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3》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001
颗粒名称: 文化
分类号: G127
页数: 3
页码: 234-235
摘要: 本文概述了2012年余姚市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工作,包括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提升文化服务水平,壮大文化人才队伍,创作丰富的文艺精品,并保护历史文化遗存。
关键词: 余姚市 文化 发展

内容

【概况】
  2012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立足“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强市为战略目标,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为宗旨,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实现新的突破。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市级重点抓好以图书馆、文化馆、姚剧保护传承中心为主的公共文化中心建设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基层重点围绕阳光文化行动计划,做好设施的提升改造工作。年度朗霞街道创建为省文化强镇,三七市村创建为省级文化示范村,梁弄镇等3个乡镇创建为宁波市文化示范乡镇(街道),兰墅桥村等17个村(社区)创建为宁波市文化示范村(社区)。改造提升泗门镇、牟山镇、大岚镇等3个集镇综合文化中心,以及16个村(社区)文化宫。建成10家企业文化中心。乡镇(街道)公共图书分馆和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
  【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组织举办春节团拜会、“八星争辉”宁波市卫星城市试点镇文艺汇演暨元宵灯展、“我们的节日·端午”群众文化展演和传统小吃展示、中秋节戏曲晚会等特色文化活动,营造节日气氛。国庆期间,全市共开展90场次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参与人数超10万人次。
  重点文化活动和赛事。组织举办市第二届全民读书节、“格莱美杯”2012年市歌曲演唱大赛、新余姚人才艺大赛、市舞蹈精英大赛、第二届余慈姚剧演唱大赛、市超级戏迷(戏曲)大赛等活动,为广大百姓送上丰盛的文化大餐。各乡镇(街道)同时开展各具地域特色的品牌文化活动。
  【提升文化服务水平】
  市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单位改善服务、提升品质,做好免费开放接待工作。市文化馆全年接待群众15600人次。四明阁非遗展演馆共开展各类展演活动380余场次,免费开放受惠群众超5万人次,四明阁“天天有戏看”活动在《中国文化报》进行宣传。市图书馆接待读者17万余人次,个人外借图书36万余册次,举办各类读者活动27次。全民健身中心接待健身市民104.8万人次。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余姚博物馆、王阳明故居纪念馆等城区文物开放点共计接待参观人数110万人次。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和王阳明故居被评为“宁波市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获“浙江省2011年度博物馆免费开放最佳做法——最佳讲解导览服务奖”。公共文化服务提质拓面,全年共完成公共文化服务配送演出634场次,其中,“阳光文化直通车”配送演出331场次,由涉及5类演出团体的22个演出单位在全市135个配送点进行演出,宁波市“千场戏剧进农村”演出280场次,为有关部门和单位代办各类演出34场次。组织开展送电影下乡3396场。同时,继续抓好“周末文化”系列活动,活动内容不断丰富,服务触角不断延伸,直接受益群众达3万余人次。
  【壮大文化人才队伍】
  加强全市文化员、文化团队和文艺骨干等文化队伍建设。组织文化馆长、图书馆长和文化站长参加宁波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训班。举办全市村(社区)宣传文化员、基层文艺骨干业务培训班。推荐文化员、文化站长分别参加全国基层文化队伍示范性培训和全省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站长培训。全年共累计培训人数达350人次。同时,加强城乡业余文艺团队管理,组织文化馆、艺术剧院的专业老师与40支业余文艺团队开展“一对一”的结对帮扶活动。扶持培育58支示范性业余文艺团队。建成越剧名家王志萍工作室。
  【文艺精品创作成果丰硕】
  姚剧《五月杨梅红》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并赴杭州参加省优秀剧目展演;音乐作品骨笛与打击乐《梦幻中的河姆渡》和歌曲《高速时代》分别获省第十一届音乐新作演唱(演奏)大赛创作、表演双金奖和双银奖;小品《温暖》获宁波市第四届戏剧小品、小戏、曲艺比赛表演、创作双金奖;姚剧小戏《红玫瑰》获宁波市第四届戏剧小品、小戏、曲艺比赛表演银奖、创作铜奖;舞蹈《女兵》获宁波市社区舞蹈大奖赛银奖;艺术剧院倪乐辉获全国第二届笛子邀请赛专业组银奖,张琦、黄飞、叶奇芳等获省青年戏曲演员大赛三等奖。
  【历史文化遗存保护】
