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3》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1972
颗粒名称: 金融
分类号: F832.7.55
页数: 9
页码: 189-197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2012年金融管理、中国人民银行余姚市支行、银行监管和金融企业等情况。
关键词: 余姚市 金融 经济

内容

金融管理
  【概况】
  2012年,全市金融工作围绕“六大百亿工程攻坚突破年”和力促转型升级的要求,按照稳中求进、进中求好的主基调,加大对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健全金融组织体系,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努力推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银行保险机构】
  截至年末,全市共有2家银行法人、25家市级支行,209个网点型支行、分理处、储蓄所,3850名从业人员;32家保险支公司,其中24家产险支公司、8家寿险支公司、41个营销服务部,2823名从业人员。另有中国人民银行和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分支机构各1家。
  【管理与服务】
  加强金融保障力度。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障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启动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服务月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月,推出“七个帮扶”行动提升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减轻企业融资负担,帮扶企业渡过难关。加快培育金融组织,推动宁波长振铜业有限公司作为主发起人筹建小额贷款公司。扩大企业联合会转贷互助基金规模,调整转贷基金的实施方案,基金规模由2000万元扩大到1.2亿元,帮助缓解企业转贷压力。
  缓解融资难题。做好各大投资公司融资对接,组织国有投资公司与政策性银行、资产管理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信托机构等开展融资对接,促进多元化融资。开展“破难促调”服务企业活动,金融保障组深入22家企业,做好融资对接,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启动中小微外贸企业贸易融资主题宣传暨签约仪式、金融与科技型企业投融资对接会等活动,促进银政企对接,帮助企业缓解融资难问题。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化解金融风险,组织召开“工信系”、赛灵电器等债权银行会议,协调处置银行债权和授信事宜,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参与熊伟人非法经营案件,做好涉案企业风险处置工作。开展交易场所清理工作,对广东塑料交易所余姚分公司、塑料城网上交易市场做好整顿规范验收工作。开展银行行风评议,通过业务发展与行风提升相结合,增强银行服务水平和能力,提升整体形象。
  【金融运行】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096.34亿元,比年初增加113.58亿元,比上年增长11.55%。本外币贷款余额为1062.08亿元,比年初增加103.53亿元,比上年增长10.79%。本外币余额存贷比为96.88%,新增存贷比为91.15%。不良贷款余额为11.23亿元,不良率1.05%,比年初提高0.61个百分点。全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帐面利润30.78亿元。
  全年保险业金融机构保费收入1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4.5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78亿元,增长15.12%;人身险保费收入8.41亿元,增长14.10%。全年赔付支出5.50亿元,增长51.04%。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4.30亿元,增长57.76%,人身险赔付支出1.20万元,增长31.07%。
  【企业上市】
  提高上市认识。组织8家企业赴诸暨考察学习。组织11家企业参加企业改制上市培训班。组织乡镇、街道开展上市业务培训,提高上市服务意识和能力。
  挖掘上市备企业。通过实地走访企业和乡镇部门联动培育等方式,宣讲上市形势和上市政策,分析上市利弊,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通过走访动员,宁波宇华电器有限公司已做好上市前期论证工作。
  推进拟上市进程。联系、关注宁波大丰实业有限公司、宁波鑫高益磁材有限公司等已签约公司,解决土地、税收、外管问题,重点推进。
  推进多元融资渠道。与软银基金、浙商证券等商谈基金落户事宜,推进基金招商工作。推介城投债、中小企业集合债和中小企业私募债等。市水资源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发行企业债14亿元。鼓励企业开展股权融资,优化股权结构,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向企业推介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鼓励企业在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融资。
  (市金融办)
  中国人民银行余姚市支行
