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方国营企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横河镇志(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138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地方国营企业
分类号: F427.55
页数: 2
页码: 521-522
摘要: 本节记述了横河镇地方国营企业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国营企业 经济 横河镇

内容

企业简介
  地方国营横河水利机械厂(详见第八卷水利·机电排灌)。
  地方国营余姚第一油厂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前后横河七星桥南设固元油坊,民国24年(1935)改名为怡和源,民国29年(1940)改名为复顺,民国34年(1945)改为元余,1951年改为工助油厂,1956年2月公私合营。1956~1962年间把历山、临江、姚江、工联4个油厂合并到横河,定名为余姚横河油厂。1970年7月改名为龙南油厂。1979年9月龙南区划归慈溪县,厂名改为地方国营余姚第一油厂,1987年迁到余姚胜归山。
  1956年前,制油一直沿用木榨,人力操作,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木机榨油,菜籽采用浅锅烘炒、磨碎,用稻草包扎后上榨;棉籽采用磨碎、上蒸,用稻草包扎后上榨。全赖人工用榔头或悬梁宕木打击油车塞木榨油。1957年横河油厂技术革新,采取菜籽双道压榨法。1958年使用电动自动吊锤。1959年安装200型榨油机。1977年改进为202型榨油机,并采用油脂浸出法,使劳动强度大大减轻,产量增加,成本降低,出油率提高,饼中残油从原来7%降到1%。
  横河油厂不仅生产菜油、棉油,1963年也榨出糠油及非食用油脂,有桐油、蓖麻油等工业和农业用油,并利用油脚生产脂肪酸,利用糠饼生产植酸钙、白酒,利用棉籽壳生产糠醛。
  1987年底已有200型榨油机2台,202型榨油机1台,日产50吨平轻浸出机一套,日产30吨炼油设备一套,建有大小贮油池六只,最大两只可贮油230吨,是全省重点油厂之一,也是省内外同行先进油厂之一,年加工食用油能力25000吨。1987年生产菜油3642吨,棉油848吨,总产值867万元,创利润100余万元。
  国营余姚第四米厂
  1955年4月,余姚县粮食局为调整地区之间粮食加工能力,将城区胜笙米厂迁至横河上六房。1956年2月28日,粮食系统全行业公私合营,横河区以胜笙米厂为总厂,木禾米厂为一车间,义声米厂为二车间,埋马四友米厂为三车间。1957年6月改组为余姚县横河粮食加工中心厂。1958年11月同彭桥粮食加工厂合并取名为国营余姚第四米厂,厂址在上六房(统称横河米厂)。
  横河米厂以加工稻谷为主,1967年开始专门加工居民供应粮。1974年开始综合利用,榨糠油、制造白酒(糠烧)、植酸钙。1987年产糠油153吨,植酸钙1090吨,白酒283吨,创利润18余万元。1984年新建粉丝车间1个,日产粉丝能力1吨,1987年止累计产粉丝88吨。
  1987年有职工77人,固定资产49.64万元,工业总产值187万元,利润3.47万元,厂房占地面积11052平方米,建筑面积5378平方米,内有9个车间。
  1992年国营余姚第四米厂归并到横河粮管所,随着粮食体制的改革而歇业。

知识出处

横河镇志(下册)

《横河镇志(下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慈溪市横河镇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商业,财政,金融,村镇建设,党政群团,民政,人事,劳动,公安,审判,司法,军事,文物胜迹,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卷末,丛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横河镇
相关地名