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群众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横河镇志(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1537
颗粒名称: 第六章 群众团体
分类号: D638
页数: 19
页码: 838-856
摘要: 本章记述了慈溪市横河镇的党政群团的群众团体的工人组织、农民组织、青少年组织、妇女组织、工商联合会、科学技术协会、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劳动者协会的内介绍。
关键词: 横河镇 群众团体 基层工作

内容

第一节 工人组织
  组建工会1949年9月,余姚县总工会筹备委员会成立后,横河、彭桥等集镇、乡工会相继成立。1953年2月,首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余姚县总工会成立。50年代镇辖区内有教育、店员、堰坝、税务、搬运等基层工会。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各集镇、乡工会撤销。“文化大革命”期间,工会活动停止。1983年教育工会恢复。
  1994年2月26日,经慈溪市总工会批准,横河镇工会工作委员会建立,由谢华君任主任,裘小芳、骆张明任副主任。是年,开始在乡镇、个私工业企业建立工会。1995年6月9日横河镇机关工会成立。到年底,全镇建立了翔龙实业总公司等10余家企业工会。
  2000年9月22日,横河镇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镇政府四楼会议室召开,出席会议应到代表119名,实到代表82名。会议选举产生了由11人组成的镇工会第一届委员会,孙黎明任主席,裘小芳、骆张明任副主席。根据镇工会决定:镇辖区内企业中,凡职工25人以上,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规模的均要组建工会。至2003年8月,全镇已有63家企业建立了工会组织。
  工作与活动解放初期,工会贯彻“发展生产,劳资两利”工运方针,组织恢复生产,保护工人合法权益,对职工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动员职工制订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款项,支援抗美援朝,协助政府在工商界开展“五反”斗争。60年代初,国民经济暂时困难时期,工会贯彻“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的方针,在发动职工生产的同时,做好对困难职工的经济补助。“文化大革命”期间,工会活动停止,而以“工代会”取代工会,参与派性斗争。
  1994年2月,横河镇建立了工会工作委员会,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依靠职工办好企业为宗旨。通过工会组织,参与体制改革、劳动工资、社会保障等涉及职工利益的具体政策制订,发挥工会在经济建设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民主权利等重大问题上的参与职能。
  在企业工会中开展“双增,双爱,五创”(双增是:增产节约、增收节支;双爱是:我爱企业,企业爱我;五创是:创先、创新、创优、创汇、创最佳效益),“做主人,献一计、创一流、比贡献”等活动为内容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第二节 农民组织
  民国时期农会 民国16年(1927)2月,国民党余姚临时县党部成立,设农工部,指导农民运动。3月县农民协会(简称农会)成立,后全县各地农会组织相继成立。民国30年(1941)姚北地区遭受日本侵略而沦陷,抗日民主政府组织领导农民协会开展“二五减租”、打土豪、“吃大户”等活动。民国32年(1943)3月,第一次反顽自卫战争取得胜利之后。中共姚山区委开始改组扩建农会,凡是贫苦农民都可以按自愿原则参加农会。先以保为单位成立基层农会,以后再在基层农会的基础上成立乡、区、县农会,干部均由会员选举产生。群众公推史济勋为彭泾乡农会干事长。农会带领广大农民开展减租减息斗争。同年5月,姚东、姚山两办事处举行联席会议,讨论筹建浒山区农会。会上推选岑逸平(岑万尧,中共党员)为干事长,余步清(余槐青,中共党员)为副干事长,并通过区农会简则。先从成立的各乡农会以团体身份成为区农会会员,对原国民党控制的基层农会,调整充实领导力量。民国34年(春季),龙南、龙北、彭泾、乌山等乡农会相继建立,发动农民保卫夏收,开展“反抢粮”斗争。同年(1945)10月,中共浙东党政军北撤,国民党发动“清乡”,中共领导的农会活动停止。国民党县党部重新成立县农会和各乡农会,于余姚解放时解体。(附《各乡农会会员代表大会成立日期表》和《人民团体改选报告表》)
  新中国成立后农会组织 1950年10月,县农民协会成立。后区、乡、村农协相继成立,组织农民开展剿歼土匪与国民党残余势力、参加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发展生产等工作。横河区农会主任孙秋良、孙立明。龙南乡农会主任孙介学、何香德,石堰乡农会主任王森华,彭西乡农会主任童金荣、孙培盛,横河乡农会主任许献文,乌山乡农会主任胡梦如,秦堰乡农会主任王康春。1954年4月,中共余姚县委农业生产互助组合作部成立。随着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各级农民协会完成历史使命。
