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西医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泗门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717
颗粒名称: 第二章 中西医疗
分类号: R197.6
页数: 3
页码: 622-62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泗门镇的明清时期中医、民国时期中医和清末及民国时期西医等情况。
关键词: 泗门镇 中西 医疗

内容

第一节 中医
  明清时期中医
  据民国《余姚六仓志》载,明代时,里人杨道桂精医,名播州郡,时大学士谢迁致仕家居,遣使聘之。嘉靖丙戌年(1526),迁复入相,道桂偕行。抵京,策名太医院,随病调药,治十起九。一时公卿大夫多所依赖,尚书陈简庵尤倚重之。
  清代,现境内名医有:谢廷颺,精内科;谢梦鳌,精外科、疡医;谢迪铭,自祖父以下四代行医,设诊所于西街大埠头,父谢圣垕擅长眼科,谢迪明及其子谢庭镳精中医内科兼喉科。旧时知识分子有“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之传统,清代多有因屡试不中而弃儒从医的,谢亮清、谢式文、周缉熙等儒生皆精通岐黄之术;周钺于诊治之余还从事医学理论研究,著《香远居医学举要》。亦有出仕又精于医理者。清乾隆初年,谢宜相自四川彭水知县卸职归里后,以医度日。光绪年间,陆军主事谢抡元亦精于诊治,录所治杂症验案著《袌春庐医案》、《杂症名方》、《温热金壶录》,以补《金匮要略》阙遗,三书合辑为《姚江谢氏医书》。
  民国时期中医
  民国3年(1914),景怀珍开设境内首家小儿科专科诊所。民国15年前后,程士殁开设中医书塾,教学生学习中医理论,背诵方剂汤头歌。民国时期,谢甲初、谢甲开、谢庭镳、谢松寿、吴梓祥、王登均、孙肇康等中医,医术各有所长。最有名者为谢甲初,后塘河人,早年毕业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随上海名中医夏应堂实习多年,民国13年返里行医,坐堂于延春堂国药店,名其诊室为“濒湖山馆”。谢氏对中医古今学说能融会贯通,既娴熟《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中医精要,又对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等诸名医学说深有研究,对其师夏应堂及沪上名医丁甘仁、张聋子诸人的学术经验更有深切体会,故能根据临床诊断,辨证用药,不拘一格,药到病除。谢氏尤以治温病(俗称伤寒)为擅,民间有“伤寒看过谢甲初,不用再看第二人”之说。民国23年私立姚北同春医院开业后,西医以其用药方法简便、药效快而迅速被群众接受,中医开始衰落,部分中医师改学西医,甚至改行经商。民国35年,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朗霞乡支部曾组织泗门中医界谢甲初、吴梓祥等在朗霞义务施诊。
  新中国成立后中医
  1950年9月,县中医师协会临(山)泗(门)区支会成立,现境内入会中医师有谢甲初、谢甲开、吴梓祥、谢松寿、冯少卿、吴如九等,选举谢甲初为会长、吴梓祥为副会长。1952~1956年,个体中医师陆续加入乡镇联合诊所,时泗门区卫生所未配中医师。镇上5家国药店则合并成立泗门供销社国新药店。1961年,为贯彻国家扶持中医政策,已改行当小学教师多年的赵峰调入泗门区卫生院。赵峰师从谢甲初,对中医经典理论烂熟于胸,“望、闻、问、切”辨证施治得心应手。1981年后,又有潘春光、周渭江2位中医师及4名浙江中医学院毕业生在市第四人民医院内科、骨伤科等从事医疗工作。潘春光擅长医治肝胆科疾病;周渭江师从周巷劳氏伤科传人劳建民,专攻中医伤科。至2004年,市第四人民医院有主治中医师1人、主管中药师1人。另湖北门诊部开设的干亚儿中医皮肤病专科,亦远近闻名。
  第二节 西医
  清末及民国时期西医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谢茂盛由清政府选拔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学医,毕业时授予医学士学位,为浙江省第一位出国学西医取得学位者。学成归国后,他在泗门开设向荣医院,后赴日本定居行医。民国26年,谢筠寿在获得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医学硕士学位后,再次留学德国,获汉堡医科大学博士学位,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上海市立第五医院院长,兼上海中德助产学校校长。
  民国23年,李家骥在南河塍开设私立姚北同春医院,是境内第一位正式开业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西医师。同春医院设内科、外科、小儿科、妇产科等科室,开始倡导新法接生,能做一般外科手术。其后,又有吕善根、干振家、谢显文等从事西医诊疗。吕善根毕业于江苏医学院,在新市街开设“吕氏医庐”,以治疗钩虫病(俗称黄胖病)闻名余姚、上虞、慈溪、宁波、奉化等地。谢显文为谢茂盛之子,民国35年于状元楼其宅开设寿民医院,民国37年歇业。
  新中国成立后西医
  1961年后,陆续有大中专毕业生分配进入各医疗机构工作,西医力量逐渐壮大。泗门区卫生院(今市第四人民医院前身)外科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仅能收治一般创伤外科及阑尾炎、疝气等下腹部手术病人,麻醉方法以局部麻醉为主。1964年开始实施腰部麻醉,1975年配专职麻醉护士,1976年开展硬膜外麻醉及气管循环紧闭麻醉,1983年开始做上腹部、剖宫产等手术。1986年全年收治手术病人614人,其中实施上腹部手术18例、剖宫产5例。90年代开展胸腔手术,至2004年,能做骨科、脑外科等大型手术。1999年,市第四人民医院院长范琴舒评为副主任医师,为境内第一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2004年,市第四人民医院共有中级职称以上医护人员38人,其中副主任医师3人。
  20世纪50年代前,医生诊断疾病仅靠体温表、听诊器和血压机。60年代,泗门区卫生院添置一台30MA医用诊断X光机,化验室开始做血、尿、大便三大常规检查。1980年后,医疗设施渐趋完善,各医疗机构均添置现代化医疗器械,市第四人民医院医疗设备更为完备。1996~2004年,市第四人民医院添置的医疗设备主要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球分析仪、C形臂X射线成像系统、CT、计算机放射成像系统、动态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纤维胃镜、手术显微镜、电动手术台、麻醉监护仪、高频电刀等,总计109台(件),其中价值100万元以上医疗设备4台、10万元以上18台。

知识出处

泗门镇志

《泗门镇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反映了泗门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商贸、风情、人物、天时、地理诸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泗门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