  【概况】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1096.34亿元,比年初增加113.58亿元,增长11.6%。各项贷款余额为1062.08亿元,比年初增加103.53亿元,增长10.8%。本外币余额贷存比为96.88%,同比下降0.66个百分点。新增贷存比为91.15%,同比降低39.53个百分点。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外汇各项存款余额2.48亿美元,比年初增加5389万美元,多增4152万美元,增长27.76%;外汇各项贷款余额4.53亿美元,少增11.04%。
  全年自营进出口额77.88亿美元,增长2.7%,其中出口59.39亿美元,增长5.7%,进口18.48亿美元,下降5.8%。三资企业、贸易流通企业和自营生产企业三支出口队伍中贸易流通企业出口增长放缓,出口额分别为:24.59亿美元、12.09亿美元和22.71亿美元。外资利用持续增长。年度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7家,合同外资89837.63万美元,增长19.6%,实际使用外资36676.1元,增长4.8%。
  【贯彻实施货币信贷政策】
  强化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指导。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为全年支行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包括7个方面、21条具体措施,明确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工作重点、工作载体、督促金融机构切实加以落实。10月份,对信贷业务负增长的中国银行、宁波银行、广发银行、兴业银行等相关机构支持实体经济情况进行现场督导。
  建立重点项目联系人制度。以“重在事前、超前服务、有效对接”为原则,以“服务方式零距离、对接过程零障碍、融资保障零缺陷”为标准,制订下发《关于建立重点项目资金保障联系人工作制度的通知》,并在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组织实施,全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得到市领导的肯定。全市共对接产业提升项目37个、重点工业投资项目65个、重点建设项目30个、民生实事工程项目4个,共增加融资规模50余亿元。
  开展“破题解难”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根据上级行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开展“干部进企业服务促发展”活动,分两个金融服务工作组,分别由行长龚柏新和副行长徐勤达带队,带领辖区工行、建行、中行、农行、农村合作银行等银行机构分管行长和部门经理,开展“金融进村入企,一线解难创优”活动,重点破解中小微型企业融资困难。现场共走访企业和乡村15家,通过自身工作帮助解决企业困难和问题7个,通过与部门协调解决企业困难7个,提交上级部门协调解决问题2个,新增融资金额2909万元。
  加大科技型企业金融支持力度。为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力度,推进全市科技与金融战略合作,支持和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金融资本的有效对接,与科技局对辖内24家科技型企业开展联合调研,了解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召开金融支持科技项目座谈会和科技金融合作推进会,当场对接24家科技型企业新增授信8.4亿元。
  【金融稳定工作】
  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综合管理。年度办理温州银行余姚支行新金融机构开业相关业务申请,受理工商银行余姚支行等4家营业金融机构的6家二级支行开业申请、2家一级支行的迁址申请和2家一级支行的更名申请,对加入帐户系统、同城电子票据交换系统、征信系统、现代支付系统、电子汇票系统等37项业务申请进行初审回复。同时,结合对辖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上年度综合评价情况,从货币信贷政策贯彻执行情况、征信、金融统计、财政存款缴存、人民币账户管理、支付清算业务、货币反假及管理、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国际收支申报、外汇业务等方面对中信银行余姚支行开展综合执法检查。
  贯彻执行金融稳定工作政策。进一步完善有关风险处置操作规程,做好涉及金融稳定的各项应急预案,建立健全金融稳定协调机制,营造金融稳定与发展的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跟踪把握辖区风险状况。对法人金融机构流动性状况、稳健性、授信风险等情况进行实施监测,做好地方法人机构重大事项监测和专项票据兑付后续监测工作,督促余姚农村合作银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金融稳定联络员工作制度,组织召开全市保险证券业金融稳定工作座谈会,对如何贯彻落实《余姚市金融稳定联络员工作制度》进行交流和讨论。
  【征信管理工作】
  加强征信管理。确保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信息完整、数据准确,做好贷款卡的发放和信息录入工作。通过贷款卡年审,及时更新企业基础信息和财务数据,为金融机构防范风险发挥更好的作用。全年参加年审企业6728家,注销564家,新办贷款卡企业2128家。开展第五个全国“信用记录关爱日”主题宣传活动,提高个人的诚信意识,加强对个人信用状况的关注度,本人查询信用报告的数量日趋增加。全年个人征信信息查询5533人次,比上年增加3565人次,增长181%;提出异议申请并及时修改错误信息后予以答复25人次,增加7人次。及时为新进入的金融机构开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帮助并指导利用数据库的信息来开拓业务,防范信贷业务风险,为金融机构提高风险信息查询服务。
