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其他规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姚江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07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其他规划
分类号: P343.1
页数: 3
页码: 60-64
摘要: 本节记述了浙江省环保局对地面水环境以及城市环境等其他规划的情况。
关键词: 规划 区域水文 余姚市

内容

一、《浙江省余姚市地面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划分》
  根据浙江省环保局及宁波市环保局关于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工作的要求,余姚市环保局负责,城建、水利、卫生、农业、工业等部门协同,自1991年8月初开始至10月,完成了余姚市地面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划分工作,并提交了技术总结报告和工作报告,通过了上级部门的验收。
  功能区划分对象为余姚市陆域各水系,包括姚江干流、滨海流域、西上河流域、湖库及山区溪流。此项工作分为技术准备、功能区划分、划分方案的论证和试行三个阶段。方案是在详细调查本市水文情况、各类污染源、水体现状功能状况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引用多年的水环境监测成果,并经多方专家论证而成的。它是余姚市实现水环境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积极保护和科学管理的基础;是使水环境保护工作兼收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的必要前期工作。
  余姚市地面水功能区划分遵循以下原则:①饮用水源优先保护的原则;②上游功能不影响下流功能的原则;③以高功能水质要求划分的原则;④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布局相吻合的原则;⑤保持现状使用功能的原则;⑥合理利用水体自净能力的原则;⑦实用可行的原则。从39个调查单元分析得出,农村河网指定功能为Ⅲ类水质,姚江主干流三江口以上段为Ⅳ类水质,姚江主干流三江口以下3.56公里为混合带,其下游为Ⅳ类水质。全市共划分13个水源保护区。
  技术报告中,对功能区方案的实施还提出7条意见:①加强对地面水功能区划分工作的宣传,形成全社会关心水环境保护的氛围;②建议市政府颁布有关规定和办法,以便统一协调,加强管理;③贯彻执行国家《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对保护区内的污染防治应纳入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水污染防治规划,严格禁止在保护区内有新污染源的产生;④抓好重点污染源治理,如排污入姚江的余姚化纤厂、味精厂等,排入滨海流域的榨菜卤水等等,必须集中主要资金、技术,保证这些重要污染源的达标排放;⑤在广大农村,积极推行生态系统建设,努力减少农业污染。采用氧化沟、氧化塘、土地污灌系统的治理技术,有条件的地方还应积极推广农村沼气、无害化厕所,开展水利疏浚、捞水草、捻河泥、砌石坝;⑥在环境管理制度上,积极推行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环境目标责任制等制度;⑦合理布局,全面规划。根据水功能区划分方案,今后在各级饮用水保护区以及已超负荷的河网地带将不得兴建污染企业。
  二、《浙江省余姚市城市环境保护规划》
  为实现现代化中等城市的发展目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余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余姚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20年)》和《余姚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年)》,市政府成立由副市长任组长的余姚市城市环境保护规划领导小组。余姚环境保护局和浙江大学环境科学系负责编制《浙江省余姚市城市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分别于2000年2月和5月提交研究报告和文本。
  规划范围以市区为主兼顾重点城镇。规划期限以1998年为规划基准年,分近期(2000~2005年)、中期(2006~2010年)和远期(2011~2020年)三个目标。
  (1)近期:2000年底前全市所有工业污染源排放污染物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标准;到200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0年省、市规定的排放总量指标有所削减,全面完成“一控双达标”目标;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区域环境噪声有所下降,市区和重点城镇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姚江水系水质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进一步遏制;农村环境保护得到加强,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初步建立。
  (2)中期:进一步巩固“一控双达标”的成果,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5年排放总量有所下降;到2010年全市的环境质量有较大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湖库饮用水水源水质保持有Ⅱ类水体标准,市域内的水质有所改善;区域环境噪声进一步降低;集中式禽畜饲养基地产生的污水得到治理,部分农村实现生态农业体系;市区及重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如集中供热、污水处理系统等)基本建成;城市生态系统初步实现良性循环。
  (3)远期:到2020年,余姚市的环境质量有根本的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比2010年的排放总量有进一步削减;城市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大部分农村实现生态农业体系;市域集中供热、污水处理系统等基础设施全面建成;完成市区严重污染企业的外迁工作;全面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要求。
  《规划》研究报告中指出,水环境的污染是余姚市最主要的环境问题:①姚江的污染,虽比“八五”期间有所好转,但石油类近几年都在Ⅳ~V类之间,大部分河段溶解氧、高锰酸钾、五日生化需氧量在Ⅲ~Ⅳ类之间,姚江的饮用水源水质受到严重影响;②部分湖库(如四明湖、陆埠水库)的总氮、总磷超标,已露富营养化端倪,如继续发展,将严重影响到湖库的正常功能;③姚江水质污染因子主要为石油类和耗氧有机化合物,从时态分布上看,耗氧有机物污染程度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石油类污染程度为平水期>丰水期>枯水期;④由于余姚市城市化、城镇化的趋势加快,在未建污水处理厂的情况下,大量生活污水直排江河,造成水质严重污染,同时大量的农业退水和城市面源,也对水体造成污染;⑤由于姚江河网饮用水源受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退水和城市面源的严重影响,有机类污染物有不同程度的超标,暂不宜作为饮用水源;⑥余姚市工业废水的主要污染物为铜、有机物、锌、挥发酚、硫化物和悬浮物。
  鉴于水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规划》研究报告提出了水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的“碧水工程”。主要内容有:①饮用水源保护和河道整治;②城市污水集中处理;③重点工业废水污染源控制;④大力开展污水资源化工程;⑤加强农村污染源的治理。
  《规划》还就环境空气污染综合整治的“蓝天工程”和声环境综合治理的“安静工程”,提出整治目标和整治方案。

知识出处

姚江志

《姚江志》

出版者: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自然界的姚江和人类作用于姚江的各种活动及业绩,反映了江河同经济、文化的关系。本书资料翔实,叙述精当,具有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全面地、客观地反映了姚江流域相关县市区十几年来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