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乡镇(社队)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横河镇志(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1389
颗粒名称: 第三章 乡镇(社队)工业
分类号: F427.55
页数: 9
页码: 527-535
摘要: 本章记述了横河镇乡镇(社队)工业的概况,包含了麻纺、废花、草编工业的兴起,社队企业,乡镇企业等。
关键词: 乡镇工业 发展 横河镇

内容

第一节 麻纺、废花、草编工业的兴起
  1965年3月,彭桥公社麻纺织厂在埋马华陀殿创办,以络麻(亚麻)纤维线织布做成麻袋。同年10月,增办了废花经营项目,用废棉或废布从新拉成纤维,进行纺纱织布,职工11人,年产值不足10万元。1965年9月,在永福大队筹建石堰公社棉麻回纺厂,有职工36人,当年总产值2.5万元。1966年3月13日,在宜青桥大队开办了横河公社棉麻回纺厂,下设乌山、人民闸、宜青桥三个收发点,主要经营废花纺纱织布、手套。1966年6月,在横泾河大队诒谋堂开办了龙南公社回纺厂,用废花纺纱织布。1967年3月,在彭桥凤栖庵开办彭桥公社开花厂,征地3亩,购大型开花机。
  废花、麻纺业的兴起,为乡镇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第二节 社队企业
  从1967年起,农民看到了开办企业不但能生财,而且进厂职工摆脱了日晒雨淋的田间艰苦劳作,很多大队千方百计寻找办厂门路。湖清垫、宜青桥、上河、东畈、寺下、孙家境、伍梅、竹山、大山、王家畈等大队自发地办起了五金、塑料、绳索等小型加工厂。由于当时政府还未明确指示大队可以办厂,在生产和经营上碰到很多困难。
  70年代初,政府允许公社办企业,镇内先后办起了横河农机厂、龙南农机厂、彭桥农机厂、石堰农机厂,成立手工业服务社,主要是制造维修农机具,后逐步发展到小五金、小塑料、胶木的加工。1972年政府只允许几个大队可以联合办厂,各大队厂一律关闭,合并到联办厂。
  石堰公社
  1965年4月,时属高风公社的谢家山、大岙、杨家3个大队,联办了今镇域最早的胶木制品厂。1972年,乌玉桥等6个大队在陡门头办起了联办五金厂,在马堰办起了马堰联办厂(由5个大队联办)。
  龙南公社
  1972年6月龙南公社在牛头山西侧开办了龙南联办五金塑胶玻璃厂。继后孙家境、东畈、寺下3个大队联办了同心联办厂。
  横河公社
  1967年宜青桥大队办起了五金厂,后改办为乌山、宜青桥、建山、相士地4个大队联办厂,上横江、蒋家河、小洋山、东山下、新庄5个大队在横江办起了横江联办厂,上河、东湖、人民闸、大洋山4个大队在东湖办起了上河联办厂。
  彭桥公社
  1967年湖清垫大队办起了五金加工厂,1972年又办湖清垫、长埭村、桃园3个大队联办厂,相继东头、张岙、黄墙弄、桥上4个大队联办起了东头五金塑胶联办厂,联兴(今天香桥)、埋马2个大队办起了联兴联办厂。
  1974年开始,政府加强对社队工业的管理,以乡为单位建立工业办公室(简称工办),同时允许大队办企业,境内54个大队均先后办起了队办企业,多数联办企业分解到各大队。各公社为方便小企业开发票,均设立公社综合厂1个(只有办公室),以后逐步发展成社办、联办、队办三种所有制社队集体工业。到1975年统计共有社队企业23家,职工2219人,总产值579.56万元,利润73.1万元,固定资产原值133万元。到1983年社队工业企业发展到129家,从业人数8451人,总产值3517.11万元,销售收入2939.43万元,利润592.69万元,固定资产原值982.36万元。其中乡办51家,职工4089人,产值1764.52万元,销售收入1419.95万元,利润292.32万元,固定资产原值659.69万元。队办企业78家,职工4362人,产值1752.59万元,销售收入1519.48万元,利润300.37万元,固定资产原值322.67万元。
  其间,横河区工业办公室于1979年4月建立,岑华根任主任。
  第三节 乡镇企业
  1983年9月行政体制变化,公社改制为乡镇,大队更名为村,因此社队企业的名字也改为乡镇企业。经过十年的社队企业实践,农村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队工业的收入,不管是按村总收入还是按农民人均收入的比例都超过了三分之一,从而各级政府对乡镇企业更加重视和支持。1984年起国家政策允许农民家庭可办个私企业,造就了乡办、村办、联办、个私“四个轮子一起转”的局面,促进了乡镇企业的飞跃,到1996年的13年间,乡镇企业以年递增36.34%的速度发展。1997年,镇内有企业1310家(其中镇办47家,村办112家,私营110家,个私1041家),职工人数18318人(其中镇办2534人,村办6104人,私营4305人,个私5375人),总产值211222.67万元(其中镇办38126.22万元,村办87509.33万元,私营39888.88万元,个私45698.24万元),利润13568.31万元(其中:镇办1418.99万元,村办4511.02万元,私营3872.68万元,个私3765.62万元),固定资产原值为51565.02万元(其中镇办11563.58万元,村办24848.04万元,私营6717.28万元,个体8436.17万元)。农村经济结构又起了很大的变化,乡镇企业收入占到了全镇总收入的90%以上,成为横河镇产业收入的支柱。
