、慈云庵、回龙庵 、止云庵 、太平庵、善慧庵 等。
关键词: 泗门镇 佛教

内容

佛教何时传入泗门已无考。据清《东山志》记载,雍正十二年(1734),现境内佛教场所仅1处。
  络芦庵 在四门西二里。元至正中筑海塘,董役者结茅于此。后人葺以为庵,雍正初坏于潮。里人谢成全重葺。
  清代中期后,佛教寺庵有较大发展。至民国初年,《余姚六仓志》记载的佛教场所有25处,络芦庵仍有记载,但已改作叶侯祠。
  柏林寺 在塘后岸,后改为法镜庵。
  碧云寺 在洪家路港西,清康熙时建。
  慈云庵 在旺家村后,清乾隆时建。
  回龙庵 在皇封桥东。
  止云庵 在杨巷桥东。
  太平庵 在鱼山上。
  善慧庵 在水阁周村。
  万福庵 俗名石头庵,在陶家路。
  涌莲庵 在水阁周东。
  莲风庵 康熙时魏姓建。
  报国庵 在周家路。
  济歇亭 在方家路。
  万寿亭 在郎家村后。
  万圣庵 在下海舍。
  宝莲庵 在倪家路东北。
  宝林庵 在黄家道地。
  九莲庵 在冲二房后,清康熙时建。
  宝华庵 在谢家路后。
  静觉庵 在冯蔡魏东隅。
  般若庵 一名崇庆庵,在半路舍头河西。
  永丰庵 在夹长路村东北。
  宝胜庵 在大古塘西。
  问日庵 在东岳庙西南。广福庵 在沙堰头。
  财神殿 在利济塘南周家路。
  境内佛教场所多沿大古塘南北两侧而建,利济塘(四塘)后少有寺庵。民国时期,部分寺庙改建为学校书塾,各团体组织也经常利用寺庙为活动场所。新中国成立后,寺庵渐改他用。至1958年,全部停止佛事活动,佛像被毁,法器散失,僧尼还俗。
  1994年8月,市宗教局批准九莲庵为佛教保留活动场所。2001年11月,莲风寺亦被批准为佛教保留活动场所。到2004年底,未经政府批准,信众私自修复的有镇南村的石山庵、陶家堡村后的万福庵(题额“万福亭”,俗称石头庵)、水阁周村后的永庆寺(普济茶亭旧址,俗称方家路凉亭)等。2004年底,全镇有僧2人、居士20余人、皈依弟子300余人、一般信众数千人。
  九莲庵 位于泗北村大路头冲二房后,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扩建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庵里还保存有扩建时立的一块碑石。九莲庵以供奉刘猛将军而远近闻名。关于刘猛将军的来历,有几种传说。一说是南宋抗金名将刘琦,甘肃静宁人,是著名的“八字军”(全军将士脸上皆刺有“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字)统帅,后受秦桧排挤被夺军权而当地方官,因驱蝗有功,被宋理宗封为扬威侯、天曹猛将。另一种说法是姚西牟山人,从小喜欢捉蚱蜢生吃,凡他经过的地里蚱蜢不敢飞来,作物收成就好,其死后人们立庙塑像,尊之为蚱蜢将军。相传正月十三是刘猛将军诞生日,附近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都会到庵朝拜,庵里至今每年还要接待百余位从上海专程到此朝圣的香客。芒种后十天为九莲庵传统庙会期,1957年前每年都要举行历时三天的迎神行会,最后一次迎神是1957年6月。新中国成立前,九莲庵的刘猛将军庙会为境内乃至余姚地区规模最大的庙会之一。1957年秋停止佛事后,九莲庵辟为泗门区卫星公社敬老院。1994年8月,市宗教局批准九莲庵为佛教保留活动场所。1995年,九莲庵进行原址改建,改建后占地3.1亩,建筑面积1232平方米,固定资产180万元。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将军殿等仿古寺庙建筑,布局紧凑,环境优美。
  莲风寺 位于水阁周村方家自然村后大古塘北约300米处,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寺内除供奉佛菩萨外,亦供奉刘猛将军。民国初年,莲风寺财力衰竭,无力供斋四方游僧,遂改名莲风庵,俗称西大庵。民国后期,莲风庵前进有天王殿、将军殿、伽蓝殿,中进有大雄宝殿,后进有藏经阁、三圣殿、地藏殿,两侧有厢房斋堂等,时任县佛教协会会长的王维生居士为主事。1956年,强台风过境,吹倒前进房子及部分厢房,佛事活动停止。2001年秋,市宗教局批准该寺为佛教保留活动场所,并复名莲风寺。2004年,全寺占地面积8亩左右,已建房子16间,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在造大雄宝殿7间,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厢房10间,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有常住僧2人。

知识出处

泗门镇志

《泗门镇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反映了泗门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商贸、风情、人物、天时、地理诸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泗门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