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图书馆
余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余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泗门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64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
分类号:
D651.2
页数:
3
页码:
515-51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泗门镇1949年5月余姚解放后,土匪、恶霸、特务、帮会头目、反动党团骨干分子相互勾结,制造政治谣言等情况。
关键词:
泗门镇
镇压
反革命
内容
1949年5月余姚解放后,土匪、恶霸、特务、帮会头目、反动党团骨干分子相互勾结,制造政治谣言,破坏土地改革,袭击区、乡镇人民政府,抢劫公私财物,扰乱地方治安。此阶段公安工作重点为开展反动党、团、特清查登记,镇压反革命,取缔反动会道门。
反动党、团、特清查登记
1950年11月1日,开展反动党、团、特、军、政、警、宪人员总登记。县设总登记处,下设五个登记分处。在周行镇设第二分处,周行区区长郭众群兼任第二分处主任,负责周行、泗门、临山、马渚4个区的登记工作。该项工作历时半个月,至11月15日结束。时泗门镇共登记国民党员22人(其中区分部委员以上7人),三青团员13人(其中分队长以上3人),军队营长级以上3人,政府系统保长57人、镇长以上52人,帮会分子31人,兵痞25人。
镇压反革命
1950年10月,在开展剿匪反霸、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的同时,按照中央指示精神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简称“镇反”)。运动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自1950年10月至1951年10月,重点打击土匪、特务、恶霸、反动党团骨干和破坏土地改革的不法地主。1951年4月,泗门区召开公审大会,分3批镇压8名犯有严重罪行的反革命分子。对一般反革命分子,按其罪行及表现,分别判处有期徒刑或管制。对罪行严重,但能真诚悔过又有立功表现者,给予从宽处理或奖励。第二阶段自1951年11月至1952年10月,巩固、扩大革命战果,深入开展斗争,在全区形成镇反高潮。第三阶段自1952年11月至1953年10月,重点打击残余反革命分子,取缔反动会道门。1954年,根据“有反必肃、有错必纠”的方针,对在镇反运动中处理的全部案件进行复查,谢桂芬等数名已判死刑的改判死缓或无期徒刑(后大多取保释放或转有期徒刑),数名被错误处理人员得到纠正平反。
取缔反动会道门
境内反动会道门有一贯道、同善社、长生道、大刀会、白莲教和无为教等,其中以一贯道徒众最众,为害最烈。一贯道又名中华道德慈善会,起源于山东济宁,民国31年起在泗门设道坛。1949年5月后,一贯道由公开转入隐蔽,在全县分东南西北四条线继续活动,其中北线包括泗门、临山、周行、周朝、庵东、城北6个区。
1951年11月,县人民政府宣布取缔反动会道门。1952年4月,县公安局对全县反动会道门骨干进行管训,历时2个月。5月17~22日,县公安局在泗门设登记处,对道首及与其相当的道职人员进行登记。11月,举办反动会道门罪证展览,组织道职人员现身说法,发动受害道徒控诉道首反动罪行。取缔反动会道门工作历时1年,现境内近1500名道徒退道,对有现行破坏活动和严重罪行的会道门骨干依法予以惩处。
1953年10月,县人民政府再次开展全面取缔无为教的专项斗争,查封无为教在泗门、湖北、新新一带建立的忠节堂、信义堂等活动场所,对点传师陈祥茂、朱启祥依法判处死刑,教徒纷纷退教。
1980年前后,受国外敌对势力的支持和资助,邪教组织“呼喊派”借基督教的名义,向泗门、马渚等地渗透,建立非法聚会点,秘密发展信徒。1983年8月15日,县人民政府宣布取缔“呼喊派”邪教组织,对为首分子施旌旗、金仁奎依法实行逮捕,取缔工作至11月底基本结束。1984年下半年,“呼喊派”又开始在境内活动。1988年7月,全市范围内再次开展取缔“呼喊派”邪教组织的专项斗争,以后该组织未再有活动。
知识出处
《泗门镇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反映了泗门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商贸、风情、人物、天时、地理诸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泗门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