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0》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239
颗粒名称: 公安
分类号: D631
页数: 4
页码: 146-149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公安概况、维护社会稳定、强化打击整治、完善治安防控体系等情况。
关键词: 余姚市 公安

内容

【概况】
  2009年,市公安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保稳定、促发展、创和谐,积极履行公安职能,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为建设“平安余姚”、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情报信息工作,提高预警导侦能力。积极拓展情报信息工作渠道,加强情报信息搜集研判。共搜集上报各类情报信息529条,其中敌情264条、政情58条、社情179条、不安定因素28条,特别是在全国“两会”、国庆60周年等敏感时期获取大量预警性、内幕性、深层次的情报,为维护全市社会政治稳定发挥重要作用。以情报信息为龙头,充分发挥各警种整体合力,综合运用各种侦察手段,积极开展专案侦查工作,共破获专案5起。
  完善排查化解机制,增强预防处置能力。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排查预警机制,准确、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和重大情况,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主动报告党委、政府并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做好化解维稳工作。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对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处置工作,依法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及其苗头,没有发生因公安机关应对不妥、处置不当而导致矛盾激化的事件。进一步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认真执行信访接待日和下访、约访制度,注重平时、注重及时、注重初信初访,加强重点对象稳控工作,扎实做好公安信访工作。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27件,办结初信初访122件,办结率为96.5%。
  加强安保和警卫工作。圆满完成市“两会”、首届国际河姆渡文化节、航天展、杨梅节、第三届中国裘皮服装节等大型活动保卫工作34次,确保各项活动的安全有序。积极做好双溪口水库移民安置房抽签及下闸蓄水庆典、杭甬客运专线HYZQ-2标段开工典礼、姚北食品工业园区保护性施工等活动的治安秩序维护工作,确保重点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全力做好警卫对象在余姚期间或途径余姚期间的警卫工作,确保6批次警卫任务万无一失。
  【强化打击整治】
  严厉打击黑恶犯罪。制定《余姚市公安局打黑除恶工作暂行规定》和《余姚市公安局打黑除恶工作考核办法》,注重工作责任落实、线索排摸查证、专案经营侦查和专业队伍建设,着力推进打黑除恶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打黑除恶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破获八大类案件5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91个,摧毁恶势力团伙25个,有力地打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同时,坚持打击与预防相结合,深入开展治刀缉枪、禁赌专项行动,深挖细查违法犯罪线索,堵塞引发黑恶犯罪的源头。共打击处理涉刀涉枪犯罪嫌疑人645人,摧毁涉刀涉枪恶势力犯罪团伙87个,收缴枪支33支;共打击处理治安拘留以上涉赌人员1501名(其中移送起诉、劳教275名),摧毁涉赌犯罪团伙19个,涉赌人员刑事处罚数比去年同期增加243.75%;排摸掌握涉黑涉恶违法犯罪线索345条,增强打黑除恶工作的主动性。
  严厉打击“两抢”犯罪。高度重视、着力规范“两抢”案件打防工作,研究并出台“八必”工作规定(即现场必勘、访问必细、信息必录、监控必看、赃物必控、现案必堵、便衣必建、有责必究),努力提升打防实效。深入开展打击“两抢”犯罪专项行动,充分运用刑事技术、刑侦信息、刑事情报等专门手段,积极开展侦查破案工作,坚决遏制盗抢犯罪的高发势头。全年破获两抢案件315起,摧毁犯罪团伙213个,“两抢”案件发案同比下降12.92%。严厉打击经济犯罪。按照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要求,切实加大对经济犯罪的打击力度,依法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共受理各类经济犯罪案件73起,经初查立案65起,破案6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7名(网上逃犯18名),其中破获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3起,移送起诉6件8人。加大追逃、追赃力度,挽回经济损失5028余万元。
