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党派・工商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0》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231
颗粒名称: 民主党派・工商联
分类号: D665
页数: 6
页码: 136-141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民主党派・工商联概况、参政议政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加强社会服务、不断加强组织建设等情况。
关键词: 余姚市 民主党派 工商联

内容

中国民主促进会余姚市支部委员会
  【概况】
  民进余姚支部成立于1988年12月,会员以教育界、文化界中高级知识分子为主,并在经济、科技、社科等新界别中发展优秀人才。2009年,在中共余姚市委和民进宁波支委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履行参政党职能,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呈现出团结、务实、奋进的良好局面,各方面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参政议政水平进一步提高】
  2009年,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认真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积极参加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各种协商会、通报会、座谈会,主动讲箴言、献良策,共提交集体提案4件,其中《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府性投资项目立项工:作的建议》被市政协立为重要提案。个人提案17件,涉及教育、文化、环保、交通、社会保障等多个领域,其中《关于加强历史文化保护的建议》被评为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最优提案。对口联系活动向纵深拓展,通过与对口政府部门的双向互动,拓展知情渠道,进一步加强参政议政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开展调研,形成《促进文化消费,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关于余姚市城区公共厕所建设与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和《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创建和谐宜居城市》等高质量的调查报告。认真履行监督责任,通过文化市场监督员、市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工商局行政执法监督员、法院行风监督员、质监局行风监督员、规划局行风监督员、文化局行风监督员等方式,加强对各个领域的民主监督。
  【全面加强社会服务】
  遵照中央“体现党派特色、发挥民进优势、继承优良传统、创新服务机制”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服务社会活动。在教育扶贫、文化下乡、法律咨询等方面开展卓有成效的服务活动。与民进宁波市委合作,在大隐镇中心学校开展教育扶助“师徒结对”活动,取得较好的效果。组织会员参加“民主党派、知联会联合社会服务”活动,通过送教育下乡、为乡镇学校上示范课、送文化进村等方式,向基层广大群众开展各类服务活动。会员庞金汇长期热心为社会各界提供义务法律咨询服务,坚持每周周六上午开展义务法律咨询。不少会员还经常义务在学校、社区、街道宣讲余姚优秀历史人物。
  【不断加强组织建设】
  加强学习,自觉把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与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大、民进十大精神相结合,与继承优良传统相结合,及时了解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新态势,先后组织会员学习全国两会精神、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公报、《中共浙江省会关于加强完善人民政协协商促进科学民主决策的意见》等,通过学习使全体会员思想政治素质有明显提高。加强班子建设,充分发挥班子集体领导作用,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进一步明确领导集体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原则。按照“巩固老阵地,拓宽新领域”的组织发展原则,严把新会员质量关,做好推荐、联系、考察、培养工作,全年共发展新会员3名,会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界别结构不断优化。开展会员关爱活动,组织开展“三八”节考察、暑期学习考察等活动,坚持每年春节走访慰问70周岁以上老会员,及时探望患病会员,进一步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民进余姚支部)
  农工民主党余姚市支部委员会
  【概况】
  农工党余姚支部成立于1988年5月,党员以医药、医疗、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注意在文艺、法律、教育、经济等新界别中发展优秀人才。2009年,在中共余姚市委和农工党宁波市委的领导下,在中共余姚市委统战部的帮助和指导下,经过全体党员的努力实践,支部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被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评为2007~2009年社会服务工作先进基层组织,并由农工党浙江省委授予政治交接优秀支部称号。
  【增强参政议政实效】
  鼓励党员积极参加农工党宁波市委、中共余姚市委统战部及有关部门组织的各项活动,注重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充分发挥支部党员担任省、宁波、余姚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各类督查员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力度、广度和深度。通过担任人民监督员、行风监督员、机关效能建设督察员等,直接参与民主监督;通过反映社情民意、建言献策等通报活动,履行民主监督职责;在省、宁波市和余姚市各级人大、政协会议上提交各类议案提案,反映民生、民意、民情,并在提案、议案答复过程认真参与民主监督。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认真做好参政议政工作,如支部主委魏利民提出《公有制医疗单位改单》建议;副主委朱月芬完成《余姚市山地资源开发利用状况调研报告》和科技局课题《余姚市优秀特色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朱延芳的《努力缓解校门口堵车问题》发表在政协通讯上;吴伟其围绕保增长、保民心、保稳定问题,向市委书记王永康写信,受到王永康的高度重视并作出批示;朱育成向农工党宁波市委报送《实行差别加价率,完善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信息,并被全国政协录用,同时还提出《关于加大对河姆渡文化保护和利用建议》、《关于宁波市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和职能调整的建议》;老党员翁良騄提出《带着民意去监督》;新党员施惠素撰写《“金马”人的管理,“金马”人的精神》、《中国出口型经济结构亟待调整》等高质量的参政信息。
