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防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姚江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08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防洪
分类号: TV87
页数: 9
页码: 73-81
摘要: 本节记述了余姚市姚江的干流防洪、支流及小流域防洪以及城市防洪等。
关键词: 防洪工程 姚江 余姚市

内容

一、干流防洪
  姚江上游梁弄大溪自源头至梁弄镇,全长12.3公里,集水面积32.24平方公里。河床平均比降4.9%。溪滩发育。枯水期流水涓细,汛期水位暴涨。夏家岭、甘泉畈是姚江流域的暴雨中心。域内人口1.4万人。土地利用率98%。现有小型水库及山塘14座,库容209.1万立方米,水电站3座,堰坝20座,防洪堤7.6公里,保护人口0.42万人,保护农田面积1350亩。现有防洪标准5年一遇。梁弄大溪小流域治理的主要措施:修建水库、塘坝拦蓄洪水。1954年10月起,修建史家弄水库,库容10.5万立方米。1958年,修建四明湖水库及百丈岗水库。百丈岗水库总库容209万立方米。1994年,新建溅水岩电站水库,库容4万立方米。1998年,新建黄纸厂电站水库,库容36万立方米。还修建山塘11座,共计可蓄水27.1万立方米。
  1.四明湖水库
  水库位于姚江上游梁弄大溪上,控制上游集水面积103.1平方公里。水库设计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10000年一遇,保坝洪水标准为PMF(可能最大洪水)。正常水位18.15米,梅汛期限制水位18.15米,台汛期限制水位17.15米,10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19.75米,最高洪水位21.79米,库区移民水位19.15米。历史最高洪水位19.13米(2000年9月15日)。
  水库防洪控制运用的原则是:上游20年一遇洪水位不高于移民高程19.15米;500年一遇及其以下洪水不启用自溃坝;PMF洪水位不超过防渗体顶高程23米。下游防洪保护:当库水位低于18.15米时泄放河道安全泄量30立方米每秒;超过这一水位,逐步加大泄量,直至敞闸泄洪。水库防洪调度方式为以库水位作指标,分级调度。水库下游河道安全泄量仅30立方米每秒。当库水位小于18.15米时,下泄30立方米每秒;库水位18.15~18.65米时下泄45立方米每秒;库水位18.15~19.15米下泄80立方米每秒;超过19.15米敞闸泄洪。水库于1958年10月1号破土动工,1960年开始受益,1970年主体工程完成,1977年10月开始保坝工程,1987年工程扫尾,1998年完成工程补验收。建库前,每遇大的暴雨洪水,下游汪洋一片。自水库建成后“山上柴叶湿、山下稻田没”的状况一去不复返。下游保护范围的10万亩农田防洪标准大幅度提高。水库削峰滞洪,为减轻姚江平原的洪涝灾情发挥了巨大作用。
  2.溪道整治,修建防洪堤
  1952年,对百丈岗水库至梁弄集镇段的4公里溪道打桩筑岸,裁弯取直。1962年砌石护岸。1973~1989年全面整治,共完成土方8万立方米,石方3.6万立方米,投资45万元,但标准较低。1999~2001年梁弄镇防洪堤及溪道进行大规模整治。整治后溪道底高程17.26~20.8米,溪道宽42~50米,修建堰坝5条。灌砌石防洪堤1.47公里,堤顶高程20.26~23.8米。共投入资金152.2万元,其中余姚市政府补助51万元。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
  3.修筑堤防
  1949年前,姚江除流经余姚镇一段有部分石驳河岸及少许土堤外,其余两岸均无江堤。每遇潮水侵袭和洪水下泄,江水漫溢,两岸农田经常颗粒无收。1952年3月,慈溪县发动数万民工修筑姚江陆埠以下段江堤。两岸内外江堤总长100公里,标准按1951年最高潮位超高0.66~1.0米。堤顶宽1.33米。外坡1∶1.5,内坡1∶1,内外各留1.33~1.67塘裙。1954年涝灾后,余姚县在丈亭以上兴筑百里江堤,继由上虞县接筑该县境内江堤。至1956年,干流两岸江堤连成一体。1986年,余姚县政府对该县境内姚江江堤进行全面加固加高,历时5年,江堤砌石总长216.87公里。堤顶高程按重现期20年一遇洪水位标准设计。姚江节制闸以上为5.5~6.0米,以下为4.5~5.0米。顶宽1.5~2米。国家按砌江塘长度,每米补助8~12元,其余由所在乡、村筹集解决。余姚市政府每年由地方财政支出50万元,用于姚江江塘砌石。鄞县所属右岸江堤17.5公里。堤顶高程4.4~4.8米,均为土堤。江北区所属左岸江堤24公里。堤顶高程4.5米,顶宽2米,为土堤。
