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开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0》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246
颗粒名称: 扶贫开发
分类号: F327
页数: 2
页码: 169-170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9年余姚市扶贫开发概况、扶贫资金项目管理、特色产业发展、下山移民等情况。
关键词: 余姚市 扶贫 开发

内容

【概况】
  位于市境南部四明山区的四明山、大岚、鹿亭、梁弄四个乡镇及梨洲街道山区片、陆埠镇洪山片,总面积461平方千米,有72个行政村、10.3万人口,受地理、历史等因素制约,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生活水平较低,被称为欠发达老区。2009年,市老区开发建设办公室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老区全面小康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目标,立足老区实际,坚持生态立区、产业优化、下山移民、重点突破的发展战略,以增强老区自我发展建设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加大政府扶持、社会帮扶的力度,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扎实推进老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52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农业5.23亿元,第三产业6.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3%、6.2%。农民人均收入6261元,同比增加11.3%。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126万元,同比增长7.8%。山区劳动力得到进一步转移,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扶贫资金项目管理】
  项目建设是推进老区扶贫开发的重要抓手。在扶贫资金管理上,严格按照《余姚市财政扶贫项目和资金管理实施办法》的要求进行运作,由市财政统一拨付。在扶贫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市老区办负责项目监督管理,不定期对项目实施进度及情况进行抽查,年终对所实施的项目进行全面验收。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管理,对使用的扶贫资金进行监督,确保专款专用。全年主要实施四类扶持项目:一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包括宁波、余姚两级的重点扶持项目,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重点,实施宁波重点扶持村经济发展项目11个,宁波、余姚按1∶1配套补助,共落实补助资金600万元;实施余姚市级经济薄弱村扶持项目11个,总投资2397.1万元,落实补助资金944万元,使13个经济薄弱村和14个非经济薄弱村获得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二是低收入农户住房救助工程。作为宁波市政府的实事工程之一,全年共投入扶持资金200万元,完成住房改造297户,低收入农户居住环境得以改善。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修建资源型机耕路12条总长23.65千米,补助资金165.3万元,使1333.34余公顷竹山、花木、茶园等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同时,在8个村实施村内道路修建项目总计4.27万平方米,补助资金45万元。四是抓好市级结对帮扶工作。有24个宁波市级部门挂钩结对老区24个行政村,有65个余姚市级机关部门联系结对老区52个欠发达村,全年到位帮扶资金分别为332.1万元、336.5万元,极大促进老区全面小康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特色产业发展】
  立足老区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传统产业逐渐向高效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观光业转变。已建规模化、特色化农产品基地13866.74公顷,拥有中国红枫樱花之乡、中国高山云雾茶之乡等称号。花卉苗木年销售收入近亿元,成为老区群众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另外,茶叶实现产值0.67亿元,同比增长8.3%,其中名优茶产值0.46亿元,同比增长15.2%;春笋实现产值0.58亿元,同比增长6.2%。
  近年来,四明山休闲旅游业快速发展,已成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中国红色旅游十大景区”。共拥有省级农家乐特色村4个、宁波市级农家乐特色村1个,漂流点4个,各类农家乐121家,直接从业人员456人。全年接待农家乐游客35万余人次,实现直接经济收入0.17亿元,成为老区群众增收的一个新渠道。
  【下山移民】
  下山移民是实现老区人口合理转移,实现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人口集聚、产业集聚、基础设施集约建设和社会事业共建共享的有效途径,更是加快实现老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根本出路。一是推进人口有序转移。自2003年开始实施山区人口“内聚外迁”移民工程,至2009年底,已累计完成下山移民六个批次,转移山区群众4143户、12850人,整拆零星、偏远自然村106个,拆除旧屋面积32.7万平方米,调剂闲置旧房4.3万平方米,退宅还耕面积69.71公顷。二是实施下山移民集中安置。对集中安置点的规划建设,选择城区和中心镇交通便利、地价适中、具有一定基础设施条件和就业吸纳能力的区块,由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建造多层公寓式安置小区,拓展山区群众的就业和发展空间。全市已在城区建成下山移民集中安置小区2个,总占地面积13.92公顷,总建筑面积24.5万平方米、共2076套,总投资2.51亿。其中梨洲街道阳光公寓建造安置房23幢750套,已安置梨洲街道山区片下山移民户1281户;兰江街道西南公寓建造安置房23幢750套,已安置老区四乡镇及陆埠镇洪山片下山移民户467户。三是加快内聚点建设。老区共建设内聚点5个,已安置移民469户1302人。其中陆埠镇干溪村内聚点是整个宁波市行政村一级投入最大、规模最大的内聚点,共建成安置房302套,解决该村里岗、外岗、卢家、遮岙等4个自然村共307户795人的移民安置需求。
  【扶贫培训】
  在贯彻落实城乡统一的就业培训和就业帮扶优惠政策的同时,组建鹿亭、大岚、四明山等3个老区乡镇外出人口中介服务机构,依托市、镇、村三级就业服务网络和平台,大力开展适用职业技能培训、劳务中介和劳动权益维护等服务工作,努力挖掘保安、保洁、管护等公益性工作岗位,帮助移民就近就地就业。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5期,培训人员2764人,使1200余名劳动力转向二、三产业。鹿亭保安、大岚保姆等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的金名片,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李大炜)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0

《余姚年鉴2010》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年鉴内容包括:2010年余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综合;农业;工业、原材料、能源消费和电力;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和建筑业;交通运输、邮电业;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民政及其他等十二个部分。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