  【全面加强自身建设】
  围绕“建好一个班子、带好一支队伍、完善一套制度”的目标,全力以赴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学习,坚持理论学习与党务工作实际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工作。注重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着重开展以“政治交接”为重点的理论学习,组织开展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和讨论,加强对党的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等精神实质的认识,使全体党员对当前形势、任务及现状更明确。坚持民主集中制,对各项重大决策、重要工作和重要情况,做到先沟通,听取各方意见,严格执行议事规则,不断增强团结和活力。支部班子成员树立为全体党员服务意识,积极认真地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努力在党内培养民主、团结、和谐、向上的氛围,使支部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全年组织开展6次基层组织生活,每次党员参加率都在70%以上。进一步建立完善对口联系制度、办公室制度、文书档案制度、会议签到请假制度、党员走访制度、支部大会及支委会议制度、调查研究制度等制度,同时在政治上、生活上、工作上关心每一位党员。
  【组织开展义诊服务】
  发挥支部医学专家智力密集的优势,努力为社会提供免费医疗服务,组织开展各类义诊活动。先后在三七市镇魏家桥村、泗门镇大庙周村、牟山镇青港村等地开展义诊活动,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配合市侨办为侨眷侨胞、侨属进行义诊活动,惠及三胞眷属及村民200余人次。支部党员积极回报社会,热心奉献,树立农工党支部的良好社会形象。如支部主委魏利民每周六坚持在市中医医院开展骨伤科专家门诊。党员张继贤所承担的余姚市级课题“D2-40联合Calretinin在恶性胸膜间皮瘤病理诊断中的价值”顺利结题,党员朱月华积极投入“五小”行业专项整治,坚持教育和处罚相结合,重点加强对餐饮业和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工作,大力推行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和餐饮五常法管理模式。党员李象钧的“新型绑带”开发和党员马莉萍“关于艾滋病防治”被市科委作为科研项目立项。
  (吴伟其)
  九三学社余姚支社
  【概况】
  九三学社余姚支社成立于1988年8月,社员以科技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2009年,在九三学社宁波市委的领导下,在中共余姚市委统战部的支持下,九三余姚支社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为主题,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余姚支社成立20周年为契机,深入开展参政党文化建设,积极投身和谐社会建设,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社会服务、自身建设等方面都取得新的成绩。
  【积极履行参政议政职能】
  始终把参政议政作为支社的中心工作,在市两会期间共提交政协大会发言材料1篇,集体提案5件,委员个人提案10件。社员朱红群代表支社所作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建议》的政协大会发言,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支社提出的《关于整合发展余姚市沿杭州湾片区泗门、临山、黄家埠、小曹娥四镇的提案》、《关于加强余姚市基层农技队伍建设的提案》、《关于加快实施公交优先战略的提案》、《关于加大保障性住房房源建设的提案》等5件集体提案,都得到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并大都已被采纳和落实。积极参加宁波市级和省级的参政议政活动,赵银海主委撰写的《关于统筹四明山区域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建议》被九三宁波市委选作政协大会发言材料,并得到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的批示肯定。赵银海主委还在宁波市人代会上提交《关于加快宁波四明山区域发展的建议》、《关于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建议》,得到宁波市政府认可,并被有关部门采纳。金德之等社员撰写的《关于我省平原稻区利用冬、春两季闲置农业资源发展啤酒用大麦生产的建议》,被九三:学社浙江省委会评为参政议政调研成果二等奖。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一年来,支社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社员共参加中共余姚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及市委统战部召开的各类民主协商会、通报会、座谈会、学习会15次计160人次,参加政协、人大组织的考察活动10余次。王永江委员提出现代和谐宜居城市建设要突出余姚的人文特色,提高市民素质,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吕亚萍委员提出《民不安,警安乎——关于建设平安余姚的建议》;胡铁钧委员提出要提高市民对宜居城市建设的认知度等,这些建议意见均得到有关领导的肯定和重视。
  【组织开展调查研究】
  充分发挥支社科技人才相对集中,并拥有其他各类人才的优势,重点选择一些事关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并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来开展调查研究。蒋赣平、金德之、钟战铁三位社员合作完成的《关于利用建设用地耕作层土壤加快新开垦耕地建设的调查报告》,得到陈伟俊市长的批示肯定,市政府专门为此出台政策意见。胡铁钧社员向市政协提交《余姚市防洪减灾的对策建议》,被市政协选作二次大会交流材料。此外有7名社员参加市委统战部组织的关于统一战线与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活动。蒋赣平社员撰写的《河姆渡文化的统战情结》被评为一等奖,赵银海社员撰写《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被评为二等奖,金德之、罗煜康社员撰写的《回忆平坑扶贫》被评为三等奖。
