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流域水利规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姚江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07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流域水利规划
分类号: P343.1
页数: 5
页码: 60-64
摘要: 本节记述了余姚市对姚江流域水利规划的方案报告情况。
关键词: 规划 区域水文 余姚市

内容

一、《姚江流域水利规划方案报告》
  1954年4月,由宁波专员公署组织姚江流域有关县成立姚江流域规划委员会,进行姚江流域规划。12月提出《姚江流域水利规划方案报告》,为宁波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次流域性水利规划。该报告提出的治理方案共分:分洪出海、兴筑江塘、整治湖泊、兴建山谷小型水库等4方面。
  (1)分洪出海。首次提出姚江洪水向北排入杭州湾,减轻姚江排入甬江的涝水量。拟建横山狮桥闸、上虞南汇闸、沥海雀嘴闸;改建、修葺姚北(今慈溪)、虞北原有入海碶闸12处和大小涵洞50余道;拓宽盖北、沿海二闸渠系,英生、建塘二闸渠系,水云浦、四灶浦二闸渠系及加宽加深五塘横河。
  (2)兴筑江塘。姚江两岸兴筑江塘和小丘围圩。
  (3)整治现有湖泊。主要增加牟山湖、烛溪湖、上林湖蓄水量共4320万立方米。
  (4)兴建山谷小型水库。规划兴建五婆湖、穴湖、南将台、大池墩、桐岭、力头、三圣殿、石州庙、双溪口、郎家坪、彭山庙等水库。
  二、《曹娥江甬江流域查勘报告》
  1956年10月,由浙江省水利厅勘测设计院负责进行并提出《曹娥江甬江流域查勘报告》。该报告指出:姚北平原共有水田136万亩,抗旱能力不足50天的有112.6万亩,占82.8%,另有棉田52万亩,按抗旱能力提高至50天计算,需增加水量2.61亿立方米。解决途径5方面:①在姚江建闸御咸蓄淡;②加高湖堤,增加湖泊蓄水量;③兴建小型水库;④适当提高各河区蓄水位,增加河网蓄水量;⑤引用曹娥江水接济。治涝办法4方面:①上游拦洪;②姚江口建闸阻止咸潮倒灌,并腾空河槽容量,容蓄平原径流;③加强河区闸坝管理,适当降低各河区正常水位,预留河网蓄水量;④向北排水入杭州湾,减轻姚江负担。
  三、《甬江流域水利规划报告》
  1964年4月,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甬江流域水利规划报告》。该报告提出:治理方针为除涝治旱并重,先治易灾区。在除涝上,应蓄泄兼施。奉化江和姚江山区,修建水库拦蓄洪水,平原扩建排水闸,增加泄水能力。治理上蓄引结合,以蓄为主;土洋并举,以土为主。工程配套上以大型、中型为骨干,小型为基础和辅助。工程规划贯彻综合利用原则,以除涝治旱为中心,兼利航运及水电。工程实施后,先办费省效宏、收效早而可靠的工程,以保证迅速提高流域抗灾能力,实现全面水利化,促进农村电气化。
  治理标准为灌溉水稻、棉花供水保证率90%左右,即水稻每亩灌水380立方米;棉花每亩灌水85立方米。防洪除涝标准为奉化江3日降雨山区370毫米、平原320毫米(相当于20年一遇)不成灾。姚江3日降雨山区330毫米、平原250毫米(相当于10年一遇)基本不成灾。水稻积涝时间不超过3昼夜(大致3日暴雨4天排完);棉地水淹时间不超过24小时(大致1日暴雨2天排完)。航运标准为杭甬运河及姚江船闸100吨汽轮通航保证率90%以上。
  规划提出工程措施11项,其中涉及姚江流域的有7项:
  (1)续建配套四明湖、大池墩、相岙、寺前王、英雄、三圣殿、郎家坪、力头、杜湖等9座大型、中型、小型水库。
  (2)新建陆埠中型水库。
  (3)新建曹娥江电力抽水机站,翻水增加3400万立方米水量。
  (4)扩建姚江闸50米;增建盖北、澥浦、高背浦、淞浦闸和扩大横山狮桥闸。
  (5)拓浚姚江干流。丈亭至余姚江道拓宽浚深,郁家湾裁直。
  (6)低地围圩。姚江东部丈亭、慈溪低洼农田5万亩围圩加高,圩内装电力排水站。
  (7)新建四灶浦电力排水站装机3000千瓦。
  四、《姚江流域水利规划报告》
  1976年,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和宁波地区水利局及有关县对姚江流域进行全面治理的查勘研究,并于1979年3月提出《姚江流域水利规划报告》。该报告根据山区面积小,蓄水工程少,农田灌溉水量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工业、航运要求;流域中部地势低洼,姚江坡降平缓,排水受海潮顶托,沿海排水闸下河道淤涨,排水不畅等特点,提出新的规划。
  治理标准为防旱、灌溉保证率90%,相当于1971年型73天无雨不受旱,需增加灌溉水量7.05亿立方米;除涝要求遭遇相当于1963年型台风雨288毫米的洪涝在第4天排完,洪涝总需排出6.1亿立方米,现有排水能力2.5亿立方米,还需增加3.6亿立方米排水能力。
  预测1985年需增加工业、城镇用水量3亿立方米。
  报告提出五项治理措施:
  (1)新建镇海十字路和余姚梁辉、双溪口、西岙水库,改建慈溪杜白湖水库,增加0.9亿立方米水量。
  (2)从上浦闸引用曹娥江水50立方米每秒,提供0.6亿立方米水量,尚缺5亿立方米水量暂列由富春江引水工程解决(富春江引浙江省另有规划)。
