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图书馆
余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余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章 金融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泗门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568
颗粒名称:
第一章 金融机构
分类号:
F832.7
页数:
5
页码:
370-37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泗门镇典当、钱庄、农村信用合作社、银行等机构介绍。
关键词:
泗门镇
典当
钱庄
内容
泗门历来是余姚金融业发展的重点地区。早在清光绪五年(1879),就有益泰典当铺。至1949年5月,先后开设典当行4家、“挂壁钱庄”6家、仓库1个。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有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在境内建立分支机构,农村信用合作社遍及全境。2004年,全镇有银行3家、分理处5个、储蓄所3个、代办点2个,存款余额9.0431亿元、贷款余额5.3973亿元。
第一节 典当 钱庄
典当
清光绪五年,益泰典当铺在岳庙畈南开业,为境内最早开设的典当铺,后于宣统三年(1911)毁于火灾。其后,镇上又相继开设同济当、福长当,均于民国30年(1941)余姚沦陷前后停业。抗战胜利后,谢子香、周尔苗等合资在益泰当原址开设源长当,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停业。
早期典当,多由富绅、大地主独资经营,益泰当即由兰塘(今属黄家埠镇)乡绅冯子轩开设。清末民初,现境内东蒲富户周培元在临山、周巷等地先后独资开设7家当铺。后期的同济、福长、源长3家当铺则为合股经营,资本分别在2000~4000银元。
典当铺一般设经理1人,主管业务往来、资金调度、人事任用等;副经理1人,负责记账、出纳、核对等;设柜台员(俗称朝奉先生)若干人。当铺为防窃盗,多楼高墙厚,特别是源长当铺,警卫、消防设施最为齐全。
典当物品多为民间生产工具、生活用品以及粮、棉、衣物、古玩字画、金银首饰,乃至房产田地。典当期限和利息,民国2年前,由当铺自定;民国3年后,由县商会统一规定,当期最长为2年(后改为1年半)。利息按典当物值和期限而定,10元货值月息1分2厘,50元货值月息1分,百元货值月息8厘,千元货值月息8厘,千元以上另议。35天以下按1个月计算,36天以上按2个月计算。当物需存箱的,收取存箱费。抗日战争初期,物价飞涨,当期减缩至12个月甚至3个月以内,当价折成稻谷数量,当票只记当价实物数额,赎取时按实物时值折算再加重利。
典当业牟利方法多样,因为贫困者迫于生计,典当物品以解燃眉之急,当铺多乘机盘剥。当物当价由当铺评估,一般按当物时值的三分之一或对折计值。当票以草体字或符号标明“破旧”或“虫蛀”蒙骗当户,当物在典当期间受潮变质,当铺可推卸责任。当票遗失,赎当时须找人作保,并付当额十分之一挂失费。到期不赎,限留3个月,须缴付当价十分之一的留赎费。过限留期不赎,当铺没收当物。因典当业获利颇多,故民间有“一本万利开当店”之说。
1949年10月后,典当业停止经营。20世纪50年代后期,义嘉桥东北后河塍开有寄售商店,或折价收购出售,或客户寄卖按售出价收取佣金,与旧时典当业相去甚远。1997年后,境内重新出现当铺,以质押换取小额借贷,与旧时典当业相似,但严格控制在特种经营许可范围内。
钱庄
民国时期,境内钱庄有别于余姚城区的正规钱庄,因其资本少、规模小,附设于镇上大商号内,不参加同业公会,不受同业公会规章约束,称为“挂壁钱庄”。境内先后设有益源、华成、巨康、裕记、同裕、同济等6家,以银钱兑换和汇划为主要业务,也有小额放款,利率较高,或暗放高利贷,明不入账。“挂壁钱庄”便利小商贩的款项解付和现钱兑换,有助于资金融通。在民国24年金融风潮至民国30年余姚沦陷前夕,“挂壁钱庄”大多停业。
第二节 农村信用合作社
1951年1月,马家村(现泗北村马家村民组)宋章槐等12户农民在中国人民银行余姚支行临山营业所的帮助下,试办信用互助组,为余姚县首批6个信用互助组之一。1954年8月,泗北乡试点成立由农民入股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简称信用社),同年底,现境内的泗门镇及万圣、夹塘、湖北、东蒲、海南各乡相继成立信用社。1956年2月,万圣、夹塘、湖北信用社合并为光明乡信用社,泗北、海南信用社合并为塘后乡信用社,泗门镇信用社保持不变。并社后,在规模较大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设信用服务站,办理农民储蓄业务。1958年10月,泗门区各乡镇信用社与中国人民银行慈溪支行泗门营业所(简称人行泗门营业所)合并,成立卫星人民公社信用总部,在各管理区设信用分部。1959年1月,人行泗门营业所和信用社账务合并,同年10月账务又分开,信用社恢复独立核算。
