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水文 勘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姚江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07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水文 勘测
分类号: P343.1
页数: 3
页码: 55-57
摘要: 姚江流域水文观测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宋代的水则建立,民国时期的雨量水位观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水文站网建设。这些观测数据对科学治理和管理姚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河流 区域水文 余姚市

内容

姚江流域水文观测始于宋代。明成化年间的《宁波府志》和清雍正年间的《浙江通志》记载:宋庆元年间(1195~1200年)慈溪古窑浦闸修建时,就立有水则。
  现代水文观测始于民国9年(1920年),浙江省水利局在余姚设置雨量站及水标(水位)站,进行常规观测。民国18年(1929年)5月至6月,浙江省水利局在余姚县政府院内设立雨量站,在牟山单眼闸、余姚候青门季卫桥和慈溪(慈城)分别设立水标站,进行常规性雨量水位观测。民国22年(1933年)又增加湖堤、浒山、上虞(丰惠)等4个雨量站。雨量站和水标站的观测数据须按时上报省水利局。这些站随着抗日战争开始而中断,资料系列较缺,只有参考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省水利部门统一领导下,水文工作迅速得以恢复和发展,建立起全国统一的比较完整的水文站网和测验规范。
  一、站网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流域上中游地区布设雨量站、水位站和流量站。1956年,水利部为全面收集水文资料,按照区域布站的原则,由浙江省水文总站作出各类站网布设的规划,使站网建设在整体布局上趋于科学合理,为长期、系统地积累水文资料奠定了基础。
  2000年前列为国家基本站网的有:
  (1)基本流量站。1处,即黄土岭径流站,位于余姚陆埠溪上游洪山乡黄土岭。1958年7月底完成实验区内9个雨量点、1个气象场的布置及黄土岭(干)、磨石坑、黄土岭(支)3个流量站的测验设施,控制面积17.9平方公里。1995年停止流量观测,改为单一雨量、蒸发观测站。
  (2)基本水位站。17处,即临山上、临山下、西横河上、西横河下、低塘上、低塘下、鸣山堰上、鸣山堰下(1998年根据省水文勘测局意见鸣山堰两站撤销)、东横河上、余姚上、丈亭、姚江大闸、骆驼桥、小越上、小越下、通明上、通明下。丈亭基本站是解放初流域内重要基本站之一。1951年称丈亭三等水文站,5月1日开始观测潮水位、降雨量、蒸发量。1952年起,增加气象观测项目。1955~1956年汛期曾施测全潮流量和输沙率。1956年停止气象观测,改级为二等水文站。1957年1月改级为潮水位站。1958年停止蒸发观测。1959年姚江建大闸后改清水站,增加水温、水化学观测。1962年仅观测水位和降水量。
  (3)基本潮位站。1处,即海黄山水文站,是1965年5月由华东水利学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浙江省钱塘江工程管理局、宁波地区水利局等单位共同在慈溪海黄山岛建立的海洋水文站。1970年改为慈溪县水文站。1992年海涂外延,水位无法观测而停止。
  (4)基本雨量站。19处,即余姚、丈亭、临山、梁弄、黄土岭、华盖山、夏家岭、梨洲、慈城、浒山、庵东、观海卫、崧厦、丁家坝、小越、通明、姚江大闸、朗家坪、骆驼桥等。
  二、水文测验
  水文测验项目有降水量、清水位、潮水位、流量(包括潮流量)、含沙量、水面蒸发、水温、水质监测等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测验方法和技术标准均按国家颁布的水文测验规范执行,对资料成果有一定的质量保证,在测验仪器设备上也有较大的改进和提高。降水量和水位观测,20世纪50年代,以人工观测为主。1959年,省水文总站为推动降水、水位自记化,自行设计生产日型模式自记仪。1965年,国产自记仪问世,以后均采用此种仪器。20世纪80年代,电子技术的发展,逐步采用数据模块存贮设施,既存贮数据,也可以直接用于资料整编。黄土岭径流站,采用测流槽测流,精度达到规定要求,测验成果已为各类设计部门所采用。
  解放前测站水文资料刊布成册,仅保存实测记录。解放后甬江水文资料(内含姚江水文资料)根据水利部规定,全国以统一的水文年鉴刊印,甬江流域属浙闽台地区分册。水文资料在各测站将原始资料进行一次计算、两次较对的基础上,送宁波市(地区)站审核。年终由市站组织汇审。汇审结束后由市站将各项整编成果打印成表,再由浙江省水文总站集中汇审,各整编表数字错误率小于1/20000,才符合刊印要求复印。1989年以后,水文资料实行电子计算机整编和储存,有效地减少人为造成的错误。各站原始资料记录每年上交浙
  江省水文总站(1997年改为省水文勘测局)资料库统一保管。

知识出处

姚江志

《姚江志》

出版者: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自然界的姚江和人类作用于姚江的各种活动及业绩,反映了江河同经济、文化的关系。本书资料翔实,叙述精当,具有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全面地、客观地反映了姚江流域相关县市区十几年来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