  严厉打击毒品犯罪。落实各项禁毒工作措施,认真抓好打击破案、社区帮教、宣传教育等工作。全年共查处涉毒刑事案件153起,查获毒品违法犯罪嫌疑人227人,缴获毒品海洛因486克,毒品麻黄素103克,麻占492粒;共查处吸毒909人次,强制隔离戒毒141人,社区戒毒220名,行政处罚630名。积极推进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门诊点入驻治疗共79人,其中40名成瘾者连续服药三个月以上,收到较好的效果。
  加强刑侦基础建设。加强刑事案件现场勘查,1月至12月,共勘查案件现场3788起,同比上升17%;入库现场指纹3462枚,同比上升34.3%;通过活体指纹采集锁定犯罪嫌疑人174名、破案288起;通过指纹认定案件317起,认定数居宁波全市前列。进一步拓展网上追逃途径,建立各警种、各部门追逃工作责任制,开辟追逃工作信息源,创新逃犯比对方法,充分运用各类社会信息开展追逃工作,1月至12月共抓获网上逃犯423名。加强刑事秘密力量网络化建设和刑事情报工作规范化建设,完善情报分析、传递、交流、共享机制,提高情报工作破案效能。1月至12月,通过秘密力量抓获犯罪嫌疑人364名,破获刑事案件901起,破获系列性案件25串。
  【完善治安防控体系】
  完善视频监控网络。把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作为完善治安防控体系的重要内容,在一期建设的基础上启动视频监控系统二期工程建设,完成工程规划、点位选定等前期工作。规范对监控中心和监控员的管理,完善人机互动巡防工作机制。通过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262名、网上逃犯3名,提供各类咨询1552人次,监控系统在预防犯罪、震慑犯罪、打击犯罪等方面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完善动态巡控网络。一是加强治安岗(卡)点建设。按照“系统规划、合理设置、规范检查、快速反应”的原则,通过实地踏勘和调研,完成卡点规划布点工作,在全市各主要道路、治安重点区域、复杂地段和城乡结合部选取25个位置确定作为岗(卡)点,着力控制329国道线和城区面,形成环中心城区、城郊结合部及市际三级治安防控圈,严把违法犯罪分子进出余姚的“出入关”,形成点线面互动的防控体系。二是加强巡逻防控工作。建立巡特警叠加式武装巡逻机制和便衣巡逻机制,强化街面治安巡逻,努力提高街面见警率、威慑力和巡控查缉能力。通过街面巡逻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00名,其中刑事拘留24名,行政拘留61名。同时,推进治安巡逻专职化,健全完善民防队员管理制度和考核奖励办法,优化日常运作模式,努力提升巡逻防控效能。全市民防队伍抓获各类违法嫌疑人723人,其中刑事拘留128人,破获各类案件1000余起,为社会治安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开展治安防范“五进”活动。把加强宣传工作作为加强基础防控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基层民警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开展以“进村居、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为主题的安全防范宣传“五进”活动。通过走访宣传、发放资料、青年志愿者宣传、手机短信、楼道电视、街头电视幕墙滚动提示等多种形式和载体,广泛开展家庭防盗防抢、金融风险防范和自护自救逃生等专题宣传,把安全防范知识送到每一家、每一户,提升群众的自防意识,震慑违法犯罪。组织全局性“五进”专题宣传14次,分发各类安全防范宣传资料16000余份,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加强行政管理】
  大力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一是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事故隐患排摸,共排查出新建、改建道路隐患路口21个。结合“走访学校企业,消除事故隐患”活动,将学校、企业自备的大、中型客车纳入户籍化管理范畴,加强重点车辆及驾驶人管理。至2009年年末,全市共有户籍化车辆1324辆,驾驶人1521人。扎实开展无牌无证摩托车专项整治工作,查扣无牌摩托车2361辆,行政拘留无证驾驶摩托车人员435名,全年涉及摩托车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8.6%。开展“蓝盾”系列、城区道路交通秩序集中整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集中整治等专项行动,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282579起,查扣机动车9800辆,查获酒后驾驶违法行为1175起、超速行驶违法行为3300起,拘留醉酒驾驶人70名,有效净化道路交通环境。不断创新社会化宣传工作机制,会同宣传、教育等部门实施“保护生命、平安出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程,开展形式多样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开设交通安全课80余次,制作宣传图板15套,分发宣传资料10000份,营造浓厚的交通安全宣传氛围。1月至12月,全市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4069起,比2008年同期下降9.9%,其中上报死亡99人,上报事故239起,受伤195人,比2008年同期分别下降7.5%、19.8%和25.6%。