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曹娥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3》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031
颗粒名称: 小曹娥镇
分类号: K925.5
页数: 4
页码: 290-293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小曹娥镇2012年工贸经济稳中有升、现代农业持续发展和城建建设卓有成效等情况。
关键词: 余姚市 小曹娥镇 经济

内容

【概况】
  2012年,小曹娥镇有常住人口35061人,其中本地户籍28789人,有耕地1648.2公顷。全年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140.55亿元,财政总收入3.13亿元,其中税收收入2.55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998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6956元,比上年增长14%。
  【工贸经济稳中有升】
  有效投入项目建设。共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8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4个,投入资金6.8亿元,增长18.3%;其中工业固定资产项目17个,1000万元以上建设项目13个,500万元以上项目4个。实现工业固定资产投入5.2亿元,增长17.1%。
  招商引资扎实推进。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建立完善招商计划倒逼、政策奖励、队伍运行、责任落实、活动对接等五项机制,全年实到外资201.5万美元,实到内资1.42亿元,其中宁波市外内资9520万元,浙商姚商回归5900万元。签订投资意向项目20个,注册项目13个。其中向市经济开发区推荐的年产50万吨、高档无菌布和网布生产项目,总投资达2.98亿美元,协议引进合同外资1亿美元。
  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增加研发投入,加强创牌意识,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高新技术产值41亿元,新产品产值35.1亿元,完成工业技改投入4.5亿元,完成科技经费投入1.3亿元。列入新产品试产计划14个,全年共申报专利572项,专利授权349项,均创历史新高。
  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原有基础上,利用区位优势发展第三产业,重点抓好主动承接滨海新城生产生活配套服务,培育完善金额商贸,发展零售消费、文化休闲等。全年实现商贸企业销售1.09亿元,增长24%。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镇工业已形成化工、冶炼、电器电机、纺织、食品、电镀等六大支柱产业。实体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巩固。全年工业总产值135.5亿元,增长15.1%,34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110.7亿元,销售收入103亿元,利润3.9亿元。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19家,比上年增加2家,其中世茂铜业年产值达40.8亿元。
  【现代农业持续发展】
  调整种植结构。组织实施以“冬春菜+辣椒”、“菜+瓜+豆”、“雪菜+长豇豆”、“菜+抗虫棉+矮刀豆”、“西兰花+豆类+西瓜”等高效生态种植布局,分别种植榨菜、雪菜、西兰花、棉花、辣椒、毛豆、黄瓜、刀豆、长豇豆、秋菜等10大主作物,全年复种面积4757.3公顷,复种指数达279.2%。实现农业总产值5.05亿元,增长12%。
  开展科技兴农。开展新型农民技术培训,培训人数达615人,印发农业科技信息8期计2600余份。通过农技培训、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高效生态和无公害综合防治新技术、万元亩值模式等相关活动,提高农民种植技术水平。选推市级“315”基地1个,现代种子种苗建设基地1个,设施农业建设基地2个,生态循环农业综合利用基地1个,资源化利用基地1个。做好农业政策性保险、气象、农技110等服务工作,农业“三位一体”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继续推广新式农机具引进工作,共引进各类新型农机具206台,申报农机专业合作社2家。
  提升农业产业规模。全镇12家榨菜企业实现产值3亿元,收购鲜头榨菜4.9万吨。拥有宁波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新增1家。国家级无公害基地17家,新增3家;宁波市产业化基地3家;宁波市菜篮子基地2家。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00.8公顷;引进实验示范新品种22个,其中初选应用6个。农村新型合作经济体系不断壮大,全镇依法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33家,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的农产品达1万余吨,产值达4500余万元。全镇100余位农民经纪人实现各类销售农产品3700万元。农业企业技改投入1300万元,加工能力、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检控并重发展畜牧生产。全镇畜牧业总产值10003万元。38家规模畜禽养殖场全年饲养生猪83525头,肥猪出栏45833头,年未存栏37692头;羊饲养量6816只,年未存栏3641只;家畜饲养量294709羽。对畜牧重大疫病防控时刻不曾放松。
