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图书馆
余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余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工商行政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泗门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43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工商行政管理
分类号:
D922.294
页数:
8
页码:
134-14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泗门镇市场管理、工商企业登记、合同管理和商标广告等情况。
关键词:
泗门镇
企业登记
合同管理
内容
民国时期,境内工商企业登记和市场监督由县政府建设科(实业科)委托县商会及泗门镇商会代管。1950~1966年,泗门镇工商企业登记、商标注册、市场及物价先后由县人民政府实业科、工商科、商业局、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县工商行政管理科负责管理。1967年,撤销县工商行政管理科,改设县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并在泗门区设分支机构,配置工作人员4人。1979年,成立慈溪县工商局泗门工商所,负责辖区内工商企业登记注册、市场及个体商贩管理、合同、商标、广告管理,监督查处经济违法活动。此后余姚、慈溪再次调整县境,原名改为余姚县工商局泗门区工商所,配置工作人员6人。1983年,改称余姚县工商局泗门工商行政管理所,有工作人员8人。后陆续增设市场专案、企业商贸、经济合同、内勤、综合等办公室,以及工商执法巡查队、消费者协会、个私企业协会(2004年改名为民营企业协会)等机构。2004年,泗门工商所共有工作人员22人。
市场管理
1949年5月,余姚解放,县军管会采取行政、组织、教育等措施管理市场,打击奸商抢购、囤积,规定粮棉比价。1950年,泗门供销社成立,逐步确立国营经济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有计划地实行全面的市场管理。1952年,泗门区成立市场管理委员会,加强辖区内市场管理。1957年,因限制农村家庭副业和自留地种植,集市贸易减少,市场管理时断时续。1959年,经济遭遇暂时困难,为促进余粮和农副产品上市,按“活而不乱,管而不死”原则,开放集市贸易,恢复建立市场管理委员会。
1967年,市场由泗门区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接管,因管理过紧,使得市场萧条,部分农副产品出现场外交易,市场混乱。1979年7月,成立泗门市场管理委员会,市场逐渐繁荣。1984年后,开放三类工业品市场,一、二类工业品管理亦有松动,计划外产品和完成计划后的计划管理产品允许在指定市场交易。
1985年,全面整顿市场,取缔无证商贩,处理违法交易。1988年,处理粮食、棉花违法交易71起,处理鳗苗走私案15起。1991年,处理黄金走私案23起。1994~2004年,先后共查处各类违章违法案件870余起。
1995年,开展创建“五好”、“文明规范”、“星级”市场活动,农贸市场达标上星级。
工商企业登记
1950年8月,泗门棉花加工厂登记注册,这是境内首家工商登记企业。1953年登记注册的有泗门粮管所、泗门手工业社等。1956年和1958年,泗门棉花收购站、泗门农机厂也先后登记注册。1963年,对工商企业进行清理整顿和全面登记。“文化大革命”期间,工商企业登记、管理、变更失控。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加强对企业开业登记、变更及歇业注销的管理,全镇登记的工商企业有30余家。1981年9月,换发工商企业行业执照,建立企业档案和经济户口。1986年,清理整顿公司27家,保留11家。1987年恢复对公司登记,公司企业可增挂厂牌,发展联营企业。1988年恢复对私营企业登记。1992年后,弱化前置审批,缩小许可证范围,强化监督管理。1995年,国营、集体企业转换机制,工商部门采取“一歇一开”、允许保留企业名称等方法确保企业转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截至2004年底,全镇登记在册工商企业4038户,按行业分类:交通运输业561户,制造业1658户,零售业1320户,其他行业499户。其中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企业79户,注册资金16887万美元;内资企业注册资金8亿元。
合同管理
民国时期,民间房屋典卖租赁、现金借贷、遗产继承等流行合同形式的契约,组织经济互助会则具会单,在工商经济活动中倡有合同。因无专门管理机构,纠纷甚多,无章可循,无法可依。
1952年,供销社开始与农民签订棉花、生猪、禽蛋等购销合同。20世纪60年代初期,商业与工业部门普遍实行工商产销合同制。“文化大革命”期间,经济合同制度废止,1978年恢复。
