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经营方式的变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横河镇志(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140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经营方式的变迁
分类号: F406
页数: 2
页码: 555-556
摘要: 本节记述了横河镇企业经营方式的变迁历程。
关键词: 企业 经营方式 横河镇

内容

1965年至1980年,社队集体企业的管理人员和职工是务工的生产队社员,以工分加补贴形式计算报酬,企业的盈亏对企业职工收入分配关系不大,暴露出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弊病。1981年,几定一奖的管理形式推行,即定产值、定利润指标、按比例得奖的办法,促使企业领导在生产经营和职工定额管理上下功夫,调动了企业积极性。80年代中期,对部分小企业采用利润大包干(即一脚踢)的承包方法。包定年创利润数和上交数,对较大企业实施二、三、五分成制,即50%企业留成发展再生产,20%上交镇村,30%作为奖金奖给职工。90年代初推行厂长目标责任制,政企分开,给企业厂长以生产经营和奖金分配自主权力,由企业党支部分管行政事务性工作,因此有实力、有能力、有业务的厂长一般兼任支部书记,突出了厂长的领导地位,有利于大刀阔斧地领导企业工作。90年代中期推行全责经营、租赁制和股份制。全责经营是厂长为代表的三至五个管理人员全责承包,即超过包干目标奖给承包者,不足包干目标由承包者赔偿;租赁制即以年初固定资产的数值核定年利率,年末以利息方式结算上交金额;股份制即将企业积累的资产作价,由几个人按比例共同出资,向所有权单位买入产权,企业由集体企业转为股份制企业,盈亏按比例共担责任,但部分企业未执行落实。2000年开始,所有集体和股份制企业逐步转为私营独资企业,厂长的自主权发挥至极,生产经营、资金安排、人事使用权力得到充分的集中,促使企业更进一步发展。到2003年底境内尚有1家企业未转制。

知识出处

横河镇志(下册)

《横河镇志(下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慈溪市横河镇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商业,财政,金融,村镇建设,党政群团,民政,人事,劳动,公安,审判,司法,军事,文物胜迹,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卷末,丛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横河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