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城区道路与交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姚江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128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城区道路与交通
分类号: F291
页数: 5
页码: 218-222
摘要: 本节记述了余姚市城区道路的建设和交通发展情况。
关键词: 城镇 发展 余姚市

内容

一、道路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余姚市区建成区面积从20世纪50年代的2.4平方公里发展到2000年的18平方公里,道路建设始终走在城市建设的前面,对城市发展起到支撑作用。城区主要道路均为水泥、沥青高级路面,总长146公里,在78.85平方公里规划区内形成纵横交错棋盘式交通网络,贯穿城区的各居民住宅区、工业生产区、商业购物区,以及机关、学校、宾馆、医院等处的交通和通行。三江东西流,六河南北走,是余姚城区的地理特点。从很早开始人民就在候青江、姚江、最良江上架起了季卫、通济、最良3座石拱桥,在六河上也一一架起石拱桥,沟通了城区内外的联系。如今一座座宽坦平直的钢筋水泥跨河大桥和公铁立交桥把城市主要干道连接起来,使城市大动脉畅通无阻,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城区宽6米以上的道路90余条。南北走向的道路自西向东主要有10条:
  (1)环城西路,即梁周一级公路穿过城区(规划区)段,北起余姚镇报房村,向北沿丰山东麓,上姚州大桥,穿过谭家岭路,折向东南,经过溪凤变电站,到高速公路余姚出口处止。全长11公里,宽24.5米,是姚北地区入市区主要道路。
  (2)玉立路(开丰路),北起丰山路,向南穿过玉立路铁路立交桥、长新路、阳明路、长元路、长安路,经北滨江路西端,到开丰桥与开丰路相接。全长1550米,宽28米;从开丰桥向南至谭家岭路为开丰路,长2000米,宽28米,是城区西部连贯新区的主要道路,也是出入余姚经济开发区B区的主要交通道路。沿路有玉立宾馆、技术监督局、工业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等机关部门。
  (3)西石山路(世南西路口——萧甬铁路),北起萧甬铁路,穿过阳明路,经长元路和长安路东端,过西石山桥,到下菱菜场与世南路西端相接。全长1300米,宽20米。沿路有新城市花园、舜水中学、第三人民医院等居民小区、企事业单位。
  (4)舜水路(纺机厂——老汽车南站),北起纺机厂,穿过武胜门路铁路立交桥、舜水桥、阳明路、姚江桥,至新西门路北端,转向东南,穿过大黄桥路,到老汽车南站,与南雷路相接。全长2879米,宽20~27米。沿路有人民银行余姚支行、三职校、老干部局、青少年宫、行政办证服务中心、劳动力交易市场等企事业单位。
  (5)新西门路(舜水路——谭家岭路),北起新西门的舜水路,向南经仓前路东端,穿过世南路,到最良江上的新西门桥(2002年5月向南延伸至谭家岭路)。全长2240米,宽22米(其中新西门路——谭家岭路长1224米,宽34米)。沿路有一职校、世南小学、上菱新村等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
  (6)新建路(胜堰——姚江北岸),北起胜堰,南至姚江,其中,胜堰至候青门段全长3700米,宽38米,候青门至姚江段长1100米,宽31米,是城区老街,商业繁华地段。沿途经过中国塑料城、五金城,穿过候青门公铁立交桥,向南经过河姆渡宾馆、华联大厦至姚江,是城区北部、姚北地区及慈溪市东部地区进入城区的又一通道。
  (7)南雷路(通济桥——高速公路路口),北起通济桥南堍,向南穿过保庆路,到老汽车南站与舜水路相交,再向南,经过最良江上的最良桥,穿过万年桥路、四明路、谭家岭路,经宁波海关驻余姚办事处、市第四中学、远东工业城,到杭甬高速公路接口,与梁(辉)周(巷)公路(西环路)相接。从通济桥到最良桥,全长1320米,宽31米,是城区南部主要街道,系原江南直街拓宽延伸改造而成。从最良桥到底,全长3700米,宽60米,是贯通沪杭甬高速公路与城区交通,及姚南、姚东南地区进入城区的主要干道。
  (8)大黄桥路(南滨江路——大黄桥——汽车新南站),起自南滨江路建设银行余姚支行东门,向南穿过舜水路、世南路,过大黄桥,穿越江南新城、四明西路、谭家岭西路,到设在史家的新汽车南站,与黄山西路相接。全长3100米,宽16米。是城区南部贯穿新区的主要通道,沿路有梨洲中学、公安局、检察院、人民法院等单位(大黄桥于2002年5月最良江拓宽时拆除,该路起至待定)。
  (9)三官堂路(北河沿路——念慈桥),起自火车站广场,过三官堂桥,穿过阳明路,到念慈桥北堍。全长690米,宽20米,是城区通向火车站的主要道路。
  (10)巍星路(念慈桥——世南路),起自念慈桥南堍,过南滨江路向南,经花园新村、自来水公司,与世南路相接。全长860米,宽20米。
  东西走向的主干道有9条:
  (1)子陵路(丰山路),起自汽车东站,向西穿过新建北路,与舜水路相交,这一段为子陵路。从舜水路继续向西到姚州大桥至为丰山路。全长2650米,宽34米。沿途经过体育馆、农批市场、浙东家私城等单位。这两段路为甬余余夫线穿越城区段。
