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技术监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1》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1793
颗粒名称: 质量技术监督
分类号: F209
页数: 4
页码: 219-2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质量技术监督抓好质量管理工作、实施名牌战略、生产许可证管理、质量专项监督检查、农业标准化工作、食品安全监管等工作。
关键词: 余姚市 质量技术 专项监督

内容

【概况】
  2010年,全市共有220余家食品生产加工及相关企业、3150余家特种设备使用企业、470余家安全类产品企业、130余家计量器具生产企业、130余家年耗标煤千吨以上企业和电子称销售企业,均属质监部门重点监管范围和对象。市质监局紧扣“质量和安全”主线,在市政府和上级局的正确领导下,贯彻落实“清醒有为、科学监管”工作方针,全面推行以日常巡查为主要监管模式的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健全机构、完善机制,上下联动、落实责任,分门别类、妥善处理,较好地履行监管职能。全年共出动巡查人员2500余人次,巡查企业1172家,从而有效地发现并及时处置少数企业存在的一些违规违法问题。
  【抓好质量管理工作】
  开展质量培训,邀请专家对重点骨干企业开展卓越绩效管理标准辅导,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组织获奖企业和优秀企业举办卓越绩效管理企业沙龙,推广先进经验。截至2010年,已评选六届余姚市长质量奖,有11家企业获奖。培育市内企业争创宁波市长质量奖,浙江大丰实业获第二届宁波市长质量奖。组织质量工程师考核和继续培训;开展质量统计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同时,全国“质量月”期间联合市工商联召开块状经济企业基础质量管理工作座谈会,印发《中小企业质量管理基本要求》宣传手册3200份。
  【实施名牌战略】
  把实施名牌战略、建设品牌大市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模式创新重要抓手,强化规划引导,优化服务措施,加大扶持力度,营造创牌氛围,取得明显成效。全市拥有各级品牌146个,列宁波各县(市、区)第三位。其中,中国名牌7个,浙江名牌46个,宁波名牌93个。“国泰”和“铜钱桥”两个榨菜(酱腌菜)产品双双荣膺中国名牌殊荣,使余姚榨菜进入更高层次的品牌经营时代,在中国市场“霸主”地位更加稳固。同时。名牌创建工作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名牌产品的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名牌产品涉及产业面不断扩大,创新产品及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中名牌产品数量大幅增加,自主品牌的出口产品在创建名牌工作上有新的突破。全市名牌产品销售额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销售额比重达32.2%。
  【生产许可证管理】
  全市列入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的获证企业141家,涉及水泥、电线、蓄电池、液化石油气调压器、验配眼镜等行业。市质监局采取有效举措,加强生产许可证企业的日常监管工作,特别是对液化石油气调压器、电线、蓄电池等涉及公共安全、人体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产品给予重点关注。针对一些眼镜配置场所的焦度计、验光机、验光镜片箱等计量器具有不少超过检定周期等问题,责令限期整改,并依法予以处罚。
  【质量专项监督检查】
  全年被省、宁波市监督抽查和专项抽查431家企业,抽查产品436个批次,被抽查产品涉及食品、轻工产品、化工、建材、冶金、机械电子等9类行业,受检产品货值7.2亿元,合格410个批次,批次合格率94.0%,高出宁波平均合格率1.7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市质监局下属质检所加大对地产食品和安全类产品的抽查检测力度,共抽查酱腌菜、饮用水、豆制品、黄白酒、禽蛋制品、糕点月饼、酱油、米醋、年糕、大米和食品相关包装用品572个批次,560个批次检测合格,批次合格率97.9%,为执法监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农业标准化工作】
  以农业标准化为纽带,会同有关部门,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和“项目+基地”等形式,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种养、标准化生产的思路,培植形成姚南优质竹笋、茶叶、花卉产业带,姚东茭白、杨梅产业带和姚西北榨菜、葡萄产业带;建立加工型蔬菜、红枫、水产、畜禽、茭白、竹笋、茶叶、杨梅、蜜梨、葡萄十大万亩以上生产基地。河姆渡茭白、余姚獭兔、黄家埠中华鳖等列入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泗门榨菜、牟山湖大闸蟹、临山葡萄、低塘舜水蜜梨等列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有效地带动全市农业产业化迅猛发展。全市累计有效的农业地方标准21项,各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5个,农业标准化普及率得到大幅提升。
  【食品安全监管】
  自2005年1月起,生产加工领域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能划归质监部门负责。全市属于质监部门监管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小作坊和食品相关产品共220余家企业,主要产品种类包括小包装方便榨菜、茶叶、酒类、饼干、糕点、大米、饮用水、肉制品、速冻蔬菜、炒货、蛋制品以及食品用包装袋、盒、工具等。市质监局主要通过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日常巡查、质量监督抽查、行政处罚和宣传教育等方法和手段对这些企业及产品实施日常监管,总体质量状况稳定良好,年度质量合格率96.2%。同时,国家于2003年7月开始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全市所有地产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均已取得生产许可证。
  【集贸市场计量专项整治】
  实行集贸市场电子计价秤、液化气充装站在用衡器、加油站加油枪、医疗机构在用计量器具等四大领域计量监管全覆盖。5月上旬,开展电子计价秤专项整治,并专项抽查销售单位,共抽查17个批次,其中不合格3个批次,依法予以查处。l0月份,会同国税部门开展加油站在用加油机计量性能和税控装置的专项检查,检查结果总体情况较好。同时,还对营利性医疗机构和眼镜配置场所进行专项检查。
  【认证工作】
