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洪涝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姚江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06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洪涝灾
分类号: P429
页数: 8
页码: 40-47
摘要: 本节记述了余姚市从晋朝到新中国成立后发生的洪涝灾害介绍。
关键词: 洪涝灾害 气象灾害 余姚市

内容


  大兴四年(321年)七月,大雨。饥。
  唐
  开元十七年(729年)八月,大水。
  太和四年(830年)大水害稼。
  太和五年(831年)大水害稼。
  宋
  明道二年(1033年)八月,大水漂没民舍。
  景祐四年(1037年)八月,大水。
  元符二年(1099年)十月朔,江河水溢,高丈余,有声。数日乃止。
  绍兴元年(1131年)十月乙酉大水。*
  绍兴十八年(1148年)八月大水害稼。
  隆兴元年(1163年)八月大风大水。饥。
  乾道元年(1165年)正月至四月霪雨。大疫。
  乾道八年(1172年)五月大风雨,漂没民居、损稼禾。
  淳熙五年(1178年)秋大水,飓风驾海潮害稼。*
  淳熙八年(1181年)五月,大水漂没民居,田稼尽腐。大饥。
  淳熙十一年(1184年)七月壬辰,风雨,山水暴出浸民市。*
  绍熙四年(1193年)四月霖雨至于五月。坏圩田,害蚕、麦、蔬、稑。大饥。
  嘉定二年(1209年)夏,大水坏田庐、害稼穑。
  嘉定四年(1211年)七月辛酉,大水圮田庐,人多溺死。*
  嘉定九年(1216年)大水。
  淳祐二年(1242年)大水。
  咸淳八年(1272年)八月大水。
  元
  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秋,大水伤人民坏庐舍。*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大水。*
  至大三年(1310年)三月,大雨水害稼。
  明
  天顺四年(1460年)四月、五月,阴雨连绵,江河泛溢,麦禾俱伤。*
  成化九年(1473年)水溢坏田庐。
  成化十七年(1481年)大水。饥。
  成化十八年(1482年)大水。饥。
  成化十九年(1483年)大水。饥。
  弘治十一年(1498年)大风雨。水涌高三、四尺。灾、饥。
  正德五年(1510年)大水。饥。
  正德七年(1512年)七月十九日,大水。天将曙,海溢堤决,漂没庐舍人畜。大饥。
  嘉靖六年(1527年)春、夏大水。春花无收。大饥。
  嘉靖十年(1531年)八月,大水。
  嘉靖十九年(1540年)秋,大水。
  嘉靖四十年(1561年)秋,涝。
  万历十九年(1591年)七月,大风雨。*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秋,大水伤稼。民多淹死。*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秋,大水,漂没民舍无数。*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六月望,雨甚。水溢至二十日始退,二十八日雨复淫注。越月初二日乃已。南亩之实尽。*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七月,大水坏庐舍。溺死者甚众。*
  天启二年(1622年)十二月,大水。*
  天启七年(1627年)七月,大水。
  崇祯七年(1634年)八月,大水。
  清
  顺治十二年(1655年)夏,大风雨害稼。*
  康熙三年(1664年)八月,大水。
  康熙四年(1665年)七月,霪雨。飓风大作。*
  康熙八年(1669年)秋,大水,一夕平地高数尺。*