  1964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贫下中农协会组织条例(草案)》发布。11月,境域各公社、大队普遍成立贫下中农协会(简称贫协)。1966年1月,召开余姚县第一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把贫、下中农作为农村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和农村“四清”中的依靠力量。“文化大革命”期间,县、公社、大队建立“贫农、下中农代表大会”(简称贫代会),取代各级贫协组织。贫代会成为农村“抓革命、促生产”,开展“斗、批、改”的骨干力量,并由贫管会管理农村中、小学校及区、乡卫生院。1973年5月,县第二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召开,县贫协及公社、大队贫协恢复。1981年3月,各级贫协组织撤销。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
  青年组织
  机构沿革
  1950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余姚县工作委员会建立。6月,横河区始建青年团横河区工作委员会。1957年5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年境内龙南、横河、彭桥等乡建立团总支。至1961年,现境的龙南、石堰、横河、彭桥等人民公社建立了团委。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镇域原各乡均召开过10次团员代表大会。自1956年上半年,召开横河乡第一次团代大会至2002年4月,横河镇共召开团员代表大会14次。团组织主要领导人由团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主要活动
  境内于1951年上半年土地改革期间建立团组织,组织团员青年投入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和农村互助合作工作,把涌现出的青年积极分子发展为团员。其间青年团工作突出以“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为工作方向,广泛组织团员青年学文化、学科学,号召广大团员青年为社会主义建设立功,争做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围绕中共党的中心任务,按照青年特点,组织青年参加各项社会主义建设。
  1958年,团组织大力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带领青年参加社会主义劳动竞赛;1963年号召团员青年学习毛泽东著作,开展学习雷锋做好事活动。1964年境内团员782人,团支部64个。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红卫兵”组织兴起,团组织停止活动,镇境内所属中学均建立“红卫兵”组织,取代了共青团。
  1978年10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团组织发动团员青年开展“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镇域各公社团委、大队团支部组织团员搞水稻、棉花试验田,带领青年上山开荒造林、种茶、植杨梅树。彭桥仪表厂团支部书记潘雪程,改制模具,被团县委和团省委命名为青年新长征突击手。1985年,开展青工“五小”(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设)智能杯竞赛活动。在农村开展了“青年星火带头人”活动,使其成为科技兴农的骨干力量。
  1993年8月,横河镇第十一次团员代表大会后,全镇团员青年开展“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和“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活动。
  2002年7月,横河镇第十四次团员代表大会后,组织团员青年创新创业;动员广大青年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少年儿童组织
