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农机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泗门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458
颗粒名称: 第五章 农机具
分类号: S221/229
页数: 5
页码: 191-19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泗门镇传统农机具、现代农机具、植保机械、农用运输机械、农机管理等发展概况。
关键词: 泗门镇 农具 农机具

内容

第一节 传统农机具
  民国时期,传统农具主要有:
  耕作农具 翻耕有犁、铁耙,平整有耙、耖,播种有种孔对,除草有耨(俗称刮子)、茅刀,耘田有骑马夹、推苗,掘沟有铁锹、铁锨等。
  排灌农具 早有戽斗、水桶,继为木制龙骨水车(分手摇、脚踏和牛拉3种)。
  收割农具 有镰刀、稻桶、连枷、箩、簟、秋笼、风车、畚斗等。
  运输工具 有木船、羊角车、扁担、抬杠、粪桶(俗称皮桶)等。
  农副产品加工具 主要有石捣臼、石磨、碾子、铡刀、踏锥、木砻、木榨等。
  新中国成立后,逐渐推广改良农具,发展农业机械,龙骨水车、木砻、木榨、捣臼、石磨、碾子等先后淘汰。
  第二节 现代农机具
  耕作机械
  拖拉机 1958年,夹塘、万圣两乡海涂围垦,开荒时引进拖拉机,为境内机耕之始。是年,还引进双轮双铧犁和机动绳索牵引机数台,旋停用。1969年,引进永康产手扶拖拉机10台,逐渐成为农田耕、耙主机。1980年后,拖拉机数量剧增,以12型手扶拖拉机为主。1997年全镇有各类拖拉机147台,2004年为124台。
  插秧机 1958年,引进木制插秧机,旋停用。1993年引进2台3马力汽油插秧机,1994年又引进3马力机动抛秧机,均因操作技术难度较高而未推广。2004年,插秧仍以手工为主,抛秧栽培面积逐年扩大。
  脱粒机 1956年,脱粒始用双人脚踏打稻机,工效比旧式木桶提高1倍。
  1971年,使用电动打稻机,工效比脚踏打稻机高20倍。1976年,推广3马力柴油打稻机。1982年后,稻区每2~3户拥有1台脱粒机。2004年,全镇共有脱粒机1309台。
  收割机 1993年,镇农机站购置4台桂林产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和2台湖州产联合收割机。1997年,又购置2台国产洋马收割机。2004年,全镇有联合收割机12台,稻区水稻收割脱粒实现全程机械化。
  排灌机械
  民国33年,南谢村民杜宝康购置12马力、3马力柴油机各1台,带动24档龙骨水车4部,是为境内机灌之雏形。1957年,始有8马力柴油抽水机。1964年,基本普及机灌,并由电动机逐渐取代柴油机。2001年,小路下村引进一套农田喷灌设备。2004年,全镇共有机电排灌动力机2533台,总动力为4903千瓦,其中农用水泵2227台。
  植保机械
  1953年,始用人力手动压缩式圆筒喷雾(粉)器防治病虫害。20世纪60年代,改用单管喷雾器。1973年,现镇境内共有人力手动喷雾(粉)器5956台,并开始推广机动喷雾(粉)器,共添置机动喷雾(粉)器31台,计68马力。1979年后,以背包式喷雾器为主。2004年,全镇共有植保机械3124台,计3340千瓦,另有人力手动喷雾(粉)器近万台。
  农用运输机械
  20世纪60年代末,引进手扶拖拉机,改变靠人力运输的局面。70年代初,先后引进东方红20、奔野24、上海35、上海50等中型拖拉机。1986年,境内出现由手扶拖拉机改型的方向盘式拖拉机。后因交警部门禁止拖拉机上公路,农用运输车逐步向仿汽车型发展。至2004年,全镇有各类农用运输车2483台,计23093千瓦,其中以第三代单缸农用运输车、第四代多缸农用运输车及汽油三轮运输车为主,少量为第一代手扶拖拉机、第二代方向盘式拖拉机。
  农副产品加工机械
  20世纪30年代,加工籽棉用脚踏木棉车去籽,后引进日本大阪府铁制“洋车”,用牛作动力加工籽棉。油坊均为木榨。民国32年(1943),杨福堂在大义桥创办日升米厂,首用机器碾米。1956年,始用机电加工稻、麦。1971年,国营慈溪县泗门油厂用95型榨油车替代吊锤木榨。此后,各村利用抽水机动力,相继兴办粮油加工厂,农忙抽水灌溉,农闲碾米磨粉。2004年,全镇有粮食加工机械13台,棉花加工机械20台,油料加工机械5套,蔬菜加工机械247台,计动力5643千瓦。
  第三节 农机管理
  1955年后开始农机具改革。1959年10月,成立卫星人民公社拖拉机分站,经济上独立核算,业务上受慈溪县拖拉机总站领导。1963年4月,撤销泗门区拖拉机分站,区内拖拉机由国营慈溪县拖拉机站接收。1975年,泗门区各公社建农机管理站。1978年,建泗门区农机管理站,各公社所属生产大队设农机管理小组,组长由负责生产的社长兼任,各生产大队配备农机辅导员1名。1980年,泗门区各公社建农机化管理所。1984年,建泗门区农机管理站,下辖乡镇农机管理所。1992年,撤销泗门区农机管理站,建泗门镇农机管理站至2004年。
  1979年前,境内农机操作人员由慈溪县“五七大学”负责专业培训和区、公社自行培训。1984年,实行县、乡两级培训,农机操作人员均需经市农机局培训合格方能上岗。2004年,全镇有农机运输人员400余名,农机操作人员135名,其他内燃机手150名,修理工15名。是年,泗门镇农机站共有在编人员8名(多为兼任),实际工作人员2名,主要负责农机的安全管理和技术管理,实行农机档案管理制度。

知识出处

泗门镇志

《泗门镇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反映了泗门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商贸、风情、人物、天时、地理诸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泗门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