  姚江大闸至宁波新江桥
  南堍3.26公里及姚江大闸至桥北堍3.68公里属宁波市政工程处管理。堤顶高程4.8~5.3米,其中3.9公里为干砌石堤防,1.5公里无堤,余均为土堤。1998年,余姚市政府实施姚江江塘加固建设方案。姚江节制闸以下58.7公里江堤在3年内完成。江堤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堤顶高程5.5米,堤顶宽3.0米。迎水面砌石护岸顶高程4.5米,内塘1∶1.5。市政府每米补助40~60元。每年财政安排120万元。江北区建设标准防洪堤1公里。
  现有姚江防洪堤防防洪标准依然较低。上虞通明闸至永思桥河段,两岸是丰惠圩区。现有堤防高程左岸为5.2~6.0米,右岸为5.01~6.08米。永思桥渡槽至兰墅桥河段,现有堤防高程右岸为4.0~6.0米,左岸为4.0~6.0米。其中永思桥至斗门段基本无堤防,斗门至兰墅桥河段两岸达到规划堤顶高程。余姚节制闸以下堤顶高程5.0~5.5米,宽2.0~3.5米。防洪标准在10~20年一遇之间。按照甬江流域规划,姚江干流两岸堤线规划应达到如下标准:通明闸至永思桥渡槽,河长10.4公里,堤距55~60米,堤顶高程6.0~6.8米。永思桥渡槽至兰墅桥河长14.1公里,堤距55~60米,堤顶高程为5.8~6.0米。城区河道按城市防洪规划要求确定。余姚节制闸至姚江大闸,河长53公里,堤距130~350米,堤顶高程5.2~5.7米。
  干流两岸支流河口多建有节制闸。这些节制闸大多建造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标准较低。闸顶高程在4.0~4.5米之间。随着姚江两岸围圩电排面积的增加,姚江水位不断提高。这些闸门大多失去防洪作用,洪水经常从闸门上漫溢,同时水闸稳定及结构上的问题也较突出。
  4.河道整治
  姚江干流行洪不畅是干流防洪的突出问题。1959年姚江大闸建成后,闸外江道开始淤积。姚江大闸排水设计标准偏低。宁波新江桥由浮桥改建为固定桥并新建了解放桥,河面缩窄。反帝桥桥孔仅103米。姚江大闸平均排水流量约550立方米每秒。同时,沿海滩涂逐年淤涨、姚江干流淤积、局部设障等,致使姚江干流排水不畅,干流洪水位逐年提高。
  1963年11月,余姚市农水局从杭州自来水厂借来“城河号”挖泥船,在姚江试挖成功。省水利厅拨疏浚姚江经费6万元,挖掉水下土坎18条,浚深凉帽滩一段,共挖土方5.11万立方米。此后余姚购置挖泥船一艘,并成立疏浚工程队,每年对姚江干道及东江、中江、西江进行疏浚。1985年余姚市政府批转市水利局《关于要求拆除姚江阻水障碍物及处理意见的报告》后,设障单位共出资3万元,历时1年,清理10处阻水障碍物。共清除石渣及其他堆积物1万余吨,拆除阻水河坎250米,改建空心码头2座。2000年,水利、航道等部门出资50万元对候青江进行疏浚,疏浚土方3万立方米。20世纪60年代后期,宁波市对姚江大闸外姚江江道开始疏浚。据1961年测量,离姚江大闸下1000米以内,江道断面减少3%~7%;离闸下2000米处减少23%;离闸下3000米处(接近河口)减少34%。至1967年,各段断面面积分别减少10%、45%、65%。8年累计淤积量368万立方米。姚江大闸排水能力由设计流量725立方米每秒,减少到450立方米每秒。1967年起,浙江省水利电力厅派疏浚队配合链斗式挖泥船到宁波开始疏浚。确定疏浚标准:江道平均断面积1400平方米,为建闸前的75%左右。江底高程-2.5~-3米,可通过最大流量1200立方米每秒。1985年因经费无着疏浚暂停。自1967~1984年的18年间,姚江大闸闸下河道累计挖泥215.8万立方米,平均每年挖泥20万~25万立方米。淤积量平均每年约10万立方米。疏浚工作暂停后,河道又迅速回淤。1990年7月实测,重淤量57.8万立方米。宁波市人民政府决定疏浚继续进行。1991年起恢复疏浚,一直至今。
  5.保护植被,水土保持
