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图书馆
余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余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五节 灾害性天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泗门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384
颗粒名称:
第五节 灾害性天气
分类号:
P468
页数:
11
页码:
50-60
摘要:
本节记述了余姚市泗门镇的灾害性天气,其中包括了四季寒旱暴雨天气、风暴雹雪天气等。
关键词:
灾害性天气
自然环境
泗门镇
内容
四季寒旱暴雨天气
春寒1961~2004年,清明后平均气温连续3天小于等于11℃的倒春寒出现13年,几率30%,最近一次出现于1996年。日极端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的春寒出现15年,几率36%,其中7次出现在4月中旬。
夏寒1961~2004年,5月下旬连续3天日平均气温小于20℃出现13年,几率30%,最近一次出现在1974年6月4日。
秋寒 立秋后,连续5天滑动平均气温小于20℃或22℃称为秋寒。1961~1987年,连续5天滑动平均气温大于等于20℃的终日平均日期为9月27日,保证率80%为9月22日。其中出现在9月上旬、9月中旬、10月上旬的各2年,几率7%。出现在9月下旬16年,几率59%。最早见于1981年9月9日,最迟见于1962年10月13日。
干旱 有伏旱、秋旱、冬旱。伏旱发生在7、8两月,秋旱发生在9、10两月,冬旱发生在冬季。1961~2004年共发生干旱18次,几率32.7%,其中伏旱9次,占50%;秋旱4次,占22.2%;冬旱5次,占27.8%。最严重一次出现在1967年7月22日至10月11日,旱期持续82天,其间降水量仅21.7毫米,达极旱标准。
梅季暴雨 均发生于6~7月,几率22%。最严重一次出现在1983年5月27日至7月18日,实测雨量526毫米,占当年雨量39%,4万余亩棉田被洪水淹没。
风暴雹雪天气
热带风暴(台风) 1961~2004年,镇境受热带风暴影响55次,平均每年1.3次。热带风暴影响一般为8~9月,最早出现为1961年5月20日3号台风,最晚出现为1964年10月15日23号台风。热带风暴侵袭时,常伴随大风暴雨。风力最强为2004年8月12日云娜台风,最大风速58米/秒,最大风力逾12级。雨量最多为1962年9月3~6日的14号台风,达564.1毫米,建成区被淹数天,农田受淹达17天。44年中,雨量100毫米以上的热带风暴影响31次,几率70.4%。因热带风暴引起灾害11次,几率25%。
龙卷风 镇境北部沿杭州湾一带为龙卷风易发地区。最严重一次出现在1983年9月16日15时40分,龙卷风自万圣一带向东移动,席卷小曹娥、朗霞等乡镇。4分钟内,造成死10人、重伤69人,塌房9830间,棉地受灾3100亩,晚稻受灾1500亩,直接经济损失1196万元。
冰雹 1960年、1979年、1980年、1998分别在镇境出现4次。最近一次在1998年4月7日,春粮作物稍受影响。
积雪 1960年后,因积雪造成不同程度灾害的有10次,平均4.5年1次。因镇境属平原地区,积雪造成的灾害影响较轻。
附 泗门主要自然灾害
宋
明道二年(1033)八月,涝灾,漂没民舍。
宝元元年(1038)七月,大风雨,海水内溢,溺民害稼,饥荒。
嘉祐六年(1061)七月,涝灾。
熙宁八年(1075),旱灾。
元祐八年(1093),大风,海潮毁堤侵田。
元符二年(1099)十月,大风暴雨,江水陡涨。
宣和六年(1124),涝灾。
绍兴元年(1131),瘟疫流行,饥馑。
绍兴五年,旱灾。
绍兴十八年八月,涝灾,害稼。
绍兴二十四年,旱灾。
绍兴二十七年,大水。
绍兴二十八年,大风,水。
隆兴元年(1163)八月,大风,水,饥。
乾道元年(1165)春,淫雨,寒败苗,饥馑,时疫并生。
乾道三年九月,海溢。
乾道八年五月,涝灾,漂民舍,稼尽败。
淳熙元年(1174),大旱。
