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土壤 植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姚江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05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土壤 植被
分类号: S151
页数: 2
页码: 5-10
摘要: 本节记述了余姚市土壤的形成和植被分布情况。
关键词: 土壤 形成 余姚市

内容

一、土壤
  姚江流域土壤成因受地质构造和第四纪地貌所控制。域内共有红壤、黄壤、盐土、水稻土、湖土和岩性土6个土类。南部山区为红壤土类,沙性大,通透性好。中部姚江平原成土母质为浅海、湖沼沉积物,属湖土类。南、北土壤为沙性,通透性好。东、西呈粘性,其中,东部因地下水位高和表层浅,故粘性大;西部因地下水位低和表土疏松,故通透性好。山前河谷到滨海为水稻土类,大多系第四纪冲积、洪积、湖泊相和海陆交互性沉积物,多重壤土,部分轻壤土,颗粒匀细,粉砂质,呈微酸性。北部滨海平原多为盐土类,系北部沿海一带海相沉积物,形成时间短,主要是盐白地和少量轻、中、重咸沙土,颗粒细小均匀粉质土。
  二、植被
  1.分布概况
  姚江流域的植被与地形、土壤有较密切的关联。滨海平原、姚江平原和山区各具特点。
  (1)滨海平原。滨海平原成陆时间短,盐碱严重。自然植被以耐盐碱的草本植物为主。未垦地上分布有芦苇、咸菁及蒿草等。人工植被以棉花、油菜、蔬菜、瓜果等为主。
  (2)姚江平原。农田人工植被以二熟制作物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后,推广麦(油菜、绿肥)、稻、稻三熟制,冬闲田减少,复种指数提高,植被的季节性变化明显。在村庄、河流、道路两旁栽有落叶阔叶林木。
  (3)山地丘陵。以天然林与人工林混合分布。近年来人工林在不断扩大,森林覆盖率约占宜林面积的80%,幼林的比例较大。主要的植被类型有:马尾松林、杉木林、黄山松林、亚热带竹林、常绿落叶阔叶林和灌木草丛。海拔200米以下低丘红壤,大部分为人工林,为松、茶、竹、杨梅等用材林和经济林。自然植被以栎、杜鹃等为主。海拔200~500米高、中丘黄、红壤多数为自然植被,以常绿针叶林(松、杉)、落叶阔叶林(檫、栎、枫)、常绿阔叶林(青冈、木荷)及灌木(杜鹃)等四类为主。海拔500~600米低山黄壤,以针叶、阔叶、灌木等混交林为主。
  2.主栽品种
  (1)春兰。又名瓯兰、草兰(C.virescens),兰科,多年生常绿草本。姚江流域南部山地盛产兰,犹以余姚为最。余姚西南姚江沿岸古盛产兰蕙。故该段姚江又被称为蕙江。其南有高庙山,所产春兰“龙字”、“十圆”等为兰中极品。
  (2)杜鹃。又名映山红、满山红(Rhododendron simsis),杜鹃花科。耐寒怕热,喜酸性、疏松土壤。山区分布广。现被定为余姚市花。
  (3)红枫。种名紫红叶鸡爪槭(Acer palmatum var.atropureum),槭树科。喜温暖、湿润、半阴环境和疏松、肥沃的土壤。南部山区盛产。
  (4)毛竹(Phllostachys pubescens)。喜光,浅根系,根系发达。喜温暖湿润,不耐涝。要求疏松、肥沃土壤。是南部山区的主要经济植物之一。
  (5)广玉兰。种名荷花玉兰,又名洋玉兰(Magnolia grandiflflora),木兰科。喜温暖湿润和光照充足的环境。要求酸性、肥沃、深厚且排水良好的土壤。域内多有种植。现为余姚市树。
  (6)杨梅(Myrica rubra)。杨梅科,耐荫,忌强日照。耐瘠薄,要求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姚江北余姚、慈溪山区盛产优质荸荠种杨梅,誉满遐迩。余姚马渚、上虞两地产水晶白杨梅亦富有盛誉。
  (7)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在红壤、石砾、沙土均能成活,是荒山造林的首选树种。山区广有种植。
  (8)杉(Cunninghamia lancedata)。喜温、湿,耐荫。要求土壤肥沃、疏松。是分布广的主要用材植物。
  (9)茶(Camellia sinensis)。喜温暖、湿润。耐荫,而不耐旱、涝、寒、碱以及瘠薄。低山地广为种植,是山区群众传统经济来源之一。
  (10)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喜温暖、光照。宜生长于土厚、湿润肥沃的土壤。

知识出处

姚江志

《姚江志》

出版者: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自然界的姚江和人类作用于姚江的各种活动及业绩,反映了江河同经济、文化的关系。本书资料翔实,叙述精当,具有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全面地、客观地反映了姚江流域相关县市区十几年来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