  (3)排涝工程,整顿向北排水闸系17条,排水闸净宽390米,干河总长250公里;利用姚江船闸航道引河,建宽20米排水闸1座;疏浚姚江闸下河道;已建和新建中型水库,留建防洪库容6500万立方米。
  (4)城市工业和生活用水,到1985年预计共需3.8亿立方米,除由奉化江大中型水库供应外,暂列富春江引水工程解决。
  (5)要求杭甬运河达到100吨级通航能力,并提出同输水渠道相结合的三条内河航线。
  五、《姚江流域综合规划》
  浙江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在1964年和1979年编制的《姚江流域水利规划》基础上,在原治理工程总体布局不变的前提下,于1996年12月完成了《姚江流域综合规划报告》,并于1997年8月20日浙江省水利厅受省府委托以浙水政[1997]469号文件作了批复。
  该规划指导思想是“科学治水,团结治水”,要全流域统一规划,兼顾上下游、左右岸的利益,局部服从全局,当前服从长远,在互谅互让基础上,合理解决水利矛盾。
  治理洪涝的原则是整治干流,提高东泄能力;分散排涝,增辟向杭州湾排水出口,增加北排能力,减轻干流排涝压力;建库蓄洪,整治骨干河道,结合兴利增加水源;低洼地区围圩电排,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治涝能力。灌溉供水,重点解决缺水区供水,在开发本流域水资源的基础上从外流域引水,满足城乡建设发展对水资源的合理需求。结合流域防洪、治涝、灌溉工程,建设100吨级杭甬运河。
  治理工程措施是“东泄、南蓄、北排、中疏、低围”;分片治理,合理布局;采取排、蓄、围、提、引等相结合的工程措施,因地制宜地综合治理。
  防洪标准:①城镇防洪:宁波市100年一遇,余姚市、上虞市、慈溪市城镇近期20年一遇,远期50年一遇;②海塘、江堤:沿曹娥江的梁湖沙塘和百沥海塘100年一遇;一般海塘、江堤为20年一遇。
  治涝标准:平原农田排涝按20年一遇,3天暴雨4天排至耐淹水深;其中低洼地区围圩电排工程,圩内治涝标准10年一遇。
  灌溉供水标准:农田抗旱2010年达到90%年保证率(1971年干旱型),城镇工业、生活供水2010年达到95%年保证率(1967年干旱型)。
  根据全面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选择投资省、效益显著的流域综合规划工程作为近期治理工作。
  (1)增辟北排入杭州湾排涝工程6处,分别为:①上虞东进新闸排涝工程(闸孔净宽24米,底高程-1.0米);②余姚陶家路闸排涝工程(闸孔净宽20米,底高程1.0米);③慈溪水云浦闸外移工程(闸孔净宽24米,底高程1.0米);④慈溪徐家浦闸外移工程(闸孔净宽20米,底高程1.5米);⑤澥澥浦闸外移扩建工程(闸孔净宽40米,底高程-1.0米);⑥余姚泗门集中电排入杭州湾工程(装机1500千瓦,流量30立方米每秒)。
  (2)整治姚江干流、拓浚骨干河道工程6处,分别为:①清水浦河道配套工程(长度8.47公里,河底宽34米,底高程1.0米);②最良江拓浚工程(长度6.38公里,河底宽25米,底高程0.5米);③官山河拓浚工程(长度4.46公里,河底宽20米,底高程0.0米);④中大河拓浚工程(长度19.2公里,河底宽10米,底高程0.0米);⑤姚江闸下清障、清淤;⑥姚江干流两岸防洪堤加高加固工程。
  (3)水库工程3项,分别为:①余姚梁辉水库(总库容3000万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1000万立方米,灌溉库容2000万立方米);②慈溪四灶浦海涂水库(灌溉库容2200万立方米);③慈溪加固上林湖水库(灌溉库容1714万立方米)。
  (4)结合排涝、灌溉兴建100吨级杭甬运河配套工程2项,分别为:①拓浚四十里河航道长度10公里。②结合加固防洪堤砌筑姚江干流航道护岸长度20公里。
  近期治理工程共17项,总土石方1647.4万立方米,损失土地4757亩(其中,水库淹没面积1921亩,实际挖损2863亩),工程总投资3.77亿元。
  上述工程实施和外流域引水工程完成后,可使农田排涝能力达到10年一遇标准,其中虞北、姚西北地区可达20年一遇标准;虞北、丰惠、姚北、姚南及慈中地区,农田灌溉用水保证率达75%以上,个别地区可达90%;余姚、慈溪及上虞城镇用水得到保证,并使姚江干流段水环境状况得到改善,社会、经济效益良好。
  六、流域内各县《水资源调查和水利区划报告》
  1982~1984年,余姚、慈溪、上虞、鄞县、江北、镇海各县(区)在浙江省水利厅统一部署下,组织广大水利基层组织和水利人员,对流域内湖、库、塘、河、溪、井的水资源作了有史以来最翔实的调查,成为当今最可信的水利基础资料之一。在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对水利作了科学的区划,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成果符合“县级水资源调查与水利区划”验收标准后,由上一级水利部门组织专家鉴定。

知识出处

姚江志

《姚江志》

出版者: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自然界的姚江和人类作用于姚江的各种活动及业绩,反映了江河同经济、文化的关系。本书资料翔实,叙述精当,具有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全面地、客观地反映了姚江流域相关县市区十几年来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