  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封山育林,对25°以上的坡耕地退耕还林。现有植被覆盖率40.6%。
  二、支流及小流域防洪
  1.梁辉大溪防洪
  梁辉大溪流域面积38平方公里,流域人口11900人,耕地0.48万亩。现有水利设施: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2座,塘坝6座,防洪堤13公里。现有溪道宽15~60米。堤顶高程4.5~7.5米。现有防洪标准5年一遇。保护人口5600人,保护农田0.37万亩。梁辉大溪历来缺乏治理。1949年后逐段垒石筑堤坝。1979~1980年,南庙至童湖段又整修石坝1公里,坝高2.5米。从1993年起至1998年,在横溪村修建梁辉水库后,从根本上改变了梁辉大溪的防洪条件。按规划,2002年底至2003年下半年再次进行整治。整治后,河宽30米,堤顶高程5.57~11.34米。与新横江配套,防洪下泄流量100立方米每秒。
  2.梁辉水库
  坝址位于余姚梁辉横溪村梁辉大溪上,集水面积35.06平方公里,总库容3077万立方米,正常库容2476万立方米,调洪库容1373万立方米。水库设计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校核防洪标准为2000年一遇。正常水位45.0米,设计洪水位46.73米,校核洪水位48.15米,移民水位(20年一遇)46.24
  米,梅汛期限制水位39.91米,台汛期限制水位43.89米。水库下游为余姚城。直接受梁辉水库防洪保护的水库下游地区范围为:东至洋溪西岸,西至直江东岸,北至中舜江,保护农田面积5.34万亩,保护人口7.78万人。余姚市政府、远东工业城、扶贫经济开发区等政治、经济中心均在保护范围内。杭甬高速公路紧靠水库下游横穿。台汛期当水库遇暴雨洪水,在库水位46.24米以下时实行洪水全拦,保护下游;超过46.24米,根据区间来水情况进行补偿调节,下泄流量不超过86立方米每秒;当水位超过46.73米时,水库按设计要求泄洪运行以确保大坝安全。
  3.陆埠大溪防洪
  陆埠大溪流域集水面积81.3平方公里。主流长度21.5公里。域内共有耕地2.48万亩,林地5.6万亩,人口4.56万人。现有中型水库1座,库容1830万立方米;小型水库、山塘128座,库容102万立方米;水电站5座,装机1400千瓦;堰坝2座;防洪堤10公里。现有防洪标准5年一遇,保护人口3万人,保护农田3万亩。陆埠大溪防洪措施主要有:1970年兴建陆埠水库,拦蓄上游55.5平方公里洪水;拓浚溪道,加高增做防洪堤。1972年陆埠水库堵口。整治水库以下蓝溪、洋溪段,改道1.5公里。改道大溪宽60米,两岸浆砌块石。共完成土方8万立方米,石方1万立方米,投工22万工,投资27万元。1986年整治下游货郎桥,石砌护岸880米。完成土方0.3万立方米,石方0.8万立方米,投工2万工,投资4万元。1995~1998年洪山乡对袁马段溪道进行整治。清理砂石4.85万立方米,防洪堤砌石护岸0.65公里。1998~2001年,陆埠镇分三期对陆埠水库以下段溪道进行全面整治。集镇段溪道从30米左右拓宽至45米,疏浚砂石土方共12.8万立方米。修建、新建防洪堤5.05公里。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上游山区实施封山育林,涵养水源。现有植被覆盖率79%,土地利用率95%。
  4.陆埠水库
  位于余姚市陆埠镇南3公里处,建在陆埠大溪上。集水面积54平方公里。总库容2871万立方米。正常库容1830万立方米。防洪库容1040万立方米。水库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相应洪水位50.99米;校核洪水标准为2000年一遇,相应洪水位52.85米。正常水位48.0米,梅汛期和台汛期限制水位均为48.0米,历史最高洪水位49.38米(1992年8月31日),库区移民水位50.0米。下游防洪保护面积3万亩。保护陆埠镇防洪安全。洪水调度方式以水位作指标分级调度。库水位48~49.5米,自由溢洪;库水位超过49.5米,逐步开启溢洪洞。水库下游安全泄量90立方米每秒。
  5.大隐溪防洪