  康熙二十年(1681年)四月至五月,霪雨,禾稼尽淹死。*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七、八月,大风雨,山洪暴发,崩决涌江水者千计。平地水高丈余。漂溺民居无算。禾稼无收。大饥。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九月,大水。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上虞孔家(闸)、二都白马湖东霪雨连日,汪洋一片。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大水。*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正月十四日夜地震,北乡大水。*
  雍正三年(1725年)七月十八日大雨,海水溢。*
  乾隆十二年(1747年)大水。
  乾隆十九年(1754年)大水。(慈溪)七月大水。八月大雨山水暴涨。*
  乾隆二十年(1755年)大水。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秋,大雨三昼夜,山水暴出。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八月,大水,大风潮。*
  嘉庆九年(1804年)春,雨伤稼禾。米价腾涌。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二十三日,大风雨。新、嵊山洪暴发,上虞梁湖后郭堤决。水及邑(余姚)境。晚禾尽没。
  道光三年(1832年)七月初八日大雨,水平地高数尺。害禾稼木棉。八月初四、五日复大雨。水。岁饥捐赈。
  道光十一年(1831年)夏,霪雨害稼。秋,大水。
  道光十五年(1835年)七月,大风雨,坏塘堤,没庐舍,溺死沿海人畜无算。
  道光十七年(1837年)七月二十四日大风雨,江河皆溢。*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八月,大水坏塘,漂没庐舍。*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七月,大水。八月,又大风雨,平地水高七至八尺。晚禾受害。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正月十一大雷雨,十二日大风,十四日大雨雪。*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芒种后,大雨积旬,川泽皆满,平地水高三尺。饥民泛舟乞食往来如织。
  道光三十年(1850年)八月,新、嵊山洪暴发,决上虞后郭堤,(余姚)县境被水。(八月十二日夕雨至十六日,后郭塘圮。阖境被水。)上虞丰惠城中水深六七尺。岁饥,斗米五百钱。
  同治元年(1862年)七月十一日(慈溪)海晏乡大水,八月二十一日大水坏民房、田禾无数。*
  同治四年(1865年)闰五月上旬,大水。
  光绪九年(1883年)七月,大风雨。海溢。双雁山洪暴发。
  光绪十年(1884年)秋,八月大水。
  光绪十四年(1888年)八月二十三日, (余姚)东北诸乡流洪。禾棉
  皆损。
  光绪十五年(1889年)七月二十七日。大雨,山洪暴发,冲决堤塘,坏庐舍无算。八月至十月霪雨。
  光绪十六年(1890年)六月,大水。*
  宣统元年(1909年)水灾烂秧。七、八月暴雨成灾。*
  宣统二年(1910年)闰六月十六日,台风夹雨,大水。房屋有被风卷去者。人畜有淹死。*
  宣统三年(1911年)八月,霪雨。木棉歉收。*
  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大水害稼。*
  民国10年(1921年)8月中旬,狂风骤雨,山洪暴发,决堤漂庐。*
  民国11年(1922年)8月6日至9月11日,上虞连续四次大水。……梁湖、永徐一带一片汪洋。
  民国15年(1926年)从黄梅季节开始到白露间连发4次大水,淹禾棉、民舍。*
  民国22年(1933年)9月18日狂风大雨,山洪暴发,海潮袭堤。
  民国24年(1935年)6月至7月雨水不绝。洪水成涝。余姚候青门外一度成为泽国。
  民国34年(1945年)狂风暴雨,拔树倒屋,淹没田庄。
  民国35年(1946年)9月13日、21日、25日暴雨。
  民国37年(1948年)7月9日、10日,霪雨成灾。山洪暴发。河水泛滥。余姚凤亭、彭泾两乡一片汪洋。
  1949年9月慈溪连降暴雨,川泽皆满,姚江排涝,内外顶托,内涝严重。山南地区19万亩土地受淹。庄桥镇街上积水深30~40厘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余姚水灾。棉花损失六成,晚稻损失二成。