  推进林特渔业水产工作。完成海塘防护林带补缺植绿、除草除虫施肥等工作,加强对五塘江、朗海公路地段绿化补缺养护,做好各级森林创建工作。全镇拥有省级绿化示范村2个,宁波级绿化示范村7个、宁波市森林村庄3个,新创建宁波市森林村庄2个。曹一村葡萄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宁波市百家精品果园,“瑞晶牌”翠冠蜜梨被评为省银奖,“美人指”葡萄被评为浙江银奖、“里扎马特”葡萄被评为省优质奖;全镇53.4公顷蜜梨,平均亩产3000千克,亩值10000元;46.7公顷葡萄平均亩产3000千克,亩值9500元,林业总收入1465万元。东超渔业自2004年始,投资6000余万元开展微咸性海涂水库全过程生态养殖,被命名为省水产养殖标准化示范基地。
  【城建建设卓有成效】
  完善城镇规划。构建“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配套完善,相互融合明显,品位特色彰显”的城镇发展新规划。主动对接滨海新城规划,抓好镇总体规划修编、集镇控详规划、商贸规划、生活污水管网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设计方案已经初步形成。
  加强城镇建设。推进城镇建三年行动计划,按照“建新改老”的思路,推进集镇新区核心区块建设,逐步拉开城镇框架,完善提升集镇主干道路网络。启动总投资8800万元的一号公路建设,总投资950万元的朗海至滨海抢险公路三期建设工程,总投资118万元的滨海至建民环镇公路建设,朗海至慈溪建塘公路改造工程均已完成并全线通车。投资228万元开工建设人和至九塘公路。曹娥村、朗海村的农民多层公寓项目建设已进入工程实施阶段。全年村道硬化38000平方米,路灯安装674盏,绿化种植6774棵。
  规范城镇秩序。推进集镇重点区域环境秩序整治,规范商业街乱摆乱放行为,实施乡横江公园改造工程,实施集镇街景“美化工程”,提升集镇形象。同时,加强违法用地、违章建筑整治。
  【生态环保不断优化】
  完成水环境整治“五大项目”建设。即总投资1500万元的宁波水环境建设示范镇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500万元的全国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工程,总投资300万元市二期河道疏浚清淤工程,总投资520万元的宁波市水环境整治示范村项目工程,总投资200万元四项“一事一议”工程全面建成投用。
  强化污染源头防控。加大节能减排工作的力度,开展电镀园区专项提升整治,完成车间整治286个,原地提升255个,淘汰手工电镀线46条,自动化率达99%,关停车间31个,建造和改善中水回用设施5座,日处理总水量1650吨,中水回用率达50%以上。年新鲜用水量从原来的160万吨下降到78万吨,20家电镀企业全部通过市清洁审核。完成废旧塑料加工行业专项整治,关闭13家废旧塑料加工企业。淘汰S7变压器,开展有序用电工作。同时,大力推进外来务工人员居住区整治,榨菜污水专项整治和食品安全百日整治,获宁波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整治百日行动先进集体。开展菜类经营大户集中定点腌制,实行榨菜腌制废水管网排污和集中装运。全镇12家榨菜企业腌制废水全部接入污水管网,对27家畜禽养殖场进行干湿分离无害化处理改造。
  强化环卫常态管理。以“环境卫生提升”为目标,巩固省卫生镇创建成果,围绕“四定四有”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模式,提高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建设。对全镇280条河道,配备专职河道保洁员,并实行监督员日常监督,专管员每月检查,办公室按季验收,提升常态保洁效果。
  强化美丽乡村建设。围绕“打造美丽乡村,巩固幸福家园”的建设,加快中心村培育,开展村庄整治,改善人居环境。省卫生村创建100%,全镇已有宁波市全面小康示范村、宁波市水环境整治示范村各5个,宁波市村庄整治村创建和余姚市小康新农村创建实现全覆盖。
  【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教卫事业不断发展。加大教育基础投入,开工建设总投资达8000万元镇中心小学迁建工程,镇中学拔河基地建设即将竣工,曹娥小学食堂及场地改造工程已建成投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镇中小学教师有110人次获奖,其中毛姚伟获宁波市教坛新秀一等奖。学校教育显特色,镇中心小学以孝德教育被命名为省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持续稳定低生育水平,计划生育率97.88%,累计605人享受计生奖励及48人享受特殊奖励。做好食品药品监管等工作,成功创建为宁波市食品药品安全示范镇。
  开通公交更加便捷。协调开通余姚北站530、西站535公交线路,泗门小曹娥区域公交303线、303东延伸线,方便群众出行。
  文体事业欣欣向荣。加强文体基础设施投入,举办第四届全民运动会和第十届“曹娥之声”文艺演出。通过省体育强镇的复评。镇拔河队多次参加市级以上的比赛,均获好成绩。提升“孝文化”品牌,承办省首届“孝文化进学校”启动仪式。先后建成孝德广场3个,文化长廊2230余平方米,开设“孝德讲堂”5个,镇图书馆藏书达12000余册。挖掘沈彩连等见义勇为一批道德先进人物,通过省文明镇现场考评。
  人武工作持续发展。全年输送兵源16名,做好“八一”建军节和春节走访慰问等工作,开展拥军优属工作,对重点优抚对象、现役军人、困难军人家庭进行走访慰问,共发放慰问金及物资5.1万余元,被评为宁波市征兵工作先进集体。
  【社会保障有效推进】