  流域集水面积52.8平方公里。溪道平均坡降16.66%。流域人口9500人,耕地面积0.54万亩,林地0.9万亩。现有主要水利设施:小型水库1座,山塘5座,库容共计190.8万立方米;水电站1座,装机250千瓦;堰坝8座;防洪堤8.0公里。现有防洪标准5年一遇,防洪保护人口6500人,保护集镇大隐镇,保护农田5400亩。历史上,隐溪水患不断。其全面治理经历了20多年。1974年后,堂珠桥至罗山段逐年整治,至1979年,共完成土方8万多立方米,石方0.72万立方米,投工12万多工,砌石护岸2公里,造田120余亩。1983年,整治下游段新开河道,新建三洞闸,砌石护岸1.86公里,共完成土方8730立方米,石方1.03万立方米,投工4万余工,投资10.8万元。1997年后,大隐镇政府投资全面整治隐溪,到1999年全部完成。姜岱弯道处150米裁弯取直。河道底宽20米,边坡1∶2。外埠头至三山桥260米,矩形断面,底宽36米。三山桥扩孔30米。三山桥以上溪道拓宽挖深,溪道宽50米,全线砌石护岸。堤顶宽2~6米,堤顶高程5.0~9.15米。共完成土石方开挖16.50万立方米。投资388万元,其中,宁波、余姚两级政府补助115万元,群众集资233万元。
  6.慈江防洪
  慈江既是联系镇海、慈城、余姚等地的重要航道。又是排洪的重要通道。慈江两岸地势特低,地面高程2.6~2.8米,是姚江流域最低洼的地区。上游有小(一)型水库3座。20世纪70年代以前,这里是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1979~1987年,慈江两岸原余姚丈亭区范围实行以开挖河道、加固江塘、修建泵闸为主要内容的低产田治理,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地区的防洪、除涝条件。1996~2001年,慈江余姚段全线实行江塘加固建设,完成江塘加固26.3公里。其中三七市镇12.3公里,河姆渡镇10.5公里,丈亭镇3.5公里,堤防顶高程达到5.0~5.5米,堤顶宽2~3米。迎水面石砌,顶高程4.5米。超过10年一遇防洪标准。宁波市江北区通过官山河治理,将洪水分流入姚江,大大提高了慈江两岸慈城片的防洪能力。
  7.上林湖水库
  位于慈溪市桥头镇、匡堰镇。集水面积14.07平方公里,其中,东岙引水入库面积1.14平方公里,总库容1822万立方米,正常库容1240万立方米,调洪库容582万立方米。水库设计防洪标准50年一遇,保坝标准为PMP。设计洪水位12.75米,保坝最高洪水位14.68米,汛期限制水位为11.8米。
  8.梅湖水库
  位于慈溪市横河镇五梅镇五梅溪上。水库集水面积23平方公里。总库容1817万立方米。正常库容1284万立方米。调洪库容662万立方米。水库设计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校核防洪标准为1000年一遇,保坝标准为PMF。设计洪水位23.5米,标准洪水位24.29米,保坝洪水位25.74米,汛期限制水位22.0米。水库防洪保护范围为横河镇和浒山镇,防洪保护面积8.0万亩。保护集镇为横河镇。下游保护标准仍未达到5年一遇。
  9.杜湖水库
  位于慈溪鸣鹤杜岙溪,由湖泊改建。集水面积20平方公里。总库容2370万立方米。正常库容1668万立方米,调洪库容702万立方米。水库设计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校核防洪标准为1000年一遇,保坝标准为PMF。设计洪水位18.42米,校核洪水位18.97米,保坝洪水位20.81米,汛期限制水位17.5米。水库下游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防洪保护面积为16万亩。水库调度方式为水位18米以下,用侧堰自然汇洪加发电,流量5立方米每秒;超过18.0米,开启泄洪洞。
  10.十字路水库
  位于镇海区河头长应河。集水面积10.4平方公里。总库容2300万立方米,正常库容2030万立方米,调洪库容270万立方米。水库设计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校核标准为200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27.5米,汛期限制水位27.5米,历史最高洪水位27.84米。水库泄洪方式为溢洪道自由溢流。防洪保护范围为河头乡。保护面积为10.0万亩。上游移民高程30.50米。征用土地高程28.5米。
  三、余姚城市防洪
