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图书馆
余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余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用工管理制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泗门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68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用工管理制度
分类号:
F241.1
页数:
2
页码:
556-55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泗门镇民国时期,私营工商企业用工多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达成聘用、解聘约定。合约凭雇主方意愿,一般都写上“伤残、病亡,全凭天定,与雇主无涉”等条文等用工管理制度概况。
关键词:
泗门镇
职工
用工管理
内容
民国时期,私营工商企业用工多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达成聘用、解聘约定。合约凭雇主方意愿,一般都写上“伤残、病亡,全凭天定,与雇主无涉”等条文。初入行业的职工,要举行拜师仪式,学徒期一般2~3年。学徒期间,雇主仅供食宿。在商店学做生意的以先生学生关系相承,在工厂作坊学技术的以师傅徒弟关系相承,重要的行业及职位还须有担保人。职工去留,全凭雇主意愿,若擅自离职或被雇主解雇,就难以在当地再就业,所以受雇职工只能逆来顺受,多数与雇主结成终身雇佣关系。新中国成立初期,私营工商企业的新职工多由政府介绍安排,少数职工仍由企业自行聘用。企业非转行歇业,不得擅自解聘职工。1956年起,实行计划用工制。1986年后,逐步推行劳动合同制。
计划用工制 1956年私营工商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原职工全部留用,均转为公私合营企业、手工业社(组)、合作商业职工。此后,职工招收由县劳动局直接管理,县劳动局根据劳动用工需求,编制招工计划,经县政府批准后,将招工指标分解到各主管局、区公所、乡镇政府。各主管局、区公所、乡镇政府按分配到的招工指标,在城镇待业人口中选择符合条件的人员,推荐至县劳动局,县劳动局批准录用后办理招工手续,再分配到各主管局,由主管局落实到企事业单位。招工手续一经确定,调动、辞职、解除劳动关系等均需通过县主管局、县劳动局批准。计划用工管理制度一直延续至1995年实施全员劳动合同制止,此间安排到企事业单位的大中专毕业生、部队转业复员军人等,均属全民或集体所有制职工。
劳动合同制 1986年始,全民所有制、市集体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对新招收职工实行劳动合同制,称为合同制正式工。1995年后,全面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全民及集体所有制职工均须与单位签订集体劳动合同,成为合同制职工。用工单位按市劳动部门统一的合同文本,定期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
乡镇企业劳动用工管理 1979年前,乡镇企业劳动用工主要由乡镇政府、村(居委会)推荐安排。1980年后,随着企业承包责任制的不断完善,企业开始自主招收职工,除少数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实行合同管理外,其他职工均以厂纪厂规行使劳动用工管理职能。1987年泗门劳动服务公
司成立后,经劳动服务公司中介推荐的劳动用工,均签订劳动合同。1997年,日商独资达森木业(宁波)有限公司开始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为全镇首家实行劳动合同制的非公有制企业。2002年后,实行劳动合同制的企业逐年增多。2004年,全镇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83%。
知识出处
《泗门镇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反映了泗门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商贸、风情、人物、天时、地理诸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泗门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