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教育方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泗门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70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教育方针
分类号: G462
页数: 2
页码: 604-60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泗门镇从清光绪三十二年到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方针的确立等。
关键词: 泗门镇 教育方针

内容

清光绪三十二年,朝廷公布“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为教育宗旨。民国18年,国民政府提出党化教育方针,定“三民主义”为教育宗旨,后以“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共同校训。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为贯彻“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为工农开门”的教育方针,优先招收工农子弟入学。1952年,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运动后,“大跃进”的浮夸风波及学校,各学校经常组织师生参加生产劳动,造成学生学业荒废,教育质量下降。1960年秋,泗门区中心小学组织师生到塘后公社三爱大队帮助收摘棉花,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时间长达1个月。
  1961年后,按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学校教育纳入以教学为主的轨道。1965年,废除《中小学生守则》,把毛泽东的“身体好、工作好、学习好”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作为教育学生的标准。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宣扬“造反有理”、“读书无用”,把阶级斗争作为主课,以劳动代替教育,各学校“停课闹革命”。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学校全面恢复贯彻党的教育方针。1981年9月,中、小学贯彻教育部正式颁布的《中学生守则》和《小学生守则》,小学设立品德教育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1982年,开展“五讲四美”(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活动。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1985年后,各学校注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纠正偏重智育、轻视体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政治思想教育的倾向,健全学校政治工作机构,坚持正面教育,开辟第二课堂,开展多种活动等措施,促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1994年后,基础教育逐步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使教育质量得以提高。1999~2004年,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坚持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实施以学科成绩为录取标准,学校追求升学率,使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情况明显。

知识出处

泗门镇志

《泗门镇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反映了泗门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商贸、风情、人物、天时、地理诸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泗门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