二是加强消防监督管理。强化日常消防监督检查,深入开展重大火灾隐患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大消防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1月至12月共检查单位398家次,发现火灾隐患312处,当场整改156处,发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90份,复查意见书55份,处罚59家单位和个人,罚款90.52万元,“三停”单位(停止施工、停产停业、停止使用)22家。开展“利剑行动”消防安全集中整治和公众聚集场所、高层及地下建筑、“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铁拳”系列行动等专项整治工作,共排查公众聚集场所240家、高层建筑和地下建筑151个,发现各类火灾隐患167处,制发《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58份,督促整改火灾隐患9处。三是加强危险物品管理。对全市民爆物品配送服务站进行彻底整改,实行民爆物品直供配送制度。扎实推进危险物品储存场所视频监控安装使用工作,58家涉危(场所)企业已安装视频监控系统,进一步规范涉危企业的从业行为,提升了危险物品管理水平。四是加强监所安全管理。深入开展监管场所安全教育及整治活动,消除安全隐患,强化管教力度,狠抓值班巡视、监控监视等日常监管工作措施的落实。积极增添、扩建监控设施,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增强监区安全系数。积极开展狱内侦查工作,深挖各类犯罪线索142条,破获案件752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9人,其中上网逃犯2名,系列性盗抢案件10串204起,在全省狱侦破案绩效考评中继续保持优胜。
  不断改进管理服务工作。一是加强行政审批。狠抓窗口形象建设,严把审核审批关,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1月至12月,共受理各类审批、服务项目24716件,办结24712件,所有事项均在公开承诺期限内办结,正确率100%。二是加强互联网管理。加强对互联网接入单位的安全管理,21家上网宾馆均安装安全管理软件系统,安装率100%。狠抓网吧实名制登记工作,上半年累计检查网吧512家次,处罚网吧55家次,取缔黑网吧73家,进一步规范网吧安全管理。三是加强出入境管理。1月至12月,全市共接待临时来余姚的国(境)外人员10200人次,受理、审核、上报外国人、台湾居民各类签证、签注、证件及延期310人次,受理、审核、上报公民因私出国(境)24017人,经上报批准11495人。查处涉外事(案)件18起,其中“三非”案件10起。
  切实强化外来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一是加强暂住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社会版VPN专网建设。通过与电信、市外口办、有关乡镇(街道)等单位的配合,完成阳明、凤山等5个派出所21个社会版VPN专网接入点的暂住人口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安装、传输,将派出所登记维护逐步延伸到政府办证中心、社区、村、规模企业授权操作,促进出租房屋、外来人口信息远程申报和暂住人口治安管理基础工作信息化、社会化。二是督促检查经常化。每月一次进行检查,与市外口办联合通报检查结果至各乡镇、街道和各派出所,提高全市外口登记做证率。截至2009年年末,全市外来人口登记做证457624人,登记做证率比2008年同期上升2.22%。三是及时预警。确定专人对已被治安处罚或查证的违法犯罪外来人员(未抓获)等进行查询比对,加强对高危人员的预警高危列管率始终保持在10%左右,为现实斗争提供有力的服务。
  【推进执法建设】
  加强执法主体建设。把提高执法主体素质作为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组织主办警官资格考试,切实提高广大民警的法律素养、执法能力。组织774名民警进行基本法律知识考试,成绩计入个人档案,作为干部提拔、立功受奖、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从民警口常执法活动最急需的方面入手,适时出台执法规范化指导意见,指导基层民警依法开展执法办案工作。
  加强执法制度建设。建立刑事专业办案民警制度。确定127名民警作为刑事专业办案民警,并组织刑事办案技能培训,提高刑事民警的执法办案水平;实行案件提前审核和催告制度,促使办案民警掌握办案期限,切实提高案件质量;实行疑难案件分析会诊制度,分析会诊由分管局领导、法制科、刑侦大队、办案单位等部门的人员组成,必要时邀请检察院派员参加;落实科所队长办案制度,提高科所队长办案的任务数,进一步细化案件类型和难度,并明确奖惩措施。
  加强执法监督工作。深化执法质量考评工:作,采取日常、阶段和年度考评相结合的方法,实现执法监督动态化和经常化。坚持季度通报,典型案例点评等制度,严格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强化执法质量考评结果的运用。建立不同意见备案制度、刑事和解备案制度,严格按照省厅要求,将命案、认定犯罪嫌疑人立功情节的案件纳入法制审核。建立健全公开承诺、执法告知、责任查究制度和警民联系等警务公开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政协、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提高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在马渚、黄家埠、泗门、朗霞、低塘派出所推行“单轨制”,促进执法监督由“事后监督”向“事中监督”的转变。
