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图书馆
余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余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生产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泗门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76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生产习俗
分类号:
K892.28
页数:
3
页码:
731-73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泗门镇生产习俗的历史沿革概况等。
关键词:
泗门镇
习俗
生产
内容
旧时生产习俗多有迷信色彩,今已基本摈除。
农业生产 农历正月初八,农民望晴预测年成。有农谚曰:“头八晴,好秧性;二八晴,好年成;三八晴,好收成。”二八、三八是指正月十八、廿八。
正月十四日晚,农家用火把照田间,焚烧杂草中的蝗虫卵,谓“照蝗虫”。是日,亦是耕种田地较多人家雇用的长工开始劳作的日子。
二月初二,相传为土地公公生日,农家在田头点上三支清香,摆三只酒盅,分别放上米、茶叶、黄酒,祈求田公田婆保佑平安丰收。
惊蛰日,听雷声预测年成。农谚云:“惊蛰闻雷米如泥。”如雷动在惊蛰前,则预示当年歉收。
二月十二日,看天色预测年成。如这一日天色晴好,则预示当年风调雨顺,是个丰收年。相传这一日又是棉花神生日,棉农要选晒棉籽,以祈求棉苗生长茁壮。
三月初三,听蛙声预测当年雨水多寡。农谚云:“田鸡叫午前,丰产在高田;田鸡叫午后,低田不用愁。”
清明浸秧籽。农家要吃发芽的蚕豆(俗称芽豆),祈盼谷芽像蚕豆芽一样粗壮。牧童一早将牛赶至田头,任其吃草子(苜蓿),任何人不得干涉,称“放青”,俗谓“吃之清明露水草,就要开始耕田哉”。
插秧种田要办大田王酒,请大田王菩萨。早上7时左右,主人家将鸡、肉、鱼三牲及三茶六酒、点心等供在田头,点燃香烛,然后磕头礼拜。仪式完毕,将所供酒菜招待种田师傅,且只有插头行秧的作头才有资格吃鸡头。种田时,以糯米粉团子作点心,暗喻插下去的秧苗如团子粘在土里落地生根。
四月十六,看天色预测雨水。晴者年内多雨水,雨者年内多旱情,最好是阴有云。农谚云:“有谷无谷,要看四月十六。”又云:“天上有云,地上有谷。”
五月廿二、廿三,农民迎青苗菩萨巡至稻青虫旺发的田贩,求得青苗菩萨的“令箭”(实为桃木枝)插在田头,以避虫害。芒种后十天,迎九莲庵、莲风寺的刘猛将军神像以驱蝗。
六月初三,看天气预测早稻丰歉。如天气凉快,则预示早稻歉收。农谚云:“六月不热,五谷不结;六月盖被,有谷无米。”
早稻新米开碾后,农家将第一碗新米饭供奉灶神,族长率众供祭土地神。
七月三十日,为地藏王诞辰,家家供香烛、盆水于地。妇孺用新采摘的棉花蘸水揩眼睛,谓能眼目清亮,不会患染眼疾。
秋收后,不种春粮作物的冬闲田亦需翻耕,俗称“田要冬耕,儿要亲生”。
入冬后,农家习惯冬舂米,谓冬舂米米粒坚硬,可避免碎米,提高出米率。
大年三十,农家备香烛酒菜至田头祭祀田公田婆,以酬土地神给予的收成,并祈求来年有好收成。同日,准备饭、菜、团子三种食物,给耕牛“分岁”,如牛先吃饭,预示明年水稻会有好收成,以便主人选择是多种稻还是多种菜。
农家习惯夏季打河草、秋季种草子、冬季捻河泥以作当家肥,俗语有“田要有力河泥草子,人要有力桂圆荔枝”。
外海捕捞 造船前三天要祭祖。祭礼备三桌,摆成“品”字形,每桌六只酒盅、六双筷子、三条长凳,酒菜要丰盛。点燃蜡烛后,造船者上三支香,从上桌拜到下桌,把自己要造船的事禀告祖宗,以求祖宗保佑。出海时,船头严禁大小便,以防触犯船神。农历七月半须祭祀海难游魂,祈求平安丰收。
手工业 旧时石、木、泥水、裁缝、箍桶等工匠多为当地人,理发、弹花、银、铜、铁、锡匠多为天台、永康等外地人。学艺须在正月择吉日请人介绍拜师,未经拜师学艺者同行不予承认。拜师时先祭本行祖师,再拜师傅。学徒期限一般三年,其间师傅只供饭食,不付工钱。除春节岁假外平时不准回家,吃饭时要给师傅盛饭,而且必须“师傅先吃饭,学徒先放筷”,还要给师傅倒夜壶、领小孩、洗衣服。满师后办满师酒,师傅赠半副工具,称“半作”。要另找师傅过堂,俗称“三年学徒,四年半作”,半作只领一半工钱。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新型的师徒关系,徒弟享有较多的人身自由权。
商业 旧时商号多供奉财神赵公元帅,合伙经营则供关公读《春秋》像,以示情契义深。一般在正月初五早上祭祀财神。店堂中设置显示各业特色的青龙牌,如中药店的青龙牌上书写“韩康遗风”,酒店的青龙牌上有书写“杜康遗风”或“太白遗风”的。出售商品讲究包装,各业包装样式不同,如杂货店为三角包、南货店为斧头包、中药店为四角包、布店为长方包。端午、中秋、除夕为商铺收账日期,腊月二十五封账(对外不赊欠)。进商店当学徒称学生意,须有人担保,写好“生死文书”,约定学徒期间“生死由天,与店无关”。三年学徒期间不准回家,白天以打杂或帮老板娘做家务为主。清代后期至民国期间,年轻小伙子大多去上海学生意。
知识出处
《泗门镇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反映了泗门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商贸、风情、人物、天时、地理诸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泗门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