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残疾人联合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0》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228
颗粒名称: 余姚市残疾人联合会
分类号: D669.69
页数: 4
页码: 130-133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残疾人联合会概况、贯彻实施中央、省委有关文件、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等情况。
关键词: 余姚市 残疾人 联合会

内容

【概况】
  2009年,市残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上级残联的帮助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省委省政府和宁波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按照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要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残疾人工作全局,着力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生活、生产水平,进一步优化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努力提升全市残疾人事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贯彻实施中央、省委有关文件】
  2009年是贯彻落实中央7号和省委3号文件的关键之年。按照年初全省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工作会议的有关要求,市残联出台有关贯彻实施意见,积极开展各项学习贯彻活动。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分别召开市残工委成员会议、市残联系统业务培训会议,对上级文件精神进行认真的传达学习。二是深入调研,掌握现状。成立4个调研组,分赴全市22个乡镇、街道及经济开发区开展专题调研。共召开基层意见建议征求会22个,征求到意见建议16条;走访慰问各类残疾人45人,并实地考察各级残疾人组织工作服务阵地。三是协调座谈,认真起草。按照“高于、细于”的原则,以各部(室)为单位,对上级文件的深化细化进行职责分解。同时书面征求市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有关部门和各乡镇、街道的意见,并分别专门召开部门和乡镇、街道的意见征求会。与有关部门进行多次沟通、反复研讨,达成共识,五易其稿形成《中共余姚市委、余姚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
  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送审稿)》,《实施意见》在省委3号文件的基础上,结合余姚残疾人工作实际,加以深化和细化,形成地方特色和亮点,有力推进残疾人事业的科学发展。
  【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
  在2008年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按照提标扩面、普惠加特惠的原则,全面深化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完善和规范力度,确保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做好落实文章,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全市有1256名贫困重度残疾人实现单独施保、全额享受低保金待遇;541名贫困重度残疾人参照低保标准全额享受低保补助金。完成白内障免费复明手术245例,免费验配助听器201只,免费验配助视器36只,免费安装下肢假肢36条,为6名聋儿和5名脑瘫儿童开展机构康复训练。747名无生活自理能力的重度残疾人纳入托(安)养服务,其中集中托养120人,居家安养627人。177名中、轻度残疾人纳入集中托养,73名中、轻度智力、精神残疾人纳入日间照料。
  做好深化文章,不断扩大小康工工程受益面。重点对市扩面提标政策进行全面部署,为3220名低保残疾人、219户贫困一户多残家庭和369名低收入中、轻度残疾人发放定额生活困难补助金;为58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提供住房救助。继续开展“相伴十六年”教育救助工作,全年共资助残疾学生和低保残疾人家庭子女344人,救治资金67万元。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多渠道的结对帮扶和临时救助。已建慈善爱心超市19家,全年共有5千余名贫困残疾人得到各种形式的实物或资金救助,救助金额200余万元。为11名听力言语残疾人、7名肢体残疾儿童、26名智残儿童和3名孤独症儿童实施机构康复训练;开展免费矫治手术4人,免费安装矫形器6人,有21名肢体残疾人获得抢救性机构康复训练补助,为23户肢体残疾人家庭免费安装无障碍生活辅助器具;为3680名贫困残疾人发放每人300元的定额医疗救助卡;为420名精神残疾人发放每人500元的专项医疗救助卡;为126名贫困残疾人实行大病医疗救助;8507名农村残疾人免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为39名个体工商户残疾人参加大病医疗保险进行定额补助;173名残疾人得到各类辅助器具赠送。
  做好提升文章,不断深化各项政策措施的实施。一是抓规范化管理。严把各类实施对象的经济关、持证关、公示关,确保政策实施的公平公正。下发文件,对集中托养中心的创建进行规范,同时加大创建力度,全市乡镇、街道集中托养中心已达11家。加大巡回、监督力度,切实提高居家安养残疾人的生活质量。二是抓服务质量的提升。开展“爱心进家门、服务暖人心”系列康复服务回访上门活动,共有近1000名残疾人得到服务,进一步提高康复成效。举办全市集中托养中心护理人员业务培训班,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三是创新托安养新模式。对家庭不能提供基本生活和护理或已纳入居家安养对象但残疾人基本生活和护理未得到切实改善的,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以政府出钱购买服务的形式,实行上门服务的“居家式日间照料”。如鹿亭乡开展的“邻里守望”上门托养服务,下菱社区、富巷社区等开展的上门照料等,都取得一定成效。努力探索智力、精神残疾人日间照料新模式。在进一步规范两家企业工疗站建设的基础上,在泗门镇西大街社区开展集培训、日间照料、娱乐于一体的残疾人“温馨之家”的创建,进一步扩展中、轻度智力、精神残疾人日间照料服务阵地。
  【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
  以深入开展全国残疾人康复示范县(市)创建和“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达标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
  认真落实创建(达标)任务。在开展康复需求调查,继续做好“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达标各项档案资料整理的同时,以市政府名义申报“全国残疾人康复示范县(市)”创建,并下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在首先抓好四个乡镇、街道先行一步的同时,专门召开各类会议进行部署落实,确保全市各项创建达标目标措施顺利实施。