  【提升队伍形象】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树立忠诚形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组织局机关30个党支部、453名党员民警积极投入学习实践活动,重点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理念、提升增强服务发展能力、解决突出治安问题、提升执法公信力、促进警民关系和谐等五个方面下工夫,做到思想重视、措施有力、落实到位,受到市委学习实践活动检查指导组的好评。同时,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队伍的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认真落实理论学习、基层蹲点等制度,进一步增强民警的职业意识和敬业精神。
  加强队伍作风建设,树立廉洁形象。全面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组织开展“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廉洁从警”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预警性教育和警示教育,切实加强公安反腐倡廉工作,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完善外部监督,进一步扩大和畅通外部监督渠道,不断提高内外监督的力度。充分发挥警务督察的作用,围绕促进执法规范、提高执法能力等目标,加大监督力度。共组织开展明察暗访160次,编印《督察通报》15期,点名批评41家(次)单位14人次,发督察通知书5份5人次,办理维权案(事)15件,维护民警执法权益15人,确保政令警令畅通。大力开展“听警声、解警忧、暖警心、爱警营”活动,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开展走访民警家庭活动,了解民警及其家属的心声,想方设法为民警及家庭解决后顾之忧。坚持科学用警理念,重视保护民警身体健康,落实民警带薪年休假制度和疗养制度,最大限度地让民警得到休息。加强警营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引导广大民警树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情趣。组织开展“警歌嘹亮”大型演唱会等活动4次,积极参加市直机关首届艺术节等其他部门组织的活动3次。
  加强警民关系建设,树立为民形象。深入开展“公安民警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走访群众9300人次,走访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4600家,开展主题爱民实践活动130次,化解矛盾纠纷和各类困难1350件,送慰问金和物品计15.9万元,出台和落实便民利民惠民措施5条,深受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得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同时,结合民主评议机关作风建设整改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活动,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行有力整改,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全力维护社会治安,切实着增强群众的安全感。深入开展“大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姚江110》、《姚江警讯》等宣传主阵地和主流新闻媒体,及时报道全局开展重特大案件侦查、群众关注的治安热点问题整治和重大警务活动,积极展示全局工作的亮点。《姚江110》播出21期,被中央电视台录用3期、被浙江卫视录用12期、被宁波电视台录用17期,在各类报刊发表反映公安工作的报道350余篇,出版《姚江警讯》专刊19期。创新宣传工作载体,主动加强与群众的互动交流,积极开展“社区民警进万家”、“派出所长讲防范”和“警民恳谈・问计于民”等活动。进一步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激励作用,推广宣传民警先进事迹,激励全体民警发扬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
  (张超)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0

《余姚年鉴2010》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年鉴内容包括:2010年余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综合;农业;工业、原材料、能源消费和电力;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和建筑业;交通运输、邮电业;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民政及其他等十二个部分。

阅读

相关人物

张超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