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信仰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泗门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767
颗粒名称: 第五节 信仰习俗
分类号: K892.27
页数: 2
页码: 739-74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泗门镇民间传统信仰的种类其中有灶神、财神、龙王、东岳大帝(泰山神)、关帝圣君(关羽)、天医尊神(华佗)、蚱蜢将军(刘猛)、天妃娘娘(林默娘,即福建台湾一带所称妈祖)、曹娥娘娘、张相公(张夏)、桑九郡王(桑宪保)、叶仁功侯(叶恒)、叶知县(叶炜)等。
关键词: 泗门镇 信仰 传统

内容

泗门民间传统信仰是以自然崇拜为基础,不论佛教、道教,凡与日常生产生活有关的神灵统称为菩萨而加以膜拜,并不专一信仰某一宗教。
  信仰的神祇主要有灶神、财神、龙王、东岳大帝(泰山神)、关帝圣君(关羽)、天医尊神(华佗)、蚱蜢将军(刘猛)、天妃娘娘(林默娘,即福建台湾一带所称妈祖)、曹娥娘娘、张相公(张夏)、桑九郡王(桑宪保)、叶仁功侯(叶恒)、叶知县(叶炜)等,除灶神供奉于每家每户外,其余均建庙专祀。各业还有各自的祖师爷,如裁缝崇奉轩辕,铁匠崇奉太上老君,石、木、泥水、银、铜、锡匠崇奉鲁班,篾(竹)匠祖师是泰山。相传“唐明皇造戏文,杨贵妃造滩簧”,故滩簧班子尊杨贵妃为祖师。拜师学艺如不先拜祖师,则不为同行所承认。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亦随处有神。田里有田公田婆,屋有屋神,车有车神,古树有树神。家蛇被尊为家龙,不可随便赶走,更不可杀害。其他还有床神、筷神、船神、桥神等等。
  民间日常信仰活动有烧香、做羹饭、驱邪、占卜、看风水、关仙、鬼神附身等。
  烧香是指给神祇上香膜拜,以示对神祇的敬意,祈求平安。烧香者可在家里自设的神龛前上香,也可去庙宇上香。通常是农历每月初一、十五,或是传说中各菩萨的生日,也有每天上香的。一年中烧香最多的是正月初一,是日有半夜子时去庙宇烧头香的。家境殷实的还去四大名山朝山敬香。
  做羹饭是指设供祭祀祖先。一般人家一年中逢七月半、过年做两次羹饭,亦有做清明羹饭和冬至羹饭的。家里遇嫁娶、丧事、建房、迁居、生日、添丁等大事,也要做羹饭告知祖先。
  驱邪之法因所罹灾患不同而各异。小孩出生后,要请算命瞎子排八字,若算出难以顺利成年,就制百家衣、戴长命锁、认菩萨为干亲等避关煞。婴儿夜间啼哭不止,在路口张贴“天皇皇、地皇皇”字样的红纸以祈求止哭,俗称“送夜叫郎”。孩童受惊,一人抱孩童于灶间,一人在后门口点燃旧报纸(通称为申报纸),并大呼孩童名字“某某回来”,俗称叫魂灵。家里有人久病不愈或精神恍惚疑有精怪缠身,就施食给孤魂野鬼,祈求病人早日康复,俗称做野羹饭。病重之人,结婚可以祛病,俗称冲喜。有人上吊身亡,“五七”日请道士将象征吊死鬼的稻草人赶至空旷处焚烧,俗称别吊。发生火灾后,请戏班子演戏,俗称做太平戏。明清之际,第十堡一带屡遭火灾,村民照方士之言筑一高泥墩以挡火龙,遗迹至今犹存。
  占卜主要是卜卦、扶乩、求签、看相、测字、算命、鸟搴牌等,多请相士、瞎子先生进行。卜卦,是运用《周易》来预测将来。扶乩,是在畚箕上插一根毛线针,由两人扶畚箕移动,毛线针在沙盘上画出字句来作为神的指示。求签,是在庙宇神佛前抽签来占卜吉凶。看相,是观察人的相貌、骨骼或手掌的纹路等来判断其命运的好坏。测字,是把汉字的偏旁部首拆开或合并,作出解说来占吉凶。算命(十六岁成年后方称“算命”,小孩子称“排八字”),是按人的生辰八字,用阴阳五行推算人的命运,断定人的吉凶祸福。鸟搴牌,是用驯养的小鸟为人抽签以占卜吉凶。
  看风水是请风水先生选择屋基、墓地等。
  关仙是通过神汉巫婆把过世先人的灵魂招来,并与之对话。
  另外,神汉巫婆自称身上有某神或某鬼附身,并利用所谓的神力为人看病驱邪。
  新中国成立后,烧香、做羹饭、驱邪、占卜、看风水、关仙、鬼神附身等民间迷信活动一度基本消除,20世纪80年代后重又出现。

知识出处

泗门镇志

《泗门镇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反映了泗门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商贸、风情、人物、天时、地理诸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泗门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