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姚江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053
颗粒名称:
页数: 4

内容

姚江平原位于浙江省宁绍平原东部,北濒杭州湾,南倚四明山,东临大海。流域面积3008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2041平方公里,山地丘陵面积967平方公里,流域内分属上虞市、余姚市、慈溪市和宁波市的江北区、镇海区及鄞州区。姚江平原是全新世海侵海退以后新形成的一块平原,距今只有几千年的历史,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十分适宜人类居住。1973年河姆渡遗址发掘表明,在距今7000年前,原始先民已在现在姚江下游的河姆渡一带活动,他们砍伐树木,建成一排排底下架空的干栏式建筑;在湖滨开辟农田,种植水稻;制作独木舟,游弋于江河湖沼,捕鱼采菱;过着饭稻羹鱼的生活,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这有力地说明,姚江如同长江、黄河,共为中华民族远古文化的摇篮。
  姚江是该流域内最大的一条河流,全长107公里,自西向东横贯整个平原,至宁波三江口入甬江后再入海。历史上姚江对两岸人民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提供了丰富的生产生活用水。有史以来,姚江平原一直是粮食丰产区,种植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充裕的水资源保障了水稻生产的需要。二是提供了丰富的水产资源。姚江原是感潮河流,淡水、海水交互,十分有利水生动物的繁育生存。据《余姚市志》记载,1949年,余姚县捕捞水产品达2500吨,是猪、牛、羊肉产品的2倍,其中,姚江内河湖泊捕捞的淡水产品为550吨,占20%以上,而实际捕捞量则远不止此。古越人素有膳食水产的习俗,亦有捕鱼捉虾之本领,余姚老话说:“笃螺蛳过(老)酒,阎王小鬼不肯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姚江平原人们的生活特点。三是提供了航运交通条件,拓展了姚江平原和外界的联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水上航运是姚江平原人民主要的交通方式,姚江是杭州——绍兴——宁波黄金水道的必经之处。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为鄞县令,他卸任时乘船返京,途经余姚时留下了“山如碧浪翻江去,水似青天照眼明”的诗句。20世纪30年代水运最盛时期,余姚镇开往县内各集镇和外埠的客船航线有36条,每天往来的航船达116艘。到20世纪80年代初,余姚全县的水运货量仍保持在250万吨以上。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公路、铁路运输主宰了营运市场,水运才逐步淡出。
  姚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水产品资源保障了人民基本生产、生活的需要,地灵而后人杰,几百年来,优秀人才不断涌现,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医学家、金融家、实业家层出不穷,尤其在晚明到清初的200年间,先后出现了王阳明、黄宗羲两位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享有崇高声誉的大师级人物,他们的学术思想被后人尊为“姚江学派”,在文化渊薮、学派纷呈的中国,以一条江河名称来命名某个学派是非常罕见的,这是对先哲,也是对姚江最美的赞誉和评价。
  20世纪最后20年是姚江平原发展变化最大、最快的20年。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建设大潮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大地上兴起,姚江儿女抢抓机遇,拼搏而上,取得了丰硕的经济成果,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经济发展、人口集聚、城镇扩大,导致了水资源供补关系的变化,姚江流域的水资源分解为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灌溉用水、生态环境用水的多元用水格局。由于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姚江及其多数支流成为生活废水和工业污水的排放场所,致使水质下降,污染严重。20世纪90年代后期,各级政府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加强了水环境治理,姚江遭污染的现象逐渐得到舒缓,历经磨难的母亲河又重新萌发了生机和活力。21世纪是一个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世纪,保护好环境,特别是保护好水资源对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总体上看,姚江流域的水资源并不富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和集镇的人口大量增加,水的需求量特别是优质水的需求量将大幅增长。各种工业新区、产业园区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也将会提出更多、更好的供水需求。因此,水资源紧张的状况将长期存在。根据余姚市新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城镇供水水源规划》,至2010年,城乡居民生活和重要工业需要的工类、Ⅱ类优质水将达到1.58亿立方米,农业和一般产业用水达到1.93亿立方米,生态环境和其他用水达到0.41亿立方米,总需水量达到3.92亿立方米。那时即使建成双溪口水库、西岙水库并扩大向家弄等4座小型水库的库容,新增0.5亿立方米优质水,也将缺水0.5亿立方米左右,整个姚江流域都会因为缺水而严重地影响人民生活并制约经济发展。与此同时,无节制的生活、生产用水所造成的水资源浪费行为还屡见不鲜,大量地向河源倾倒生产、生活垃圾,甚至有毒物质的恶劣现象尚未杜绝。为此,有识之士提出了向曹娥江、富春江引水的方案,并建议政府采用法律的、行政的,甚至乡规民约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的多种手段,重视水资源、水环境的保护工作,充分发挥姚江河网的调蓄功能和循环用水功能,在全社会树立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的新观念。保护水资源、保护姚江,仍然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全社会、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姚江平原是一块有着悠久历史的土地,7000年前,我们的祖先曾经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河姆渡文化,今天,河姆渡的后人正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与时俱进,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建设更高层次的小康社会。姚江儿女是伟大的儿女,是无愧时代的俊杰,只要我们同心同德,齐心合力,坚持不懈地开展治理水环境、保护母亲河这项工作,“山如碧浪翻江去,水似青天照眼明”的美丽姚江一定会重现在人们的眼前。
  政协办公室和政协农经委的同志为保护水资源、保护姚江母亲河,不辞劳苦,调查研究,查阅资料,相互切磋,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写成《姚江志》一书,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是为序。
  魏新友
  2003年10月

知识出处

姚江志

《姚江志》

出版者: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自然界的姚江和人类作用于姚江的各种活动及业绩,反映了江河同经济、文化的关系。本书资料翔实,叙述精当,具有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全面地、客观地反映了姚江流域相关县市区十几年来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