  开展历史文化保护,做好古籍普查和修复工作,加强库房规范化管理,共完成3000册古籍普查任务,完成钱币整理5000枚。实施全国文保单位黄宗羲墓和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群的保护规划编制。推进大运河申遗工程,完成“四有”记录档案和保护标志碑制作,配合乡镇和有关部门完成遗产点段的整治清理工作。制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的通知》,开展对全市古建筑文保单位、文保点、历史风貌建筑的安全检查。健全和稳定文物保护组织,聘请154名业余文保员,义务从事辖区内文化遗产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文物保护工程稳步有效推进,完成舜江楼、通济桥、汲修书屋、严氏宗祠、孝子祠堂、符氏宗祠、朱家大厅等维修工程。完成王阳明生平史迹陈列改造工程和河姆渡遗址二期展示设施整修工程。同时,继续开展田螺山遗址考古发掘工作。配合宁波考古所做好南宋右丞相史嵩之墓葬的挖掘和后续保护工作。
  【历史文化研究利用】
  筹建河姆渡文化学术研究中心。发挥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职能,编印完成第一期《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简讯》,召开第二期国际阳明学研讨会。依托国际博物馆日和中国文化遗产日,举办博物馆藏友座谈会、《姚江文博讲坛》、《名邦遗珍——余姚民间典藏系列展—青瓷特展》、“我心中的河姆渡”征文书画比赛等系列活动,召开“美丽与魅力同行——文化遗产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展示与推进会”。同时,举办“明清瓷器特展”、“未亡的恐龙——辽西古生物化石科普展”以及“余姚历史人物画展”等临时展览7个。开展“让历史告诉我们”、“阳光少年成长乐园”以及“河姆渡文化进校园”等主题社教活动,发挥历史文化的教育宣传功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余姚草编、余姚十番、车子灯、精武拳(械)技、大隐石雕等5个项目入选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余姚土布制作技艺应邀参加’2012中国(浙江)非遗博览会,木偶摔跤应邀参加第七届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暨省非遗进校园活动季开幕式展演。公布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出版《甬上风华——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余姚卷》和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余姚姚剧》。同时,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组织举办市宗祠文化研讨会。姚剧表演专业班编排青春版古装戏《白蛇前传》。
  【文化产业发展繁荣有序】
  加大文化市场监管力度。在加强日常监管的同时,做好元旦、春节、寒假及“两会”期间文化市场监管工作。围绕党的十八大安全保障工作,重点抓好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隐患集中排查行动、“扫黄打非”专项整治行动、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演出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印刷复制企业专项检查等专项整治,促使全市文化市场呈现健康繁荣、规范有序的良好态势。全年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1550人次,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单位2571家次,开展联合执法40余次,立案50起,共处罚款186800元。制订出台《关于继续深化农村文化市场监管工作的通知》,健全农村文化市场长效管理机制,中心镇全面成立文化市场执法中队。开展文化市场破解难题活动,重点做好城乡结合部的文化市场整治工作。同时,根据余姚文物古迹众多的实际,开创性地在梁弄镇成立省内首个农村文物监察中队。
  加强文化市场规范管理。规范审批,努力做好行政审批工作。全年共计受理各类审批服务事项190件,办结190件,按期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100%。共新设立文化经营单位89家,新增投资超过1.2亿元。全市文化市场年生产总值达45亿元。落实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发展民办博物馆、姚江书吧,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总投资4000万元的余姚市金桥奇石艺术馆和总投资5000万元的余姚市四明山书画院建成并对外开放。新增3家姚江书吧和2家农村出版物小连锁网店。由浙江河姆渡动漫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作的《嘻笑一家亲》和《动物行星大探险》总投入572万元,已开始播映。同时,做好对文化企业的服务工作。与市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协调,制订《余姚印刷包装企业保险统保方案》。加强与民生银行的合作,扩大对印刷企业的融资规模。优化服务,文化单位实力不断加强。体育彩票销售收入达1.42亿元。市新华书店通过主题促销、名家签售、流动供应、加盟连锁、网络售书等方式,图书销售额达6483万元,实现利润480万元。市姚剧保护传承中心共演出494场,演出收入超456万元。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3

《余姚年鉴2013》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书系统记述了2013年余姚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况。采用分类编辑法,卷首设特载、概貌、大事记、专记,正文部分设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其中条目为主要的信息载体,卷末设有附录。

阅读

相关人物

方其军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