  第四节 集体企业转制为个体私营企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新的管理机制和政策陆续出台,集体企业开始转变为私营企业,原集体企业资产经评估后折价转让给管理人员与职工个人,使其成为企业主。镇内47家镇办企业和112家村办企业,自1997年开始转制,至2002年转制基本完成。宁波金帅集团公司于2003年5月转制。现仅剩慈溪钢厂1家未转制。
  体制的改变进一步增强了企业自主权,调动了积极性,促进了发展。2002年境内拥有1448家企业,39237名职工,创产值507179.42万元。1997至2002年的6年间每年平均递增22.19%,年利润34402.81万元,固定资产原值达到161773.62万元。
  第五节 工业门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横河镇工业以手工业作坊、砖瓦小窑、农产品加工等为主。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又增加了食品工业、农具制造业。60年代中期社队企业的兴起,发展了轻纺、麻纺、草编、塑料制品、机械、电子等多种行业。1992年202家乡镇集体企业统计报表列出的42810.59万元产值中,各行业产值比如下:
  (1)饮料制造业3家,产值28.02万元,占0.065%;
  (2)纺织工业13家,产值4636.05万元,占10.83%;
  (3)竹藤草制造业1家,产值28.51万元,占0.065%;
  (4)纸制品业2家,产值60.24万元,占0.141%;
  (5)文教体育用品业2家,产值83.09万元,占0.2%;
  (6)化学工业1家,产值46.53万元,占0.011%;
  (7)塑料制品业37家,产值17565.74万元,占41.03%;
  (8)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9家,产值1258.18万元,占3.41%;
  (9)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6家,产值532.04万元,占1.24%;
  (10)金属制品业10家,产值864.51万元,占2%;
  (11)机械工业21家,产值7701.86万元,占15.63%;
  (1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家,产值456.63万元,占1.06%;
  (13)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4家,产值437.62万元,占1%;
  (14)电子及通讯器材制造业14家,产值8559.11万元,占20%;
  (15)其他工业18家,产值552.46万元,占1.3%。
  2002年,境内工业由过去零配件加工为主转变为整机产品为主,特别是轴承和家用电器的产量增多,行业结构的比例也有较大变化。102家镇重点企业,总产值为244230.02万元,其中分行业产值比为:
  (1)纺织业3家,产值6437.13万元,占2.59%;
  (2)服装及其他纤维制造业1家,产值806.4万元,占0.33%;
  (3)纸制品业1家,产值140万元,占0.056%;
  (4)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1家,产值371万元,占0.15%;
  (5)化学制品业1家,产值70.68万元,占0.028%;
  (6)塑料制品业45家,产值42278.46万元,占17.3%;
  (7)金属制品业3家,产值2515.64万元,占1%;
  (8)普通机械制造业32家,产值147021.23万元,占60.2%;
  (9)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4家,产值13132.38万元,占5.37%;
  (10)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7家,产值30106.66万元,占12.3%;
  (11)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3家,产值1279.25万元,占0.52%。

知识出处

横河镇志(下册)

《横河镇志(下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慈溪市横河镇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商业,财政,金融,村镇建设,党政群团,民政,人事,劳动,公安,审判,司法,军事,文物胜迹,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卷末,丛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横河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