  (2)阳明路(皇山节制闸——汽车西站),东起皇山节制闸,穿过中山中路、凤山路、三官堂路、新建路、舜水路、过丰南桥,再穿过西石山路、玉立路、二高路、丰南路,到汽车西站。全长4700米,宽20~32米,是城区北部东西走向的主要干道。沿路有凤山新村、中医院、桐江桥菜场、富巷新村、长新新村等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
  (3)北滨江路(府前路——西石山桥——开丰桥),东起念慈桥北,沿姚江北岸向西,穿过新建路、舜水路、西石山路,至开丰桥与开丰路相接。全长2400米,宽15~17米,是城区东西走向的主要道路,沿路有舜江楼、龙山公园、龙泉寺、粮食局、富巷新村南区、德发大厦、滨江新村等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
  (4)南滨江路(姚江节制闸——姚江桥),东起姚江节制闸(中舜江节制闸)南堍,沿姚江南岸向西至姚江桥南堍。全长1260米,宽13米。沿路有外贸局、财政(地方税务)局、购物中心、太平洋大酒店、建设银行余姚支行、城乡建委等机关、企事业单位。
  (5)世南路(白山头——西石山路),起自白山头的白山路南端,穿过东旱门路、南雷路、大黄桥路、新西门路,至西石山路南端。全长2200米,宽23米,是城区南部东西走向的主要街道。沿路有三江口新村、花园新村、兰江宾馆、下菱新村、广播电视局、下菱菜场等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
  (6)长安路(七里浦——西石山路),全长1800米,宽20米。
  (7)长元路(西石山路——姚州大桥下),全长1900米,宽11米。
  (8)二高路(长安路——萧甬铁路),全长1050米,宽8米。
  (9)万年桥路(大黄桥路——东旱门路),全长1150米、宽16米。
  正在建设的比较重要的主干道有环城东路(高速公路东连接线)、四明路和谭家岭路,它们对城区南部、东部发展有积极意义。
  二、城区交通
  1.交通工具 近代余姚历史上最先使用的城市交通工具是人力车(黄包车)、人力三轮车,20世纪80年代末始开通城市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民国13年(1924年),余姚通济人力车股份有限公司置有10辆人力车,在城区以租赁形式经营;民国37年(1948年),阳明区又有盛姓业主有人力车27辆,也以租赁形式经营。1951年,阳明区搬运工会有少量人力车,为老弱病残服务;至1958年停运服务。1982年,余姚镇邹姓个体户最先经营人力三轮车客运,此后迅速发展;1990年,登记领照的521辆,1995年574辆,2000年增加到2000余辆,均为个体经营。
  1989年12月,市政公用局开办第一路自余姚镇北郊工业品市场至汽车南站(现老南站)的公共客运,投入客车2辆,每辆为25座,市区始有公交线路,运行时间为7时至17时,沿途设10站,日客运量400人左右;以后车辆逐年有增加。
  1994年,投入红色“夏利”轿车经营出租运行,市区始有出租汽车,此后车辆陆续增加,经营单位增多;2000年,有大中运输服务有限公司、四明湖旅游服务有限公司、三兴交通运输有限公司3家公司,共269辆汽车,经营出租汽车客运业务。起步价(3公里内)为6元,超过3公里的行程以每公里1.2元计收乘车费。
  2.公共交通
  2000年,市区共有10条公共汽车线路,178辆大中轿车运营,沟通主要商业购物区、生活住宅区、工业生产区及车站、机关、学校、医院等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联系,基本形成了南北东西纵横交叉的城市交通网。全年运送乘客1800万人次。
  101路(汽车北站——汽车南站),设仙桥、联盟桥、老西门等21个站点。
  102路(汽车南站——汽车北站),设最良桥、通济桥、联盟桥等21个站点。
  103路(汽车北站——汽车西站),设模具城、体育馆、家私城等17个站点。
  201路(汽车西站——汽车东站),设桐江桥、五金城、联盟桥等15个站点。
  202路(九垒山——汽车南站),设中医院、购物中心、裕丰花园等19个站点。
  301路(火车站——火车站),设新西门、富巷新村、武胜门等22个站点。
  401路(兰江广场——梁辉工业园区),设巍星路口、东园新村、东姜等21个站点。
  402路(火车站——禾山),设胜归山、潘巷桥、方桥中学等25个站点。
  403路(兰江广场——郭相桥),设南雷公寓、史家、石婆桥等13个站点。
  405路(兰江广场——梁辉),设余姚酒楼、远东工业城等12个站点。

知识出处

姚江志

《姚江志》

出版者: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自然界的姚江和人类作用于姚江的各种活动及业绩,反映了江河同经济、文化的关系。本书资料翔实,叙述精当,具有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全面地、客观地反映了姚江流域相关县市区十几年来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