  【全面加强自身建设】
  以建设学习研究型支社为抓手,组织开展学习九三中央第九次代表会议精神的教育活动,并召开退休社员座谈会,听取他们对支社工作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意见。在全国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中率先开展参政党文化建设,由赵银海主委撰写的《浅谈参政党文化建设》,获得中共浙江省委统战部理论研究成果奖。7月25日,在省社会主义学院九三学社基层工作研讨班在市社会主义学院进行现场教学,余姚支社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参政党文化建设、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成绩得到与会代表的肯定。切实加强支社组织建设,新发展社员2名,配合市委统战部推荐后备干部人选,向上级组织推选代表和学习培训人员,有4位社员参加九三宁波市委及省委的学习培训,1位社员推荐为市青联委员。关心社员生活,及时慰问患病社员及70岁以上社员。积极开展献爱心活动,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支社及社员共捐款22000元。
  【积极开展科技服务】
  坚持常年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全年共发放农技资料和赠送药品价值1万余元。大力开展科技研究,社员张韶岩撰写的《旧式GPS-RTK改无线通讯的方法探讨》在《浙江测绘》上发表,《在AV-TOCAD环境中进行坐标换带和转换计算的探索》一文获省地籍测绘专业委员会优秀论文奖。社员梁红霞发挥自身高级会计师的优势,对全市的会计行业进行业务培训。宁波乔十橡塑公司董事长诸先桥在企业遭受金融风暴的形势下,大力开展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革新,各项成果显著,并积极参与村企结对扶。社员蒋赣平参加“余姚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实践与探讨”课题组,课题论文获市科技大会特等奖,并参与审编“学科学、奔小康丛书,撰写《余姚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实践与探讨》、《余姚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余姚市高中生保健知识调查报告》等调研文章。社员金德之撰写《水稻》系列论文,对余姚水稻起源、沿革、现状及发展方向作系统阐述。
  (九三学社余姚支社)
  余姚市工商业联合会
  【概况】
  2009年,市工商联(市总商会)共有各类会员1486个,其中企业会员1408个,个人会员78个。全市乡镇、街道均建立商会,还建立13个行业协会、同业工会。市工商联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工商联的“五个职能”作用,积极动员、引导、服务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人士“两个健康”和工商联自身科学发展,各方面都取得新的成绩。
  【积极开展参政议政】
  在市人大十五届三次会议、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当选的83名市人大代表、54名市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热情非常高,共提交议案、提案、建议65件,且议案、提案质量比往年有进一步提高。有3名企业界政协委员在政协会议上作大会发言。市工商联作《优化产业集群,促进转型升级》的大会发言,围绕如何采取积极措施优化工业产业集聚,推进工业产业集群发展,减轻国际金融危机对工业企业发展的影响,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加快推进全市经济转型升级,提出意见建议,得到市长陈伟俊的高度评价,市政府为此制定4个重点行业集群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市工商联经常组织开展有关经济社会课题调研和工商联界别政协委员活动,反映社情民意,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对2008年全市销售超3亿元以上的45家上规模民营企业进行调研;开展2009年一、二季度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和企业用工情况调研。同时,创新调研活动方式,与宁波市工商联界别政协委员联合开展调研座谈会,共同探索参政议政的有效方式和载体。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一是组织工商联机关和基层商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市委“创业创新谋发展,五大跨越建新功”的活动部署,紧密结合市工商联实际,以“提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综合素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转型发展”为主题,以“创新服务方式,促进‘两个健康’”活动为载体,组织机关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并在全市工商联(商会)系统开展深化拓展“走百企、纳百言、解百题”专项活动。市工商联机关干部及全市23个基层商会和12个行业商会共走访企业820多家,召开座谈会35次,收集意见、建议、难题170余条,向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30余条,增强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发展动力和信心。二是指导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切实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推动企业保增长、促转型、创和谐,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凝聚科学发展共识、助推企业科学发展、促进企业和谐稳定、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为促进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深化拓展服务平台】