  建立农村金融指导员制度。为配合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改进农村金融服务环境,在全市各乡镇街道、行政村建立农村金融指导员,由全市二级支行行长担任所在地农村金融服务指导员,每名指导员结对联系两个产业特色村、3至4家重点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并要求每名指导员当好“六大员”(指专家联络员、金融宣传员、信用信息员、支农服务员、产业培育员、风险化解员),具体做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及金融支农服务工作,指导、督促、落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便农各项措施的落实。农村金融指导员累计走访企业10913家,走访农户21976户;累计发放农业龙头企业贷款15.3亿元、发放农户贷款41.9亿元;破解融资难题905个,新增融资13.9亿元;推出小微企业信贷产品65个、农户产品27个。在农村金融指导员带动下,金融机构支农积极性明显提高,全市农林牧副渔纯农业贷款增长达43.76%,超贷款平均增幅34.35个百分点。遭受“海葵”台风灾害后,及时向上级行反映辖区受灾情况,发放支农再贷款2000万元,支持农业经营户生产自救。
  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机构信用代码推广应用工作。抓住省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正式运行这一契机,推动辖内农户信用档案的采集工作。2月中旬,组织召开全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动员会。5月初,组织召开全市机构信用代码推广应用工作动员会,对全市银行业机构信用代码推广应用工作进行动员部署。9月初,组织召开全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会,研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有利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共发放增量机构信用代码证3550张,发放率100%,农户信用信息采集19636户。
  【外汇管理工作】
  开展中小企业外汇服务年活动。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宁波分局的统一部署,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中小企业外汇金融服务年”主题活动,督促全市外汇金融系统围绕提高中小企业外汇业务办理的便利度、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让利度和适度提高中小企业融资不良率的容忍度三个重点内容,做好中小企业的外汇金融服务,支持全市外向型经济在调整和优化结构的基础上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同时结合市政府“外贸企业服务月”活动,由分管局长带队对辖内15家外贸企业进行实地走访调研,了解企业需求,及时将最新外汇政策传递给企业。
  推进各类外汇政策改革。实施分类监管,集中对全辖229家异常企业进行重点监测,并对其中45家可疑企业实施现场核查,将6家企业列入B类企业,实现贸易便利化和监管有效性的有机统一。相继简化外商直接投资外汇管理,取消外商投资企业外方撤资购付汇核准管理、外国投资者境内合法所得人民币再投资核准等手续,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外方以人民币投资。对新开办即期结售汇业务市场准入银行开展负责人约见谈话、电子设备安装情况进行现场验收,有效强化对银行市场准入环节的事前管理。
  加强外汇政策宣传和指导。加强外汇政策宣传,将现有外汇政策进行梳理,及时将最新政策传导至企业,指导银行、企业运用中资企业借用外债、中资企业外汇质押人民币贷款试点等一系列外汇政策融资,降低融资成本,将境外资金、外汇资金转化为企业人民币可用资金,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金融服务工作】
  推进金融IC卡多应用试点。大力推进金融IC卡在自助挂号、自助缴费转账等方面的运用,促进第三方交易、离线脱机交易等新颖交易的发展。以“五·一服务卡”推广、宁波市社会保障卡加载金融功能为契机,加强与市总工会、市社保部门的合作。全市发放各类金融IC卡突破45万张,其中发行社保金融IC卡近20万张,累计发放“五一”工会服务卡突破7万张。此外,结合上级行要求组织开展银行卡联网通用专项抽查(主要对新建路、阳明路、南雷路进行抽查)。
  加强货币发行管理。进一步扩大辖内金融机构间现金调剂的范围,有效提高辖区金融机构同业间现金调剂的运作效率。组织金融机构实施“加强金融服务、提升人民币形象”和“金融机构对外误付假币专项治理活动”,优化人民币流通环境,促进和提高金融机构现金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强反假币的宣传力度,梳理近2年全市假币动态信息和案件,建立市假币案例库。做好“WPI-1预约管理系统”的采购和安装,并组织辖内10家在人民银行开户的金融机构相关业务人员进行预约管理系统操作培训,提高金融机构向发行库办理现金存取业务的工作效率。
  做好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工作。制订《余姚市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宣传活动方案》,明确宣传目的、内容和要求,并通过会议部署落实,为助农取款推广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行领导先后二次会同金融服务部负责人深入乡村调查全市农村支付结算情况、农村地区银行卡市场建设情况及涉农金融机构办理存折业务等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及时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中的问题。已在77个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立金融服务点,审报设立43个便民取款服务点,极大方便农民办理存取款业务。
