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图书馆
余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余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章 人口变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泗门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394
颗粒名称:
第一章 人口变迁
分类号:
C922
页数:
10
页码:
80-8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泗门镇人口变迁的情况。其中包括民国前历代人口、新中国成立后人口、人口分布、人口变动等。
关键词:
泗门镇
人口
变迁
内容
第一节 民国前历代人口
泗门户籍记载始于清末。据民国《余姚六仓志》载:清宣统二年(1910),四门乡有户口23127口。
民国7年(1918),四门乡有6883户,29128人,其中男14963人,女14165人。
民国17年,四门乡有5903户,23776人,其中男12651人,女11125人。
民国23年,泗门镇有2594户。时现境内四海乡有2499户,明风乡有1432户(总人口及具体分性别数据缺失)。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人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泗门镇人口因行政区划变动而时增时减。除去行政区划变动因素,人口总体呈不断增长趋势。
1951年,泗门镇有1825户,7669人,其中男4590人,女3079人。时现境内东蒲乡,1122户,4742人,其中男2526人,女2216人;泗北乡,1279户,4661人,其中男2348人,女2313人;夹塘乡,1082户,4845人,其中男2471人,女2374人;万圣乡,1024户,4714人,其中男2385人,女2329人。时湖北乡、海南乡、明风乡人口资料缺失。
1953年7月1日零时,第一次人口普查,泗门镇有1944户,7250人,其中男3738人,女3512人。时现境内万圣乡,1118户,4663人,其中男2389人,女2274人;泗北乡,1490户,5133人,其中男2646人,女2487人;夹塘乡,1188户,4849人,其中男2438人,女2411人;湖北乡,1276户,5357人,其中男2695人,女2662人;海南乡,1081户,3851人,其中男1981人,女1870人。时东蒲乡、明风乡人口资料缺失。
1964年7月1日零时,第二次人口普查,泗门镇有1629户,6755人,其中男3527人,女3228人。泗门镇人口比1953年人口普查时减少495人。时现境内万圣公社,1429户,6686人,其中男3332人,女3354人;泗北公社,974户,3901人,其中男1941人,女1960人;夹塘公社,1588户,6750人,其中男3377人,女3373人;湖北公社,1619户,7083人,其中男3577人,女3506人;塘后公社,1237户,4684人,其中男2332人,女2352人;海南公社,801户,3099人,其中男1558人,女1541人。时东蒲公社人口资料缺失。
1982年7月1日零时,第三次人口普查,泗门镇有2621户,7976人,其中男4090人,女3886人。泗门镇人口比1964年人口普查时增加1221人。时现境内万圣公社,2152户,8144人,其中男4103人,女4041人;夹塘公社,2244户,8613人,其中男4310人,女4303人;湖北公社,2448户,9039人,其中男4602人,女4437人;塘后公社,3785户,13406人,其中男6580人,女6826人;东蒲公社,1770户,6232人,其中男3162人,女3070人。时现境内共有15020户,53410人,其中男26847人,女26563人。
1990年7月1日零时,第四次人口普查,泗门镇有7016户,22883人,其中男11358人,女11525人。泗门镇人口比1982年人口普查时增加14907人。时现境内万圣乡,2804户,8571人,其中男4265人,女4306人;夹塘乡,2741户,8884人,其中男4422人,女4462人;湖北公乡,2878户,9698人,其中男4870人,女4828人;东蒲乡,1946户,6491人,其中男3289人,女3202人。时现境内共有17385户,56527人,其中男28204人,女28323人。总人口比1982年人口普查时增加3117人。
2000年7月1日零时,第五次人口普查,泗门镇有19194户,61334人,其中男30187人,女31147人。泗门镇人口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增加38451人。现境内总人口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增加4807人。
2004年末,全镇有21801户,62524人,其中男30652人,女31872人。总人口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增加1190人。