  创新工作机制,加大宣传力度,推动认证在经济社会领域全面应用,开展质量、节能、环保、食品安全、职业健康安全等认证,鼓励企业把认证作为提升效益的重要手段,积极主动开展认证,将国际通行的、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模式应用于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的管理,并加强获证企业有效性检查,提高认证工作质量。截至年底,全市拥有ISO9000质量认证企业850家,ISO14000环境认证企业136家。3C标志产品是国家实施强制性认证产品,政府强制性作为市场准入手段是国际通行做法。全市获3C认证企业512家,涉及包括电线电缆、小家电、电动机、儿童玩具、灯具、汽车内饰件等210类产品,证书2900余份。
  【计量检定和计量测试】
  市质监局下属计量检定所通过上级质监局建标授权考核项目33项,涵盖检定38项,校准36项,新增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装置。全年共出具各类计量检定/校准证书报告26322份。在开展民生计量工作中,对村级卫生室血压计、集贸市场在用电子秤及台秤实施免费检定;对全市70余家加油站加油机及60余家各类超市实行一年两期的强制检定。
  【质量检验】
  市质监局下属质检所为行政监管提供技术支撑,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全年检测样品2100批次;其中:监督检验及食品评价性抽验1300批次,委托检验800批次。宁波市不锈钢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投入170万左右,为更好服务于企业,帮助提高企业出厂检测能力,全年培训企业检验人员20人次,并多次为企业提供检验标准、咨询服务。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全市特种设备使用单位3950家;登记注册特种设备13912台,其中锅炉1258台、压力容器4125台、电梯3152台、起重机械5025台、厂内机动车辆349台、大型游乐设施2台;特种设备登记数量同比增长16.9%。市质监局开展特种设备使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工作,督促企业做到“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一预案”,2851家特种设备使用企业签订安全承诺书。结合全面检查、日常巡查和专项执法,加大事故隐患排查力度,检查特种设备使用企业215家,排查事故隐患195条;发出监察指令书185份,完成整改185条,隐患整改率100%。加大超期未检特种设备监察力度,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率达97%以上;其中,锅炉、压力容器定检率98%,电梯定检率100%,起重机械定检率95%。注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培训,组织安管人员培训班3期,参训270余人;组织操作人员培训班9期,参训司炉工、压力容器操作工、行车工、叉车工等750余人,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率92%。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宣传工作,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设立咨询平台,进行现场展示,发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550本,宁波市特种设备安全告知书3000份,积极营造关注特种设备安全、关爱生命的社会氛围。
  【法人代码、商品条码工作】
  法人代码工作坚持以“组织健全、服务规范、管理严谨、办事高效”为目标,拓展信息共享渠道,设立提醒服务平台,开展热情服务,推出上门服务和预约服务。全年新办代码证书3795份,到期换证5136份,变更817份,年检524份,废止代码证532份,迁址9份;上报电子档案扫描11725份,代码新增率和换证率同比提高,列宁波市第一。同时,经过多年努力,商品条码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条码注册系统成员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为全市商业信息化、标准化、现代化打下良好基础。年度商品条码工作继续以新修订的《浙江省商品条码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为契机,向有关企业发出信函439封,印发《浙江省商品条码管理办法》100余份,并加强对商品条码印刷、使用的监督检查,提高商品条码应用的有效性。
  【质监行政执法】
  坚持源头打假工作思路,落实行政执法监管责任制,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切实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确定重点领域、重点产品、重点区域,多次组织开展专项执法行动,配合农林、建设部门分别开展“打假保农资”、“打假保建设”行动,还针对制售假违法分子与执法部门打“时间差”的问题,加大夜查和节假口突查的频次。全年共计出动执法人员4450人次,立案查处案件103件,其中大案59件,查获案值124.7万元,罚没款共计142.8万元,罚没款到位105.9万元,已办理案件未发生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在“全国公务员学法用法征文”活动中,第一质监所金晶撰写的《从学法到用法,从执法到普法》获全国二等奖,浙江省一等奖,是全省质监系统和余姚市党政机关唯一获奖的一篇征文。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许可程序,简化流程,落实18项行政许可扩权事项,方便企业和群众。
  【全面推进“十小”行业整规工作】
  2010年是省、市“十小”行业2008~2010年整规攻坚之年。在市政府领导和宁波市“十小”整规办公室指导下,通过三年的时间,经过工商、卫生等9个部门共同努力,“十小”整规各项工作走在宁波市前列。全市9463家“十小”行业经营单位全部通过整规验收“双确认”,顺利通过宁波市政府检查组的验收。市人大常委会领导也十分关注这项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作,专题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实地视察,得到代表们的普遍好评。10月,宁波市政府在余姚召开“十小”整规工作现场会,余姚市的“十小”整规工作受到宁波、余姚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为“平安余姚”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1

《余姚年鉴2011》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浙江省余姚市2011年度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突出了浙江省余姚市2011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为促进浙江省余姚市发展建设积累了重要的基本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