  完善特色市场的金融服务功能。以“一行一品”为载体,在辖内金融机构中建立特色市场金融服务联络员制度,加大专业市场金融支持力度。支持并帮助中国塑料城网上交易有限公司成功申领第三方支付牌照。鼓励金融机构推广应用符合塑料产业特征的系列金融产品,如光大银行余姚支行与浙江塑料城网上交易市场的会员单位开展中塑仓单融资业务,对满足条件的3家塑料城企业进行中塑仓单未来货权质押融资授信,金额达1.05亿元;中信银行余姚支行推出的“塑料金融”系列产品,受惠企业16家,贷款金额近亿元;农业银行余姚支行推出的注塑机大型设备按揭贷款等信贷产品,受惠企业6家,贷款金额800万元。
  加大农村金融知识宣传力度。为引导和帮助农民了解金融知识,掌握金融技能,使金融知识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组织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同编写《金融服务手册》一书,深入浅出地介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农村支付结算建设、金融IC卡应用、信用卡安全使用、金融信息安全、人民币反假、个人征信、个人外汇等金融服务知识。同时,引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送金融服务进村入户”活动,向村民们介绍传授便农支付工具等农村金融知识。
  【内部管理和教育】
  “六个注重”抓好内审工作。围绕支行总体工作目标,提出“注重思想教育,防范道德风;注重制度体系完善,防范制度风险;注重责任落实,防范管理风险;注重过程控制,防范操作风险;注重应急管理,防范系统风险;注重存在问题“回头看”,防范整改不到位”等六个措施抓好内审工作,强化支行内部管理,夯实各项基础性工作。继续开展责任和制度双落实专项活动,通过组织制度专题学习会、干部员工“谈内控”研讨会,开展综合管理制度测试、业务制度测试及岗位制度测试等形式,增强干部员工制度意识和责任意识,以“三查(查制度完善、查制度执行、查监督落实)、三看(看贯彻上级行重要决策和工作安排的执行情况、看对支行党组的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看对行政效能的提升情况)为抓手,确保支行无案件、无事故、无重大业务差错的发生。
  强化安全和应急管理。为推进支行制度和责任双落实专项活动,强化发行库库区守卫安全管理,规范操作流程行为,于3月份正式启动开展百日安全竞赛活动。根据宁波中支统一部署,顺利完成发行库守库值班人员新老交替工作,组织拟录用的新招聘守库人员开展业务制度学习和上岗前跟班学习培训。落实保卫值班制度和行政值班制度,做到24小时坚守岗位不失控。对支行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评估,并结合支行特点,组织开展大楼消防应急演练、国库横向联网系统应急演练和计算机信息系统应急演练。
  做好保密和信访工作。加强保密教育,强化“保密工作无小事”的思想理念,对新入行人员和退休人员组织签订保密承诺书和保密责任书。组织保密知识测试,在重要节点坚持做好保密工作检查,及时对支行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介质、互联网计算机、密级文件的保密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做到常抓保密工作不松懈、不懈怠。
  提升窗口服务水平。坚持“上下联动、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程序照办”工作原则,推出“六零工作法”,即服务受理“零推托”、服务过程“零障碍”、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质量“零差错”、服务管理“零违规”、服务目标“零投诉”,为企业提供快捷便利优质服务,节省企业办事时间和精力,为企业解燃眉之急,得到社会广泛认可。(人行余姚支行)银行监管
  【概况】
  2012年,余姚银监办在宁波银监局和余姚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稳中求进、进中求好的主基调,履行监管和服务两大职能,加大对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引导银行规范经营行为,推进余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年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096.34亿元,比年初增加11.56%,贷款余额1062.08亿元,比年初增加10.80%。
  【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在信贷规模上倾斜,最大力度地增加对市重点项目、重大工业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等重点领域及节能环保、科技创新、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新领域的金融支持。在信贷投向上倾斜,加大对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支持。在信贷项目上倾斜,推动银行信贷结构调整转型。
  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全年中小企业贷款余额625.68亿元,比年初新增21.09%,高于贷款同期增幅10.29个百分点。组织开展“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活动月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上当场达成融资意向266户、金额13.9亿元,当场签约105户,签约金额7.01亿元。支持青年创业创新,专门切出1亿元资金用于青年创业贷款,执行基准利率,期限最长三年。向市政府建议设立转贷互助基金,共为企业提供210笔共计19.1亿元的转贷资金。