  会同市委统战部联合制定下发《关于发挥统一战线优势,搭建“四大”服务平台,为推进企业科学发展作贡献的意见》,对完善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实效,提出具体意见。会同市委统战部、余姚日报社共同将企业转危为机的成功案例和创业创新的故事编成《风云姚商》,为全市企业科学发展提供有益借鉴,进一步引导和激发非公有制企业树立信心,提高开展“创业创新”的热情和激情。探索企业家培训工作新机制。与健峰管理技术培训学校、北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社会化专业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并组织8位企业家参加“金融危机——企业生存与发展对策”论坛,与郎咸平教授、国家工业和信息产业部规划司副司长顾强等专家面对面交流。加强姚台经贸交流合作。赴台与台北电子电机同业公会开展交流,并在首届国际河姆渡文化节期间,组织余姚、台湾两地工商界人士进行交流洽谈,拓展当地企业参与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的舞台。组织企业赴重庆南川等地考察和经贸交流活动,与南川工商联、长春绿园区工商联结成友好商会。参与困难企业解困重组工作。发挥会员企业联系密切的优势,关注困难企业,建立预警机制,对可能出现的在资金、生产等多方面困难的企业,积极协助政府,当好政府参谋,提前给予适当的帮助扶持,力争把困难解决在前沿。
  【大力宣传各项扶持政策】
  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各级政府出台一系列扶持企业发展的经济政策。为此,市工商联利用各种会议进行宣传,通过网站发布、发送政策汇编等形式,把经济等政策措施及时传达到广大企业。在年初召开的市工商联(总商会)七届六次执委(扩大)会议上,以“政企携手、共创新业”为题,邀请市科技和信息局、市经济发展局、市财政(地税)局、市国税局、市国土局等部门的领导,为广大企业讲解政策,受到广泛好评。
  【开展“共同约定行动”】
  为动员广大企业和职工共同应对危机,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与市总工会、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开展全市企业与职工“共同约定行动”。宁波长振铜业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代表全市广大企业和职工在会上签订“共同约定书”,宁波更大集团有限公司等18家市总商会会长企业及企业工会,向全市广大工商界人士和职工发出《凝心聚力保增长、同舟共济促和谐“共同约定行动”倡议书》,并向全市企业和企业工会下发《关于深入开展“共同约定行动”的实施意见》。推进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与市总工会、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实施意见》,促进区域块状经济的稳定发展。开展全市企业职工凝心聚力促发展活动。会同市委统战部、市总工会联合部署以“四比活动”为抓手、开展全市企业职工凝心聚力促发展活动,动员企业职工比忠诚、比团结、比技能、比贡献,促进企业转型发展、和谐发展。
  【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勇担社会责任】
  开展“余姚市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余姚市第三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评选表彰活动。开展宁波市第三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和省第三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推选活动。推选帅康集团总裁邹国营为省第三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5名企业家为宁波市第三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市委、市政府授予舜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鉴、宁波更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戎伟军、帅康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邹国营等3名企业家为市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授予10名企业家为市第三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组织举办王国军事迹报告会。会同市委宣传部、文明办联合举行王国军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全市工商界掀起学习王国军为余姚发展作贡献的新高潮。组织开展“光彩爱心月”等慈善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在2009年第八次“光彩爱心月”活动中,共有624家企业出资捐物,合计1363.9万元,帮助四明山区发展和困难群众改善生活。同时,捐资86万元支持重庆南川区特教中心教育楼建设。
  【不断巩固基层基础】
  召开市工商联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市工商联(总商会)第八届执行委员会,选举宁波更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戎伟军为市工商联(总商会)第八届执行委员会主席(会长)。部署“五有五好”基层商会创建工作。制定下发“创建工作”实施意见,建立驻会领导班子成员包片联系乡镇(街道)商会制度、考核激励制度,加强与各地党委政府的沟通协调,有15家基层商会基本达到“五有五好”要求。继续探索发展村级商会组织。在2008年凤山街道剑江村试点的基础上,到2009年底,全市已组建村级商会10家,组建村级商会助推村企结对——新农村建设,引导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这一做法得到上级工商联领导的关注和肯定,省、宁波市工商联专题到余姚进行调研指导,并在余姚召开省工商联基层组织建设现场会。推进异地商会和行业商会建设,积极主动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议,异地商会建设列入2009年度市委、市政府鼓励经济发展扶持政策。
  (陈纪龙)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0

《余姚年鉴2010》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年鉴内容包括:2010年余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综合;农业;工业、原材料、能源消费和电力;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和建筑业;交通运输、邮电业;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民政及其他等十二个部分。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