第三节 人口分布
2004年,泗门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025人。
建成区人口密集,乡村相对稀疏。全镇4个社区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897人,其中东大街社区最高,每平方千米4066人;汝湖社区最低,每平方千米1142人。全镇16个行政村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907人,其中万圣村最高,每平方千米1405人;镇南村最低,每平方千米687人。
1949~1988年,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左右。1951年,全镇农业人口3880人,占总人口的50.5%。1961年,农业人口3028人,占总人口的44%。1988年,农业人口4612人,占总人口的50.3%。1989年,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全镇农业人口17959人,占总人口的79.6%。1992年,行政区划再次调整,全镇农业人口52231人,占总人口的90.9%。2004年,全镇农业人口53549人,占总人口的85.6%。
第四节 人口变动
自然增长
新中国成立前,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亦高。
1949~1970年,人口向高出生率、低死亡率的高自然增长型转化。自然增长率最高的1963年,泗门镇出生234人,出生率35‰;死亡48人,死亡率7.18‰;自然增长率27.82‰。
1971~1999年,重视推行计划生育,人口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过渡。1999年,泗门镇出生558人,出生率9.5‰;死亡447人,死亡率7.6‰;自然增长率1.9‰。
2000~2004年,人口呈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负增长型。2004年,出生451人,出生率7.2‰;死亡529人,死亡率8.4‰;自然增长率负1.2‰。
人口流动
汉、晋及南北朝,东蒲一带平原始有人定居。清代文人周嵩龄在《姚江诗辑》中有“汝湖之东有蒲泽焉,乃汉高士严子陵先生旧里,今周氏居之”这样的记载。宋、元、明、清至民国时期,伴随海涂开发,大批外来人口移居镇境内。元代后,亦有少量泗门人移居外地。总体上迁入多于迁出。
新中国成立后,因升学、分配工作、参军、转业、婚嫁、投亲及工作调动,经常有人口变动。1959年,泗门区公所组织114名青年,于4月和6月分两批赴宁夏,支援宁夏社会主义建设,其中泗门镇15人。1960年5月,又组织62名青年支援宁夏。“支宁”人员因不适应水土、风俗、生活习惯,1962年后大部返回。
1969年,支援开发边疆地区。4月组织3名青年去内蒙古,5月组织35名青年去黑龙江,6月又组织34名青年去内蒙古。1972年,再次组织12名青年去吉林。1978年前后,“支边”青年大部返回。
1969年至1975年,在非农业户口知识青年中开展“上山下乡”运动。泗门镇非农业户口知识青年大多就近在泗门区农村生产队“插队落户”,少数去安徽等地农村。上海、杭州、绍兴等城市的知识青年,投亲靠友在泗门“插队落户”的亦为数不少。知识青年到农村“插队落户”后,国家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无房户补助建房费200元;个别生活困难的追加补助50~120元;农家具补助费20元、25元、40元、60元不等;木材补助0.5~0.8立方米。1978年前后,“上山下乡”知识青年通过招工、升学、参军等途径,大部返回原籍。
2004年,全镇迁入715人,迁出611人。
附 1969~1975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部分数据资料
在泗门镇“插队落户”知识青年有119人。其中上海户口30人,烟台户口1人,杭州户口1人,泗门镇户口87人。
在塘后公社“插队落户”知识青年98人。其中上海户口56人,常州户口2人,杭州户口2人,绍兴户口1人,宁波户口2人,泗门镇户口38人。
在万圣公社“插队落户”知识青年95人。其中上海户口1人,浒山户口1人,宁波户口1人,泗门镇户口92人。
在湖北公社“插队落户”知识青年79人。其中上海户口17人,诸暨户口1人,杭州户口1人,绍兴户口1人,宁波户口3人,上虞户口3人,四川户口1人,泗门镇户口52人。
在夹塘公社“插队落户”知识青年数据资料缺失。
泗门镇户口知识青年在时属泗门区、现属小曹娥镇的曹娥公社、朗海公社、镇海公社“插队落户”的合计148人。
知识出处
《泗门镇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反映了泗门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商贸、风情、人物、天时、地理诸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泗门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