淳熙三年八月,淫雨。
淳熙四年九月,大风雨驾海涛,全县决堤2560丈,溺死40余人。
淳熙七年,旱,饥。
淳熙八年五月,大水漂没民舍,田稼尽腐,大饥。
淳熙十四年,旱灾。
绍熙五年(1194)秋,余姚西部塘之谢家塘为海涛所决。
庆元二年(1196),涝灾。
庆元四年,霖雨至八月。
嘉泰四年(1204),旱灾。
嘉定二年(1209)夏,大水坏田庐,害稼穑。
嘉定六年十二月,风潮坏堤,危及余姚县沿海八乡。
嘉定九年,大水。
宝庆二年(1226)秋,大风海溢,余姚县沿海溺民舍百十家。
嘉熙四年(1240),旱,大饥。
淳祐二年(1242),涝灾。
景定二年(1261),涝灾。
咸淳二年(1266)六月,海溢。
咸淳七年五月,大风,海溢,堤坏。
咸淳八年八月,涝灾。
咸淳十年四月,大风拔树,饥。
元
大德五年(1301),海溢。
大德六年,五月不雨至六月,饥。
大德七年,海溢。
大德十一年,大旱,饥,疫,耗户过半。
至大三年(1310)三月,大雨,水害稼。
(后)至元元年(1335)夏,海溢,堤坏,自上林至兰风数十里,民叹其鱼。
(后)至元四年六月,海溢。
至正十二年(1352)四月至七月,旱。
至正二十三年夏,旱。
明
洪武十一年(1378),海溢,堤决,居民漂没无算。
正统七年(1442)秋,海溢。
正统八年七月,海溢。
正统九年八月,海溢。
正统十年,大疫,人绝往来。
景泰五年(1454)十二月,大雪,延至次年二月。
天顺元年至三年(1457~1459),旱灾连年,饥荒。
天顺八年七月,海溢。
成化七年(1471)九月,海溢,余姚县沿海溺男女700余口,庄稼无收,饥荒。
成化九年八月,海溢。
成化十二年,大雨害稼。
成化十七年至十九年,涝灾连年,大饥荒。
成化二十三年秋,大旱,饥。
弘治七年(1494)七月,海溢。十一月大旱至次年三月。
弘治十一年六月,涝灾,水高三四尺。
弘治十二年春,不雨。
弘治十三年三月,不雨,至五月晦乃雨,大饥。
弘治十四年秋,旱,并蝗灾,大饥。
弘治十五年春,麦绝收。七月,大雷电,海溢。
弘治十八年,地震,鸡雉皆鸣。
正德元年(1506)夏,旱,饥。
正德三年六月至十二月,不雨,饥。
正德四年七月,涝灾。十一月,大冰害豆、麦、橘、柚。
正德五年十月,涝灾,饥。
正德七年七月十九日天将曙,海溢,决堤。漂没庐舍人畜,夜磷火被海,有兵甲声,大饥,民食草根树皮。
正德十年三月,雨雹,大者如拳,伤麦杀禽鸟。
正德十二年四月,地震。十二月至闰十二月,大雪。
正德十三年秋,海溢。
正德十四年夏,旱,饥。秋,海溢,饥荒严重。
正德十五年夏,旱,饥。
嘉靖二年(1523)夏,旱,饥。
嘉靖三年,螟,饥。
嘉靖四年夏,旱,瘟疫。
嘉靖六年春夏,涝灾,无麦苗,大饥。
嘉靖十年八月,涝灾。
嘉靖十八年,旱。
嘉靖十九年夏,蝗灾。秋,发大水。
嘉靖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连年旱灾,饥荒。
嘉靖二十五年,海溢。
嘉靖二十九年,瘟疫。
嘉靖三十一年,旱。
嘉靖三十六年,岁饥。
嘉靖三十八年至三十九年,连年旱灾。
嘉靖四十年秋,涝灾。
嘉靖四十三年夏,大旱。
隆庆三年(1569),飓风,海啸,漂没人畜无算。
万历元年(1573),旱。
万历三年六月,海啸坏庐舍。
万历七年,旱。
万历十年,旱。
万历十四年,地震。
万历十六年春,大饥,瘟疫盛行。夏,旱。
万历二十一年秋,旱。
万历二十三年春,雪弥月不霁。
万历二十四年秋,大水。
万历二十六年,旱。
天启七年(1627)七月,大水。
崇祯元年(1628)七月二十三日,海溢,漂没人畜无数。
崇祯七年八月,大水。
崇祯八年,地震。
崇祯十四年正月,雨雪不止。六月,蝗灾,大饥。
崇祯十七年,旱。
清
顺治元年(1644),旱,饥。
顺治五年四月,雨雹。
顺治十一年夏,大旱,河底开裂。十二月,大雪。
顺治十五年三月,大雨雹。七月,大风。
顺治十八年,大旱,饥。
康熙二年(1663)六月,大风潮,漂庐舍,坏禾棉,伤人畜无数。
康熙三年八月,大水。
康熙七年六月,地震。
康熙九年六月,大风,害稼。
康熙二十九年七、八月间,涝灾。平地水高丈余,漂溺民舍无数,庄稼无收,饥荒。
康熙三十二年夏,旱,歉收。九月,大水。
雍正元年(1723)七月,海啸,飓风作潮坏堤,漂庐舍万家,人畜俱淹。秋,大旱,荒。