  1951年8月20日上虞暴雨。丰惠、下管山洪暴发。丰惠区2/3被淹。受淹面积3.144万亩。
  1952年,余姚5月18~19日,雨66.9毫米,农田受淹5万亩;5月21~23日再雨70.9毫米,受淹8.4万亩;5月26~31日再雨138.3毫米,受淹10.8万亩。城南区燕窝乡山洪暴发,毁田、房屋、桥梁。粮食减产。慈溪5
  月18~19日降水109.3毫米,受淹6.5万亩。部分夏作无收。7月17~22日连降暴雨,受淹3.5万亩。粮食减产。
  1954年5月起余姚6次大水。5月中旬大水淹田16万亩。6月18日姚江(丈亭)水位达431厘米。慈溪7月29~30日,降雨125.2毫米,受淹4.5万亩。
  1956年,余姚5月7日暴雨,日雨量79.3毫米。姚江两岸堤防多处冲决。2.1万亩农田受淹4天。是年7月8日暴风雨,临山等24个乡镇受灾。房屋坍塌,人有伤亡。粮食遭损。是年8月1日,台风过境。梁弄站雨量263.8毫米。丈亭姚江水位432厘米。咸潮倒灌,城南、城北江塘漫顶。东部江堤倒塌,受咸5.7万多亩。受淹17万亩。死22人,伤595人。倒房1万3千多间。稻棉竹木遭损严重。是年9月19日至20日暴雨,余姚全县平均雨量121.5毫米。山洪暴发。溪塘缺口。有小山塘、小水闸失事。36个乡13.6万亩农田受淹。9月25日,前次暴雨积水尚未退尽又降雨80.8毫米。21个乡再度受淹,达6万多亩。慈溪9月19~21日,多次暴雨,降水129.9毫米。4.95万亩土地受淹2天。
  1959年9月4日暴雨,余姚平均雨量144.7毫米。山区达200毫米以上。山洪暴发。姚江(余姚)水位435厘米。水毁车厩等2座水库及山塘、溪坎等。农田近30万亩受淹,粮棉减产。9月10~12日又降暴雨,平均雨量108毫米。姚江(余姚)水位迅即上涨至417厘米。8.3万亩农田再度受淹。慈溪9月4~5日降雨119.2毫米,部分农田受淹。
  1961年4次大水。10月3~5日降雨153.1毫米。山区山洪暴发。溪坝溃决、山林破坏。3人死亡。27万亩农田受淹。
  1962年,余姚9月3日晚起因14号台风连续3天特大暴雨。平均雨量524毫米,百丈岗水库雨量674.2毫米。姚江(余姚)水位480厘米(通济桥西老县府门口水位尺513厘米)。城南、城北平地水深1.5~2米,一片汪洋。54万亩农田受淹10余天。山区1520余处山洪暴发。水利工程多处被毁坏。11人死亡。损失极其严重。慈溪9月初因14号台风全县普遍降水300毫米以上,最大为长溪水库414毫米。内河水位猛升。平原低洼地区水深及胸。约30万亩农田受淹。毁损水利工程及民房。粮棉、竹木、原盐等都遭受重大损失。死1人,伤3人。
  1963年,慈溪7月4日长溪水库一带2小时内降雨160.3毫米。山洪暴发,冲毁山塘1座及一些山地。部分农田受淹。死亡1人。余姚9月11日后半夜起台风带来暴雨,三天总雨量329.6毫米。全县716个村庄进水,死3
  人,倒房93间。23.1万亩农田受淹。丈亭、陆埠、城南、城北17.27万亩受淹4~5天,其中2万多亩达6天。慈溪9月11~13日,受12号台风影响,降水252.1毫米。山洪毁水利、交通设施。土地3.4万亩受淹。粮、棉、盐损失。
  1973年5月、6月间慈溪三次大暴雨。降雨213毫米。21万亩棉花受灾。
  1977年8月21~23日,余姚全县降雨189毫米。最大降雨为邵岙水库,达376.6毫米。211处山洪暴发。姚江水位(余姚)417厘米,322个村庄被水围困,淹死2人,伤70人。26.1万亩农田受淹。粮食遭损。慈溪8月21~22日发生水灾。降水250毫米。26.3万亩农田受淹3~4天。房屋530间倒塌。水利、交通设施多处受损。
  1979年8月23~26日,10号台风影响。风力9~10级。降雨204毫米。最大为大横山水库,降雨499毫米。20.97万亩农田受淹,2人死亡,12人重伤。粮食严重减产。慈溪8月20~26日受10号台风影响。棉花、原盐遭损失。85.6公里海塘有88%遭受不同程度破坏。水利设施、民房等均遭损坏。
  1980年6月23日,余姚暴雨。大池墩水库45分钟降雨103毫米。10余处山洪暴发。10余处溪塘、水闸毁坏。6月27日12时后,余姚全县遭暴雨风袭击。阵风达12级,暴雨夹带冰雹,作物多被损。洪涝面积39.5万亩。伤15人。房屋倒塌、电杆折断、船只沉没。
