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图书馆
余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余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西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泗门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71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西医
分类号:
R192.3
页数:
2
页码:
623-62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泗门镇清末及民国时期西医和新中国成立后西医等情况。
关键词:
泗门镇
西医
清末时期
内容
清末及民国时期西医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谢茂盛由清政府选拔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学医,毕业时授予医学士学位,为浙江省第一位出国学西医取得学位者。学成归国后,他在泗门开设向荣医院,后赴日本定居行医。民国26年,谢筠寿在获得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医学硕士学位后,再次留学德国,获汉堡医科大学博士学位,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上海市立第五医院院长,兼上海中德助产学校校长。
民国23年,李家骥在南河塍开设私立姚北同春医院,是境内第一位正式开业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西医师。同春医院设内科、外科、小儿科、妇产科等科室,开始倡导新法接生,能做一般外科手术。其后,又有吕善根、干振家、谢显文等从事西医诊疗。吕善根毕业于江苏医学院,在新市街开设“吕氏医庐”,以治疗钩虫病(俗称黄胖病)闻名余姚、上虞、慈溪、宁波、奉化等地。谢显文为谢茂盛之子,民国35年于状元楼其宅开设寿民医院,民国37年歇业。
新中国成立后西医
1961年后,陆续有大中专毕业生分配进入各医疗机构工作,西医力量逐渐壮大。泗门区卫生院(今市第四人民医院前身)外科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仅能收治一般创伤外科及阑尾炎、疝气等下腹部手术病人,麻醉方法以局部麻醉为主。1964年开始实施腰部麻醉,1975年配专职麻醉护士,1976年开展硬膜外麻醉及气管循环紧闭麻醉,1983年开始做上腹部、剖宫产等手术。1986年全年收治手术病人614人,其中实施上腹部手术18例、剖宫产5例。90年代开展胸腔手术,至2004年,能做骨科、脑外科等大型手术。1999年,市第四人民医院院长范琴舒评为副主任医师,为境内第一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2004年,市第四人民医院共有中级职称以上医护人员38人,其中副主任医师3人。
20世纪50年代前,医生诊断疾病仅靠体温表、听诊器和血压机。60年代,泗门区卫生院添置一台30MA医用诊断X光机,化验室开始做血、尿、大便三大常规检查。1980年后,医疗设施渐趋完善,各医疗机构均添置现代化医疗器械,市第四人民医院医疗设备更为完备。1996~2004年,市第四人民医院添置的医疗设备主要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球分析仪、C形臂X射线成像系统、CT、计算机放射成像系统、动态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纤维胃镜、手术显微镜、电动手术台、麻醉监护仪、高频电刀等,总计109台(件),其中价值100万元以上医疗设备4台、10万元以上18台。
知识出处
《泗门镇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反映了泗门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商贸、风情、人物、天时、地理诸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泗门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