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综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3》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1932
颗粒名称: 政法综治
分类号: D927.55
页数: 3
页码: 127-129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2年余姚市维护社会稳定、严打整治斗争、基层基础工作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等情况。
关键词: 余姚市 政法 综治

内容

【概况】
  2012年,全市政法综治工作围绕服务经济、改善民生、夯实基层基础、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主线,以创建“平安余姚六连冠”为目标,以开展“社会管理创新落实年”活动和综治委更名为契机,加强源头治理和机制体制创新,在化解社会矛盾、严密治安防控、强化基层基础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全年共发生各类刑事案件8168起,比上年下降4.0%;受理各类信访13032件16099人次,下降7.1%和5.1%;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262起,死亡131人,各降1.9%和7.7%。未发生省级平安考核中六类被一票否决的重大事项。取得“一个保持、五个下降、六个未发生”的良好成效,实现“平安余姚”创建达标六连冠。
  【维护社会稳定】
  年度维稳工作以服务经济发展、服务“平安余姚”建设为中心,以实现不发生负面影响超越市境范围的群体性事件和公共安全事件为目标,调整完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维护稳定工作考评办法》、《各级重大活动期间择机上访的考核办法》,依托“进村入企大走访”、“双月攻坚行动”等活动载体,推行领导干部联系重点项目、包案破难、落实基层法治促进员等工作制度,做好对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突出问题的排查化解,处置一批因征地拆迁、企业倒闭、环境污染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全年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4294件,调解成功率94.3%。健全完善市、镇二级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组织体系,细化评估评估制度,构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维稳信访部门督导考核的工作格局和运行机制,出台《深化推广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实施方案》,全年完成风险评估96件,未发生因评估不及时、不全面而引发的涉稳事件;未发生影响面超越市境范围的群体性事件和公共安全事件。基本实现无进京非正常上访、无较大规模的赴省集体访、无中央和省级挂牌信访积案的“三无市”创建目标。
  【严打整治斗争】
  以民意为导向,树立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指导思想,组织开展“打击盗抢”、“打黑除恶”、“扫黄禁赌”、“缉枪治爆”、“缉毒整治”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整治突出治安问题,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全年刑事案件立案8168起,破案7321起,移送起诉犯罪嫌疑人3418名;发生命案15起,破获14起;现行严重刑事案件破案率为100%;破获八大类涉恶案件152起,刑拘涉黑涉恶犯罪嫌疑人538人。摧毁犯罪团伙114个。抢劫案件下降23.1%,抢夺案件下降18.4%。同时,开展针对城乡结合部等治安混乱地区的专项整治行动,减少犯罪滋生点。落实对行业场所的分级管控和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开展外来人口聚居区域、治安乱点(区域)、行业场所的排查整治,先后对排查出来的76个治安重点地区和25家行业场所进行整治,较好地解决这些地区治安混乱、环境脏乱差的问题,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基层基础工作】
  加大基层基础建设力度,做到精力向基层集中、力量向基层加强、政策向基层倾斜、工作向基层贴近。以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更名为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为契机,调整综治委组成人员,成立10个专项组,完成21个乡镇(街道)的综治中心和265个村、35个社区、156家规模以上企业的更名工作。规范“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全市265个行政村和35个社区已建立网格1551个,组建网格服务团队4897支。抓好网格服务团队组建,强化对网格长的培训,推行网格长负责制,探索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有效衔接机制,加强专门调解委员会建设,全市已有17个乡镇(街道)建立新余姚人调解委员会,118家规模企业建立企业调解委员会。同时,加大对以优秀调解员名字命名的品牌调解室的支持帮扶力度,发挥资深人民调解员的作用。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搭建救助关怀、帮教服务和监管稳控三大平台,健全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力量参与的机制,落实对特殊人群的救助、关爱、帮教、监管措施,实现特殊人群“管得到”、“管得住”、“管得好”的目标,得到省委政法委的肯定。依靠全市专职巡逻力量、巡特警巡逻力量和接处警民警,完善三级巡逻机制,加强街(路)面巡逻,构建网格化布警、多警种联动、全时空控制的街(路)面“大巡防”格局,提高见警率、盘查率、管事率和抓获率。同时,推进科技创安工程,加大社会治安动态视频防控体系建设力度,规范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的运行管理,全市已完成一、二期治安监控2500个点位接入,实现与上级数字视频平台共享。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组织编撰宁波首个县域范围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规划纲要(2012~2016)》,细化任务、明确节点。制订下发《<中共余姚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定>责任分工方案》,重新明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责任、目标和任务。在上年12个重点推进项目建设的基础上,把建立健全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建立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完善和深化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等8个相对比较成熟并取得一定成效的项目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重点推广,对加强和创新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等7个宁波重点建设项目开展重点建设。余姚市加强“两新”组织服务管理的做法在宁波市和全省被推广;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得到省委政法委的肯定,并在《浙江政法》期刊上进行刊登;社区矫正人员服务管理得到宁波市的肯定,并在宁波信息《工作交流》第29期推广;创新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出台积分落户、外来务工人员劳动保险、职业培训等政策,探索完善“小餐厅、大课堂”、“小车间、大安全”、“小庭院、大和谐”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模式,得到宁波市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推广出租房屋村企结对模式,已累计建设336个外来人员集中居住点,有5万余名外来人员入住,实现村、企业、房主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四方共赢;围绕“五零”目标,建设“五型”城管的做法和健全公民思想道德体系的做法被宁波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上推广。
  【创建“平安余姚”】
  把平安建设工作放到发展大局中来谋划、展开、推进,紧扣发展主题主线,把牢“六大百亿工程深化年”、“工业强市推进年”、“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年”等重点,找准切入点、着力点、发力点,提升平安建设工作的质效和水平。特别是突出为企业发展“保好驾”,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击各类干扰、破坏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违法犯罪活动,多采用调解、和解等方法处理劳资、债务、合同等涉企经济纠纷,确保企业安心做实业;突出为项目建设“护好航”,围绕重点推进实施的重大项目,全面排查可能产生的不稳定因素,打击强揽工程、强填塘渣、强迫交易、串通投标等涉及工程建设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
  发挥市民中心、双联中心作用,推进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规范化建设,打造身边“110”等便民服务工作品牌,使全市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建成率达到100%,规范化建成率达60%以上,并争创1个以上省级“示范社会服务管理中心”。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使网格成为社会管理中的坚强基石。深入开展基层系列平安创建活动,不断拓展领域、扩大覆盖、增强实效。
  【政法队伍建设】
  结合“创先争优”和“做文明崇德余姚人”等活动,组织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和十八大精神学习贯彻活动。按照“人人参与、人人提高”的工作要求,先后开展案件质量评查,政法窗口服务质量评查,办案能手、调解能手评选,“进村入企、助推发展、强化服务”大走访等专项活动,提升政法干警在创先争优、忠诚为民、公正执法、防腐拒腐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组织开展政法系统领导干部接访活动,集中力量受理化解一批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真公开、真接访、真化解、真督促的“四真工作法”,得到宁波市委和省委政法委的肯定。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3

《余姚年鉴2013》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书系统记述了2013年余姚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况。采用分类编辑法,卷首设特载、概貌、大事记、专记,正文部分设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其中条目为主要的信息载体,卷末设有附录。

阅读

相关人物

董友根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