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泗门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45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蜂
分类号: F326.3
页数: 2
页码: 186-18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泗门镇桶养中蜂、意大利蜂及饲养方法的发展概况。
关键词: 泗门镇 养殖

内容

境内少数农户素有桶养中蜂(中华蜜蜂)的习惯,采用割巢取蜜的传统饲养方法。
  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集体经营,引入意蜂(意大利蜂),采用活框蜂箱和饲养新技术,养蜂业日益发展。1961年,有蜂108箱,至1971年达到1825箱,其中塘后公社、夹塘公社养蜂最多。1972年,集体蜂群转为个体放养,收入交队记分,蜂农领取补贴,养蜂业继续发展。夹塘公社七大队(石角丘村)集体蜂场有蜂群五组,每组约30箱,有专业养蜂社员10名。是年,现境内共养蜂2815箱。1979年,集体蜂场实行个人承包,或折价归户,或联户饲养,养蜂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蜂群猛增。1987年达8746箱,为历史最高纪录。1992年后,养蜂业逐渐萎缩。2004年,全镇仅有160箱,散放于果园。
  饲养方法,以大转地饲养为主,其次为小转地和定地饲养。大转地饲养是流动于全国各地,追花夺蜜的饲养方法,可广泛利用全国各地蜜源,生产期长,产量高。小转地饲养是利用当地蜜源为主,以近地区和邻县蜜源为补充的饲养方法,灵活、稳产、风险少。定地饲养分在家副业定地饲养和出省专业定地饲养两种。副业定地饲养是利用房前屋后放蜂,数量少、产量低,作为副业经营。专业定地饲养多在新疆、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地定点放蜂,终年不返家,在外春繁、生产、越冬,产量高,收益好。蜂产品有蜂蜜、王浆、蜂蜡和花粉。
  20世纪70年代后,境内还出现地鳖虫(亦名土鳖虫、土元)、蚂蚁、蝎子、蜗牛等特种饲养。以窎桥头村沈汉统的阿波罗养殖场规模为最大。

知识出处

泗门镇志

《泗门镇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反映了泗门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商贸、风情、人物、天时、地理诸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泗门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