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晚清及民国时期职业技术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泗门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69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晚清及民国时期职业技术教育
分类号: G710
页数: 3
页码: 590-59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泗门镇晚清及民国时期职业技术教育的概况等。
关键词: 泗门镇 技术教育 职业

内容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里人谢宝书等筹办汝湖初等农学堂,为县内最早的职业技术学校,也是浙江省最早的四所初等农业学堂之一。民国元年(1912),县议会决议改名县立乙种农业学校。
  民国16年春,县立乙种农业学校停办。同年,三乡诚意高等小学校改办私立诚意商业学校,为商家、银行、钱庄等培养财务会计人才,是民国时期余姚唯一的商业职业学校。民国19年,改名诚意初级商业职业补习学校。民国25年春停办。
  附 主要学校介绍
  余姚县立乙种农业学校 设南谢村。前身系汝湖初等农学堂,由举人谢宝书邀集66人入股,共筹得银圆13040元,于清光绪三十四年正月创办。首年有学生44人,教师4人,设蚕业科。学校重视师资培养,出资选送教师陶善松到日本大阪农学校学习深造。陶毕业后回校任教,增设农科。宣统元年十一月,改股金为捐款。至民国元年,毕业两届。是年因经费支绌,经县议会决议,改为县办,定名县立乙种农业学校,并扩充校舍,建造礼堂。计有楼房3大间,平房32间,蚕房3间,披屋7间,钟楼1间,办公室、教室、礼堂、操场、食堂、贮藏室、传达室、厕所等俱全。校门内通道两边各有一个荷花池,校西有桑田和桃李园约35亩。
  学校学制三年,招收对象为初小毕业生,补习一年后经考试合格,分别升入农科或蚕业科接受文化基础课及专业学习。文化基础课设有国文、算术、地理、历史、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专业科教材有《栽桑法》、《养蚕法讲义》、《新撰农学大意》(上、中、下)等,多系自编;亦采用上海新学会社出版的《农业经济法规》,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水产学大意》、《畜产学》等作为教材。教学重视实践,农科有日本式农具;蚕业科有4部缫丝机,1架600倍的检验蚕病毒的显微镜,以及蚕房、蚕匾等设备,供学生实习之用。
  民国2年8月,时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接其弟蔡元鼎有关汝湖农校事略呈报,作《余姚汝湖乙种农学校记》,对谢宝书等人捐资办农校之举大为赞赏,声称“是诚吾所望于全国同胞矣”。
  学校创立后,学生数始终维持在40人左右,学生中年龄大的十八九岁,小的十四五岁。据民国12年浙江省教育系统统计资料记载:是年,有3班,学生46人,教员5人,职员1人,毕业学生12人。因泗门一带赴沪经商者日益增多,学校于民国16年春停办。
  学校初创时,由创办人谢宝书自任堂长。民国元年改县立学校后,校长由县知事(县长)延聘。历任校长(堂长):谢宝书(1908~1911)、谢凤藻(1912~1917)、黄炳照(1918~1921)、黄菊香(1922~1923.7)、张国威(1923.8~1926.12)。
  私立诚意商业学校 设蔡元房东。前身系三乡诚意高等小学堂,创办于清光绪二十八年。民国16年春,为满足社会对商业人才尤其是会计人才的需求,校董会议决议改办私立诚意商业学校。聘前清秀才谢景崧为校长,首年招3班,学生67人,教员6人。学制7年,即初小4年、高小(商业专科)3年。除完小应设的课程外,高小起开设珠算、英语(包括英语会话和英文打字)、商品学、零售学、簿记学(分为中式簿记和西式簿记)、实用尺牍等专业课。到高小三年级,选用初中一年级课本,数学课学习代数,语文课开设国文和作文。校长谢景崧亲自任国文课教师,其他如代数课教师陈怀邦,英语和商业专业课教师干炎生,新式簿记课教师毛尔超,体育课教师朱惜时、陆志向等,皆学识广博,一专多能。由于教学质量高,毕业生凭证书可直接被用人单位录用。
  民国19年秋,奉省教育厅令,改名诚意初级商业职业补习学校。至民国25年春停办,毕业9届,共为上海、杭州、宁波等城市的商家、银行、钱庄输送财务会计人才近200人。毕业生中有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余姚县委组织部长熊达人、新中国成立后省工矿厅副厅长马承烈、中国银行副总经理谢寿天以及台湾著名茶叶种植专家谢和寿等。

知识出处

泗门镇志

《泗门镇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反映了泗门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商贸、风情、人物、天时、地理诸内容。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泗门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