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福利事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泗门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66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福利事业
分类号: C913.7
页数: 4
页码: 538-54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泗门镇清时,现境内有数家民间福利慈善机构,以施舍(包括衣、食、住、行、安葬等)行善为目的,施舍对象主要是同姓同族者,亦有与氏族无关者。至民国时期,慈善机构主要包括以下七所等福利事业的概况。
关键词: 泗门镇 民政 福利事业

内容

慈善机构
  清时,现境内有数家民间福利慈善机构,以施舍(包括衣、食、住、行、安葬等)行善为目的,施舍对象主要是同姓同族者,亦有与氏族无关者。至民国时期,慈善机构主要包括以下七所。
  谢氏东山义庄 设后塘河村,清咸丰六年(1856)人和庄主谢览辉(字黼平)建。置灶地1400余亩,取其所入,给族人婚嫁、丧葬之资及鳏寡孤独废疾之无力自养者,或地方猝遇天灾,或外郡客死于泗门者,推广恤助。虑子孙借口先世所助义庄之产,生心变易,且董其事者侵蚀挪移有所不免,遂于同治六年(1867)禀县立案,内阁学士朱兰作《东山义庄碑记》。民国18年(1929),谢览辉曾孙谢显曾以庄产创办东山小学。新中国成立后,谢氏东山义庄停办。2004年,尚存庄屋5间。
  谢氏存著堂义庄 设后塘河村,附于谢氏十二房祠堂(存著堂),拨祠产田、地、山合计1285亩建。同治十一年禀县立案,内阁学士朱兰作《存著堂义庄碑记》。新中国成立后停办。
  开元周氏义庄 又名矜恤义庄,附设于水阁周村开元周氏宗祠。拨祠产灶地270亩,又未熟地800余亩,有楼房5间为庄屋,悬匾“祖功宗德”。清光绪十二年(1886)禀县立案。新中国成立后停办。
  谢氏希范义庄 设后河塍,民国初年谢纶辉建。有庄屋1所,置田地200余亩,灶地535亩,辅以银币5000元。民国6年禀县立案,诸暨陈通声作《谢氏希范义庄碑记》。新中国成立后停办。
  恤阴堂 设南谢村。清道光十三年(1833),李维岳、谢曙辉等捐建。有屋18间,田76亩,地178亩。初专办施舍棺材。光绪二十年,因会中巨资被经理人侵蚀,谢元寿乃禀于县,并亲自主其事。旋李长源等重订条约,于施舍棺材外,增种痘、施药、恤灾三项,禀县立案。民国6年谢元寿去世后,由其子谢少庚主事。民国35年,李家骥在恤阴堂创办公立姚北同春医院(今市第四人民医院前身)。
  清节堂 设海南村旺家。有平屋3间,以栖无依寡妇。民国25年,改办旺家私塾。
  同善堂设泗北村冲二房。清光绪初年,谢圣孝、张启华、戚占荣、周安尧等捐设。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福利事业由人民政府、企事业单位出资兴办,亦有个人捐助。2001年7月,市慈善总会泗门镇分会成立,至2004年,共募集慈善款105.9589万元,助困、助学、助医1206人次,合计支出43.479万元。
  福利企业
  1955年4月,慈溪县民政科(后改称民政局)拨专款4000元,于后塘河村创办荣属福利工场(今余姚荣属纺织有限公司前身),安置部分复员的革命残疾军人、集镇贫民及尚有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生产自救。1983年全国民政会议后,发动各乡镇兴办社会福利工厂。至1992年,全镇有福利企业8家,职工644名,其中残疾职工280名。国家对残疾人职工占职工总数40%以上的企业给予税收返还,并拨款给残疾人职工投保养老保险。2004年,全镇有福利企业9家:余姚荣属纺织有限公司、浙江华尔实业有限公司、余姚市振华瓷锅配件厂、余姚市康达电子包装印刷厂、余姚市电冰箱配件厂、余姚市伟勇真空镀膜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余姚市阳明塑料有限公司、余姚市联合特钢厂、余姚市导线厂。
  “五保”供给
  1954年起,农村中丧失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及生活无依靠的孤、老、残、幼逐渐归农业生产合作社供养,做到“住有屋、吃有粮、烧有柴、穿有衣、死有葬”,简称“五保”。其中疾病治疗和孤儿上学,亦由农业社负担。被“五保”者死后遗产按遗嘱处理,无遗嘱者由社队收管。1960年后,“五保”经费统一由农业社公益金定额开支,每人每月3~6元不等。1981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五保”供养金由村民委员会筹发,后逐渐改乡镇筹发。1992年,“五保”供养金每人每年360元。2001年起,实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制度。2004年,全镇享受“五保”供给的70人,每人每月发给100元。
  城镇居民中的鳏寡孤独,由县拨专款,实行定期定量救济。1992年,每人每月发放38元。2000年起,实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制度。2004年,全镇有鳏寡孤独150户206人,人均每月发放189元。
  敬老院
  1958年6月,泗门区在泗北九莲庵创办敬老院,集中供养农村“五保”老人。随后,泗门镇在东山弄孙氏老屋创办镇敬老院。1986年后,现境内共有乡镇敬老院6所。1992年时合而为一,在夹长路建镇敬老院,占地面积5324平方米,建筑面积1250平方米。2004年,镇敬老院有在院老人104人、工作人员9人。逢重要节日,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常慰问在院老人,赠送礼物,亦有个人捐赠。
  残疾人就业与康复
  1999年3月,镇政府制订《关于对残疾人实行照顾扶持的若干规定》,通过社会结对、技术培训、减免税收、贷款优先等政策,扶持残疾人就业脱贫,同时实施残疾人智力、肢体康复工程。
  2004年,全镇有残疾人1471人,其中贫困残疾人165人。是年,镇政府安排集中就业364人,分散安置420人,社会结对130人;扶持发展种养殖业101人,扶持发展家庭副业加工业55人,扶持创办私营工商业146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9期,受训410人;银行优惠信贷90人合计100万元,无偿资助65人合计7.8万元;住房补助15户,发放补助金10万元;疾病救助133人,减免医疗费3.99万元;免费开展智力、肢体康复30人;免费实施白内障康复手术44人;有152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

知识出处

泗门镇志

《泗门镇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反映了泗门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商贸、风情、人物、天时、地理诸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泗门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