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图书馆
余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余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体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泗门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55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体制
分类号:
F812.2
页数:
1
页码:
35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泗门镇财政体制的发展概况。
关键词:
泗门镇
财政
体制
内容
1955年前,乡镇不建财政,只作报销单位。1956年,现境内的泗门、塘后、光明3个乡镇人民委员会全部建立财政,实行以收代支,不足由县拨补。杂项收入分成,乡镇得20%,不抵作经费;自筹资金分别列收列支。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财政实行县统管,县按定员定额预算拨经费,公社包干使用。
1986年1月,重建乡镇财政。现境内的泗门、塘后、万圣、夹塘、湖北、东蒲等6个乡镇均成立财政组,主要工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管理、乡办企业管理费和利润监缴、农业税征收及国库券发行等。乡镇财政组组长均由乡镇长兼任,各设专职总会计1人、兼职出纳1人。泗门区财政税务所同时设总会计1人,负责所属乡镇财政组工作,进行预算资金的划拨和结算。
1992年撤区扩镇并乡后,泗门镇财政组改建为泗门镇财政所,潘永土任所长,预算管理、行政事业财务、企业财务、农业财务等专线工作均由专人负责。1997年2月后,由镇财政所负责全镇会计管理,财政所工作遂涵盖全镇财政管理的各个方面。2002年,成立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
1986~2004年,相继实行分成制、包干制、分税制等财政管理体制。其中1986~1991年为分成制,先后实行“划分收支,核定基数,定额上缴(定额补助),增收分成,定期包干”及“划分收支,核定基数,超收分成,收支挂钩”的办法;1992~1994年为财政收支包干制;1995~1999年为分税包干制;2000~2004年为分税制,先后实行“划分收入,收入总额分成,定额补助或上缴”和“核定基数,环比递增,超收分成,短收赔补”的办法。
1990年,市财税局在泗门区试点建立乡镇国库。余姚支金库委托农业银行余姚泗门分理处代理,办理泗门区所属7个乡镇的财政固定收入及市、乡镇两级分成收入的收纳、划分、留解工作。至2003年停办。
知识出处
《泗门镇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反映了泗门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商贸、风情、人物、天时、地理诸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泗门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