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职业技术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泗门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69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职业技术教育
分类号: G710
页数: 3
页码: 590-59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泗门镇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情况等。
关键词: 泗门镇 新中国 技术

内容

1958年,塘后乡在夹长路佛堂创办塘后农业中学。同年,明风小学(时属余姚县朗霞乡)开办农业中学,因不具办学条件,数年后停办。1960年,泗门初级中学举办一期会计培训班,招收学生40人,学制一年。1962年秋,东蒲公社(时属余姚县低塘区)于杨家村创办东蒲农业中学。1965年,泗门镇民办中学改办镇工读中学,实行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同年,泗门区在湖北农场创办区农业中学。1968年2月,区农业中学停办。同年,镇工读中学并入泗门初级中学。1969年,东蒲公社农业中学改名东蒲公社初级中学。
  1970年8月,泗门初级中学改办职业技术教育性质的泗门棉花加工厂五七学校。1972年1月,再改名泗门中学。1973~1978年,推行“学工、学农、学军”,泗门区中心小学改名泗门镇五七学校。1975年,湖北公社中学在七塘江北岸创办湖北公社五七高中,1979年停办。
  1984年9月,泗门中学开办机械专业职业高中班,首年招1班,学生30
  人,学制两年。1987年9月,市教育局和泗门区公所联合筹办泗门区职业高中班,委托泗门中学负责教学管理。1992年,泗门中学停止普通高中招生,改办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区职业高中班同时停办。1993年,镇政府创办镇职业技术学校,2000年停办。
  1992~1997年,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先后与市技工学校、浙江电子工业学校等联合办学,设有计算机、机电、财会、建筑、广告、机械、电子、文秘、家电、网络、机模、化工、注塑、棉纺等专业。2004年,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设有计算机、网络、文秘、电子、机械、机模等6个专业及综合高中,计20班,学生1625人,教职员114人。附 主要学校简介
  余姚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 设大古塘1号。前身系慈溪县第六初级中学,创办于1958年,后数次易名。1992年6月,改办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首年招收计算机专业职业高中1班。同年,与市技工学校联合办学,招收化工专业技校1班。1993年,增设浙江电子工业学校余姚教学点,面向全省招生,招收初中中专应用电子和计算机专业各1班。1997年9月,结束与其他学校联合办学。同年11月,被省教育委员会确定为省示范性职业学校。1998年后,计算机专业在宁波市级以上各类比赛中屡获大奖,在全国职业教育界声名鹊起。2001年,被评定为省二级重点职业学校。2004年,有综合高中9班、计算机专业11班、网络专业4班、文秘专业1班、电子专业2班、机械专业1班、机模专业2班,共有学生1625人,教职员114人。
  1992~2004年,学校自主开设的专业先后有计算机、机电、财会、建筑、广告、机械、电子、文秘、家电、网络、机模等,计13届,66班,毕业(肄业)学生1444人。与市技工学校联合办学4届,计4班,先后开设化工、注塑、棉纺等专业,毕业(肄业)学生723人。与浙江电子工业学校联合办学6届,计14班,先后开设应用电子、计算机专业、金融、信息等专业,毕业(肄业)学生773人。历任校长:陈慧锋(1992.7~1996.7)、陈正良(党支部书记主持日常工作1996.7~1997.8,校长1997.8~)。
  泗门镇工读中学 设大古塘前吴家祠堂(今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宿舍址)。前身系泗门镇民办中学,创办于1957年。1965年8月,为解决社会青少年闲置问题,改办镇工读中学,实行半工半读教学模式。副镇长王康才兼校长,聘民办教师4人,由张先其负责学校日常事务。学生除文化课学习外,还需参加镇综合厂生产劳动,内容有铁丝结链条、纺麻线、学做五金劳动车、仪表车、学制玻璃仪器等,多为手工劳动。该校为慈溪县第一所半工半读学校,开办后,还吸引浒山、周行等外乡镇社会青少年就读。1965年11月,慈溪县教育局在全县农业中学、民办中学负责人会议上推广其办学经验,要求其他城镇亦创办工读学校。次年,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被打乱。1968年,并入泗门初级中学。
  泗门区职业高中班 1987年9月,由市教育局和泗门区公所联合筹办,委托泗门中学负责教学管理,负责人谢建立。初设泗门中学内,后迁陶家堡村委办公楼。文化课教师由市教育局安排,专业课教师由区自聘。首年招收电子专业1班,学生45人,毕业32人,均获得全国家电维修中心合格证书、技术合格证书、职业高中毕业证书。1988年后,相继开设机电、机械、财会等专业。1992年停办,毕业6届,共9班,毕业(肄业)学生193人。
  泗门镇职业技术学校 1993年7月,泗门镇为解决初中毕业生因普通高中招生名额有限而难以升学的问题,借用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校舍创办镇职业技术学校。首年开设财务会计和机械电子专业各1班,学制2年。镇职业技术学校与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管理,魏琦华任校长,3名教师负责教授文化课,专业课则聘请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担任。次年9月,迁原镇初级中学分部(原红卫小学)继续办学,先后开设机械模具、涉外文秘、电脑操作及维修、现代化办公、会计电算化等专业。2000年初,因生源不足而停办。未完成学业的学生转至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和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继续学习,13名教师分流至镇初级中学和镇第三初级中学。1993~2000年,共毕业6届,毕业(肄业)学生228人。

知识出处

泗门镇志

《泗门镇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反映了泗门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商贸、风情、人物、天时、地理诸内容。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泗门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