  加强支农服务能力。发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的作用,构建多层次、多样化、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挥涉农机构的主体作用,确保“三农”信贷资金稳定增长。坚持商业可持续与社会责任兼顾原则,推动大中型银行积极履行支农服务义务、支持乡镇经济发展,逐步放宽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到乡镇设立网点的条件。统筹推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加快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小型金融机构;支持通济村镇银行设立分支机构,阳明支行于6月开业。
  【监管和服务职责并重】
  加强银企对接。成立金融服务组,深入乡镇、街道,了解企业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帮助协调,跟踪落实,提振信心。先后在临山、牟山等乡镇举办政银企座谈会,增进银企双方的了解与互信,加强中小微企业发展实体经济的信心,搭建起融资对接和沟通协作的平台。以“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活动月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月”活动为依托,组织“百名客户经理进千户企业”活动,共有27家机构的300余名客户经理走访1200余家企业。
  妥善化解风险。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配合市金融办开展风险排查,制订预案。主动采取措施,协调关系,形成多方合力,确保经济金融秩序稳定。引导债权银行履行责任,搭建政银企沟通协作平台,帮扶企业处置债务风险。同时强化责任意识,转变经营理念,支持企业解困,与企业同舟共济、攻坚克难。发挥债权银行协调机制作用,对有多家银行授信的危困企业,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指导债权行会商制订救助方案,防止信贷风险的扩散和传导。
  深化机构改革。指导合作银行加快改革步伐,通过定向增发顺利完成法人股比例提升、核心股东培育、职工股压降等股权结构规范优化工作,在完成股改的基础上,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向农村商业银行转变。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主线,推进道德银行建设,组建全省首家道德银行,采取定量积分、网络管理的方法,为信用良好、道德积分达到标准的农户提供创业信用贷款,取得很好的社会反响及实际效果。
  开展跟踪督察。配合市局开展行政许可执行督察,确保行政许可相关工作合法、合轨。走访新设机构,对开业以来的运行情况进行跟踪,重点关注新设机构的金融支农支小承诺履行情况、内控执行情况以及案件防控工作开展情况等,确保新设机构的人员到岗到位、岗位设置符合内控要求、内控制度执行到位、案件风险排查取得实效。
  加强现场监管。组织力量对宁波银行余姚支行开展票据业务现场检查,同时要求各机构根据相关要求开展自查,引导辖内银行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确保票据业务健康、合规发展。开展案件防控工作现场评估,全面评价辖内法人机构合作银行与村镇银行的案防工作推进成效,促进安全稳健运行。开展信用卡新规贯彻落实情况现场评估,促进信用卡业务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对村镇银行票据业务的监管,要求坚持自身市场定位,依法合规从事票据业务。
  【坚守风险底线】
  严防房地产贷款风险。继续贯彻落实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做好风险监测与防范,高度关注房地产相关行业风险。汇总分析房地产上下游相关行业授信规模和风险状况,跟踪监测相关行业间的风险传导,立足产业链条开展压力测试,做出防控化解风险的整体规划安排。
  深化案件防控工作。按照“年初抓布置、年中抓落实、年末抓细节”的案防工作总体思路开展工作,巩固案防工作成果,确保辖内银行零发案。开展全面风险排查,强化案防走访工作机制,加强员工管理。
  严防声誉风险。加强正面引导,消除和减少公众对银行的误解。加强舆情监控,要求银行组织安排好舆情监测和应对工作,对员工服务行为进行规范,减少公众误解,避免声誉风险。
  【坚持履行社会责任】
  专项治理不规范经营。开展以“规范贷款行为、科学合理收费”为主题的不规范经营问题专项治理活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工作方案,指导银行认真开展自查自纠。
  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立足银行工作实际,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稳中求进、进中求好”和推进六大百亿工程“攻坚突破年”决策部署,做好重点项目资金保障工作。落实工作措施,提高服务效能。强化监督机制,促进廉洁从业。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开展“做文明崇德余姚人”系列活动,推进行业文明程度,提升银行业的服务水平。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把教育治理活动与加强行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健全规章制度,堵塞管理漏洞,形成长效机制。
  (余姚银监办)
  金融企业
  【中国工商银行余姚支行】
  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发挥总行级重点县域支行优势,积极向上级行争取贷款规模,在不压贷、不抽贷的同时扩大信贷投放规模,将全面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放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把握和推进,加快推进由“资金供应商”向“金融服务商”的转变,在市“六大百亿工程”建设、实体经济发展和民生消费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持,被授予余姚市服务优质银行称号。年末各类人民币存款余额100.94亿元;各类人民币贷款余额136.61亿元,比年初增加8.08亿元,增量居同业前列。
