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0》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174
颗粒名称: 综述
分类号: D267
页数: 3
页码: 45-47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综述、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市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中央、省和宁波市一系列保增促调决策部署,快重准实抓落实,全力以赴保增长,有力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9.19亿元,增长8.4%;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2.6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9.03亿元,分别增长3.4%和17.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3.34亿元,增长11.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57亿元,增长15.6%;实现各类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454.5亿元,增长2.8%;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4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148元,分别增长6.5%和10.5%;城镇登记失业率2.78%;人口自然增长率-0.79‰。光荣入选首届十大(县级)“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关键词: 余姚市 综述

内容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市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中央、省和宁波市一系列保增促调决策部署,快重准实抓落实,全力以赴保增长,有力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9.19亿元,增长8.4%;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2.6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9.03亿元,分别增长3.4%和17.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3.34亿元,增长11.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57亿元,增长15.6%;实现各类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454.5亿元,增长2.8%;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4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148元,分别增长6.5%和10.5%;城镇登记失业率2.78%;人口自然增长率-0.79‰。光荣入选首届十大(县级)“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一.全力以赴“保增长”
  一是以政策保增长。坚持把完善政策作为保增长的重要抓手,在严格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等措施的同时,及时制定出台近年来扶持力度最大、扶持范围最广、扶持方式最直接的一系列政策,涉及全市工业、科技、开放型经济等方面,并组织开展“政策宣传月”活动,充分发挥政策在保增长过程中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上半年,共拨付各项扶持经济增长的政策资金2.17亿元,增幅61%,其中,春节前提前兑付资金1.23亿元;减免各项税费3.56亿元。
  二是以投入保增长。坚持把加大有效投入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项目”的理念,扎实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积极实施项目建设“2138”计划,建立健全市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项目推进督查通报制度和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机制,切实加快项目建设步伐,为全市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市63项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9.17亿元,增长97.5%。同时,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借助“第二十届全国电动工具配套会”、“南昌・宁波周”、“香港・宁波周”等招商平台,扎实抓好项目引进工作,上半年共引进各类项目51个,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三是以服务保增长。坚持把优化为企业服务,作为保企业、保增长的重要途径,深化拓展“企业服务年”、“千名干部进千企解千难”活动,组织广大机关干部深入重点骨干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以及500万以上规模企业,认真开展走访调研、政策宣讲和难题排摸,并组建成立市、部门、乡镇(街道)“一企一策”决策协调机构,及时协调解金融、电力、土地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为企业实现稳定发展、转型发展、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上半年,全体联企干部走访企业2233家,开展各类宣讲99场次,发放资料4347册,收集企业发展难题1077个,已成功破解785个,破解率72.9%。
  二.坚定不移“促转型”
  一是调整结构促转型。按照“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提升”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上半年,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升,初步建成17个“万元亩值”示范工程和3个宁波级农业产业化基地,实现农业增加值12.33亿元,同比增长3.5%;工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一些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开始起步发展,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123.8亿元,同比增长16.6%;服务业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132.23亿元,增长14.3%,拉动GDP增长4.7个百分点,对GDP的增长贡献率达到71.2%,占GDP比重为38.7%。
  二是自主创新促转型。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切实加快以科创中心为龙头的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步伐,鼓励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改革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并深入实施商标、品牌、发明专利“三大战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动力。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1.57亿元,同比增长31.9%,占销售收入比例3.9%;前三季度新增专利授权1780件,其中发明专利74件,分别增长23%和68%;新申报宁波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63项、宁波市级新产品546个;新增注册商标768件,中国驰名商标1件,累计达到94件,有22家企业主持或参与32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
  三是节能减排促转型。扎实推进“生态余姚”建设,认真抓好清洁生产试点扩面工作,有序推进印染企业中水回用工程、燃煤锅炉改造工程,切实加大对塑料造粒企业、铝压铸行业和电镀行业的污染治理力度,并深入开展“生态镇(村)”创建活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进一步形成。上半年,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258.7吨、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371.7吨,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50.7%和84%。
  三.一以贯之“抓统筹”
  一是抓余慈统筹发展。深入实施余慈统筹战略,切实加强两地的沟通联系,认真制订项目推进计划和工作目标考核办法,余慈两地融合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形成。已落实余慈客运枢纽中心、余梁线北延工程等项目用地,正加大拆迁征地进度,加紧启动建设,余慈城际快速通道项目建议书也已通过,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329国道余慈复线征地拆迁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余慈统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二是抓宜居城市建设。贯彻落实加快建设现代和谐宜居城市的决定,加强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不断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加快城市建设步伐,重点加大城市道路、桥梁、公园等工建设程力度,加快城市商圈建设进度,积极规划建设城市综合体,不断完善城市污水管网收集等一批市政公用设施,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同时,加大城市管理力度,着力拓展城市社会化管理手段,切实加强对流动摊贩的疏导、监管,科学治理跨门营业、占道经营等行为,加快推进“数字城管”建设,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是抓新农村建设。按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要求,扎实推进农村住房制度、金融制度、土地制度等改革,认真抓好土地承包经营权、村级集体资产股权、农民住房抵质押贷款试点,上半年新增农村住房制度改革试点项目2个,基本完成村镇银行组建前期准备,新增流转土地面积445.40公顷。继续深化新农村结对共建机制,深入开展“千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上半年安排共建意向项目420多个,落实共建帮扶资金近3000万元;新增结对企业13家,到位资助资金1808万元。
  四.以人为本“保民生”
  一是切实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坚持把“保就业”放在“保民生”的首要位置,通过举办交流洽谈会和特色招聘会,开展与省外技工院校的劳务对接等途径,着力减轻金融危机对稳定就业带来的影响,全年共帮助23277名劳动者实现就业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6%以内。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工作,调整提高养老金、医疗保险等各项社保待遇,尽力减轻企业和参保人员的缴费负担,切实保障参保人员的利益。
  二是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重视文化软实力提升,深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燎原工程”和“文化共享工程”,成功举办首届国际河姆渡文化节,加快推进全民健身中心和余姚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建设,顺利完成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改造工程,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认真做好省示范文明城市复评迎检工作。
  三是协调发展教育卫生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继续实施全市第三轮义务教育网点调整规划,着力加强学前教育,组织实施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蓝天工程”,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新的成绩。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认真执行国家新医改方案,优化配置公共卫生资源,扎实推进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积极开展“大学生村医”工作,着力做好省级卫生城市复评迎检工作,医疗卫生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朱春新)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0

《余姚年鉴2010》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年鉴内容包括:2010年余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综合;农业;工业、原材料、能源消费和电力;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和建筑业;交通运输、邮电业;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民政及其他等十二个部分。

阅读

相关人物

朱春新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