  1981年8月31日下午起14号台风开始影响。阵风10级以上。平原降雨150~200毫米,山区降雨400~600毫米。286处山洪暴发。余姚洪涝面积59.4万亩,成灾29.96万亩。粮棉减产,竹木遭损。倒房572间。22人受伤。
  1983年6月30日,余姚暴雨。洪涝面积12.13万亩。死亡1人。慈溪5月27日至7月8日的53天中,雨天44天,其中3次暴雨。累计降水671.7毫米。12万亩农田受淹。7月12日,中、西部地区大暴雨。梅湖水库上游山洪暴发。民房倒塌。6.99万亩农田受淹。
  1984年6月13日,余姚暴雨。雨量160~170毫米。洪涝面积30.53万亩,其中3.9万亩基本无收。房屋倒坍137间,死亡1人。1.36万人受灾。慈溪6月13~14日普降暴雨。降水120~145毫米。江河水位猛升。13.4万亩农田受淹。民房倒塌。1座山塘被冲毁。
  1985年9月21日,余姚陆埠地区暴雨。黄土岭雨量站日雨量达240毫米。陆埠水库水位29.31米。慈溪9月19日彭东乡突降暴雨。降水100多毫米。有水利、交通设施受损。部分农田受淹。
  1986年6月22~23日慈溪普降暴雨。平均降水80~100毫米。1万多亩
  农田受淹。9月8日至13日,受12号台风影响,余姚平均雨量249毫米。黄土岭402毫米。姚江水位(余姚)433厘米。30万亩农田受淹。交通、水利设施受损。慈溪9月9~13日连续降雨4天。降水150~200毫米。6.16万亩农田受淹。粮棉减产损失。
  1987年9月8~12日,12号台风影响。余姚全市平均降雨249毫米。黄土岭雨量402毫米。姚江水位(余姚)433厘米。30万亩农田受淹。“9.12”洪涝灾害经济损失较大。慈溪9月9~13日受12号台风影响,降水约200毫米,局部地区264.9毫米。6.16万亩农田受淹。粮、棉遭受损失。
  1988年6月19~21日,余姚全市连降大雨。3天降雨量146.5毫米。姚江水位4.2米。农田受淹18.64万亩。7月29日晚至30日,受东风波影响,余姚全市普降暴雨,10小时内平均雨量100毫米以上。四明山区高达318毫米。山洪暴发,死亡2人,重伤2人。房坍桥塌路断,农田受淹。8月7日晚又受7号台风正面袭击。风力12级以上。过程雨量100毫米以上。山区局部大暴雨。山洪暴发,拔树倒房。23人死亡,19人重伤。稻、棉受灾,经济损失严重。
  1989年8月21~23日,因受东海海面云团影响,连降暴雨。余姚平均降雨量200毫米以上。最大为马渚地区为337毫米。23日上午姚江水位4.33米。全市17座百万方以上水库其中12座超过警戒水位。稻田26万亩受淹,其中19万亩受淹3~4天。棉地7.5万亩受淹,其中2.15万亩没顶。冲毁桥梁、渠道、田坎和小山塘,损失重大。9月13日凌晨起受21号台风影响普降暴雨。到13日晚上9时,全市平均雨量119.7毫米,陆埠地区达246毫米。15处山洪暴发。水位猛涨。14日姚江水位4.34米。10万多亩水稻在“8.22”洪灾后再次受淹。3.5万亩棉地受淹。房屋、物资、道路、江塘受损。60多家企业厂房进水被迫停产或半停产。损失重大。慈溪8月17~24日连续8天暴雨。全市平均雨量222.7毫米。16万亩农田受淹。冲毁道路、桥梁、山塘水库,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2000年9月11日开始余姚受“桑美”台风影响。12日全市普降大雨。13~14日暴雨,局部地区大暴雨。3天全市平均雨量240毫米。夏家岭雨量站达749毫米。四明湖流域面雨量440毫米。降水强度达50年一遇。姚江(余姚)水位达4.65米。洪、涝造成山区溪道冲毁,部分山塘水库出现险情,山体滑坡;沿海海塘损失石方11万方,土塘裸露;平原江、浦堤塘决口,多处水闸、泵站、桥梁毁坏,农田受淹,其中5.1万亩绝收,7个集镇进水,500多家工矿企业停产,6万多人受灾。全市直接经济损失达2.1亿元。

知识出处

姚江志

《姚江志》

出版者: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自然界的姚江和人类作用于姚江的各种活动及业绩,反映了江河同经济、文化的关系。本书资料翔实,叙述精当,具有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全面地、客观地反映了姚江流域相关县市区十几年来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