  完成养殖保险参保7633人,失业保险参保4811人,工伤保险参保6817人,医疗保险参保5895人,生育保险参保5633人,超额完成扩面任务。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参保人数累计7407人。推进“城乡居民乐业增收计划”,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通过加大就业指导力度,完善就业帮扶机制,帮助1880名劳动者实现再就业。做好困难群众的帮扶工作,提供临时生活补助237户,大病医疗救助139户,落实城乡低保对象219户,低保边缘户170户,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222人。帮助完成农村困难家庭危旧房改造27户,总建筑面积2575平方米,其中改建10户,修缮17户,补助资金21.25万元。对困难户临救、助学,全年累计救助困难户1200余户(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达1100余万元。
  【社会管理日益加强】
  落实“三前”工作机制,开展“四进一访一化解”活动,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25件,涉及调解金额433余万元,调解成功率99%。接收信访件48件,办结率100%。严厉打击“二抢一盗”、诈骗、吸毒等危害社会公众安全的各类刑事74起,行政(治安)案件56起。其中治安拘留47人,刑拘30人。特别是年度发生在镇区域内三起命案,件件都在第一时间告破。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重点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安全生产月”活动,获市安全生产示范乡镇称号。
  【政府职能不断提升】
  建设服务型政府。落实《小曹娥镇机关绩效评优实施意见》和机关干部“十联”制度,周二进村入企日制度,深入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提高服务素质能力,提升服务效能水平。
  建设阳光型政府。主动接受人大监督,接受人民群众和舆论监督,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的答复落实工作,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强应急管理,听取社情民意活动。健全招投标制度,规范招投标程序,全年组织实施工程项目招投标69项,交易金额达2.74亿元,通过“宁波市示范小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复评。村级三资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并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
  建设廉洁型政府。落实廉政责任制,严格财务审批,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工程审计、财务审核、廉政谈话诫勉等制度,培塑勤政、清廉的政风。强化审计监察,对4个村以及2个单位的财务进行审计,共审计金额8321万元,提出审计整改措施34条。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审计镇村级工程项目29个,送审金额达1884万元。狠抓作风转变,加强制度建设,政府的效能和形象不断提升。
  【党的建设持续加强】
  开展“三思三创”、创先争优和“进村入企入户”活动,通过召开社情民意恳谈会,听取民声,知民情、解民忧,党员干部作风进一步改进。注重年轻干部教育培养,形成“师徒结对、以老带新”、“上挂下炼、轮岗锻炼”、“定期交流、共同成长”三大机制。出台绩效评优制度,完善“十联”制度,每周二定为机关干部“进村入企入户”走访活动日,共走访农户6824户、企业177家,梳理各类意见建议1217条,收集各类问题900条。开展“四讲四比”活动,深化干部队伍建设。建设服务型党的基层组织;围绕“十八大”这一主题,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实施“七大提升行动”,完善“述职评议抓班子、项目管理促书记、绩效对帐督专线”的工作机制。深化“一区双进”活动,实行组团式、专业化、联动式服务。推进两新党组织区域活动中心建设,组建11家“两新”组织区域党建活动中心,12家党代表工作室,实现服务组织网络化、服务平台集约化、服务队伍多元化、服务机制长效化。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一岗双责”制度,强化领导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抓好作风建设,各项制度的具体落实,加强效能建设,提高工作效率。维护为民、高效良好形象,严肃查处党员违纪违法案件,认真办理纪检信访件。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加强,党的建设和创先争优协同推进,执政能力持续增强。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3

《余姚年鉴2013》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书系统记述了2013年余姚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况。采用分类编辑法,卷首设特载、概貌、大事记、专记,正文部分设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其中条目为主要的信息载体,卷末设有附录。

阅读

相关人物

周志培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