雍正二年七月十八日夜,海溢,平地水高一丈,塘南余六七尺,东山乡濒海居人溺死者以千计。堤冲坏十之二三。
乾隆元年(1736)九月,大疫,棺价腾涌,送丧号哭不绝于耳。
乾隆九年七月,海啸,棉花歉收。
乾隆十六年,旱,大饥。
乾隆十九年七月,涝灾。
乾隆三十五年七月,大风潮。
乾隆四十六年六月,大风拔木,损民舍。
乾隆五十九年七月,大风连旬,拔木损房,棉无收,沿大古塘居民饥荒。
嘉庆元年(1796),海溢,利济塘下木棉尽坏。
嘉庆九年春,雨伤稼禾,米价腾涌。
嘉庆十一年,地震。
嘉庆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三日,大风雨,上虞后郭堤决,晚禾尽没。
道光三年(1823)七月初二日,大风,海溢毁堤。初八日,大雨,平地水高数尺,稻棉受淹。八月初四、初五,大日,复大雨,海溢,木棉尽坏。岁饥。
道光五年七月十日,大风,拔木、坏庐舍,损禾棉。
道光七年七月二十四日,大风,海溢。
道光十一年夏,淫雨害稼。秋,大水,饥。
道光十二年闰九月至次年正月,连续阴雨,柴米昂贵,饥荒严重。
道光十三年九月,海啸,棉地尽淹,大饥,米尽,人食草根树皮。
道光十五年夏,旱。七月,大风雨坏海塘,没庐舍,余姚沿海溺死人畜无算。
道光十六年,大疫。
道光二十年十一月,大雪厚三尺余,市中鲑鱼薪〓皆绝。
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大水,坏塘,漂没庐舍。七月,大风,海溢。八月,复大水。
道光二十四年夏,大旱。
道光二十六年,大旱。七月三十日,夜半地震。
道光二十七年秋,旱。
道光二十九年,芒种后大雨十日,平地水高三尺,饥民泛舟乞食。
道光三十年八月十二日夕至十六日,大雨,上虞后郭塘圮,泗门镇内水高二尺余。
咸丰二年(1852)十一月初六夜,地震。
咸丰三年三月初十,夜半地震。十一日昼、十三日昼、十四日夜,连日皆震。
咸丰六年八月,蝗灾。
咸丰八年夏,淫雨损禾。
咸丰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大雪,平地积四五尺。
同治元年(1862)夏秋,干旱。
同治四年闰五月上旬,大水。
同治九年九月三十日,雨雹损禾。
同治十二年夏秋,干旱。
同治十三年秋冬,干旱。
光绪三年(1877)五月二十三日,大风拔木。
光绪七年闰七月初四,大风毁房,沿海木棉摧折过半。
光绪八年二月十六,大雷雨。十七日,雷止而雪。二月二十一日,雷电交加。三月十二日,暴雨接连阴雨。九月二十七日至十月十五日,秋雨连绵。禾棉秋收仅三成。
光绪九月初二日,大风雨,海溢。
光绪十年八月,大水。
光绪十五年七月二十七日,大水冲坏堤塘,坏庐舍无算。八月至十月,淫雨四十七天,禾棉歉收,饥民四起。
光绪二十四年,旱灾。
光绪二十七年夏,霍乱流行,多人死亡。
光绪三十二年秋,淫雨,禾棉歉收。
宣统元年(1909)春,涝灾。
宣统二年闰六月十六日,台风暴雨,民房被卷,人畜受淹。
宣统三年七月,海溢。八月,淫雨,木棉歉收。
中华民国
元年(1912)6月中旬,飓风,早稻稍损,棉花无收。
2年7月中旬,飓风,早稻稍损,棉花无收。
3年,大旱,时疫流行,儿童夭亡尤多。
4年7月16日夜,海潮涌入利济塘,冲没房舍、人畜、盐板无数。
6年11月,大寒,河水皆冻。
7年2月13日,午后地震,夜半又震。7~9月,3个月不雨,旱灾。
11年8月初,涝灾。
13年秋,涝灾。
16年7~9月,3个月不雨,旱灾。
17年7月,旱。
18年3~5月,3个月不雨,旱灾。
20年春,低温久雨,涝灾。
23年秋,旱灾。
29年夏,至大暑不雨,大旱。
31年,中伏大旱。8月12日夜,强台风袭境。
34年,旱,虫灾。
37年7月7~10日,暴雨成灾,平地水高三尺。
1949年7月24日,台风暴雨,海堤决口。夹塘乡6800米海塘溃决,死91人,伤11人。沿海各乡棉花绝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1年8月20日,遭强台风袭击,沿海潮位比平时高近3米,潮水冲毁海塘。9月19日,台风暴雨再次袭击,海塘多处被毁。余姚沿海倒房舍277间,死伤11人。
1952年5月18~31日,多雨成涝,损禾稼。
1953年5月6日晚,冰雹。6月30日起,连旱59天。
1954年5月7日至6月13日,先后暴雨4次,涝灾,损禾稼。