  加大康复服务组织网络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以市残疾人康复机构为龙头,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康复服务体系。规范市康复中心的内部管理,积极拓展业务渠道,扎实做好机构性康复工作。全年共收治康复训练病人37人,PT治疗1700人次,门诊部就诊2625人次。完善用品用具供应站和启智学校的建设,全年共销售辅助器具480件,招收25名智残儿童就学。新建社区、村级康复示范站室16家,累计达到94家,78名肢体残疾人得到系统性的社区康复训练。
  加大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的普及。举办一期肢残家属康复训练班,受训50人;举办3期盲人定向行走培训班,参加盲人及盲人亲友l14人,并召开盲人按摩行业管理座谈会。举办17期精神残疾人亲友联谊会,参加人数876名。在爱耳日、聋人节、盲人节期间,还组织开展义诊咨询、走访慰问等活动。
  【优化残疾人事业发展氛围】
  省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创建是全面提升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载体。在完成申报的基础上,认真对照创建目标及时拟订出台实施方案,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落实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并认真开展好宣传、文体、维权等各项工作,确保创建工作有效推进。
  舆论宣传氛围更加浓厚。建立健全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与评比机制,全年在各类媒体刊发稿件400余篇,在各级残联网站刊发信息100余条;余姚电台制作《弱势群体栏目》24期;编发《余姚残联》小报6期。利用全国助残日这一载体,开展“十佳残疾人行业能手”、“十佳助残爱心使者”评选表彰活动;结合活动主题,开展“关爱残疾孩子、发展特殊教育”联谊活动;组织开展助残日大型广场便民服务活动和扶残助残志愿者上门服务活动。
  残疾人文体事业更显活跃。成功举办市第六届残疾人文艺汇演,开展第五届残疾人美术、书法、摄影展评活动,共展出各类作品92幅。进一步完善残疾人运动员选拔和训练机制,开展残疾人运动员集训,并组队参加宁波市残疾人运动会,共获金牌32枚、银牌27枚、铜牌18枚,总分位列宁波市第三名。选拔8名优秀运动员参加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取得3金2银的好成绩。
  积极做好残疾人信访、维权工作。配合宁波市人大开展《残疾人保障法》执法调研活动。全年共接待来信来访242人次(件),其中来信83件,办结率100%;提供法律援助2次,有力地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残疾人就业工作】
  坚持采取“集中安置、分散按比例安置、鼓励扶持个体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安置扶助残疾人劳动就业,加快残疾人致富奔小康步伐。
  搭建服务平台,拓展就业推介。对全市近900家企业发放残疾人安置意向表,成功举办第三届残疾人就业专场洽谈会,充分发挥市、镇两级残疾人就业专窗的作用,通过多渠道、多途径的就业安置方式,全年共新安置残疾人就业345人,其中集中安置187人,分散按比例安置98人,个体就业60人,超额完成上级残联下达的就业安置任务。
  强化监察征收,促进就业安置。贯彻落实好《残疾人就业条例》,主动与民政、税务联系,积极参与对全市福利企业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开展未换发二代证残疾职工基本情况调查。出台残保金地税部门统一征收制度,理顺收、退残保金渠道,杜绝以往“少收、漏收、迟收”的现象。加强劳动监督检查,共对351家分散按比率安置企业进行劳动监察,取消l1本残疾人就业证,杜绝“挂靠、虚报”等现象。在完成2008年度残保金清退工作的基础上,加大2009年度残保金征收力度,全年共征收残保金2900万元,有力提高全市用人单位安置残疾人就业的积极性。
  出台扶助政策,鼓励自主择业。安排无偿扶持资金55万元,对30余户贫困种养殖残疾人给予物资扶持;发放小额信贷78.4万元,65名残疾人得到生产扶持;进一步规范和创建残疾人扶贫基地,已建基地27个,通过基地的集中安置和辐射
  宁波思宏电器有限公司工疗站带动,使100余名残疾人得到集中安置,50余名残疾人辐射脱贫。对72名个体户残疾人给予养老保险补助,从而鼓励和引导更多的残疾人自主择业。
  强化教育培训,提高技能素质。多种形式开展残疾人技能培训,举办乡镇街道实用技术培训班12期,培训人数380余人;委托本市或输送培训52人。举办残疾人素质教育培训和心理辅导10期,共有500余人参加。通过教育培训,使更多的残疾人掌握生产技能,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实现就业。
  【队伍建设】
  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优化残联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围绕“深入贯彻中央7号文件,全面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促进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这一实践载体,组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多层次征求意见建议。组织召开党组民主生活会和支部组织生活会,每位党员干部都进行深刻的自我剖析。
  以规范化管理为基础,抓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一抓目标考核。结合年度工作重点,制订下发各乡镇、街道残联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并明确年度工作任务指标。二抓培训贯彻。结合中央7号文件、省委3号文件精神等的贯彻落实,以市、镇两级办班的方式,举办全市残疾人工作者业务知识培训班、全市残联系统业务培训会、村(社区)残疾人工作者业务培训等共22期,通过学习培训,把全市残疾人工作者的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上级文件精神上,切实提高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三抓指导督促。通过不定期下基层指导和督促,召开阶段性工作会议等,加强对乡镇、街道残联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力度。9月中旬开展专项督查检查,有力地推进基层残联工作的开展。
  圆满完成二代证换发任务。二代证换发是残联的基础性工作。在2008年对小康工程重点实施对象进行换发的基础上,以分乡镇集中换发和常规换发相结合的方式,周密部署,严格把关,至11月中旬,圆满完成二代证换发工作。换发二代证14200余人,确保各项扶残助残政策措施的顺利落实。
  (熊高峰)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0

《余姚年鉴2010》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年鉴内容包括:2010年余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综合;农业;工业、原材料、能源消费和电力;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和建筑业;交通运输、邮电业;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民政及其他等十二个部分。

阅读

相关人物

熊高峰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