  余姚城区位于姚江中部,地势较低。古时余姚城分南北两部分,姚江横穿南、北古城。二城四周均有护城河,因此古县城城墙既是军事设施,又是县城防洪的重要水利设施,而城垣宽二丈,高近二丈,足以抵御较大洪水的威胁。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区形成了三横六纵河道,将市区分割切块。三横为中舜江、候青江、最良江;六纵为西江、中江、东江、中山河、溪风桥江、新桥江。姚江主流穿过城区,洪水又在城区与干流汇合;同时,下游受姚江大闸闸下淤积及甬江潮位顶托影响,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给余姚城市防洪带来很大压力。由于长期以来缺乏对城市防洪的整体治理,中舜江宽度不足、淤积严重,最良江河道狭窄、弯曲,候青江淤积严重,河道泄洪能力低;城区四座节制闸
  闸孔小,水草阻塞严重,致使城区行洪不畅。防洪堤不封闭,堤顶高程不足,堤身及下水道漏水,许多支流口门没有挡洪设施,许多道路及地坪标高较低,致使洪水漫溢倒灌。排水体系不完整,现有雨水排水泵站装机不足,布局不合理,许多低洼地区积水严重。目前城市防洪标准10~20年一遇,局部低洼地区只有5年一遇。
  2000年1月,余姚市水利局编制《余姚市城市防洪规划》,同年6月得到余姚市政府批准。规划的主要内容为:
  (1)规划范围。城区28.38平方公里,根据河流分布状况划定八个片。确定城市防洪规划范围为31.4平方公里。南至杭甬高速公路,西至梁周公路,东至城东路,北至浒溪线。规划标准为50年一遇。
  (2)主要措施。强化行洪体系,进一步降低市区洪水位。拓浚最良江5.5公里,疏浚中舜江及候青江;东迁扩建城区节制闸,拆除现有中舜江、皇山、竹山、郁浪浦四座节制闸,于下游新建水闸一座。完善挡洪体系,防止江河洪水侵入市区:提高防洪堤标高,建设防洪堤72.9公里,堤防高程5.5~5.8米,在支流口门新建挡洪闸4座。配套排水体系:新建泵站31处,使市区雨水在江河高水位期间能强行抽排,江河低水位时能自由排出。清除河道障碍物:保证行洪畅通,清除阻水码头、埠头25座、取水构筑物4座。规划预算总投资2.31亿元。计划5年完成。
  2001年,余姚市政府第54次常务会议决定全面建设城市防洪工程。成立城市防洪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市长贺富昌担任组长。领导小组决定首先实施最良江整治工程。2001年5月,组建最良江拓浚防洪工程指挥部。常务副市长王宏祥任总指挥,王祥林、张松达、韩连桂任副总指挥。最良江整治的范围为兰墅桥至竹山段,全长5.5公里。整治内容有河道拓宽疏浚裁弯取直,两岸砌石护岸加做防洪堤,排涝泵闸及桥梁改造,南北兰江路及两岸景观绿化建设。整治后长度3.9公里,河面宽从原30米拓宽到59米,底宽40米,底高程-0.3米,堤顶高程5.6米。同时,利用原河道及堤防缓坡建设公园及绿地16万平方米。整治后防洪标准从10~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排涝标准达到20年一遇,航道标准为500吨级。工程总土方100多万立方米,石方3.4万立方米,混凝土2.4万立方米。征用土地700多亩,拆迁房屋3万平方米,三线动迁193档,自来水管改移850米。拆除最良桥、大黄桥、大丰桥、横泾桥,新建兰墅大桥、汇源桥、丰泽桥、靖波桥、安澜桥,扩建东旱门桥。建排涝泵闸5座。总投资2.7亿元。建设资金由宁波市补助2000万元,其余由余姚市政府筹集,实施市场化运作。2001年6月开始政策处理及前期工作,8月底全面进入堤防砌石施工。2002年汛期前堤防工程基本完工,河道水上部分土方开挖完成,汛期发挥防洪效益。2003年7月工程全部完成。
  除最良江整治工程外,还完成了候青江堤防舜水桥至候青门桥段建设1.9公里,丹凤小区0.5公里;中舜江节制闸以上酱园街地段堤防2.6公里。疏浚了候青江河道土方4万立方米,中江河道15.1万立方米。

知识出处

姚江志

《姚江志》

出版者: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自然界的姚江和人类作用于姚江的各种活动及业绩,反映了江河同经济、文化的关系。本书资料翔实,叙述精当,具有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全面地、客观地反映了姚江流域相关县市区十几年来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