1961年7月,恢复信用社集体所有制性质,实行社员代表大会管理制度。“文化大革命”期间,一度建立“贫下中农管理领导小组”进行管理。
1983年5月,改革信用社管理体制,恢复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开展清权扩股,召开社员代表大会,选举新一届理监事,修订社章,健全制度,改善经营方式,增设网点扩大业务项目等工作,支持乡镇企业、专业户发展生产。1984年11月,县信用联合社成立,对基层信用社实施统筹管理。1987年7月,建立泗门区信用联社。
1992年10月,泗门、万圣、夹塘、湖北、东蒲5家乡镇信用社合并,成立泗门信用社。1997年9月,市信用联合社在泗门信用社进行“按合作制原则规范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扩股9.65万元。
2004年,市信用联合社改建为农村合作银行,泗门信用社改建为余姚农村合作银行泗门支行。是年,泗门支行共有职工53人,存款余额3.8467亿元,贷款余额2.3843亿元。
1954~1960年,泗门信用社仅有1名编制,不设主任。1961~2004年历任主任(行长):蒋国增、童炎根、谢维珍、谢宏盛、张福淼、陈立平、王慧芳。
第三节 银行
泗门仓库 民国34年(1945)11月,浙江地方银行余姚支行设“泗门仓库”,1949年5月停业。
中国农业银行余姚泗门支行 1951年4月,在东山路(现新建路)回五公祠堂东设中国人民银行余姚支行泗门营业所。1954年4月起,对泗门区下属基层信用合作社行使管理和领导职能。1958年10月与信用社合并,改称卫星人民公社信用总部。1961年7月恢复原名。1970年与泗门财税所合并,称泗门财税营业所,1973年4月再度复名。1979年12月划归余姚县农业银行,称中国农业银行余姚泗门营业所,1984年更名为中国农业银行余姚泗门分理处。1993年,农业银行与信用社完全分开,农行泗门分理处不再对区域内基层信用合作社行使管理和领导职能。2003年4月,改建为中国农业银行余姚泗门支行。2004年,共有职工18人,年末存款余额3.5694亿元,贷款余额2.1652亿元。行址在新建路11号。
历任行长(主任):岑水良(1951.4~1954.10)、徐吉庆(1954.10~1957.3)、曹章庆(1957.3~1959.8)、时勤耕(1959.8~1963.10)、谢耆年(1963.10~1970.8,1973.4~1976.6)、王志立(1970.8~1973.4)、金仁炎(1976.6~1978.8,1979.12~1981.6)、干志成(1978.8~1979.11)、杨水荣(1981.7~1991.4.)、董锡军(1991.5~2002.2.)、黄丽娟(2002.3~2003.12.)、周清波(2004.1~)。
中国银行余姚泗门支行 1993年12月,中国银行余姚支行在镇北路北虹桥边设泗门办事处,1996年更名为泗门分理处,2004年改建为中国银行余姚泗门支行。2004年,有职工10人,人民币存款余额1.5511亿元,外币储蓄138万美元,贷款余额0.7479亿元。行址在振兴路30号。
历任行长:陶志来(1993.12~1998.9,2004.2~)、鲁伯南(1998.10~2000.2)、徐国君(2000.3~2002.2)、陈卫东(2002.3~2004.1)。
泗门邮政支局储蓄点 1987年3月,泗门邮政支局设邮政储蓄点,专营存款业务。1994年增加汇兑业务。2004年,存款余额0.47亿元。
中国建设银行泗门支行筹建工作于2004年底基本完成。
附 民间抬会
抬会,俗称兜会,是民间自愿结合集资以解决临时需款的一种形式。发起兜会的人称“头会”,与会的份子称“会甲子”,会甲子最少5人,多则10人。头会进会要准备酒菜聚餐,称“会酒”。聚餐后,拟定“会单”发给每个会甲子。会单首句多为“承蒙亲友相助,成会一个”,然后是会金总额、利息、每次转会的时间、每个会甲子应缴的份额等内容。以一个会金总额一万元、一年一转、月息5厘、有5个会甲子的“会”为例,每个会甲子应缴的份额为:二会,2600元;三会,2300元;四会,2000元;五会,1700元;末会,1400元。以后每年同一日期(指头会进会的日子),各会甲子持认定的份额,到头会家里缴款。但轮到进会的会甲子不出份金,其份金由头会补支。在20世纪80年代前,会金总额多在1000元以内。至2004年,一般的会金总额在5万~10万之间,也有高达50万元的。
知识出处
《泗门镇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反映了泗门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商贸、风情、人物、天时、地理诸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泗门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