1956年7月8日下午6时,大风暴雨夹冰雹,坏房舍,伤人畜,损庄稼。8月1日,12号强台风过境,泗门区倒房300余间,稻棉严重受损。
1957年7~8月,干旱。
1958年5月23日至8月27日,连续干旱,农田严重受灾。
1960年夏,旱,水稻减产。
1961年5~8月,干旱60天,秋粮减产。
1962年9月3~6日,受14号台风影响,雨量达566.7毫米,建成区积水三尺余,镇境南部20000余亩水稻受淹,积水10天方退。
1967年7月22日至10月11日,连续82天基本无雨,河、池、井均干涸。泗门镇组织各大队抽水机船,从青山江河底用人力拖行至马渚斗门,从姚江抽水救急,但无济于事,全镇晚稻绝收。群众生活用水靠刮井底和在河底掘井解决,一担水价高至0.8~2元。
1969年2月,低温多雨,极端最低温度降至-9℃。10月初起,连续干旱43天。
1971年6月24日至9月15日,连续干旱,稻棉减产。
1972年2月5~12日,大雪8天,积雪30厘米,公路交通中断。
1973年10月28日至次年1月底,连续干旱70余天。
1976年3月18日至4月10日,春寒。
1977年1月,下雪21天,积雪20厘米。1月5日,极端最低气温-9.3℃,此最低气温纪录保持至今。8月21~23日,台风暴雨,涝灾,棉花歉收。
1979年7月9日18时57分,发生3级地震。8月23日,受10号台风影响,海涂棉地受淹。
1981年8月31日至9月2日,受14号台风影响,风力9~11级,阵风12级,强风暴雨持续36小时。
1983年9月16日15时40分,龙卷风自万圣乡向东席卷小曹娥、朗霞等乡镇。4分钟内,死10人,重伤69人,塌房9830间,棉地受灾3100亩,晚稻受灾1500亩,直接经济损失1196万元。
1984年6月13~14日,暴雨一昼夜,雨量161毫米,农作物受淹。
1985年12月9日,大雪,严寒持续11天,最低气温-8.1℃,公路交通受阻。
1988年8月8日,7号台风过境,最大风力11级,8级大风持续6小时。
1989年8月17~23日,连续暴雨,雨量达300毫米以上,棉花严重减产。
1990年春夏之交,出现“空梅”天气。7月4日起,伏旱。8月30日至9月1日,受15号台风影响,暴雨,8级以上大风持续29小时。
1991年1月4~5日,连续降雪14小时,公路交通受阻。12月27~28日,大雪,严寒持续近一周。
1992年7月13日晚上21时30分,万圣部分地区遭受龙卷风袭击,棉花受损2200亩,工厂简易工棚倒塌20间。
1992年8月30~31日,受16号台风影响,风力9~10级,伴大暴雨。9月23日,受19号台风影响,大暴雨,棉花大面积倒伏。
1994年8月21日,17号台风过境,大暴雨,8级以上大风持续15小时。21300亩棉田受损,300米海塘塌方,19间在建房倒塌,直接经济损失140万元。
1997年8月18~19日,11号台风过境,暴雨,8级以上大风持续30小时,阵风11级。3万余亩棉田、7922亩水稻受损,1639间房屋损坏,直接经济损失达2500万元。
2000年8月7日,台风“杰拉华”过境,最大风力9级。8月30日,受台风“派比安”影响,出现8~9级东北大风。9月13~15日,台风“桑美”过境,时逢天文大潮,杭州湾涂地坍缩,危及海堤。
2001年6月下旬,受台风“飞燕”外围影响,又逢梅雨季节,连续暴雨。6月26日,雨量100毫米以上,是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近30%。
2002年9月16日,台风“森拉克”影响镇境,最大风力10级。
2004年8月12日,台风“云娜”过境,中心风力17级,过程最大风速58.7米/秒,强度超过有记录的1956年12号特大台风。因抗御台风措施得当,故无重大经济损失。
知识出处
《泗门镇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反映了泗门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商贸、风情、人物、天时、地理诸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泗门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