  1949年10月,中国少年儿童队建立。次年,余姚县少年儿童队建立。此后,境内在横河区中心小学、龙南小学、彭桥小学等学校相继建队。各村建立儿童团,在村庄路口、要道站岗放哨,协助村公所防匪、防特,维护社会安全。儿童团(队)还有组织地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帮助村办冬学学员识字,发动儿童团(队)员以搜集废铜烂铁、拣废纸等所得,参加捐飞机大炮活动,支援抗美援朝。1953年8月,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吸收7~14周岁儿童参加。少先队围绕“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为主题,开展“红领巾活动日”、60年代开展“学雷锋见行动”等活动。“文化大革命”期间,少先队被“红小兵”取代。1978年10月,少先队组织恢复。少先队工作围绕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为目标,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争创“红花集体”、“红花少年”、“我为家乡的明天描蓝图”等活动。
  1985~2005年,镇境域先后召开了5次少先队代表大会。2000年,在“建国五十五周年”、“建队五十五周年”之际,开展“万点星光迎国庆系列活动”、“心与梦想一起飞”建队节诗歌朗诵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还以素质教育为主题,实施“中国少年雏鹰行动”培养少年儿童“自理、自律、自学、自护、自强”的能力。镇中心小学的孙一川、彭桥小学的胡利娜获全国二星级雏鹰奖章。
  2005年6月,少先队横河镇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时,全镇各学校有少先队员4723名,中队辅导员240名,大队辅导员12名。镇教办设少先队总辅导员1名。
  第四节 妇女组织
  机构沿革
  1949年6月,中共余姚县委民运部下设妇女部,负责妇女工作。10月,余姚县妇女工作筹备委员会建立。镇境乡、村普遍建立妇女会(1951年起,改称妇女代表会)。1952年12月,县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召开,余姚县民主妇女联合会成立。在此基础上,各乡民主妇女联合会,区民主妇女联合会先后成立。1957年11月,根据全国妇联章程,县民主妇女联合会改名为县妇女联合会。区、乡,亦改之。“文化大革命”期间,妇女组织曾一度停止活动,到70年代初妇女组织又逐步建全,组织活动趋向正常。
  主要活动
  新中国成立初,现镇域各乡、村妇代会,组织广大妇女学文化、学知识,参加镇压反革命与土地改革运动。在抗美援朝中积极动员青年参军,协同有关部门开展拥军优属活动。1951贯彻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组织妇女移风易俗、婚事新办。当时镇域男、女青年自由恋爱,结婚不收聘礼,值“五一”、“十一”节庆时举行集体婚礼,成为普遍之事。互助组、合作社时期,妇女开始走出家庭参加田间劳动。
  1961年11月,横河乡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后,重点教育妇女贯彻执行“勤俭建国,勤俭持家”方针,当好内当家。1963~1966年初,妇女在农业生产中起到“半边天”作用,号召境内妇女开展学习先进、做好事活动。
  70年代开始,妇女组织的工作重点是开展晚婚和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组织妇女参加生产建设,各公社、大队均有妇女植棉组。1979年旭光大队妇女植棉组获省“三八”红旗集体;联兴大队第七生产队、孙巷大队第三生产队、石堰东风大队第一生产队等3个妇女植棉组获1979年省“三八”银花赛先进集体。1982年9月第六次妇女代表大会召开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妇女群众中开展争当“三八红旗手”、争创五好家庭(热爱祖国,热爱集体、遵纪守法好;努力工作学习,完成任务好;实施计划生育、教育子女,勤俭持家好;移风易俗,文明礼貌,清洁卫生好;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居团结互助好)活动。1984年协同有关部门开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制宣传活动。进入90年代在城镇各行各业妇女中开展巾帼建功活动,鼓励妇女岗位成才,岗位奉献。
  第五节 工商联合会
  机构
  1949~1954年,现境横河、彭桥等集镇先后成立工商联筹备会或工商小组。1953年3月,余姚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成立,设横河区办事处。1955年12月,全国工商联合会主席陈叔通到横河区视察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情况。1957年,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镇境工商联合会组织中止。
  1985年12月,县工商联恢复。现境内有工商联合会会员13名。
  2001年5月22日,在横河镇举行横河镇商会第一次会员会,会议选举产生了横河商会首届理事会,孙瑞华为会长,副会长2名,理事会组成人员7名,有商会会员17名。
  活动