1983年,工商行政管理局建立经济合同管理股、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经济合同咨询服务处等机构。是年,泗门工商所建立经济合同咨询服务站,负责辖区内经济合同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调解,仲裁合同纠纷。1987年设立仲裁庭,指导企业和业务主管部门搞好经济合同管理,组织企业开展“重合同,守信用”活动。至1994年,累计调解仲裁合同纠纷974件,解决争议金额465万元。1995年后,国家对仲裁制度实行重大改革,仲裁职能从工商管理机关分离,合同管理工作重点由仲裁向行政监督转变。随着《担保法》、《合同法》、《拍卖法》的颁布实施,合同管理领域得以拓宽,工商部门增加对企业动产抵押物登记管理和拍卖活动的监督,重点加强对企业欺诈行为的查处和经济合同的签订工作。至2004年,全镇共签订各类经济合同金额2231万元,组织《合同法》培训1193人次,帮助企业催讨货款354万元。1993~2004年,先后命名264家企业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商标
1980年,“百合”牌电风扇经工商部门核发证照,为境内第一只注册商标。1987年,有“云环”电线、“富贵”榨菜等18只商标注册,后每年以10余只速度递增。至2004年,全镇注册商标达300余只。其中,宁波云环集团有限公司的“云环”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宁波铜钱桥食品菜业有限公司的“铜钱桥”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宁波市盛事达电器有限公司的“余电”、余姚市富贵菜业食品有限公司的“富贵”等6只商标被认定为宁波市知名商标。
2000~2004年,全镇有200多起违反商标法的事件受到处理,使商标持有企业的合法权益和消费者权益得以保障。
广告
新中国成立后至1977年,重要商品按计划购销,不重视广告作用。1978年起,运用广告宣传商品增多。1980年,泗门工商所开辟广告宣传栏,指定位置张贴广告。1991年,在西郊开辟三块大型广告牌,宣传企业形象及产品。1993~1996年,太阳星广告装潢社、新时代广告装潢社等4家广告社先后取得广告经营许可证。
2001~2004年,泗门工商所处理户外违法广告、网上虚假广告、虚假药品广告15起。同时,指定振兴路两边路牌、灯箱、横幅广告由太阳星广告装潢社专门经营。
个私协会
1993年,市个私企业协会泗门分会在泗门工商所成立,协会招聘工作人员3名,负责人沈建潮。是年,开始对从事个体和私营企业的公民进行登记审查,核发营业执照。后每年进行一次验照和年检,收取个体工商户管理费,查处违法违章行为。1999年后,对个私企业经营实行巡查制,加强监督管理。
2004年,市个私企业协会泗门分会改名市民营企业协会泗门分会。
消费者协会
1987年,成立余姚市消费者协会泗门分会,接受消费者投诉,解决消费纠纷。在万安商厦、泗门商场门口开设宣传专栏,在主干街道悬挂消费主题年标语,公布消费投诉电话。1993~1994年,在泗门农贸市场、万安商厦设立消费联络站。2001年,消费投诉网络扩大至村、社区,投诉范围从日常消费领域的质量纠纷,扩大至医疗、公用事业消费纠纷、买卖房屋纠纷等。是年,除接受咨询,解答难题,还主持调解消费纠纷140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72658元。
2002~2004年,消费者协会联合其他部门开展“消费者信得过单位”评选活动,每年有十余家单位和个体商店被授牌。
计量演变
清代,以尺、升、两为度量衡主计量单位。计量器具沿用尺、秤、斗、吊提。光绪年间,钱庄、银楼已使用天平秤计量。
民国时期,量具有三元尺、1市尺木尺、码尺、三折木尺、杠秤、戥秤、三纽秤、天平、台秤、磅秤及木制斗、升、合。民国16年(1927)废营造尺,改用米制。次年,实施《权度标准方案》,确定标准制、市制并用。民国22年,以新量器市制为准,后又相继公布《度量衡法》、《度量衡法实施细则》等法规30余个。但市场上仍是多种单位值并存,如有0.96尺为1尺的度量,0.9、0.95、0.98、1.00、1.05斗为1斗的容量,13.6、14.16、18.20、24两为斤的衡量。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废三元老尺,1952年废斗、升、合,标准量具由国家定点制造。1959年6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确定公制为基本计度单位。10月,改16两制为10两1斤制。市上通行木竹制市尺、米尺、米制皮卷尺、钢卷尺,木杆市秤、公斤小秤、戥秤、台秤、电子台秤、磅秤、地秤、天平,粮油自动计量机、吊提。1977年5月,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管理条例(试行)》后,逐步采用“国际单位制”。1979年1月,中医处方用药、中药销售计量一律以克、毫克、升、毫升为计量单位,取代两、钱、分。1985年1月开始使用定量木杆秤和不锈钢量提,商业部门销售液体商品按容积计价,并逐步淘汰非定量砣木杆秤和非不锈钢量提。1987年,农贸市场设电子台秤为公平秤,1992年起统一使用电子台秤。
知识出处
《泗门镇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反映了泗门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商贸、风情、人物、天时、地理诸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泗门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