  (邵佶钦)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余姚支行】
  年末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0.61亿元,比年初减少10.46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4.71亿元,减少12.64亿元;外币各项存款余额9393万美元,增加3485万美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1.16亿元,减少5.45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81.68亿元,增加6.26亿元;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51亿美元,减少1.86亿美元。获浙江省治安安全示范单位、宁波市四星级治安安全单位等称号。
  (陈蓉)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余姚支行】
  年末本外币存款余额109.08亿元,比年初增长15.08%。一般性存款余额108.72亿元,增长16.45%。各项贷款余额132.05亿元,增长23.10%,其中公司类贷款余额103.30亿元,增长25.07%。实现中间业务净收入1.31亿元,比上年增长1505万元。9月新设余姚塑料城支行,机构类型为网点型支行。
  (徐世洋)
  【中国农业银行余姚市支行】
  年末各项本外币存款154.8亿元,比年初增加23.6亿元,余额与增量在全市四大行中均列第一,余额在四大行占比中达35.5%。各项本外币贷款127.6亿元,比年初增加13.45亿元。全年实现中间业务收入1.56亿元,增加1302万元,在全市同业中位列第一。国际业务量22.5亿美元,增加6.96美元,增长45%。实现国际业务收入4882万元,比上年增加1016万元。年末电子渠道占比达79.81%,比年初增加6.02%;销售实物黄金114.01千克。
  (张洁琪)
  【余姚农村合作银行】
  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86.93亿元,比年初上升21.99亿元,增长13.33%,存款余额和净增额均居全市金融机构第1位;各项贷款余额138.11亿元,增加16.80亿元,增长13.85%,贷款余额和新增额均居全市金融机构第2位;四级不良贷款余额8895万元,不良占比0.64%,在可控范围之内;全年实现账面利润总额41247万元,比上年增加2872万元;全年纳税18785万元,列全市纳税企业第一位,宁波市纳税50强。
  (杨海林)
  【交通银行宁波余姚支行】
  年末各项人民币时点存款余额69.19亿元,其中对私时点存款余额18.91亿元;各项人民币累计日均存款余额59.16亿元,其中人民币对私存款日均余额17.56亿元;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51.79亿元。
  (陈淑霞)
  【浦发银行余姚支行】
  年末本外币一般性存款余额59.66亿元,比年初增长6.57%,其中储蓄存款12.33亿元,增长24.29%;本外币贷款余额62.43亿元,增长7.45%,其中中小企业贷款24.81亿元,增长14.44%,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融资任t务,完成率达137.77%;离在岸国际结算总量6.11亿元,增长3.51%;全年实现账面利润1.78亿元。
  (浦发银行余姚支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余姚市支行】
  全年累放粮食收购和地方储备粮贷款16199万,发放中储粮贷款3712万元,展期中储粮贷款8991万元,展期地储粮贷款2709万元,支持轮换中储粮和调入粮食13364万公斤,支持收购粮食5501万公斤,销售粮食17547万公斤;累放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土地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政府性中长期项目贷款52000万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23.47亿元,比年初增加5.72亿元,增幅32.2%;日均贷款余额20.53亿元,比上年增加8.52亿元,增幅为70.9%;各项存款余额4.90亿元,比年初增加3.19亿元,增幅为186.1%;日均存款余额3.48亿元,比上年增加1.81亿元,增幅为108.1%。实现账面利润0.59亿元,增加0.28亿元。商业性贷款不良率继续保持为“零”,日均贷款增量、日均存款增量以及中间业务收入等指标均列全市系统的首位、全省系统的前列。
  (农发行余姚支行)
  【宁波银行余姚支行】
  年末存款余额53.23亿元,贷款余额39.93亿元。
  (宁波银行余姚支行)
  【余姚通济村镇银行】
  年末各项存款余额3.51亿元,比年初增加1.11亿元,增长46.25%;各项贷款余额4.15亿元,增加1.25亿元,增长43.1%;各项贷款按四级分均为正常贷款,无不良贷款;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212万元,账面利润总额1651万元。
  (鲁遥)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3

《余姚年鉴2013》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书系统记述了2013年余姚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况。采用分类编辑法,卷首设特载、概貌、大事记、专记,正文部分设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其中条目为主要的信息载体,卷末设有附录。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