  新中国建立初,横河、彭桥等地工商联组织发动工商界人士认购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照章纳税和举办社会公益事业。1951年11月,响应抗美援朝号召,横河区所属工商联发动会员捐献飞机大炮,共捐款136196400元,交县购“阳明号”飞机。1951年周巷、浒山、逍林、横河等集镇工商联参与社会各界人士集资兴办姚北初级中学。1955年后,工商业者认购国家建设公债,组织企业私方人员参加社会主义改造。1957年4月,根据“量才录用,辅以适当照顾”的方针,推荐私方人员由政府安排在供销合作社、地方国营、及公私合营企业中任职。
  1985年,工商联恢复以后,为工商企业提供信息,开拓资源,开展对外联系,帮助工商企业改进经营。
  横河镇商会成立后,会员联系不断加强,促进了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第六节 科学技术协会
  区、公社(乡)科学技术协会(简称科协) 1982年3月,彭桥公社科协成立,后石堰、龙南、横河公社科协相继成立。1984年慈溪县召开了科学技术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制订通过协会章程,横河区、乡派代表出席大会。横河区科协成立于1988年7月12日,选举产生理事会组成人员10人,正副主席各1人,秘书长1人,科协会员50人,由横河的科技人员、能工巧匠、农业种植大户、热心农村的科普工作领导干部和科普积极分子组成。
  区乡科协的主要工作是向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宣传与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组织开展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教育和培训科技骨干,进行各种科技示范活动,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科学技术水平。
  乡镇级专业技术协会
  乡级专业技术协会:其组建时间在1982年至1985年之间,时镇域彭桥、石堰、龙南、横河4个乡镇相继建立了畜牧、粮食、棉花、草莓、蔬菜、花卉、杨梅、山林、养兔、养鱼、农机、农电、轻纺、工业科普、多种经营等协会。撤区并乡扩镇后,横河镇调整或重新组建了有关专业技术协会。
  科协工作
  据2003年度统计,镇科协举办培训班134期,参加培训人数8433人次,赠送各类书籍200余册,发放资料3万份,展出科普图板、放映科普电影和录像片30余次,受教育人员3万余人次,。借助慈溪市政务信息、中国慈溪数码桥网络,聘请义务信息员11名,配电脑11台,为全镇的产品开发与流通服务。“镇杨梅专业协会”,通过协会活动,树立品牌意识和质量观念,使1.6万亩杨梅基地生产的烛湖牌杨梅,2000年被认定为浙江省农业名牌产品。
  第七节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横河镇于2002年9月开始文学艺术联合会(简称文联)筹备工作,先后成立书画影、音舞戏曲等协会,在此基础上,于2003年3月28日成立了慈溪市文联横河分会,选举产生主席1名,副主席3名,委员14名。文联横河分会至2005年有会员255人,分别为书画影协会,会员21人;音舞戏曲协会,会员61人;民间剪纸协会,会员81人;读书协会,会员92人。协会经常组织会员和支学艺术爱好者开展各项活动。如书画、剪纸竞技;读书心得交流;音乐会;戏曲舞蹈表演;组织文艺骨干到村演出等,推动了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
  第八节 劳动者协会
  手工业劳动者协会 1955年5月,余姚县手工业劳动者协会成立,横河建有分会。1958年后,大部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转为地方国营工厂或集体所有制工厂,县手工业劳动者协会和区(镇)分会自然解体。
  个体劳动者协会 1978年以后,个体工商户发展较快。1980年,横河区建立个体商贩联合委员会。1983年12月25日,慈溪县个体劳动者协会横河区分会成立,选举产生理事会,组成人员9名,会长1名,副会长3名,时全区有个体工商户378户。1992年5月,更名为慈溪市个体劳动者协会横河分会(辖横河镇、匡堰镇),有个体工商户3985户。
  私营企业协会 随着境内经济和社会发展,1993年4月26日成立了慈溪市私营企业协会横河联络站(辖横河、匡堰两镇),有28家私营企业参加。1995年11月2日更名为慈溪市私营企业协会横河分会,选举产生理事会,组成人员9名,会长1名,副会长2名。有1092家私营企业加入分会。
  上述两分会成立以来,组织会员进行行业道德教育,文明经营和百家“诚信个私企业”评选等活动。加强自我管理,促进了个私经济发展。

知识出处

横河镇志(下册)

《横河镇志(下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慈溪市横河镇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商业,财政,金融,村镇建设,党政群团,民政,人事,劳动,公安,审判,司法,军事,文物胜迹,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卷末,丛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横河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